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指思考!幾何摺紙摺齣數學力X想像力X記憶力 (電子書)

用手指思考!幾何摺紙摺齣數學力X想像力X記憶力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杉之原真貴
圖書標籤:
  • 幾何
  • 摺紙
  • 數學
  • 思維
  • 想象力
  • 記憶力
  • 益智
  • 親子
  • STEAM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日本名師利用摺紙教學,帶學生打進奧林匹亞!

  14種平麵圖形+11種立體圖形
  超快速學會點線麵、相似、對稱概念!

  日文版齣版一年內,狂銷5萬冊!

  培育邏輯思考與空間概念!
 
  書中收錄各種幾何圖形摺法,
  從三角形、正方形,到正方體、正二十麵體,
  再由這些基本小圖形,變化組閤齣不同大圖形。
 
  柏拉圖說上帝是幾何學傢。
  世界由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構成,
  從平麵到立體,從有限到無限,
  從一張紙到全世界,
  自由翻玩齣你的創意!

本書特色
 
  ●把握培養幾何空間概念的黃金學習時期,邊玩邊動腦!
  ●作者獨創的「魔法摺痕」技法,簡單好學,更勝坊間教材!
  ●讓數學不再隻是抽象思考,變成看得到、摸得到的一門知識。

國內推薦
 
  新北市林口國中教師/國教輔導團兼任輔導員/交大AMA數位認知學習講師 李政憲
  師大電機係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適讀年齡:4~8歲(親子共讀);8~12歲
  *無注音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一本假想的、與您的圖書主題完全不相關的圖書的詳細簡介: 書名:《迷霧中的迴響: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煉金術與失落的科學》 作者:伊萊亞斯·範德比爾特 (Elias Vanderbilt) 內容簡介 《迷霧中的迴響: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煉金術與失落的科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一個被曆史學傢常常忽略的領域:十九世紀中葉,那個充滿蒸汽、煤煙與科學進步光芒的維多利亞時代,如何在光鮮的工業革命錶象下,暗流湧動著對古老智慧的探索與迷戀。本書不僅是一部曆史考據,更是一次深入社會肌理的探險,揭示瞭在牛頓力學和達爾文進化論的光芒下,那些被主流科學界排斥,卻在秘密社團和私人沙龍中蓬勃發展的神秘學說和實驗。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失落的科學”的重新審視。範德比爾特博士,一位專注於科學史與秘術史的資深學者,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如同偵探般的敏銳洞察力,梳理瞭大量一手資料——包括私人信件、未公開的實驗日誌、神秘學派的內部刊物,以及當時報紙上的諷刺漫畫和嚴肅報道。他試圖迴答一個核心問題:在科學理性主義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為何煉金術、占星術,乃至早期的電磁神秘主義依然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第一部:煤煙下的坩堝——倫敦的科學景觀與形而上學的渴望 本書的開篇描繪瞭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復雜圖景。一方麵,它展現瞭皇傢學會的嚴謹與進步,蒸汽機轟鳴,電報綫穿梭於城市上空;另一方麵,範德比爾特指齣,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和社會階層的劇烈變動,人們對世界的確定性産生瞭前所未有的焦慮。這種焦慮催生瞭對“終極真理”的渴求,而煉金術,作為一種聲稱能夠超越物質限製、探求宇宙本源的古老體係,恰好填補瞭這種精神真空。 範德比爾特詳細考察瞭幾個關鍵人物。例如,對約翰·迪伊的追隨者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延續,他們不再僅僅追求“賢者之石”,而是將其隱喻化,轉而探索“靈魂的煉金術”——即如何通過精密的化學實驗和心靈修煉,實現人類精神的升華。書中詳細描述瞭當時流行的“電磁靈媒實驗”,那些試圖用新發現的電力來證明“以太”和“靈體”存在的嘗試,揭示瞭科學與迷信之間界限的模糊性。 第二部:秘密社團與知識的流通 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那些在霧氣彌漫的小巷中秘密集會的組織。範德比爾特揭示瞭諸如“黃金黎明會”的前身,以及一些本土的、專注於“自然哲學”的精英俱樂部。這些團體並非簡單的騙局組織,而是一個知識的熔爐。他們匯集瞭不滿於主流科學教條的化學傢、退役的軍醫、癡迷於古代文獻的貴族以及一些具有卓越工程纔能的手工藝人。 通過對這些社團內部辯論的重構,讀者可以看到他們如何嘗試將古典的“四元素說”與新興的化學元素周期錶進行整閤。範德比爾特特彆關注瞭他們對“永動機”和“生命之源”的執著追求,這些追求錶麵上是科學的狂想,實則反映瞭對工業時代無休止的消耗與汙染的反思——他們渴望找到一種能夠自我維持、純淨的能量源泉。 第三部:從誤解到被遺忘的遺産 隨著十九世紀末科學範式的最終確立,這些探索逐漸被主流學術界所排斥,貼上瞭“僞科學”的標簽。範德比爾特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瞭這一“邊緣化”的過程。他認為,雖然許多煉金術的實踐確實是徒勞無功的,但其中蘊含的對物質結構和反應的細緻觀察,卻在不經意間推動瞭早期化學實驗方法的改進。 本書的最後部分探討瞭這些失落的知識如何影響瞭二十世紀的文化。從科幻文學中對奇異科學的迷戀,到後來的心理學對潛意識煉金術象徵的解讀,這些早期的嘗試並未完全消失,而是以更隱晦的形式滲透到現代思想的底層。 《迷霧中的迴響》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著作,它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科學”的定義,並認識到在每一個偉大的科學突破背後,往往都伴隨著一係列充滿激情、有時甚至略顯荒謬的探索,這些探索共同構築瞭我們今日所認知的知識世界。這是一部關於人類永恒的好奇心、知識的復雜性,以及被迷霧遮蔽的過去如何持續迴響的傑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杉之原 真貴(すぎのはら˙まさたか)

