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靈性修持的基礎。當代密宗瑜珈大師在這本書裡給我們許多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觀念,如大師所說:「道德理想必須能激勵人,並給予人力量,讓人在靈修的道上不斷前進。」「道德標準要視吾人之作為-為維持時間、地點、人物三方麵平衡的行為-而定,因此道德律便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瞭。但道德行為的最終結果若能達到至高喜悅,那就不會有任何相對的不完美瞭。」讀此書並活用於日常生活中,對做人處事之原則可入通達之境。
道德是靈性修持的基礎。當代密宗瑜珈大師在這本書裡給我們許多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觀念,如大師所說:「道德理想必須能激勵人,並給予人力量,讓人在靈修的道上不斷前進。」「道德標準要視吾人之作為-為維持時間、地點、人物三方麵平衡的行為-而定,因此道德律便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瞭。但道德行為的最終結果若能達到至高喜悅,那就不會有任何相對的不完美瞭。」讀此書並活用於日常生活中,對做人處事之原則可入通達之境。
阿南達瑪迦上師介紹
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是國際靈性社會服務組織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的創始者及靈性導師。他於一九二一年五月滿月日誕生於印度東北方的一個村莊-佳滿坡(Jamalpur)。他的弟子尊稱他為巴巴(Baba)或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Shrii Shrii Anandamurti)--意為喜悅的化身。他的名字則是Prabhat Rainjan Sarkar。
小時候,他在佳滿坡上小學和中學時的錶現也極為優異。在早年,他就已經開始教示有關靈性問題的深邃知識,並指導許多比他年長的人。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宣佈開始展開自我瞭悟及服務社會的使命,並在一九五五年一月五日,巴巴闡明我們的哲學稱為「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梵文Ananda意為神性的喜悅,而Marga是道路的意思)。我們所鍛鍊的法門稱為「撒哈佳瑜伽」(Sahaj Yoga),這套哲學與靈性修持的目的就是要獲得「神性的喜悅」,因此稱它為「阿南達瑪迦」-喜悅之路。
巴巴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九○年十月二一日離開肉身為止,齣版瞭超過一百本的著作,他畢生對靈性、倫理學、文學、音樂、語言學、心理學、科學、社會經濟理論和哲學等每一方麵都作齣極其偉大的貢獻。
阿南達瑪迦早在一九六六年,就擴展到印度本土以外的地方。今天阿南達瑪迦幾乎已經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傢建立瞭靈性的社會服務組織。一九七九年,巴巴首次應其世界各地虔誠弟子們的誠摯邀請,開始其世界之旅,使更多的人認識他的理念和親炙他的教誨。
多年前一些虔誠的弟子想為摯愛的巴巴作傳,以激勵修行者並作為後代的珍貴紀念。他們請求巴巴:「巴巴,我們無法寫齣您一生的完整故事,這世上隻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那就是您自己,巴巴,懇請您為我們寫齣您的自傳吧!」
起初他拒絕瞭,他說他沒有時間。第二天巴巴在講演時忽然說道:「好!我已經寫好瞭,你們要看嗎?」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他如何能如此快速地完成?弟子們都訝異萬分:「是的,,巴巴!」他們說道:「請給我們吧!」
然後他把一張紙遞給他們,全場一片寂靜,他們摒息一看,隻見那紙上寫瞭三行字:
我過去是個謎,
我現在是個謎,
未來我仍然是個謎。
一九九○年十月二一日,巴巴離開瞭肉身。他一生的奮鬥為世人立下典範,他靈性的力量啟迪瞭無數渴望的心靈,他的社會思想鼓舞著知識份子、青年及廣大的群眾。
至上誡律
修行的基礎
外在行為控製的修持(Yama Sa’dhana’)
不傷害(Ahim’sa’)
真誠(Satya)
不偷竊(Asteya)
心不離道(Brahmaca’rya)
不役於物(Aparigraha)
如何生活在社會中
內在行為控製的修持(Niyama Sa’dhana’)
潔淨(Shaoca)
知足(Santos’a)
奉獻服務(Tapah)
參研經義(Sva’dhyaya)
心住至上(Iishvara pran’idha’na)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