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youtube更有趣的兒童科學實驗遊戲2:50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 (電子書)

比youtube更有趣的兒童科學實驗遊戲2:50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峻俌
图书标签:
  • 儿童科学
  • 科学实验
  • 家庭实验
  • 动手实践
  • STEM教育
  • 益智游戏
  • 亲子互动
  • 科普读物
  • 电子书
  • 实验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人小孩一起來,看youtube影片,
把科學實驗變得更好玩,讓孩子在家也能輕鬆學!
邊做、邊玩、邊學,提升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符合108課綱自然科學素養指標
  ★符合國小自然課程教學內容
  ★共50個實驗遊戲,拉近科學與孩子的距離

  ◎點閱率破400萬,喚起孩子科學夢的youtube頻道
  「兒夢師3分鐘國小科學」由韓國60多位現任教師共同打造,
  將學習從校園和課本中拉出,運用孩子最常使用的youtube頻道,
  讓小學生每天花3分鐘,從生活中融入科學知識,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本書對應學校自然課教授內容,設計出50個相關小遊戲,幫助學習融會貫通。
  書中的科學實驗遊戲皆附上QR碼可連結至Youtube頻道收看。

  ◎手機平板線上學習工具,符合新世代學習方式
  經歷疫情時代,在家上網課、居家學習成為新型態的學習方式。
  線上學習更能幫助孩子用更有趣的方式學習新知。
  本書除了有詳盡的步驟圖、實驗內容與科學原理說明,
  也能結合影音教學,並參照學校相關課本單元,
  讓孩子邊玩邊學習,探索自己對科學的渴望。
  零基礎家長也能一同參與,全家一起來玩科學吧!

  ◎拉近科學與孩子的距離,提升探索興趣
  從遊戲中熟悉科學原理,同時觀察紀錄,
  配合108課綱,讓每個遊戲都是預習、複習課堂內容,
  幫助孩子連結知識與樂趣,不再抗拒科學。

系列特色

  ‧清晰圖解:實驗每步驟,皆附清楚的手作實拍照片。
  ‧原理說明:以問答和孩子易理解的方式,解釋科學原理。
  ‧科學遊戲:各實驗皆有活動後的科學遊戲,可加深活動印象。
  【適讀年齡】
  ▲8~12歲;國小中、高年級

