用手指思考!幾何摺紙摺出數學力X想像力X記憶力 (電子書)

用手指思考!幾何摺紙摺出數學力X想像力X記憶力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杉之原真貴
图书标签:
  • 几何
  • 折纸
  • 数学
  • 思维
  • 想象力
  • 记忆力
  • 益智
  • 亲子
  • STEAM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名師利用摺紙教學,帶學生打進奧林匹亞!

  14種平面圖形+11種立體圖形
  超快速學會點線面、相似、對稱概念!

  日文版出版一年內,狂銷5萬冊!

  培育邏輯思考與空間概念!
 
  書中收錄各種幾何圖形摺法,
  從三角形、正方形,到正方體、正二十面體,
  再由這些基本小圖形,變化組合出不同大圖形。
 
  柏拉圖說上帝是幾何學家。
  世界由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構成,
  從平面到立體,從有限到無限,
  從一張紙到全世界,
  自由翻玩出你的創意!

本書特色
 
  ●把握培養幾何空間概念的黃金學習時期,邊玩邊動腦!
  ●作者獨創的「魔法摺痕」技法,簡單好學,更勝坊間教材!
  ●讓數學不再只是抽象思考,變成看得到、摸得到的一門知識。

國內推薦
 
  新北市林口國中教師/國教輔導團兼任輔導員/交大AMA數位認知學習講師 李政憲
  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適讀年齡:4~8歲(親子共讀);8~12歲
  *無注音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的、与您的图书主题完全不相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书名:《迷雾中的回响: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炼金术与失落的科学》 作者:伊莱亚斯·范德比尔特 (Elias Vanderbilt) 内容简介 《迷雾中的回响: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炼金术与失落的科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一个被历史学家常常忽略的领域:十九世纪中叶,那个充满蒸汽、煤烟与科学进步光芒的维多利亚时代,如何在光鲜的工业革命表象下,暗流涌动着对古老智慧的探索与迷恋。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考据,更是一次深入社会肌理的探险,揭示了在牛顿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光芒下,那些被主流科学界排斥,却在秘密社团和私人沙龙中蓬勃发展的神秘学说和实验。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失落的科学”的重新审视。范德比尔特博士,一位专注于科学史与秘术史的资深学者,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如同侦探般的敏锐洞察力,梳理了大量一手资料——包括私人信件、未公开的实验日志、神秘学派的内部刊物,以及当时报纸上的讽刺漫画和严肃报道。他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科学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为何炼金术、占星术,乃至早期的电磁神秘主义依然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第一部:煤烟下的坩埚——伦敦的科学景观与形而上学的渴望 本书的开篇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复杂图景。一方面,它展现了皇家学会的严谨与进步,蒸汽机轰鸣,电报线穿梭于城市上空;另一方面,范德比尔特指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社会阶层的剧烈变动,人们对世界的确定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焦虑。这种焦虑催生了对“终极真理”的渴求,而炼金术,作为一种声称能够超越物质限制、探求宇宙本源的古老体系,恰好填补了这种精神真空。 范德比尔特详细考察了几个关键人物。例如,对约翰·迪伊的追随者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延续,他们不再仅仅追求“贤者之石”,而是将其隐喻化,转而探索“灵魂的炼金术”——即如何通过精密的化学实验和心灵修炼,实现人类精神的升华。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流行的“电磁灵媒实验”,那些试图用新发现的电力来证明“以太”和“灵体”存在的尝试,揭示了科学与迷信之间界限的模糊性。 第二部:秘密社团与知识的流通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那些在雾气弥漫的小巷中秘密集会的组织。范德比尔特揭示了诸如“黄金黎明会”的前身,以及一些本土的、专注于“自然哲学”的精英俱乐部。这些团体并非简单的骗局组织,而是一个知识的熔炉。他们汇集了不满于主流科学教条的化学家、退役的军医、痴迷于古代文献的贵族以及一些具有卓越工程才能的手工艺人。 通过对这些社团内部辩论的重构,读者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尝试将古典的“四元素说”与新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进行整合。范德比尔特特别关注了他们对“永动机”和“生命之源”的执着追求,这些追求表面上是科学的狂想,实则反映了对工业时代无休止的消耗与污染的反思——他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自我维持、纯净的能量源泉。 第三部:从误解到被遗忘的遗产 随着十九世纪末科学范式的最终确立,这些探索逐渐被主流学术界所排斥,贴上了“伪科学”的标签。范德比尔特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这一“边缘化”的过程。他认为,虽然许多炼金术的实践确实是徒劳无功的,但其中蕴含的对物质结构和反应的细致观察,却在不经意间推动了早期化学实验方法的改进。 本书的最后部分探讨了这些失落的知识如何影响了二十世纪的文化。从科幻文学中对奇异科学的迷恋,到后来的心理学对潜意识炼金术象征的解读,这些早期的尝试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更隐晦的形式渗透到现代思想的底层。 《迷雾中的回响》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科学”的定义,并认识到在每一个伟大的科学突破背后,往往都伴随着一系列充满激情、有时甚至略显荒谬的探索,这些探索共同构筑了我们今日所认知的知识世界。这是一部关于人类永恒的好奇心、知识的复杂性,以及被迷雾遮蔽的过去如何持续回响的杰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杉之原 真貴(すぎのはら˙まさたか)