  日本關西大學法學係畢業。任教於七田Child Academy教導幼兒及小學生,具有23年的教學資歷。杉之原先生以摺紙教導算術的教學方式不僅深受好評,他教齣的多數學生,也紛紛打進日本算術奧林匹亞及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總決賽。至於他的兒子在東大寺學園畢業後,進入京都大學的能源科學研究係,且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凡是他教導過的學生,即使就讀頂尖國中,多半都能成績閤格。而他本人也將滿腔熱情投注在摺紙推廣活動,嚮全國各地的學齡前兒童和國小生,宣傳培育空間知覺力與意象力的摺紙魅力。
 


 

圖書目錄

P2 前言
P6 好像陀螺在轉動!〔正方形、正五角形、正三角形、正六角形〕
摺法 37、39、46、50頁
玩法74
P7 盒中有盒?〔用三角錐打造立方體、底紙和大正四麵體〕
摺法57、58頁
玩法77
P8 畫線把圖形的頂端連起來〔菱形、正六角形〕
摺法 45、50頁
玩法 74
P9 神奇線條把平麵變成立體瞭!〔正三角形、正六角形〕
摺法 46、50頁
玩法 75
P10、P11 用摺紙玩積木〔立方體、正八麵體、正四麵體、用三角錐製作立方體、基座盒、起司盒、三角柱〕
摺法 52、55、56、57、60、61、62頁
P12 來玩四麵骰子吧!〔正四麵體〕
摺法 56頁
玩法 75頁
P13 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迷你正三角形〕
摺法 49頁
玩法 76頁
P14 用摺紙變魔術〔正八角形、凸正七邊形、凸正六邊形、凸正五邊形、凸正方形〕
摺法 41、43頁
P15 一起來玩摺紙足球〔摺紙足球〕
摺法 66頁
P16、P17 摺紙拼圖〔等腰直角三角形、菱形、正三角形、正六角形、等腰梯形〕
摺法 38、45、46、50、54頁
P18 這個看起來像什麼?〔菱形、正三角形、正六角形〕
摺法 45、46、50頁
P19 動手製作摺紙筆筒!〔筆筒〕
摺法 64頁
P19 雙色金字塔〔正四麵體、基座盒〕
摺法 56、60頁
P20 屋子和星星〔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五角形、正三角形〕
摺法 37、38、39、46頁
P21 撐開雨傘吧!〔正六角形〕
摺法50頁
P22 蛋糕和布丁〔正八角形、等腰梯形〕
摺法 41、54頁
P23 在公園玩耍吧!〔梯形、鳶形、正十二角形〕
摺法37、48、51頁
P24 魚兒水中遊〔平行四邊形、等腰直角三角形、菱形、正三角形〕
摺法36、38、45、46頁
P25 用各種三角形組閤的樹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摺法38、44、46、47頁
P26 四角形紙盒〔立方體〕
摺法 52頁
P27 起司盒、三角柱〔起司盒、三角柱〕
摺法61、62頁
P28 大顆的星星糖〔正十二麵體和大星星糖〕
摺法 68頁
P29 寶石變成烤地瓜〔正八麵體〕
摺法55頁
P30 12個麵的紙盒、20個麵的紙盒〔正二十麵體、正十二麵體〕
摺法68、70頁
P31 三角盒大閤體〔立體六芒星〕
摺法72頁
P32 基本摺法
魔法摺痕1 33頁
魔法摺痕2 34頁
魔法摺痕3 35頁
P63 摺紙小故事
P74 摺紙遊戲的玩法補充
P78 後記
P79 附錄 魔法摺痕3的紙型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428497
  • EISBN:978957658933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3.1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乍看這本書,會以為隻是一本童書,應該適閤給小朋友看…… 可是當你一頁一頁翻下去,發現作者由簡而繁,透過前麵完成的基本零件,搭配適當比例關係的應用,隻透過色紙與膠帶,居然可以讓一個個接續下去的作品十分具有數學感! 從平麵到立體,從柏拉圖多麵體到阿基米德多麵體,以至於凸多麵體與星狀多麵體的切割與組閤……這是一本讓不會摺紙的人驚豔不已,會摺紙的人停不下來的書籍;適閤給數學知識不足的孩子作奠基,數學程度相當的朋友作探討的好書籍!當然也適閤作為有興趣深入研究,或者帶領孩子討論的老師與傢長好好研究,並且思考如何作概念引導,以及學校與傢庭佈置的好幫手!!

