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從零開始,十二週打造延齡慢老全身心,控製三高、血糖、體重,讓你活動自如不跌倒、情緒穩定、日日好眠 (電子書)

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從零開始,十二週打造延齡慢老全身心,控製三高、血糖、體重,讓你活動自如不跌倒、情緒穩定、日日好眠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佩姬.威納
圖書標籤:
  • 樂齡訓練
  • 銀髮族
  • 力量訓練
  • 健康老化
  • 延緩衰老
  • 三高控製
  • 血糖控製
  • 體重管理
  • 預防跌倒
  • 情緒管理
  • 睡眠改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徐國峰 策畫・選書.導讀|
|臉譜齣版2023年全新運動書係KFCS 作品|

不必上健身房、買昂貴器材設備,在傢就能做!
從心態、訓練方法到訓練計畫
最適閤自學、與傢人分享的力量訓練入門指南
十二週延齡抗老,健康迎接人生下半場!

近年來,對樂齡族來說,力量訓練的重要性與優點已經成為常識──
由於人體肌肉會從三十歲開始慢慢流失,六十歲後速度加劇,
容易引發「肌少癥」,造成行動不便、增加跌倒風險、關節疼痛等問題。
因此,專傢學者都建議即將步入人生下半黃金期的樂齡族,
在安全的環境與適當的指引下進行力量訓練,以期延齡抗老,能夠好好享受樂齡生活。

減緩老化、防止跌倒、維持骨質密度、提升認知功能、降低慢性病發生機率、改善睡眠、減少憂鬱……
力量訓練的優點這麼多,但我可以訓練嗎?需要準備什麼?該做哪些動作?多久做一次?如何持之以恆?


從心理到生理,本書將告訴你所有該知道的力量訓練知識與事前準備,包括──

◆ 什麼是力量訓練?力量訓練會有什麼效果? 
◆ 樂齡族適閤怎樣的力量訓練?
◆ 要怎麼引起自己或傢人訓練的動機,激發改變的動力?

並為你解答各種可能讓你裹足不前的疑問,像是──

◆ 運動前需要先問過醫生嗎?該問什麼?
◆ 我需要哪些運動器材?
◆ 如何設定目標?怎麼追蹤進度?
◆ 不小心中斷訓練又該怎麼辦?

在本書後半部,作者針對樂齡族的需求,設計瞭十二週的專屬訓練計畫,
詳細列齣每週、每天的訓練課錶,加上動作解說及清晰照片,
不必上健身房、不必購買昂貴器材,照著課錶,在傢就能以最簡單、安全、健康的方式,逐步提高全身的力量、耐力、平衡、柔軟度。
你將會明顯感覺到身體變得更輕鬆、更有力,整個人也變得更快樂、更有自信。

不論你的年紀多大,也不論你現在的運動能力如何,
隻要從現在開始力量訓練,每個人都能變得比現在更強健、不容易受傷。
就讓本書成為你與傢人的助力,獲得能夠陪伴你長長久久的健康身心!


──徐國峰 策畫・選書.導讀 臉譜齣版 科學化運動訓練書係KFCS──

KFCS書係由臉譜齣版與知名耐力運動教練、運動作傢徐國峰共同策畫,
強調「科學化訓練」以及「身心之間的平衡」,
以「心→體能→力量→技術」四大關鍵元素為核心骨架,透過國內外作者的優秀著作,
為所有耐力運動愛好者、專業運動員和教練更全麵地認識耐力運動,
增進並整閤全身資源調動能力,發揮最佳的錶現,
並能享受運動的最高樂趣,體驗到心流與成長的愉悅感受。

▍徐國峰──策畫.選書.導讀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係、外國語文學係(輔係)、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跑步分析APP RQ 共同創辦人,Pose Method 華人總教練。已投入耐力訓練與教育工作超過十年,二〇一九年創立KFCS訓練係統(Kuo Feng Coaching System)培訓跑步、自行車與遊泳教練,亦曾協助 Garmin、Under Armour 等品牌企業培訓跑步教練。現專職寫作、翻譯、研究與從事耐力訓練與教育工作。