  日本關西大學法學系畢業。任教於七田Child Academy教導幼兒及小學生,具有23年的教學資歷。杉之原先生以摺紙教導算術的教學方式不僅深受好評,他教出的多數學生,也紛紛打進日本算術奧林匹亞及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總決賽。至於他的兒子在東大寺學園畢業後,進入京都大學的能源科學研究系,且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凡是他教導過的學生,即使就讀頂尖國中,多半都能成績合格。而他本人也將滿腔熱情投注在摺紙推廣活動,向全國各地的學齡前兒童和國小生,宣傳培育空間知覺力與意象力的摺紙魅力。
 


 

图书目录

P2 前言
P6 好像陀螺在轉動!〔正方形、正五角形、正三角形、正六角形〕
摺法 37、39、46、50頁
玩法74
P7 盒中有盒?〔用三角錐打造立方體、底紙和大正四面體〕
摺法57、58頁
玩法77
P8 畫線把圖形的頂端連起來〔菱形、正六角形〕
摺法 45、50頁
玩法 74
P9 神奇線條把平面變成立體了!〔正三角形、正六角形〕
摺法 46、50頁
玩法 75
P10、P11 用摺紙玩積木〔立方體、正八面體、正四面體、用三角錐製作立方體、基座盒、起司盒、三角柱〕
摺法 52、55、56、57、60、61、62頁
P12 來玩四面骰子吧!〔正四面體〕
摺法 56頁
玩法 75頁
P13 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迷你正三角形〕
摺法 49頁
玩法 76頁
P14 用摺紙變魔術〔正八角形、凸正七邊形、凸正六邊形、凸正五邊形、凸正方形〕
摺法 41、43頁
P15 一起來玩摺紙足球〔摺紙足球〕
摺法 66頁
P16、P17 摺紙拼圖〔等腰直角三角形、菱形、正三角形、正六角形、等腰梯形〕
摺法 38、45、46、50、54頁
P18 這個看起來像什麼?〔菱形、正三角形、正六角形〕
摺法 45、46、50頁
P19 動手製作摺紙筆筒!〔筆筒〕
摺法 64頁
P19 雙色金字塔〔正四面體、基座盒〕
摺法 56、60頁
P20 屋子和星星〔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五角形、正三角形〕
摺法 37、38、39、46頁
P21 撐開雨傘吧!〔正六角形〕
摺法50頁
P22 蛋糕和布丁〔正八角形、等腰梯形〕
摺法 41、54頁
P23 在公園玩耍吧!〔梯形、鳶形、正十二角形〕
摺法37、48、51頁
P24 魚兒水中游〔平行四邊形、等腰直角三角形、菱形、正三角形〕
摺法36、38、45、46頁
P25 用各種三角形組合的樹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摺法38、44、46、47頁
P26 四角形紙盒〔立方體〕
摺法 52頁
P27 起司盒、三角柱〔起司盒、三角柱〕
摺法61、62頁
P28 大顆的星星糖〔正十二面體和大星星糖〕
摺法 68頁
P29 寶石變成烤地瓜〔正八面體〕
摺法55頁
P30 12個面的紙盒、20個面的紙盒〔正二十面體、正十二面體〕
摺法68、70頁
P31 三角盒大合體〔立體六芒星〕
摺法72頁
P32 基本摺法
魔法摺痕1 33頁
魔法摺痕2 34頁
魔法摺痕3 35頁
P63 摺紙小故事
P74 摺紙遊戲的玩法補充
P78 後記
P79 附錄 魔法摺痕3的紙型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428497
  • EISBN:978957658933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3.1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乍看這本書,會以為只是一本童書,應該適合給小朋友看…… 可是當你一頁一頁翻下去,發現作者由簡而繁,透過前面完成的基本零件,搭配適當比例關係的應用,只透過色紙與膠帶,居然可以讓一個個接續下去的作品十分具有數學感! 從平面到立體,從柏拉圖多面體到阿基米德多面體,以至於凸多面體與星狀多面體的切割與組合……這是一本讓不會摺紙的人驚豔不已,會摺紙的人停不下來的書籍;適合給數學知識不足的孩子作奠基,數學程度相當的朋友作探討的好書籍!當然也適合作為有興趣深入研究,或者帶領孩子討論的老師與家長好好研究,並且思考如何作概念引導,以及學校與家庭佈置的好幫手!!