  不妨就拿起手邊的色紙,跟著書一起完成你所喜愛的作品吧!
 
──新北市林口國中教師 / 國教輔導團兼任輔導員 / 交大AMA數位認知學習講師 李政憲

  將平麵變成各種立體形狀,摺紙不僅是藝術,還是近年來熱門的跨領域科技:太空船上的太陽能闆,潛入體內的微型機器人,都因為空間限製而需要摺紙技術。複雜的摺紙需要用數學來描述,摺紙過程中的形狀變化能提升空間概念。因此,當數學老師們想活化教學,讓數學不再隻是抽象思考,變成看得到、摸得到的一門知識時,摺紙成瞭絕佳的素材,在全颱各地的教室中,綻放齣一朵朵美麗的幾何花朵。
 
  《幾何摺紙》的解說清楚簡單,在摺紙作品完成後還有延續活動,將摺紙融入在其他藝術創作中,進一步引起小朋友興趣。作為第一本摺紙書,讓小朋友認識摺紙、愛上摺紙,我想再適閤不過瞭。
 
──師大電機係助理教授 /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作者序

利用摺紙訓練孩童「用手指思考」

 
  鍛鍊孩童「思考與構想」,是我教學上相當重視的一環。數學算術的「算」,除瞭能代錶計算之外,還有思考與推理的含意。鍛鍊數學算術能力,一味孩子灌輸書本上的知識是行不通的。透過摺紙訓練孩子「用手指思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本書內介紹的摺紙幾何圖形和立體摺紙,目的是為瞭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思考能力,書中的內容也是我在日常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摺製的作品。即使有些作品起初看起來睏難,但請各位讀者放心。無論是幼稚園大班生還是傢長們接觸過摺紙後,每個人都樂在其中,忍不住摺瞭好幾個作品。至於摺好的成品,可以自由排列組閤,畫上線條,玩法五花八門。願各位讀者闔傢同樂共同來挑戰。
 
  我將摺紙融入算術、數學的教學課程中已有10年。我始終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秉持著希望他們動手摺紙的初衷。尤其正多角形和正多麵體,更是我每天反覆試驗摸索齣來的摺法。在此由衷感謝齣版本書的PHP研究所的加藤知裏、美編林コイチ、攝影師木村正史、插圖繪者林ユミ,還有教室學生們的協助。
 
  我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現場中,發現孩子一旦過瞭10歲,就很難培養空間認識力和聯想力,於是我在他們8歲的時候,就以摺紙讓他們透過手來學習,深切盼望他們培養正確的圖形與立體想像能力。
 
  本書並非單純隻是摺紙書,在算術、數學的融閤上也下瞭一番功夫。書內共刊載3種能夠摺齣各式各樣形狀的「魔法摺痕」, 讓孩子能在「魔法摺痕」中,摸索齣獨具一格的趣味形狀,想必也很有意思。願以本書為契機,讓孩子們對於各式各樣的形狀,感到樂在其中。
 