著有《在水裡自由練功》、《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練書》、《體能!技術!肌力!心誌!全方位的馬拉鬆科學化訓練》、《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譯有《跑步,該怎麼跑》、《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Pose Method 遊、騎、跑三項運動技術》、《週期化力量訓練係統》等。
 
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從零開始,十二週打造延齡慢老全身心,控製三高、血糖、體重,讓你活動自如不跌倒、情緒穩定、日日好眠 (電子書) 內容簡介 這本專為樂齡族群設計的重量訓練入門指南,旨在提供一個安全、有效且循序漸進的十二週訓練計畫,幫助讀者從零基礎開始,建立穩固的肌力與身體控製能力。書中強調的重點在於「延齡慢老」的實踐,透過科學化的力量訓練,不僅能改善身體機能,更能全麵提升生活品質,達到控製慢性病風險、預防跌倒、穩定情緒及改善睡眠等多重效益。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力量訓練並非年輕人的專利,而是銀髮族維持獨立自主生活、享受高品質晚年的關鍵。我們深知許多長者對於健身存在迷思,擔心受傷、不知從何著手,甚至認為年紀大瞭就該「量力而為」地減少活動。本書徹底顛覆這些傳統觀念,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圖解,引導讀者逐步建立信心與正確的運動習慣。 全書架構清晰,分為三大核心部分: --- 第一部:認識力量訓練的黃金法則與身體重塑基礎 (第1-4週準備期) 此階段是建立正確觀念和安全基礎的關鍵時期。我們首先會探討為何在邁入樂齡階段後,維持或增加肌肉量(肌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肌肉是我們對抗老化、維持代謝率和保護關節的「活體保險」。 重點內容涵蓋: 1. 「肌少癥」的隱形威脅與預防策略: 詳細解析肌肉流失的生理機製,以及力量訓練如何直接介入這一過程。 2. 安全第一:風險評估與場地準備: 針對銀髮族常見的關節狀況、心血管風險進行初步自我評估。提供如何在傢庭環境或社區健身房安全設置訓練環境的具體建議,包括輔助工具的選擇與使用。 3. 動作基礎:喚醒你的身體控製力: 我們不會一開始就進行負重訓練。本章節專注於基礎的身體覺察、平衡感訓練(如單腳站立的預備練習)和核心穩定訓練(如腹式呼吸、骨盆底肌的啟動)。這些動作是未來所有複雜訓練的基石,確保您能「正確地」移動身體。 4. 呼吸與專注: 力量訓練不隻是搬動重量,更是心智與身體的協調。我們將深入介紹運動中的正確呼吸技巧,如何利用呼吸來穩定核心並有效率地執行動作。 --- 第二部:十二週循序漸進的實戰訓練計畫 (第5-16週核心訓練期) 這是本書最實用、最具體的操作手冊。十二週的計畫被設計成「漸進超負荷」的模式,確保身體能持續適應,不斷進步,同時將受傷風險降到最低。訓練被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持續三週,確保穩固的適應期。 訓練計畫的設計原則: 全身性訓練優先: 初期著重於全身主要肌群的協同訓練,效率最高,且能全麵改善日常活動能力。 功能性動作導嚮: 所有的訓練動作都模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例如:深蹲(模擬起身與下蹲)、推舉(模擬開門或搬運輕物)、劃船(模擬拉開抽屜或提重物)。 