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到底是誰在跟誰擁抱?
1
今年是選舉年,我有位住新北市的年輕朋友,一休假就拚命往選舉場合跑。本來以為她是個懷抱政治熱情的選民,沒想到,她參加的場合不但政黨顏色不忌,甚至非她選區的外縣市造勢,也樂此不疲。看著她得意洋洋展示一張一張與候選人、政治明星笑容燦爛的自拍,像是什麼琳瑯滿目的收集品似地,只能說瞠目結舌,歎為觀止。
或許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容易親近這些大人物的時刻了。但我這位年輕朋友這樣的作為,某個程度來說,完全模糊、甚至顛覆了民主選舉原有的定義——管你什麼政黨競爭、政策辯論,一切都比不上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想靠近明星偶像(管你藍綠白紅)的原始慾望。
變成偶像——或者至少,擁有與偶像間某種可收集甚至公開展示的關係,變成了一種生活的必需品。吃美食、玩立槳、上健身房必要,公幹之必要、開噴之必要、網美景點、與名流合照之必要、捕獲野生名人之必要、上傳之必要……在這個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名氣的虛擬世界裡,既然被視為是個ID的存在,好像就沒有什麼道理,不用一種跟現實世界全然不同的方式繼續存活下去。
這樣的顛覆從政治到新聞、運動、宗教、旅遊、美食、天文、地理甚至團購……無所不在的。沒有一個領域不需要明星,也沒有人不渴望自己成為那個虛擬世界裡面的明星。
2
這些鋪天蓋地的變化,讓許多原本我們習以為常的價值,開始有了新的質疑。就以「名實相符」或「實至名歸」這樣的概念來說,變成了這樣的時代,還是個標準嗎?所謂的名與實,會不會就像戲劇一樣,所謂的「名」只是一種角色扮演,跟「實」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延伸下去,問題更多了。當我們為任何大人物(不管是政治人物、學者、企業家、或網紅)按讃或投下一票時,是因為他們堅持了跟我們一樣的價值,或者單純只是他們討人喜歡?或者反過來,一個成功的典範,應該優先追求「被喜愛」(先求名後求利),或者是「堅持理想」(做自己)呢?
無可否認的,一個像這樣虛虛實實的世界,誰也無可脫逃。問題是,穿梭在這一層又一層名氣造就的面具中久了,我們還認得出自己嗎?
當我們彼此需要、互相擁抱時,在名氣與靈魂之間,我們真的知道到底是誰跟誰在擁抱嗎?
……
這些以及更多沒有列出來的問題,都是當初寫小說時想替大家(或者說,這個世界)提問的。
3
重讀舊作《靈魂擁抱》有點近鄉情怯,擔心在那個Facebook都還沒有在台灣出現的年代所寫的東西,會不會顯得陳舊過時。但是重讀感覺卻驚心動魄。
十五年下來,故事中的假新聞、情感詐欺、恐怖情人、認知作戰、媒體霸凌……這些原本應該只出現在小說中的驚悚故事,變成了每天新聞中的日常。儘管訊息變得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變得頻繁,靈魂與靈魂之間無法擁抱的焦慮,卻變得越來越巨大。
原來文明並不一定總是隨著時間,往好的方向演化。
當初寫這個故事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我期待寫出驚悚、停不下來的故事——畢竟提供愉快的閱讀經驗是作者起碼的責任。但另一方面,我又渴望給讀者帶來困頓、傷腦筋的思考空間。
反省起來,這樣的初衷(或著說,自討苦吃的野心),當然有好有壞。但如果能夠透過故事呈現,讓問題進入公共視野,給大家帶來一些爭辯、討論,甚至因為這些交流,讓我們更靠近答案一點點, 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