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欲望的中國:從性事看見真正的中國 (電子書)

性與欲望的中國:從性事看見真正的中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田峰俊
图书标签:
  • 性史
  • 中国性文化
  • 欲望
  • 文化研究
  • 社会历史
  • 性与社会
  • 中国文化
  • 电子书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社群平台外遇亂象、賣春、特殊性癖好、情色御宅文化,令人眼花撩亂。
  ☆ 世界最大的賣春島「下川島」,和人民解放軍息息相關。
  ☆ 中年共產黨幹部在網上勾搭婦女,被當局掌握證據後瞬間失勢。
  ☆ 年輕科技人才開發情趣娃娃,即將超英趕美?!
  ☆ LGBT族群人數是世界之最,但卻被當作腐敗價值加以打壓。
  ☆ 日本AV女優席捲中國,從AV演員包裝成亮麗藝人。
  ☆ 暴發戶遊日本的最終型態,日本買春觀光團的荒唐行程。
  ☆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標,連十四億人口的性事都不放過?!

  從爆買到爆性!
  改革開放後掀起的性愛多樣化,性都和性愛島紛紛出現。
  燦爛之後政治緊縮,政治力介入,性欲和生殖都要被管控。

  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性荒地」。共產黨剷除賣淫,性愛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甚至連《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類文學作品也被禁止。然而,改革開放後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改變了社會面貌,性文化也趨於成熟。

  圍繞著人口激增的工業化大都市,色情行業大量興起,大量年輕女性湧入,投入色情行業快速賺錢,造就了色情行業盛行的「性都」,甚至連軍方也透過經營情色旅遊來支持單位營運。在智慧型手機盛行之後,以微信等社群軟體賣淫、通姦現象猖獗,情色御宅族文化和AV次文化也十分盛行。

  由於一胎化政策,造成人口男女比例不均衡,「無法結婚的男性」人數超過三千萬,情趣娃娃等性愛產品的開發成為藍海市場,甚至參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開發的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加入精心製作的性愛玩偶的開發競爭。旅行社也以體驗泡泡浴為目的的「日本性愛之旅」,包裝推銷給前往日本的中國遊客。

  但權力鬥爭給中國的性事蒙上了陰影。經常出現的是當局突然管制與掃蕩情色行業,或者是政治人物或名人的情色事蹟突然曝光而被加以懲治,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往往透過掃黃、掃黑來達到打擊政治對手的目的。此外,本書也加入了諸如對 LGBT 族群的迫害,以及共產黨監視的詭異等深刻主題。台灣版也獨家收錄作者安田峰俊為台灣讀者撰寫的新篇章〈越南新娘村〉。

  中國如今成為影響世界局勢的國度,許多人想理解這個不那麼公開的國度,本書是難得的從「性」來破譯解讀「中國政治」的作品。

  中國人的性事問題,在這十年有很大的轉變。
  過去極度猖獗的性產業大幅衰退,但年輕人的性觀念開放,性生活的滿意度也隨之提升,成人用品的市場更迅速擴大。另外,跟舊時代相比,人們開始有一些奇怪的性癖好(例如收藏情趣娃娃),而且漸漸敢於公開自己的性向,不再怕旁人忌諱(好比同性戀)。只可惜,近年來又出現管制的現象。
  網路普及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自由化」,習近平體制的「統治化」,卻連國民生活的瑣事都要控管。近年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都看得出來這兩者的激烈拉扯,尤其商業行為和表演活動特別明顯。本書是從情色這個比較晦暗的角度,來深入了解中國近來的特徵。——安田峰俊

名人推薦

  Cheap(知識型YouTuber)
  上官亂(作家)
  李桐豪(作家)
  汪浩(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作家)
  蔡詩萍(作家)
  龍貓大王通信(影評人)