低衝擊性與關節友好: 動作選擇上避開高衝擊性或對膝、腰部壓力過大的動作,優先採用自重、彈力帶或輕量啞鈴作為輔助。 各階段訓練重點概覽: 第5-7週:建立動作模式與肌耐力基礎 著重於學習標準的「深蹲-站立」與「俯臥撐-推舉」的基礎模式。使用較長的休息時間,確保動作品質高於次數。 第8-10週:增加穩定性與輕度負重 開始引入輕量啞鈴或水瓶。增加動作的穩定性要求,例如站姿單腿硬舉(改良版),以強化腳踝與膝蓋的穩定性,直接預防跌倒。 第11-13週:提升肌力與協調性 適度增加訓練的強度(重量或阻力),並開始引入更具協調性的組閤動作,如弓步訓練的基礎變式。這階段的目標是讓您能感受到肌肉的「充實感」,而非疲憊感。 第14-16週:維持、調整與自由化 學習如何根據自身感受調整訓練菜單,將訓練融入日常生活。此階段的重點是鞏固成果,並學會自我監測,為未來持續訓練打下基礎。 每個訓練課錶均附有: 詳細的圖文步驟、常見錯誤修正指南(特別針對銀髮族常見的代償動作)、以及針對特定關節不適的替代方案。 --- 第三部:超越體能:力量訓練與慢老生活的全方位連結 (應用與生活整閤) 力量訓練的終極目的,是讓您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實質的改善。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探討如何透過科學的力量訓練,直接影響並改善樂齡族最關切的幾個健康指標。 核心應用主題: 1. 代謝健康與三高管理: 肌肉是身體最大的「葡萄糖海綿」。詳細解釋瞭力量訓練如何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幫助穩定血糖,並間接輔助控製血壓與血脂。這部分提供具體的數據追蹤建議,讓讀者看到訓練成果如何反映在健康檢查報告上。 2. 活動自如與不跌倒的科學: 跌倒是樂齡族失能的主因。本書將肌力、平衡感與步態(走路姿勢)的改善緊密結閤。專門設計瞭數個「防跌倒強化單元」,著重於髖部力量和反應速度的訓練。 3. 情緒穩定與優質睡眠: 運動是天然的情緒調節劑。我們探討規律的力量訓練如何調節壓力荷爾濛(如皮質醇),並促進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顯著改善入睡睏難、淺眠多夢等問題,達成「日日好眠」的目標。 4. 營養搭配的基礎指南: 力量訓練需要足夠的「原料」。本書提供簡單易懂的樂齡蛋白質攝取指南,強調訓練後如何有效補充,以最大化肌肉修復和生長效果,無需複雜的計算或昂貴的補充品。 本書承諾: 透過這十二週的係統性訓練,您將不僅是學會瞭幾套動作,而是建立起一套能伴隨您終身的健康生活模式。您將會發現,隻要方法得當,力量訓練可以帶來活力、自信與真正的獨立自主,讓您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穩定與充滿希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佩姬.威納Paige Waehner
認證個人健身教練和作傢,美國運動委員會(ACE)和 IDEA 健康與健身協會成員,已從事教學及寫作超過二十年。她經常為verywellfit.com 撰稿,曾在《懷孕雜誌》(Pregnancy Magazine)、《沙漠天堂》(Desert Paradise)和《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上發錶文章,亦曾齣版多本關於如何維持身材和成為個人教練的書籍。現居伊利諾州。
個人網站:getfitwithpaige.com


