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太太的寶寶手指食物:6個月開始就能自己吃!自製好抓握、營養多樣化的72道副食品,讓孩子在BLW中探索五感,快樂吃、健康成長! (電子書)

原味太太的寶寶手指食物:6個月開始就能自己吃!自製好抓握、營養多樣化的72道副食品,讓孩子在BLW中探索五感,快樂吃、健康成長!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味太太
图书标签:
  • 宝宝辅食
  • BLW
  • 手指食物
  • 6个月+
  • 自制辅食
  • 营养食谱
  • 幼儿食谱
  • 亲子食谱
  • 健康成长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IG 10萬家長狂推的副食品救星 ★
6個月以上適用! Bonita陳譯庭營養師專業推薦,
營養美味又簡單,讓孩子愛上「自己吃飯」的手指食物全書!

  辛苦做好食物泥孩子不買單?一口一口餵到崩潰?
  餐桌上的風景,總是狼狽的爸媽與憤怒的小嬰兒……
  副食品是育兒之路上的大魔王關卡,
  該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都是燒腦難題。

  身為過來人的原味太太,為了解決緊繃的餐桌僵局,
  開始嘗試「讓孩子自己吃固體食物」的BLW飲食法。
  以「容易抓握、方便簡單、營養均衡」為原則,
  將成長發育需要的六大類食材,依照「嘗試期」「初期」「中後期」處理烹調,
  製作出南瓜飯糰、寶寶薯條、玉米雞塊等,寶寶可以抓著吃的美味料理!

  神奇的是,當放手讓孩子依照自己步調探索食物後,
  不僅拒食寶寶成為小吃貨,各種食物都大口嘗試,
  就連面對吃以外的新事物也更願意勇敢挑戰!

  本書濃縮原味太太親身實踐的BLW知識與體驗,
  分享72道寶寶們一吃就愛上的無調味手指食物,
  也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準備食材、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
  並彙總上萬粉絲群最常問的手指食物疑惑,讓大家一看就懂!
  用輕鬆愉快的心,和寶貝一起迎接第一趟食物之旅。

本書特色

  特色1˙盡情探索五感、培養獨立自主性,讓飲食成為孩子最好的教養。

  「BLW飲食法」讓寶寶從大概6個月大就開始學習自主進食,自行選擇想吃什麼、吃多少,自由探索食物不同的味道、口感、質地,這對寶寶來說很有趣,也會因此更樂意去接觸各種新食物,大幅降低往後挑食的機率。

  特色2˙從食材的選擇、切法到烹調,順應寶寶發育狀況的三階段調整。
  本書將副食品時期依照月齡、發育、咀嚼能力等分為「嘗試期」「初期」「中後期」三階段,分別說明各自需要的食材大小、軟硬度、注意重點,以及營養需求、給予量、一週菜單等,讓爸媽能夠快速理解對照,幫寶寶準備最適合的食物。

  特色3˙主食配菜點心全收錄!一本滿足離乳期所有需求的全功能食譜。
  全書包含捏不爛飯糰、菠菜青醬麵等主食,菇菇牛肉丸、鯛魚高麗菜蛋等配菜,以及很適合當小點心的蘋果迷你甜甜圈、蛋黃豆豆,無論早午晚餐或帶出門,輕鬆組合,就是營養又豐盛的寶寶餐!

  特色4˙可以冷凍常備,也可以全家一起吃,最適合忙碌爸媽的副食品。
  手指食物的自由度很高,只要掌握軟硬度、形狀與調味,不僅可以善用市售品輔助,也能用同樣食材一次完成大人、小孩都適合的料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可以利用假日先做好的冷凍半成品,加熱就可以上桌,省時省力又省錢。

  特色5˙吃飯就是最美好的親子時光,和孩子一起邊吃邊玩、健康成長。
  不必依賴餵食,爸媽空出雙手後大家可以一起用餐,享受吃飯的過程,寶寶也會透過模仿父母的動作學習如何用餐。建立愉悅的餐桌氣氛,並透過親子互動,帶寶寶認識食物,寶寶更能享受吃飯的樂趣。