  李桐豪專文導讀
穿越历史的文化迷思:一部探索中国社会精神内核的通识读本 书名: 《镜与谜: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逻辑与精神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专门论述特定社会议题的专著,而是一部旨在为普通读者勾勒出中国社会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其深层文化结构、集体心理定势以及持续的社会变迁轨迹的通识性读物。它试图通过剖析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思想思潮、艺术表达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来揭示构成“中国性”的那些复杂且常常相互矛盾的底层逻辑。 全书结构围绕“根基、演进与张力”三大板块展开,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非线性的理解框架,帮助读者超越碎片化的新闻报道和刻板印象,去触摸那个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社会的脉搏。 --- 第一部分:文明的根基——古老框架的构建与固化 本部分深入探讨塑造了中国文明基石的几个核心支柱,这些支柱构成了后续所有社会互动和精神表达的“操作系统”。 一、 礼乐之邦的秩序观: 考察自周代确立并被秦汉正式化的“礼”的制度化过程。重点分析“礼”如何从最初的祭祀规范演变为维护宗法血缘关系、政治层级和伦理道德的统一规范。探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层级逻辑如何内化为中国人对“位序”的敏感,以及这种秩序观在面对现代性挑战时的弹性与僵硬之处。 二、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时空意识: 阐释道家与儒家共同构建的“天人关系”。“天”不再是西方宗教中的超验神祇,而是内嵌于万物运行之中的“道”或“理”。这种宇宙观如何影响了中国人对时间(循环往复的季节和王朝更迭)和空间(内向聚合的聚落形态)的认知,并如何塑造了对“自然”的态度——既敬畏又试图将其纳入人类的管理范围。 三、 义利之辨的价值天平: 详细梳理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中,“义”(道德、公共利益)与“利”(个人或家庭私利)之间的永恒张力。分析“士”阶层如何通过强调“先义后利”来确立其道德高地,以及这种价值判断在历史上的实际操作:例如,如何在维护家族利益与响应国家号召之间进行道德计算。这部分尤其关注“关系”网络在定义“义”时的灵活变通性。 四、 家族共同体的韧性与局限: 剖析中国社会最基础的组织单位——家族(宗族)的运作机制。探讨父权制、孝道传统如何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和财富的代际传递,同时也分析了这种高度内卷化的结构如何限制了个体潜能的充分释放,以及它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剧烈断裂与适应。 --- 第二部分:历史的转折点——现代性冲击下的文化重塑 本部分聚焦于近两百年间,外部力量与内部矛盾共同作用下,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经历的剧烈动荡与重组过程。 五、 知识的“启蒙”与传统的“祛魅”: 梳理从晚清“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知识谱系断裂。探讨知识分子如何试图通过引入西方概念(如民主、科学、个人主义)来解构旧有的思维模式,以及这种“祛魅”过程的复杂性——许多新引入的概念如何被重新植入旧有的框架中进行理解和实践。 六、 革命叙事与集体记忆的构建: 分析新政权建立过程中,如何对历史进行大规模的重写和筛选,以服务于新的意识形态目标。重点关注集体主义和国家意志如何被提升至压倒一切的地位,以及这种叙事如何在教育和宣传机器中,塑造了整整几代人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集体认知。 七、 城市化与空间身份的迁移: 描述大规模的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迁移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分析城市空间如何成为身份焦虑的放大器,以及在快速的物质积累过程中,传统社群纽带的瓦解与新的、功能性(而非血缘性)社群的艰难形成。探讨“乡愁”作为一种文化残留物的持续影响力。 --- 第三部分:当代理论——变局中的精神张力与文化张力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分析在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精神图景中依然存在的深刻矛盾。 八、 “效率至上”下的时间观重构: 探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如何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对时间的使用和价值判断。分析这种极度强调速度和成果的观念,如何与既有的、相对悠闲或周期性的时间观产生冲突,并催生出新的生活压力和焦虑模式。 九、 物质丰裕与精神寻觅: 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后,社会对意义和价值的重新探寻。考察消费主义的兴起,以及它如何成为填补传统道德真空的一种替代性方案。同时,分析对传统哲学(如禅宗、道家养生学)的重新包装和追捧,如何反映了对现代生活失序状态的一种反向矫正尝试。 十、 身份的多元化与“内卷”的文化逻辑: 审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本书将“内卷”现象视为中国传统精英选拔文化(科举制度的延长线)在现代社会资源有限背景下的极端表现。探讨这种持续的、非增量的竞争,如何重塑了年轻一代的奋斗哲学和人际关系模式。 十一、 媒介生态下的文化再编码: 分析数字媒体和社交平台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稀释文化信息。探讨在新的信息流中,传统价值符号(如“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如何被挪用、解构或重新演绎,以及虚拟社群如何成为现实社会张力的一个投射场。 --- 结语:未竟的探索 《镜与谜》旨在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地图,而非提供简单的答案。它邀请读者认识到,当代的中国社会并非一个简单的“西方化”或“传统回归”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内在张力和历史回响的、不断自我协商的复杂系统。理解中国,需要我们学会同时阅读其历史的厚重篇章与当下的喧嚣噪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田峰俊