譯者簡介

徐國峰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係、外國語文學係(輔係)、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跑步分析APP RQ 共同創辦人,Pose Method 華人總教練。已投入耐力訓練與教育工作超過十年,二〇一九年創立KFCS訓練係統(Kuo Feng Coaching System)培訓跑步、自行車與遊泳教練,亦曾協助 Garmin、Under Armour 等品牌企業培訓跑步教練。現專職寫作、翻譯、研究與從事耐力訓練與教育工作。

著有《在水裡自由練功》、《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練書》、《體能!技術!肌力!心誌!全方位的馬拉鬆科學化訓練》、《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譯有《跑步,該怎麼跑》、《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Pose Method 遊、騎、跑三項運動技術》、《週期化力量訓練係統》等。


圖書目錄

引言:力量訓練對年長者的重要性

第1章:阻力訓練的基礎知識

 訓練動作
 阻力的類型
 反覆次數與組數
 組間休息
 恢復日

第2章:為何你需要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的立即效果
重量訓練的長期效果
 心血管功能
 提升肺活量與呼吸力量
 血壓控製
 肌力和耐力
 減少發炎
 更柔軟的身體
 活化大腦

第3章:如何獲得並保持運動的動機
不同類型的動機
 內在動機
 外在動機
改變的障礙
 受傷的恐懼
 訓練一定要受苦纔能獲得效果,是嗎?
 目前身體狀況不佳,有待處理
 凡事起頭難,不知道如何開始
 時間的限製
改變的動力從哪裡來?
 為瞭改善自己的健康
 自我勝任感
 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剋服失敗的恐懼
 尋求社群的支持

第4章:開始運動前你需要知道哪些事情?
我需要先問過醫生的意見嗎?
該如何挑選恰當的服裝和運動鞋?
需要哪些運動器材?去哪裡找?
設定你的目標
追蹤你的進度
不小心中斷訓練怎麼辦?
負重選擇的建議
訓練後的肌肉痠痛與休息日
 延遲性肌肉痠痛的癥狀
 痠痛時如何處理
 休息日
 疼痛 vs. 不舒服

第5章:給樂齡朋友的運動指南
有氧運動
肌力訓練
柔軟度訓練
平衡訓練
核心訓練
專注姿勢

第6章:這份訓練計畫是如何運作的?
熱身
肌力訓練
核心、平衡和柔軟度訓練
課錶規劃

第7章:開始訓練的第一步:熱身和柔軟度訓練
動態熱身
柔軟度訓練動作

第8章:第一到二週:全身力量訓練課錶一
器材需求
一週七天的建議課錶

第9章:第三到四週:全身力量訓練課錶二
器材需求
一週七天的建議課錶

第10章:第五到六週:全身力量訓練課錶三
器材需求
一週七天的建議課錶

第11章:第七到八週:上下半身交替訓練課錶一
器材需求
一週七天的建議課錶

第12章:第九到十週:上下半身交替訓練課錶二
器材需求
一週七天的建議課錶

第13章:第十二到十二週:全身整閤型力量訓練
器材需求
一週七天的建議課錶

第14章:練完這十二週,然後呢?
運用下列力量訓練的原則
增加負重的原則
進步的原則
課錶進階的簡易方式
可逆性原則
專項性原則
持續下去的小撇步

附錄──訓練動作中英對照錶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52250
  • EISBN:9786263152281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1MB

圖書試讀

導讀──
為瞭成為獨立、健康的「樂齡族」,你願意做什麼?


文/徐國峰(KFCS書係主編)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中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在二〇二六年左右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 5 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預估會有472.5萬人) ;其中無法自主生活,需要他人照顧者將達到 62 萬多人,也就是每 10 位樂齡族就有 1.3 位需要他人照顧纔能正常生活,不但對傢人造成身心與經濟的負擔,自己的人生下半場也將失去大部分的自由與樂趣。

另一項二〇一九年的統計數據也值得大傢警醒:國人臨終前平均病痛「8.5年」,年長女性更長達「9.4年」 。錶示部分樂齡族人生最終的八到九年一點都不快樂,隻能被病痛摺磨,甚至不良於行,在床上躺瞭好幾年後纔過世。

沒有人想要人生最後一程是這樣走的。想長壽,補充保健品和找醫生的確會有幫助,但那無法保證你在變老的過程中能維持健康和快樂;想要落實「樂齡」,想要增加自己或父母的「健康平均餘命」,就不能等退休或是健康亮起紅燈瞭纔來保養身體,中壯年時期就應該要超前部署。

「樂齡」意指年齡漸長的同時,也延長瞭快樂的人生。因此,如何增加「健康平均餘命」 並落實「樂齡」,是現代人過瞭中年後就要特別關心的問題,我們也該協助父母開始注意。

▍治病是被動 vs.訓練是主動

每個人都想維持身體健康,為瞭達到這個目的,大多數人都是等到身體齣問題後再去找醫生,請醫生協助找齣病因→加以治療→恢復到原本健康的狀態(這相當被動)。這在年輕時可能適用,但隨著年紀增長,有些毛病發生後很難再迴到病前的狀態,身體可能就此走下坡。

當代醫師的工作,已經逐漸從治病再更往前一步到預防。我曾聽聞醫師與患有慢性疾病的中高齡長者問診時,不隻問是否有定時吃藥,也會瞭解每日活動量與運動內容。醫師開立的不僅是「藥物處方」,也會給予個人化的「運動處方」。

不論是醫師或病人,都已認清運動是控製慢性病與提升身體功能的關鍵元素。但樂齡族如何能在需要看醫生前就先預防慢性病、預防快速老化、減少臨終前的病痛時間呢?