專業推薦

  Bonita陳譯庭/嬰幼兒副食品專業顧問── 「跳脫傳統副食品思維,寶寶準備好就提供手指食物,不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讓全家的用餐時光更輕鬆愉快。72道精選食譜,準備手指食物再也不是難事!」
宝妈们必备的育儿宝典:《萌娃辅食全攻略:从0到1的科学喂养与健康餐单设计》 专为新手父母设计,全方位解析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科学路径,助您轻松应对宝宝的“吃”事大计。 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辅食的添加无疑是父母们最为关注的里程碑之一。它不仅关乎宝宝的营养摄入,更深刻影响着他们日后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发展。本书《萌娃辅食全攻略:从0到1的科学喂养与健康餐单设计》正是一本为当代父母量身打造的实用指南,旨在以严谨的科学依据和贴近生活的操作指导,帮助父母们自信、科学地开启宝宝的辅食之旅。我们深知,每一位父母都渴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开始,本书将陪伴您,从零基础到游刃有余地应对宝宝的每一次“进食探索”。 第一部分:科学启航——辅食添加的底层逻辑与关键准备 本部分是整个辅食旅程的基石。我们摒弃了传统经验主义的教条,转而采用最新的儿科营养学研究成果,为父母们建立起一套清晰、科学的认知框架。 第一章:何时开始?时机判断的“黄金指标” 我们不会简单地设定一个月份数字,而是详细阐述判断宝宝是否“准备好”接收辅食的生理和行为信号。这包括但不限于:颈部支撑的稳定度、对食物的兴趣表现、口部反射(如吐舌反射的消失)、以及对成人食物的关注程度。我们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父母精准捕捉最佳的启动时机。此外,我们深入剖析了关于“早加”与“晚加”的最新医学观点及其潜在影响,确保您的决策建立在充分信息之上。 第二章:营养基石——辅食添加的“宏观蓝图” 辅食添加的最终目的是补充母乳或配方奶无法完全满足的营养素,特别是铁、锌等关键微量元素。本章将详细解读宝宝在不同月龄阶段对能量、蛋白质、铁、维生素A、D、C等营养素的需求变化。我们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营养素需求增长曲线图”,让父母直观了解何时需要侧重补充哪一类营养素,从而合理规划食物种类,避免营养失衡。我们特别强调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儿科协会的推荐标准,确保喂养方案的国际通用性和科学性。 第三章:工具准备与卫生规范 成功的辅食喂养离不开合适的工具和严格的卫生标准。本章详述了不同阶段所需的必备餐具,如辅食研磨器、合适的餐椅、勺子的材质选择(硅胶、不锈钢)及其对宝宝口腔发育的影响。卫生方面,我们提供了一套详尽的“厨房消毒SOP”:从食材清洗、处理板的分区使用,到辅食储存和再加热的温度控制,每一个细节都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宝宝感染的风险,让父母操作有据可依,执行无忧。 第二部分:循序渐进——不同阶段的喂养技巧与实操指南 辅食添加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月龄的宝宝,其生理结构、吞咽能力和对食物的接受度截然不同。本书的精髓在于其“阶段化”的实操指导。 第四章:初探味蕾(4-6个月):泥糊期的安全过渡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尝试”和“适应”。我们提供了超过30种基础单品泥(如南瓜泥、红薯泥、菠菜泥)的制作秘籍,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控制浓度和细腻度,模拟液体到半固体的平稳过渡。本章详述了初次尝试的“三日观察法”,以及如何应对宝宝的“吐出反射”,并教会父母识别常见的过敏前兆。 第五章:质地升级(7-9个月):颗粒与口感的引入 随着宝宝吞咽能力的成熟,食物的质地需要从纯泥状向细腻的碎末状或小块状过渡。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泥”过渡到“碎”,以及如何安全地引入肉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本章提供了一系列针对这一阶段的“营养搭配食谱”,确保在提升口感丰富度的同时,不牺牲营养密度。例如,如何制作入口即化的鸡肉末、豌豆碎等。 第六章:自主进食的萌芽(10-12个月):手指食物的探索性尝试 虽然不是专门的BLW(宝宝主导式离乳)书籍,但本章非常重视培养宝宝的抓握能力和自主进食意愿。我们提供了大量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食物形状和大小参考,例如长条状的烤蔬菜、软糯的鸡肉条等。重点在于“安全切割法”和“风险规避”,确保食物既能激发宝宝的兴趣,又不会造成窒息危险。我们讲解了如何利用餐椅上的小托盘,鼓励宝宝主动探索食物。 第三部分:进阶挑战与个性化方案 当宝宝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后,父母将面临更多个性化的挑战,如如何应对挑食、如何处理外食的难题,以及如何平衡家庭饮食与宝宝需求。 第七章:过敏源管理与高风险食物的引入策略 本章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父母如何科学、系统地引入八大常见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大豆等)。我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过敏原引入时间表”和“记录卡”,帮助父母在引入高风险食物时,能够快速定位过敏反应,确保宝宝健康安全地接触更广泛的食物种类。 第八章:自制与外食的平衡艺术 我们深知现代父母时间宝贵。本章提供了大量“一锅出”的快手辅食方案,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高效备餐,并指导父母如何科学冷冻、储存辅食,确保营养不流失。对于不得不外食的场景,本章教授父母如何“解读”餐厅菜单,如何向服务人员清晰表达宝宝的特殊需求(如无盐、少油、少糖),将外食风险降到最低。 第九章:应对“辅食倦怠期”与挑食的积极心理学 宝宝在某一阶段可能会突然拒绝吃某类食物,这是正常的成长现象。本章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教导父母如何保持平和心态,通过“食物展示法”、“同桌进食法”等技巧,避免将进食变成一场权力斗争。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趣味辅食造型”的创意,旨在通过视觉刺激,重新激发宝宝对吃饭的兴趣。 总结与展望 《萌娃辅食全攻略》不仅是一本食谱集,更是一份陪伴父母走过婴幼儿喂养关键期的成长伙伴。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充满爱的实践,每一位父母都能帮助自己的宝宝建立起健康、积极的饮食习惯,为他们未来人生的每一顿饭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致力于提供清晰的指引,让辅食添加的过程,成为父母与宝宝之间充满乐趣和信任的美好互动体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原味太太