  社會記者。一九八二年生於滋賀縣,廣島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碩士(專攻中國近現代史)。擅長用溫婉和犀利的筆鋒,深入探討中國問題,曾任多摩大學經營情報學系客座講師。近年的作品有《和僑》、《移民、棄民、遺民》,《中國盡頭》等等。二○一八年十月,作品《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是否再次上演》,榮獲第五屆城山三郎獎,本作品是得獎後的第一力作。

譯者簡介

葉廷昭


  文藻外語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七日練習》、橫山秀夫《64》《動機》、《人生無言時讀老子》、《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等書。
  若對翻譯有任何疑義,歡迎來信指教:kukuku949@gmail.com

图书目录

導讀 HTTP404,欲望找不到網頁 (李桐豪)

前言 從「性事」一窺真正的中國
情欲大國.中國/劇變的中國性事/性愛滿意度從世界倒數第一大躍進/外遇大國/政治影響「性事」

第一章 拜金的性都——東莞興亡記
鏡面裝潢的商務旅館/迅速轉向拜金主義的廣東省/整條路上都是「粉味髮廊」/東莞繼承了性都之名/雷曼風暴造成性工作者激增/打手槍就有三萬日圓小費/KTV/「螢火蟲」和「高爾夫」,瘋狂的中國式餘興節目/比《金瓶梅》更變態的情色服務/最底層的尋歡場所/金色炮房榮景不再/改用「微信」賣淫/掃黃與周永康失勢的關聯

【專欄一】中年外遇的對話記錄不斷外流
一貫制中小學明星學校的五十五歲副校長/陳鎮長線上把妹歷險記/打探女大學生性經驗而被處分的共產黨員/老不修罔顧資安疑慮的末路

第二章 人民解放軍掌控的「世界最大賣春島」 
荒淫島/改革開放政策的黑暗面/好色台灣人的天堂/台灣老人找少女採陰補陽/日本人來襲/學術論文探討「台灣社會的魯蛇」/人民解放軍也在性產業分一杯羹

【專欄二】中國網路可怕的黑暗面.色狼同好會和販賣人口
色狼同好會「頂族」的猥褻日常/買賣嬰兒/援交少年和正太控大叔

第三章 AI和成人用品的奇妙融合
男女比例失衡帶動成人用品商機/中國留學生創立情趣娃娃公司/效法日本的生產技術/苦心孤詣造人偶/情趣娃娃的藍海策略/情趣娃娃在中國被視為時尚的收藏品/情趣娃娃和次文化的親和度/開發機器人才是主要目的/中國第一的AI來自情趣娃娃製造商

第四章 貴州的情趣娃娃仙人
拜訪情趣娃娃仙人/農村的連網人偶收藏館/八尊「美女軍團」/COSPLAY一試成癮/情趣娃娃的胯下玄機/娃娃的療癒效果/三千萬男性一輩子光棍/潛入上海成人展/狂熱者的性癖也能獲得滿足/市場規模成長到兩兆日圓

【專欄三】盜版AV開頭的奇怪中文廣告
在台灣成為一種網路文化/抓到線上賭場的經營者了!