各方專傢會給齣許多不同的答案,但歸納下來不外乎:均衡與清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以及規律的「運動」或「訓練」。

「運動」跟「訓練」的差別在於,前者對身體的壓力與刺激較小,像散步或跳舞。不少人會把「散步」當作運動,但散步的強度不足以維持肌肉量。道理很簡單,肌肉量的多寡跟你平常給它的刺激相當,當你平常的運動需要很多肌肉參與,也給它很大的刺激,當肌肉知道主人很需要它,就會自動增加。反之如果平常隻是走路,就算每天走 2 小時,動用的肌肉少、強度也很低,雖然可以消耗很多能量(預防過胖),卻不見得能維持肌肉量和增加骨質密度。因為這類運動沒有足夠的刺激,所以身體會認為不需要太強壯,自然愈來愈退化,體能、肌肉量、力量與活動度會降到隻適閤散步所需,隻能散步的身體是無法應付突發狀況的。

有在開車的人知道,有些車非常耐開,二十年以上還是很少毛病、馬力十足。但如果老車放在車庫一段時間不開、或是沒有定期保養,再好的車子也很容易齣問題,甚至無法發動,再不保養和開動,最終可能就永遠也發不動瞭。

同理,樂齡族若想保持健康與活動力,應在身體還健康能動的情況下「主動」進行「訓練」與「保養」,在安全的範圍內給身體足夠的刺激,規律訓練後不隻能睡得更安穩,有些人的飲食也會跟著變得比較清淡。睡得好,吃得清淡營養,又能規律訓練,身體自然能長保健康。

但究竟要如何開始訓練?這本《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正是為樂齡族量身規畫的訓練入門指南。

▍何謂「力量訓練」?

目前颱灣的各種訓練、健身、健美相關書籍與網路上的文章,大都把「Strength Training」一詞譯為「肌力訓練」。然而,「Strength」不隻包含「肌力(肌肉的力量)」,也涉及身體的神經係統、彈性係統、筋膜係統、關節活動度等其他組織。所以將「Strength Training」理解成「力量訓練」較佳。

力量訓練的目的是使「力量」變強,但這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要瞭解「力量變強」跟「肌力變強」是不一樣的,肌力訓練的最終目標可分為四大類,分別是提高最大肌力(隻能舉起一次的重量大小)、增加爆發力(另一種說法是使你肌肉收縮速度變更快)、讓你的肌肉變壯(肌肥大),以及增加肌耐力(使你的肌肉在相同阻力下反覆收縮的次數變多)。後三類都跟第一類——最大肌力密切相關,當最大肌力變大後,後麵三種能力通常也會跟著提升。

「肌力訓練」的效果很容易量化,所以成為討論與訓練的重點,但「力量訓練」很難量化,因此容易被忽視。相對於「肌力」來說,「力量」是比較高層的、複閤型的能力。比如說,有些健身愛好者,有很強壯的大腿和小腿,下肢肌力很強,看起來肌肉很有力,但跑起步來卻反而使不齣力量,或很容易抽筋,力量反而不如那些肌肉量與肌力都比較小的跑者,為什麼呢?

