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服飾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藝術手法,
 戲曲行中有著「寧穿破,不穿錯」的俗語。
 本書帶你感受京劇魅力所在,
 開拓藝術視野和提高藝術素養
   ◎服飾類
   京劇服裝又稱「戲衣」,可分為蟒、帔、褶、靠、衣五類,
   基本上概括了各種人物形象的禮服、常服、戎服、便服,
   表現出劇中人物的社會地位、生活境遇、人格特質等差別。
   ▎蟒──帝王后妃、公侯將相的禮服
   男蟒紋樣主要有龍和海水江牙,
   女蟒紋樣主要有牡丹、和仙鶴等。
   【男白蟒、粉蟒】
   一般用於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將,如周瑜、呂布等。
   【女秋香蟒】
   多為老郡主、老誥命夫人穿用,人物造型莊重、沉穩。
   ▎帔──帝王將相、豪門貴族的家居常服
   皇帝用團龍;皇后、貴妃用團鳳;太后用團龍鳳;
   其他人物視年齡、身分用團花或枝子花等。
   【女花帔】
   為深閨少女的閒居服,色彩較鮮豔。
   【對兒帔】
   專用於夫妻間,色彩一致,紋樣相同或相稱。
   ▎褶──京劇服裝中的便服
   寬身闊袖,有花素之分,用途廣泛,
   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文武皆可用。
   【富貴衣】
   把不規則形狀的雜色布塊綴在衣上,表示窮困潦倒。
   因劇中穿著此衣的人物日後都會顯達,故稱「富貴衣」。
   【文丑花褶子】
   多用於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小碎花或吉祥紋樣遍布全身。
   【武丑花褶子】
   用於非偷即盜的江湖人物,紋樣為飛燕、飛蝠等,寓意身輕如燕。
   ▎靠──武將所穿的戎服
   「硬靠」象徵全副武裝,即將開戰。
   「軟靠」用於非戰鬥場合的武將。
   【杏黃靠】
   一般為老將所用,如黃忠。
   【藍靠】
   威武勇猛的人穿藍色靠,如夏侯惇。
   【改良靠】
   緊身、合體、輕便,但不及傳統靠威武。
   ▎衣──除了蟒、靠、帔、褶之外,其他都可稱為衣
   一般分為長衣、短衣、專用衣、配衣四類。
   【宮裝】
   也叫宮衣,多用於仙女、千金小姐及貴妃娘娘等。
   【旗袍】
   又稱旗裝,為異國后妃、公主或清代婦女常穿的便服。
   【茶衣】
   多為酒保、樵夫、漁夫所用,色彩較單純、樣式較樸素。
   ◎盔帽類
   依照外觀、質地和功能,可分為盔、冠、巾、帽四類。
   有著塑造人物形象和彰顯人物身分、性格的重要作用。
   ▎盔──武將在打仗時用來防護頭部的帽子
   盔一般為硬胎,綴有絨球、珠子作為裝飾。
   【翎子】
   為俊秀英武的青年將帥、武藝高超的女將等所戴。
   【七星額子】
   為女將軍所戴,如《楊門女將》中的穆桂英。
   【倒纓盔】
   帽檐上卷,帽頂豎倒纓,為兵卒所用。
   ▎冠──比較鄭重的禮帽
   皇帝戴九龍冠,皇子、太子戴紫金冠, 皇后戴鳳冠。
   【員外巾】
   色彩與服裝相配,為富紳和退職的官僚所戴。
   【鴨尾巾】
   為貧窮的小生、老生所戴,如《白蛇傳》中的許仙。
   ▎帽──上至君臣,下至百姓,皆可戴
   典禮、日常所戴的禮帽、便帽均歸此類,有硬有軟,種類繁多。
   【王帽】
   又稱皇帽,為皇帝專用的禮帽。
   【紗帽】
   為除宰相以外的各級文官所用。
   【羅帽】
   為江湖俠客所戴。
   ◎鞋靴類
   京劇舞臺上的各種鞋靴,分為靴、履、鞋三種。
   靴為連筒之鞋,履指單底鞋,履的底比鞋厚。
   【厚底靴】
   可以增加身高,具有明顯的塑身作用。
   【朝方靴】
   為丑角所扮演的文武官員及太監穿用。
   【快靴】
   鞋底薄,打鬥時能輕捷,以便於跳躍翻打。
 本書特色
   京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具有其獨特的藝術表達。京劇服飾可以鮮明地展現人物的身分、年齡、職業等。在傳統京劇演出中,表演程式成為服裝類型化的主要依據,進而形成了一整套衣箱制。本書正是為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京劇藝術中的「華美服飾」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