第五章 LGBT族群的糾葛與受難
LGBT性少數族群高居世界之冠/中國的同性戀史和迫害經歷/連生殖行為都要管的共產黨/某位中國同性戀的自白/「給我回歸正常」/跨性別者面臨的家庭問題/同性戀有錢就能買到幸福/一千六百萬「同性戀的妻子」/同妻只是延續血脈的工具/迫害性少數族群的傳統價值觀和共產主義

【專欄四】連共產黨幹部也抵抗不了的黃與毒
左鄰右舍全都吸毒/便宜又容易取得的毒品

第六章 日本AV女優浪潮下的明暗面
日本AV在中國市場大紅/先驅是飯島愛/用社群平台抓住粉絲的心/菁英階級的反體制象徵/學習中文使用微博/受邀前往中國的日本AV女優/情婦、陪睡⋯⋯用各種假新聞炒話題的中國商業手法/中國人組團到日本買春的現況/人紅是非多/中國人對日本的扭曲印象

【專欄五】現代中國的情色術語基礎知識

結語 共產黨連人類最原始的本能都要控管?

台灣版附錄 越南新娘村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06560
  • EISBN:978626720669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5MB

图书试读

導讀

HTTP404,欲望找不到網頁
李桐豪


  二○○二年到○五年,因為在上海讀書生活的緣故,有了許多在中國旅行的經驗。某個秋天,搭火車到北京訪友,買的是軟臥座位,四人車廂,上下鋪,下午三四點的火車,隔天上午抵達。對號找到了自己的車廂,只見下鋪依偎著一對中年男女,看報吃橘子,舉止親熱。因為事不關己,只是漠然地爬上自己的臥鋪,把背包當枕頭,戴上耳機,把書擋著自己的臉,在車廂裡在布置一個更小的結界。火車搖搖晃晃,一路到了南京,隱約聽聞下鋪傳來這樣的對話:「你媳婦是南京人吧。」「欸。」媳婦聽到媳婦一詞,心中八卦雷達大響,立刻拔下了耳機偷聽。台灣的公公、婆婆稱兒子的老婆「媳婦」,但對岸北方人也管自己的老婆叫「媳婦」,由那男女的年紀研判,顯然不是前面那種,兩人窸窸窣窣講著家庭狀況,小孩學習狀況如何,過幾年媳婦會先帶小孩出國,夜色越來越深,兩個人話語越來越低,火車哐啷哐啷的聲音中,有女人喘息喊著:「悠著點。」那是大膽而無恥、公然的偷情了。

  公領域和私領域之間界線總是很模糊。那幾年在中國,這些事總是叫我迷惑。

  其時,東方明珠電視塔和金茂大樓比肩黃浦江畔,在浦東形成巍峨的天際線。機場到市區有了磁浮列車,徐家匯新天地時髦商場媲美香港中環,這城市已有摩登大都會的派頭,但街上仍可看到中年男人穿著睡衣與皮鞋上街買早點的畫面;高等學府的廁所依舊沒有門;搭公交從五角場到市區,台北香港或東京,搭大眾運輸工具,不管車廂再如何擁擠,乘客依舊會縮緊自己身體,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留一點空隙,但在這個城市,陌生人與陌生人乘車,肉貼著肉,親密地挨著一起。

  後來,待的日子久了,讀了一些書和一些老人們聊過天,自己解讀是文革期間,破四舊立四新,政治狂人那場瘋狂的人性實驗,公與私,個人與群體,所有的界線都被打破了(可其實中國人有兩張臉,一張臉是在公開場合做政治表態,諂媚的、愛國的,但假使真的可以找到一扇門,可以關起來,那他們還會有另外一張臉,清明的、激憤的、憂心忡忡的臉)。無道德、無節操、無信仰,故而當時序進入新世紀,沿海大城市一部分人真的富裕起來了,飽暖之後淫欲的夢總是特別凶猛。