原因有很多,例如有可能是因為關節活動度不夠,造成動作卡住瞭,所以稍微跑快一點就會讓肌肉變得很緊繃;也有可能是肌肉收縮力量很強,卻各自為政,無法轉化成一起對地用力的支撐力量,簡單來說就是落地時「撐不住」或「撐不久」;有些人則是肌肉在伸長時無法適時放鬆,一直處在過度縮短的狀態(平時看起來是一大塊肌肉,會有很強壯的感覺),無法適時伸長與放鬆的肌肉,雖然可能某些動作會展現齣很強大的肌力,但力量卻無法在日常運動中發揮。

所以,「肌力強」≠「力量強」。

肌肉的強弱隻是力量訓練的元素之一,還有柔軟度、平衡感、筋膜的品質、關節的活動空間、肌腱與韌帶的強度等都會影響力量的發揮。這正是本書取名「力量訓練」而非「肌力訓練」的原因。本書強調的是:「強化與整閤身體各部力量組織的訓練,它需要上述各項元素的參與及整閤」,這也是 KFCS 書係在選擇訓練書時的重要原則。

▍一開始愈簡單愈好

許多樂齡族都知道運動的重要,但碰到的最大障礙是「不知怎麼開始訓練」,以及「該如何練」纔能獲得訓練的好處。作者佩姬.威納(Paige Waehner)所寫的這本書,就是在迴應這兩個問題。

打開本書,第一章首先帶我們快速認識「阻力訓練」,包括我們常聽到的「重量訓練」(重訓)與各種不是在身體上增加重量的訓練,它不是重訓,但仍在阻力訓練的範疇,像是拉長彈力帶、甩動戰繩、推雪橇、拖車輪等。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能夠感覺到「阻力」的機會,像是提著購物袋逛街、揹背包行走或爬山、拖地時提水桶、把大包裏抱進屋內等。

書中第二章有許多針對樂齡族設計的重訓動作,重訓不隻有增肌的效果,還有助於減重、減緩關節發炎、降低血壓、穩定血糖、增加骨質密度與「感覺愉悅」的荷爾濛、改善睡眠與新陳代謝、活化大腦等各種功能,這些效果對年長者來說都很重要。

動作太多、動作太難或課錶太複雜,是樂齡朋友打退堂鼓的主因之一。作者有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課錶從每次訓練前都要做的動態「熱身」以及訓練後要做的「伸展」動作開始(第七章),如果對主課錶感到壓力,先做熱身課錶也會有效果。主課錶的頭兩週是簡單易執行的全身力量訓練(第八到第十章),接著是一週三次、把下肢、核心與上肢分開練的課錶(第十一與十二章),最後兩週又迴到整閤全身力量的訓練動作(第十三章)。

目前市麵上有些給年長者的訓練書的動作說都太難瞭,勉強隻會有反效果。作者由於經驗豐富,在熱身、收操與十二週的主課錶中,為年長者總共設計瞭 121 個動作,難度低、變化性十足,很容易持續練下去。而且這套課錶的動作由易到難、由簡至繁,每兩週調整一次,阻力與動作難度逐步增加,後麵幾週的新動作,大都需要用到前麵學到的動作,一層一層地進階上去,練起來其實相當有意思。

剛開始訓練時,動作愈簡單愈好、分量愈少愈好,最好練完時感覺是舒服的,那心裡自然就會比較想要再練下一次,此時就比較不必動用意誌力強迫自己訓練。從課錶的安排上,作者似乎深知此理。

▍預防跌倒,需要訓練

除瞭慢性病造成的失能,「跌倒」也是阻礙年長者無法成為樂齡族的主要原因之一。上瞭年紀後,隻要跌倒骨摺瞭,因為復原變慢,身體會有很長時間無法運動和訓練,此時體能就會快速走下坡,活動力大幅下滑,結果即使身體復原後,也很容易二次跌倒,進入惡性循環。

二〇一八年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當年六十五歲以上因事故傷害死亡的第一位為交通事故(每10萬人有34.7人),第二位就是跌倒(每10萬人有25.7人)。根據二〇一七年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六十五歲以上的樂齡朋友,每 6 位就有 1 位曾在過去一年中跌倒。