  不妨就拿起手邊的色紙,跟著書一起完成你所喜愛的作品吧!
 
──新北市林口國中教師 / 國教輔導團兼任輔導員 / 交大AMA數位認知學習講師 李政憲

  將平面變成各種立體形狀,摺紙不僅是藝術,還是近年來熱門的跨領域科技:太空船上的太陽能板,潛入體內的微型機器人,都因為空間限制而需要摺紙技術。複雜的摺紙需要用數學來描述,摺紙過程中的形狀變化能提升空間概念。因此,當數學老師們想活化教學,讓數學不再只是抽象思考,變成看得到、摸得到的一門知識時,摺紙成了絕佳的素材,在全台各地的教室中,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幾何花朵。
 
  《幾何摺紙》的解說清楚簡單,在摺紙作品完成後還有延續活動,將摺紙融入在其他藝術創作中,進一步引起小朋友興趣。作為第一本摺紙書,讓小朋友認識摺紙、愛上摺紙,我想再適合不過了。
 
──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作者序

利用摺紙訓練孩童「用手指思考」

 
  鍛鍊孩童「思考與構想」,是我教學上相當重視的一環。數學算術的「算」,除了能代表計算之外,還有思考與推理的含意。鍛鍊數學算術能力,一味孩子灌輸書本上的知識是行不通的。透過摺紙訓練孩子「用手指思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本書內介紹的摺紙幾何圖形和立體摺紙,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思考能力,書中的內容也是我在日常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摺製的作品。即使有些作品起初看起來困難,但請各位讀者放心。無論是幼稚園大班生還是家長們接觸過摺紙後,每個人都樂在其中,忍不住摺了好幾個作品。至於摺好的成品,可以自由排列組合,畫上線條,玩法五花八門。願各位讀者闔家同樂共同來挑戰。
 
  我將摺紙融入算術、數學的教學課程中已有10年。我始終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秉持著希望他們動手摺紙的初衷。尤其正多角形和正多面體,更是我每天反覆試驗摸索出來的摺法。在此由衷感謝出版本書的PHP研究所的加藤知里、美編林コイチ、攝影師木村正史、插圖繪者林ユミ,還有教室學生們的協助。
 
  我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現場中,發現孩子一旦過了10歲,就很難培養空間認識力和聯想力,於是我在他們8歲的時候,就以摺紙讓他們透過手來學習,深切盼望他們培養正確的圖形與立體想像能力。
 
  本書並非單純只是摺紙書,在算術、數學的融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書內共刊載3種能夠摺出各式各樣形狀的「魔法摺痕」, 讓孩子能在「魔法摺痕」中,摸索出獨具一格的趣味形狀,想必也很有意思。願以本書為契機,讓孩子們對於各式各樣的形狀,感到樂在其中。
 