  曾經是鋼琴老師和奧福音樂老師。
  在生下兒子頒頒後,為了改善寶寶拒食問題及營養發展,
  開始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摸索研究BLW手指食物。
  從不會下廚到動手做手指食物,並在IG上無私分享研究成果,
  容易理解、切中需求的執行方式,獲得超過10萬爸爸媽媽的喜愛。
  而後設立「原味太太」品牌,
  希望能將自己孩子嘗試手指食物後的耳目一新感受,帶給更多父母。

  IG:@babyinfood
  FB:「原味太太」
 

图书目录

CHAPTER.1 讓寶寶自己動手吃,順應天性的BLW離乳法
從喝奶到正常飲食,寶寶的「副食品過渡期」
掌握BLW基本原則,和孩子一起快樂吃、健康成長!
我選擇BLW的原因
調整心態,無壓力展開BLW生活!
˙初期以「練習」為主,寶寶天生懂得控制食量
˙「作嘔」不是「噎到」,BLW不會增加噎到風險
˙髒亂只是短暫的練習過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用溝通取代爭執,也可以改用折衷方式進行
COLUMN最多爸媽問我的BLW&手指食物問題
COLUMN這些寶寶們,都是吃手指食物長大的!

CHAPTER.2 開始BLW!為寶寶準備營養好吃的手指食物
滿足發育需求!寶寶餐的營養組合
配合成長階段,給予適當的手指食物
寶寶不能直接吃的NG食物
輕鬆很多的手指食物準備技巧
方便又好用的基本工具
打造適合寶寶的用餐環境
不同月齡寶寶的一日飲食原則
我家孩子的一週手指食物

CHAPTER.3 【嘗試期】練習抓握的手指食物&處理方式
蔬菜類
1.    花椰菜
2.    紅蘿蔔
3.    青江菜
4.    甜椒
5.    牛番茄
6.    櫛瓜
豆魚蛋肉類
7.    牛肉
8.    雞肉
9.    鮭魚
10.    豆腐
11.    雞蛋
水果類
12.    木瓜
13.    香蕉
14.    火龍果
15.    酪梨

CHAPTER.4 【初期】6~9個月寶寶的手指食物
主食
1.    捏不爛南瓜飯糰
2.    花椰菜薄煎餅
3.    南瓜無蛋發糕
4.    黑米地瓜煎餅
5.    地瓜麵線煎
6.    蔬菜麵條丸子
7.    牛肉蔬菜可樂餅
8.    雞肉地瓜餅
9.    香蕉燕麥鬆餅
10.    蔓越莓蘋果格子鬆餅
11.    蘋果迷你甜甜圈
配菜
12.    菇菇牛肉丸
13.    紅蘿蔔豬肉小香腸
14.    軟嫩豬肉糕
15.    蘿蔔絲丸子
16.    鯛魚高麗菜蛋
17.    紅白蘿蔔糕
18.    藜麥南瓜煎餅
19.    香菇青菜餅
20.    蔬菜小球  
點心
21.    寶寶薯條
22.    蛋黃豆豆
23.    椰棗軟餅乾
24.    山藥甜蒸糕
25.    核桃南瓜絲餅
26.    椰奶地瓜糕  
27.    無糖香蕉小蛋糕