跌倒的主因之一是「肌少癥」造成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隻要能從事適當的力量訓練,就能避免肌肉流失、增加肌肉量與骨質密度。大傢要知道,肌肉不隻有助於移動,它也是保護骨骼的重要組織(如同盔甲),如果肌肉量夠多,就算不幸跌倒瞭,也能大幅降低骨摺發生的機率。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之前因為車禍被機車壓到閉鎖性骨裂,但她丈夫平時有做訓練,被同樣的重量壓到卻沒事。醫生看瞭 X 光片後發現太太被重物壓到後就骨裂,是因為骨質密度較低,有骨質疏鬆癥。因此,在坐瞭一個月輪椅讓骨裂復原後,她跟著丈夫做瞭一個月重量訓練。兩個月後她迴診照X光片,醫生發現片子上的白色影像更緊密,代錶骨質密度恢復正常瞭,醫生也感到相當訝異。

▍防跌不隻需要肌力,還需要平衡感、活動度與良好的姿勢

在這十二週的訓練計畫中,除瞭增加肌肉力量,還特別強調肌耐力、平衡與柔軟度的訓練。其中包含四種不同類型的課錶(第六章中會有簡短說明),包括為身體做好訓練前準備的「動態熱身課錶」、為瞭維持日常活動能力所需的「肌力課錶」、為瞭提高活動度和穩定度的「核心與平衡訓練課錶」,以及為瞭放鬆與改善身體活動範圍的「柔軟度課錶」。

我認為作者之所以這樣設計課錶,是因為她瞭解維持行動力與預防跌倒,不隻需要足夠的肌肉力量,還需要有良好的「平衡感」與「活動度」,所以課錶中有相當多單腳的平衡訓練,也設計瞭許多打開關節活動空間的動作。

第四章會說明開始訓練前有哪些事情需要預做準備,包括要先徵詢醫生哪些意見?如何挑選恰當的服裝和運動鞋?要先準備哪些運動器材?負重有哪些選擇?

第五章則列舉瞭一些基本且重要的訓練指南,主要是幫助樂齡朋友對「訓練」有更多的認識,例如重訓時「維持良好姿勢」遠比重量多少或做幾下還要重要得多。至於每個訓練動作的良好姿勢為何?這在課錶中都有圖片與文字詳細解說。

在練完這十二週的課錶後,作者在全書最後的第十四章簡述瞭一些訓練原則,讓樂齡朋友知道該如何增加負重、如何進階和持續訓練下去。

▍想動與「享」動

我們都知道「要活就要動」這個道理,但很多人感覺是身體「無力」運動!其實很多人年紀大瞭之後,動得愈來愈少,大都不是從身體失能開始,而是因為「無心」,也就是內在動力不足。作者在第三章特別強調動機的重要性(像我在前麵提到的女性朋友),並分享持續訓練的內在與外在動機有哪些?知道有哪些動機,並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正嚮的動機上麵,纔能維持訓練的動力。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破除「訓練一定要吃苦」的迷思。

很多人以為運動與訓練要辛苦纔有效,但作者不那麼認為,道理很簡單:如果每次的運動過程都很枯燥、很無趣、很辛苦,那訓練的動力一定會很低。動得正確,練得舒服,感覺不太纍,練習完的身心都是愉快的,纔是持續下去的關鍵。

作者在書中提及「自主訓練的動機時常始於『行動』,而非欲望。」所以我建議樂齡朋友可以從第七章的熱身開始,當你開始動起來,身心好像熱機瞭一樣,自然會愈動愈想動。除瞭想動,「享動」也很重要。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訓練量和強度都不要太高,剛開始時最好在舒適圈的範圍內進行,讓身心覺得訓練是一種享受,之後纔會打從心底繼續「想動」下去。

──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或傢人因為生病或跌倒,而失去獨立打理生活的能力,需要被他人照顧。

然而,為瞭盡可能地保持健康與獨立生活的能力直到臨終前,你願意開始主動做些什麼?或是你願意為你的父母做些什麼,讓他/她們能保有健康與自主行動力,成為樂齡一族呢?

你可以多吃保健食品、選購高級床墊、添購多功能按摩椅……,這些當然有其效果,但更有效且省錢的方式是:規律進行一些比較有強度的訓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或幫助父母)開始,《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會為你做最好的解答。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