杉之原 真貴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一種「行動導向」的哲學。它暗示著,真正的理解並非來自於被動的接收資訊,而是來自於主動的創造與探索。在當今這個過度依賴螢幕、手指幾乎只會滑動的時代,能夠讓人們重新拾起對紙張的敬畏和操作的熱情,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我最欣賞這種「動手做中學」的理念,尤其在幾何這個領域。紙張在我們手中被塑形、被定義,這個過程逼迫我們去思考:如果我多摺一條線,整體結構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不就是最基礎的「假設與驗證」嗎?這種即時回饋的學習機制,遠比在考試中得到一個紅字更有效率。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非常「出乎意料」的摺紙範例,那些一開始看起來完全不可能用平面紙張完成,但透過精妙的摺疊技巧最終得以實現的作品。如果能解釋清楚這些作品背後運用的幾何原理,那麼這本書就不僅僅是一本教學手冊,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用最少的資源達成最複雜目標」的思維指南。它教導的,是一種樸素而強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充滿了魔力!「用手指思考!幾何摺紙摺出數學力X想像力X記憶力」——光是這幾個關鍵詞,就讓人聯想到那種動手操作、眼睛專注、大腦飛速運轉的學習過程。我記得小時候玩摺紙,那種把一張平面紙張,透過精準的摺痕,變成一個立體物件的過程,簡直就像在變魔術一樣。這本書既然主打「數學力」,想必裡面不只是教怎麼摺出漂亮的圖案,更重要的是,它會用摺紙這種具體的實踐方式,去解構那些抽象的幾何概念。像是角度、對稱性、立體結構的展開與收合,這些原本在課本上光看圖就很頭痛的東西,透過指尖的實際操作,應該會變得非常直觀易懂。對於正在為孩子數學學習煩惱的家長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它提供了一個遊戲化的學習途徑,讓孩子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對空間幾何的敏感度。我特別期待看到它如何將複雜的數學原理,轉化成簡單易學的摺紙步驟,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絕對是死讀書本學不來的寶貴經驗。光是想像著孩子那種因為成功完成一個複雜摺紙作品而散發出的成就感,我就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非凡。

评分

我最近對那些能結合「動手做」和「腦力激盪」的書籍特別感興趣,這本《用手指思考!》的封面設計就已經透露出它不凡的氣質。它不是那種制式化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本充滿實驗精神的工具書。我猜想,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重新定義了「學習」的場域——從書桌上的靜態學習,轉移到了操作檯上的動態探索。幾何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冰冷、抽象的,但摺紙卻是充滿溫度和生命力的活動。透過精準的摺線、輕輕的按壓,紙張的潛能被完全釋放,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的展現。更別提書中提到的「記憶力」提升這一點,當你親手完成一個複雜結構時,你記住的不僅是步驟,更是結構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比單純背誦公式要深刻得多。我個人認為,現代教育最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而摺紙無疑是培養這種能力的絕佳途徑。我不禁開始思考,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經典的數學證明,例如畢氏定理或圓周率的某些視覺化呈現,只是透過摺紙的方式來呈現?那樣的話,這本書就不僅僅是本兒童讀物,更是對所有對數學抱有好奇心的人的啟發之作。

评分

我對這類強調「跨域整合」的出版品一向抱持高度期待,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單點技能很難應付複雜的挑戰,唯有能融會貫通、靈活應變的能力才是王道。這本《用手指思考!》顯然抓住了這個核心。它巧妙地將「手工藝」(摺紙)這個看似輕鬆的活動,與「硬科學」(數學幾何)進行了深度綁定。這種結合的優點在於,它有效降低了學習數學的門檻和心理壓力。對於那些在傳統數學課堂上感到挫敗的學習者來說,透過指尖的觸感和視覺的確認,逐步理解數學原理的內在美,是一種極佳的心理重建過程。書中的範例如果夠豐富,我認為它將成為許多學校美勞課或數學輔導課程的絕佳教材。我不禁在想,書中是否提供了不同難易度的挑戰,讓即便是完全沒有接觸過摺紙的成年人,也能從中找到樂趣並重新發現幾何學的奧妙。如果能附帶一些歷史典故,例如摺紙藝術如何影響了某些數學家的研究方向,那就更完美了,讓讀者在動手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這門藝術背後的文化積澱。

评分

坦白說,當我看到「X想像力X記憶力」這個副標題時,第一個念頭是:這會不會太過於強調功能性,而犧牲了摺紙本身的藝術性?但仔細想來,也許這才是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將摺紙降格為單純的技藝,而是將其提升到「思考工具」的層次。想像一下,當你面對一個三維問題時,能夠迅速在腦中「摺疊」出紙張的展開圖,這就是強大的空間想像力的體現。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引導讀者建立這種心智模型,那它所帶來的益處將是跨學科的。我個人對於「記憶力」的提升尤其感興趣。我們都知道,透過感官(觸覺、視覺)參與的學習,遠比單純的聽覺或閱讀更牢固。摺紙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對肌肉記憶和視覺空間記憶的雙重訓練。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練習,從基礎的二等分、三等分,逐步推進到更複雜的歐拉公式應用或分形結構,那絕對是物超所值。我希望它不只是教你摺出漂亮的紙鶴或紙船,而是教你如何「用摺紙的邏輯」去看待這個世界上的各種結構和系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