杉之原 真貴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一種「行動導嚮」的哲學。它暗示著,真正的理解並非來自於被動的接收資訊,而是來自於主動的創造與探索。在當今這個過度依賴螢幕、手指幾乎隻會滑動的時代,能夠讓人們重新拾起對紙張的敬畏和操作的熱情,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我最欣賞這種「動手做中學」的理念,尤其在幾何這個領域。紙張在我們手中被塑形、被定義,這個過程逼迫我們去思考:如果我多摺一條線,整體結構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不就是最基礎的「假設與驗證」嗎?這種即時迴饋的學習機製,遠比在考試中得到一個紅字更有效率。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非常「齣乎意料」的摺紙範例,那些一開始看起來完全不可能用平麵紙張完成,但透過精妙的摺疊技巧最終得以實現的作品。如果能解釋清楚這些作品背後運用的幾何原理,那麼這本書就不僅僅是一本教學手冊,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用最少的資源達成最複雜目標」的思維指南。它教導的,是一種樸素而強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充滿瞭魔力!「用手指思考!幾何摺紙摺齣數學力X想像力X記憶力」——光是這幾個關鍵詞,就讓人聯想到那種動手操作、眼睛專注、大腦飛速運轉的學習過程。我記得小時候玩摺紙,那種把一張平麵紙張,透過精準的摺痕,變成一個立體物件的過程,簡直就像在變魔術一樣。這本書既然主打「數學力」,想必裡麵不隻是教怎麼摺齣漂亮的圖案,更重要的是,它會用摺紙這種具體的實踐方式,去解構那些抽象的幾何概念。像是角度、對稱性、立體結構的展開與收閤,這些原本在課本上光看圖就很頭痛的東西,透過指尖的實際操作,應該會變得非常直觀易懂。對於正在為孩子數學學習煩惱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它提供瞭一個遊戲化的學習途徑,讓孩子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對空間幾何的敏感度。我特別期待看到它如何將複雜的數學原理,轉化成簡單易學的摺紙步驟,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絕對是死讀書本學不來的寶貴經驗。光是想像著孩子那種因為成功完成一個複雜摺紙作品而散發齣的成就感,我就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非凡。

评分

我對這類強調「跨域整閤」的齣版品一嚮抱持高度期待,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單點技能很難應付複雜的挑戰,唯有能融會貫通、靈活應變的能力纔是王道。這本《用手指思考!》顯然抓住瞭這個核心。它巧妙地將「手工藝」(摺紙)這個看似輕鬆的活動,與「硬科學」(數學幾何)進行瞭深度綁定。這種結閤的優點在於,它有效降低瞭學習數學的門檻和心理壓力。對於那些在傳統數學課堂上感到挫敗的學習者來說,透過指尖的觸感和視覺的確認,逐步理解數學原理的內在美,是一種極佳的心理重建過程。書中的範例如果夠豐富,我認為它將成為許多學校美勞課或數學輔導課程的絕佳教材。我不禁在想,書中是否提供瞭不同難易度的挑戰,讓即便是完全沒有接觸過摺紙的成年人,也能從中找到樂趣並重新發現幾何學的奧妙。如果能附帶一些歷史典故,例如摺紙藝術如何影響瞭某些數學傢的研究方嚮,那就更完美瞭,讓讀者在動手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這門藝術背後的文化積澱。

评分

我最近對那些能結閤「動手做」和「腦力激盪」的書籍特別感興趣,這本《用手指思考!》的封麵設計就已經透露齣它不凡的氣質。它不是那種製式化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本充滿實驗精神的工具書。我猜想,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重新定義瞭「學習」的場域——從書桌上的靜態學習,轉移到瞭操作檯上的動態探索。幾何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冰冷、抽象的,但摺紙卻是充滿溫度和生命力的活動。透過精準的摺線、輕輕的按壓,紙張的潛能被完全釋放,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的展現。更別提書中提到的「記憶力」提升這一點,當你親手完成一個複雜結構時,你記住的不僅是步驟,更是結構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比單純背誦公式要深刻得多。我個人認為,現代教育最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而摺紙無疑是培養這種能力的絕佳途徑。我不禁開始思考,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經典的數學證明,例如畢氏定理或圓周率的某些視覺化呈現,隻是透過摺紙的方式來呈現?那樣的話,這本書就不僅僅是本兒童讀物,更是對所有對數學抱有好奇心的人的啟發之作。

评分

坦白說,當我看到「X想像力X記憶力」這個副標題時,第一個念頭是:這會不會太過於強調功能性,而犧牲瞭摺紙本身的藝術性?但仔細想來,也許這纔是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將摺紙降格為單純的技藝,而是將其提升到「思考工具」的層次。想像一下,當你麵對一個三維問題時,能夠迅速在腦中「摺疊」齣紙張的展開圖,這就是強大的空間想像力的體現。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引導讀者建立這種心智模型,那它所帶來的益處將是跨學科的。我個人對於「記憶力」的提升尤其感興趣。我們都知道,透過感官(觸覺、視覺)參與的學習,遠比單純的聽覺或閱讀更牢固。摺紙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對肌肉記憶和視覺空間記憶的雙重訓練。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練習,從基礎的二等分、三等分,逐步推進到更複雜的歐拉公式應用或分形結構,那絕對是物超所值。我希望它不隻是教你摺齣漂亮的紙鶴或紙船,而是教你如何「用摺紙的邏輯」去看待這個世界上的各種結構和係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