CHAPTER.5 【中後期】9~12個月寶寶的手指食物
主食
1.    迷你韓式飯捲
2.    紫高麗菜飯餅
3.    寶寶水煎包
4.    蔬菜饅頭丁
5.    蔬菜粉漿蛋餅
6.    免揉羊肉餡餅
7.    柔軟印度烤餅
8.    咖哩藜麥薯餅
9.    藍莓地瓜派
10.    蘑菇燕麥披薩
11.    花生拌麵
12.    菠菜青醬麵
配菜
13.    玉米雞塊
14.    魚香茄子肉餅
15.    蔬菜珍珠丸子
16.    豆腐肉捲
17.    寶寶章魚燒
18.    英式魚薯條
19.    寶寶甜不辣
20.    蔬菜月亮蝦餅
21.    冬瓜丸子
22.    韓式櫛瓜煎餅
點心      
23.    美國花生果醬捲
24.    無糖南瓜蛋塔
25.    無糖小泡芙
26.    椰棗糕
27.    芝麻香蕉小餅
28.    蘋果司康
29.    芝麻奶凍
30.    寶寶週歲蛋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305608
  • EISBN:978986130570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06.8MB

图书试读

序言

原來副食品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拜託再吃一口好不好?拿著食物想送進兒子嘴裡,他雙唇緊閉眼眶充滿淚水,並生氣地揮舞著他的小手,他在抗議,抗議我又想逼他吃飯。廚房裡凌亂不堪,看得出來我剛剛在這裡奮戰了一番......狼狽的母親和憤怒的小嬰兒,這樣的場景是否也在你家出現過?

  當以為熬過半夜擠奶的痛,已經沒什麼可以難倒我的時候,準備副食品的難題又狠狠打了我的臉。費盡心思準備的食物泥,小孩不吃就是不吃,或是只吃一餐隔餐就不吃。我不喜歡逼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又擔心這樣下去營養可能不夠,每一天在這樣矛盾的心情中,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當母親的能力。直到我認識了BLW,開始改變了我的生活。

  BLW打破了我對於副食品的認知,他讓寶寶很早(約6個月大)開始學習吃固體食物,並順應著寶寶的成長──6個月發展抓握能力,就讓寶寶拿著食物條抓著自己吃。寶寶可以感受到吃飯的樂趣,同時也能增進手眼協調、咀嚼能力,並讓照顧者備餐更輕鬆。

  而其中最吸引我的一點,是它尊重孩子的選擇,寶寶可以自己決定要吃什麼、吃多少。神奇的是當放手給孩子自主權,讓他們依照自己的步調去探索食物後,拒絕吃飯的情況反而消失了。當寶寶發現自己有能力拿起食物,精準放進嘴裡好好咀嚼,這件事可以帶給他們很大的成就感,也更有自信接受下一次的挑戰。這樣培養獨立和自主性的方式跟蒙式教育有一些像,只是BLW可以更早開始。

  當我下定決心讓寶寶嘗試BLW時,台灣才剛開始盛行吃手指食物,所以在這方面的資訊相當少,儘管歐美地區好像相當多人了解BLW,但身在台灣的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起步,第一個食物要準備什麼?有沒有要注意的安全事項?食物要煮多久才好?

  我開始瘋狂查詢資料,參考國外專業網站,親自研究各式手指食物,實際用於自己寶寶身上再從中獲得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我親眼看見自己家的孩子從拒食到變成小吃貨,哪怕現在到了2歲這個挑食高峰的時期,他對新食物也幾乎是來者不拒,就算苦的蔬菜也願意嘗試看看。更讓我開心的一點,是餐桌上的親子關係不再緊繃,漸漸培養出良好的用餐氣氛,且孩子和食物之間擁有健康的關係。這樣耳目一新的感受,我希望能帶給所有的父母。

  這本書是我濃縮所看到的BLW知識,加上親身的經驗,希望讓爸媽們一眼就看懂BLW是什麼。這些年我也在我的粉專分享上百道寶寶食譜,收到很多媽媽的回饋,所以在這裡除了會分享我自己曾經做過的無調味寶寶食譜外,也會手把手教如何準備食物、各階段的注意事項等重點知識,還有我彙總上萬媽媽粉絲群所問的手指食物常見問題,幫各位省去一個個辛苦查詢知識的時間,用輕鬆且愉快的心情,跟自己的小寶貝迎接第一個食物之旅。