  其時,情欲作家「木子美」取代了「毛澤東」,成了搜狐上的熱門關鍵字,她的《遺情書》首刷十四萬冊,網站宣布連載她的情欲日記,文章一上線,伺服器立刻當機。網路有女作家的情欲日記可以意淫,男人們也流傳著一份買春指南,各大娛樂會所、養生會館,哪家有做黑的,價錢多少,明碼實價,古北區哪個小區已是二奶村是台商界公開的祕密⋯⋯後來,我記得有句順口溜是這樣流傳的:「婊子成群,處女難尋。轉大街走小巷,到處都有麻辣燙。啤酒肚小平頭,大金鍊子黃鶴樓。穿貂皮擠公交,四處掉毛往下飄。拿蘋果沒有兜,搖搖晃晃招小偷。聊微信,見網友,本人總比照片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號,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高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然而四十年間,新中國並非從封建社會走向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一場飢餓、一場文革,這個國家在八○年代拐了個彎,從貧窮的社會主義走向腐敗而原始的資本主義。一九八九年六四一場動搖政權的屠殺,這個極權專政迎來的卻是二十年的經濟起飛。新舊世紀的交界,這國家鍍上了一層金,它成了地球上最大能源、電影、啤酒和白銀的消費國,興建的高速鐵路和機場加總比全球其他地方還要多。這國家的種種一切令人費解,學者們企圖想從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去追問為什麼⋯⋯歐逸文《野心世代》、何偉《尋路中國》都在這張棘手的考卷寫出了漂亮的答案。

  當然了,性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譬如這本安田峰俊的《性與欲望的中國》。

  中國流亡學者蘇曉康《鬼推磨》寫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的魔幻三十年,幽史穢聞,魑魅魍魎,安田峰俊的新書所描述的時空跨度與蘇曉康相仿,但他不寫魔幻中國的白骨骷髏,而是翻到風月寶鑑的另外一面,從紅粉胭脂男歡女愛去描述三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安田桑是日本社會記者,碩士論文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他,在該書記錄了情欲之都東莞的興亡,也走訪廣東台山下川島,描述台灣男人如何組炮兵團,如何在床上「反攻大陸」。他訪問中國LGBT族群的困境,也觀察AV產業和成人玩具在中國的現況。這些題目當年台灣《壹週刊》也有非常香豔的報導,如今看來並不新鮮,然而大抵安田桑外邦人的身分,能對一切習焉不察的現象大驚小怪,兼以但凡日本人做學問,對數據和情報有斤斤計較的偏執,故而這本書讀來也得到驚人的效果。

  譬如他寫日本AV浪潮在中國的明暗面,明著寫蒼井空在中國掀起的AV女優浪潮,暗著是寫人稱「蒼老師」的蒼井空利用推特和中國粉絲博感情,其實是反體制的知識分子之間流行的網路文化。

  書中交代,中國在二○一○年,GDP躍升世界第二,中國人民手中有了錢,也有做人的底氣,網路普及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自由。手機一滑,交友軟體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人,淘寶上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成人玩具,甚至也可組團去日本買春了。安田桑不厭精細地寫極樂中國的刺激與香豔,但褲子一脫,才發現一切都是黨的意志。原來色情下川島畸形發展,背後有解放軍當後盾;極樂東莞是公安把持,身後影影綽綽有太子黨周永康的身影。以為嫖與被嫖皆出於自由意志,背後還是黨的意思。歌舞昇平之下,政治獨裁的高壓無所不在,個人主義在資本主義與獨裁專政的雙重輾壓之下無處藏身,個人只能在性得到一丁點虛妄的、短暫的安慰。

  《性與欲望的中國》寫到尾聲,習近平的名字冒出來了。二○一二年,他接任總書記,意識形態日趨保守,對民間的管控愈來愈嚴格,該書完成於二○一九年,安田桑最後一個章節的名稱拋出一個大哉問:「共產黨連人類最原始的本能都要控管?」身處二○二二年的我們,比誰都知道那答案是什麼。十年間,獨裁者為剷除異己,高舉打黃打貪腐的大旗,順便把腐女也抓起來,中國審查機器繼續轉,「腐、基、耽美、本子」都要封殺,微博再無同性戀。二十大剛過,獨裁者繼續獨裁,欲望中國裡,多得是HTTP404,欲望找不到網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布置精巧、光线幽暗的博物馆,每件展品都散发着历史的余温,需要你放慢脚步,侧耳倾听它背后的故事。作者叙述的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探讨此类题材书籍的预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时的细腻笔触,揭示了“一个中国”背后,那些错综复杂的地域性实践和解释体系。这种多维度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广度。它不是在描绘一个理想化的、道德完备的古代社会,而是在毫不留情地展示人类在特定社会规范下,如何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方式来安放和表达其最基本的生命冲动。这种真实性,让人感到既震撼又亲切。对于任何一个渴望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深层驱动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且颠覆性的参照系。它挑战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迫使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些许复古气息的封面图纹,配合着沉稳的墨绿色调,在电子书的界面上都散发出一种低调的质感。我最初被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透露出一种对历史深层脉络的探索欲,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猎奇。阅读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向导,穿梭于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私人信件、地方志的零星记载,甚至是那些流传在市井间的俚俗故事之中。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扎实,行文流畅却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大量的细节引用使得论证过程极具说服力,让人忍不住去查阅更多的背景资料。尤其是在描述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段落,那种氛围的营造,仿佛能让人闻到空气中特有的气味,感受到那种特定年代下的压抑与挣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次分明的,初读或许会被其广博的知识量所震撼,但深入品味后,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是在梳理事件,更像是在挖掘文化心理的底层逻辑,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类宏大命题,只是视角选择了这样一个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维度。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印象尤为深刻,它没有采用线性时间推进的方式,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文化母题进行螺旋上升的探讨,使得全书逻辑严密而富有张力。每一次章节的切换,都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但所有的探讨最终都能汇聚到对“中国性”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层理解上。作者在引述古籍和文献时,处理得非常高明,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将其内化为论证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得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与当下的语境产生了奇妙的共鸣。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一句精妙的总结陈词,那种感觉就像是解开了一个长久以来的困惑,豁然开朗。这本书的学术底蕴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将硬核的史料分析,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考古之旅。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看似固化的传统中,发现那些永不消逝的、关于生命力的隐秘线索。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陷入那种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的泥沼。毕竟要处理如此敏感且庞杂的文化议题,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出色,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串联起来,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像是在听一位高明的说书人娓娓道来。作者在选取案例时,展现出了一种近乎艺术家的敏锐度,那些被精心挑选的片段,往往是解读整个时代精神状态的微观切片。特别是关于某个特定朝代礼教与民间实践之间张力的描述,那种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和无奈,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滤镜——一种去中心化、更贴近“人”的本能欲望和情感流动的视角。它打破了教科书的刻板印象,让历史的肌理变得立体、可感,甚至带有一丝人性幽默。我喜欢作者那种克制而精准的笔触,既不煽情,也不作道德评判,只是冷静地呈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滋生的复杂情绪。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篇幅和信息密度都相当可观,我花费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来细细品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暗示或作者巧妙的转折。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近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精神,作者似乎走遍了历史的角角落落,搜集了各种看似不相关却又互为印证的碎片。这种汇聚成海的史料,最终提炼出的结论,具有一种强大的穿透力,让人不得不正视某些长期被主流话语所掩盖的面向。书中的论证逻辑环环相扣,即使是对于初次接触这类研究的读者,也能跟随作者清晰的思路进行有效解读。它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但它带来的思想上的满足感是巨大的,每一次阅读的暂停,都是一次对自身认知边界的拓展。读完后,感觉自己对这个古老文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它是一部值得反复摩挲、常读常新的力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