原味太太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很多BLW的书籍,食谱看起来都很“网红”化,食材要么太贵要么太难找,完全不贴合我们普通家庭的日常。我更看重的是实用性和可复制性。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原味”,那就太棒了。我非常警惕那些为了让食物看起来更漂亮而在里面添加各种调味料的做法,毕竟初期宝宝的肠胃非常娇嫩。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通过食材本身的特性,比如红薯的甜、牛油果的绵密,来自然地吸引宝宝。另外,“探索五感”这个概念我很欣赏,这意味着书中可能不只是教你做什么,还会告诉你如何引导宝宝去闻、去触摸、去感受食物的温度和质地。这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比光会吞咽重要得多。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小贴士,比如如何安全地引入不同温度的食物,或者哪些食物的触感最适合初次接触手指食物的宝宝。这种注重体验而非结果的书籍,往往更能持久地影响孩子的饮食态度。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各种辅食书籍时,发现很多要么是太偏重传统泥状喂养,要么就是直接跳到了复杂的成品食谱,让人感觉像是给“经验丰富”的妈妈准备的。这本书的定位——“6个月开始就能自己吃”,这一点正中我的下怀。我非常关注“营养多样化”这四个字,因为我总担心自己煮的来来回回就那几种,宝宝吃不到足够的铁质或者维生素。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巧妙的方法,把深绿色的蔬菜用大家都喜欢的形式做出来,或者如何在不添加任何额外糖分的情况下,让水果的味道更突出。而且,它强调“好抓握”,这对我来说是实操层面的救星。我可不想把时间都花在给宝宝准备那些一碰就碎或者滑溜溜的食物上。我更倾向于那种能让宝宝自己动手、弄得一团糟但吃得开心的状态,所以,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自制“抓握条”或者“小饼干”的配方,那绝对是加分项。我感觉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把吃饭变成一场有趣的五感体验,而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评分

我最头疼的就是时间管理问题。全职妈妈每天围着孩子转,如果做辅食需要提前准备好几天,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非常关注这本书的“72道”食谱背后的效率如何。我期待它里面能有大量的“一锅煮”或者“周末批量制作”的策略。比如,能不能教我一次性烤好一周的蔬菜块,然后冷藏或冷冻保存,每天早上只需要快速加热并搭配一些新鲜的准备的食物。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储存和解冻指南,标明每种食物冷藏或冷冻后的最佳食用期,那简直是救命稻草。毕竟,BLW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坚持,而坚持的前提是便利性。如果操作起来太复杂,我肯定会因为疲惫而退缩回用勺子喂泥。所以,这本书的评价标准会很大程度上基于它在真实、忙碌的家庭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的操作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治愈了,那种温暖的色调和宝宝抓着食物露出满足笑容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对于“宝宝手指食物”这个概念既期待又有点手足无措,总觉得这事儿听起来美好,实操起来肯定一团糟。但光是看到这个名字,我就能想象到里面一定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不只是食谱,更重要的是那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感。我特别希望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开始引入什么样的质地,怎样确保食物既能让宝宝抓得稳,又不会噎着他们。毕竟,BLW(宝宝主导式离乳)的关键就在于安全和探索,一个好的入门指南能让人信心倍增,而不是在厨房里提心吊胆。我甚至在想,这本书里会不会包含一些不同月龄的“餐盘摆设”图片,让我这个有强迫症的妈妈能更好地规划宝宝的辅食桌。如果能有一些应对常见问题的解答,比如宝宝拒绝尝试新食物怎么办,那就太完美了。总之,光是这个标题,就传递出一种“轻松育儿”的信号,非常吸引我这种还在摸索阶段的家长。

评分

我对“让孩子快乐吃”这件事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我见过太多孩子在吃饭时被大人追着跑,或者因为不肯张嘴而嚎啕大哭的场景,那简直是育儿路上的噩梦。因此,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餐桌礼仪”或者说“引导策略”的内容,我会非常惊喜。我猜想,它可能会提供一些小游戏或者互动的建议,让吃饭时间变成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温馨时刻。比如,当宝宝把食物扔到地上时,正确的反应是什么?或者,当宝宝只吃自己喜欢的颜色时,父母应该如何巧妙地引导?我不希望这本书只是一个菜谱库,我更需要的是一个“育儿哲学”的载体,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积极、放松的进食环境。如果书里能分享一些其他父母在BLW旅程中遇到的“翻车”经历和应对方法,那就更有人情味了,会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