 
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之旅:五大主题,激发无限好奇心 《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之旅》 是一本专为充满好奇心的小小科学家们量身打造的动手实践指南。本书秉持“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一系列安全、简单、极具启发性的科学实验,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孩子触手可及的直观体验。我们深信,最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亲自动手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 全书共分为五大核心主题板块,每一个板块都聚焦于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并提供了十余个精选实验,确保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乐趣,更能建立起坚实的科学认知基础。我们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力求清晰易懂,即使是初次接触科学实验的孩子,也能在家长或老师的简要引导下,自信地完成操作。 --- 第一章:物质世界的奇妙变化 (化学与材料科学基础) 本章将带领小读者们潜入物质世界的内部,探索那些肉眼可见,却又充满未知变化的神奇现象。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物质形态变化入手,深入浅出地揭示化学反应的魅力。 核心探索内容: 1. 酸碱度的秘密探寻: 利用天然提取的指示剂(如紫甘蓝汁),孩子们将学会如何自制“试纸”,测试家中常见物品的酸碱性。我们将深入解释为什么柠檬汁是酸的,而肥皂水是碱性的,并引导孩子理解pH值的概念。 2. 晶体的生长与结构: 通过饱和溶液的制作与耐心等待,孩子们将亲手培育出美丽的盐晶体或糖晶体。我们将讲解晶体生长的必备条件——过饱和溶液的形成原理,以及晶体独特的几何结构。 3. 乳化作用与界面张力: 探索油和水为何不能轻易混合。通过制作简易的“沙拉酱”,孩子们将直观理解乳化剂的作用,并观察到表面张力在水滴形状形成中的关键角色。 4. 可逆反应与沉淀现象: 介绍一些简单的无害化学反应,例如利用小苏打和醋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演示气体的产生与释放过程。同时,我们将展示如何通过混合两种液体,观察到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物的形成,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产物。 5. 高分子材料的初体验: 制作“史莱姆”(非硼砂配方安全版)。本实验不仅有趣,更能让孩子直观理解“长链分子”如何通过交联作用,使液体瞬间转变为具有弹性和塑性的物质。 学习目标: 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初步接触酸碱、沉淀和聚合反应等基础化学概念。 --- 第二章:力与运动的无形之手 (经典物理学入门) 物理学是描述世界运行规则的科学。本章将关注物体如何运动、受力以及能量的转化,一切都将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现象来展现。 核心探索内容: 1.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直观演示: 利用硬币和卡片,孩子们将亲手证明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倾向——惯性。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小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理解“运动中的物体倾向于保持运动,静止的物体倾向于保持静止”。 2. 杠杆原理与省力机械: 使用尺子、铅笔和橡皮擦搭建最简单的支点、阻力和动力系统。孩子们将通过实验验证,支点位置的改变如何影响我们举起重物的难易程度,体会机械效率的初步概念。 3. 空气的重量与压力: 我们会证明空气并非“无物”,它具有质量和压力。通过一个著名的“水不漏”实验(将装满水的杯子盖上卡片倒置),展示大气压力是如何支撑住杯中的水柱的。 4. 摩擦力的秘密: 比较不同表面(如砂纸、布料、塑料)对物体运动的阻碍作用。孩子们将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表面的摩擦系数,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制作简易的过山车轨道或弹珠迷宫。观察弹珠从高处滚下时,重力势能如何转化为动能,并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进行能量的对比。 学习目标: 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重力、压力、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并初步了解能量的转化形式。 --- 第三章:光影与色彩的魔术 (光学基础) 光是世界万物可见的基础。本章通过一系列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实验,揭开光线传播的规律以及我们如何感知色彩。 核心探索内容: 1. 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形成: 使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物体,孩子们将精确观察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并尝试用多个光源制造不同形状的影子。 2. 光的反射与镜子的原理: 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通过观察激光笔射向不同角度的镜子,孩子们将学习“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并理解光线是如何被反射改变方向的。 3. 光的折射与“弯曲”的铅笔: 将铅笔放入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铅笔仿佛“折断”的奇特现象。解释这是光线从水进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结果。 4. 三原色与混色实验: 利用三原色(红、黄、蓝)的透明滤色片或颜料,孩子们将探索颜料混合与光线混合的差异。通过叠加透明胶片,观察新的颜色如何产生,认识到色彩世界的构成。 5. 光谱的分解: 利用旧CD或三棱镜(或替代品),将白光分解成彩虹的七色光谱。直观感受白光实际上是多种颜色的复合体。 学习目标: 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对色彩的构成有初步认识。 --- 第四章:生命的律动与环境的奥秘 (生物学与生态入门) 我们身处的生物世界充满了生命力。本章将引导孩子们观察植物、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核心探索内容: 1. 植物的“呼吸”与蒸腾作用: 将植物叶片用透明塑料袋罩住并密封后放置于阳光下。观察袋内水珠的形成,理解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运输水分和调节温度。 2. 种子萌发的奇迹: 观察不同条件下(如黑暗、潮湿、干燥)种子的生长速度差异。制作一个“观察站”,记录豆芽每天的变化,理解光照、水和空气对生命起始阶段的重要性。 3. 微生物的“隐形”世界: 制作简单的琼脂培养皿(在严格卫生的指导下),采集环境中不同表面的样本(如手机屏幕、门把手),观察几天后出现的菌落,引发对微生物世界的初步兴趣和卫生习惯的重视。 4. 空气净化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初探: 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瓶,在密闭环境中观察植物在光照下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基本过程(通过气泡观察)。 5. 土壤的构成分析: 收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通过水洗分层法,观察土壤中沙粒、淤泥和有机质的比例,理解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生命的基本需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微生物世界的敬畏心,并建立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 第五章:声音的振动与波的传播 (声学与地球科学) 声音如何产生?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本章将利用振动和波的原理,解释这些我们日常体验到的自然现象。 核心探索内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介质: 制作橡皮筋吉他或自制乐器。通过触摸发声体,感受振动,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真空环境的模拟(或在水中实验),演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 音调与响度的调节: 改变橡皮筋的松紧度和振幅,观察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的变化规律,理解频率和振幅与声音特性的关系。 3. 制作简易地震仪: 利用一个带笔尖的悬挂重物(如锥子或马克笔),固定在一个底座上。当底座受到轻微晃动时,观察笔尖如何在纸上画出波形图,直观理解地震波的原理。 4. 回声现象的探究: 在空旷的房间或户外,通过拍手并计算声音往返时间,估算与障碍物的距离,解释回声的产生原理。 5. 水的振动与表面波: 在浅盘水中滴入墨水或撒上细沙,然后用手指轻敲水面边缘。观察水面产生的涟漪(波纹)如何向外扩散,理解波的传播形式。 学习目标: 理解声音的本质是振动,认识声音的传播条件,并初步了解波的特性在声学和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 本书特点总结: 安全至上: 所有实验均选用家中易得、无毒或低毒的材料,并配有清晰的安全提示。 步骤详尽: 采用高清的实景步骤图解,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确保孩子能独立操作。 原理清晰: 每个实验结束后,都附有“科学解读”栏目,用儿童易懂的语言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将趣味性与知识性完美结合。 激发创造力: 鼓励孩子们在掌握基本方法后,尝试改变变量(如水量、材料、光照角度),进行个性化的探索与记录。 《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之旅》 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手册,它是通往科学思维殿堂的钥匙,帮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建立起对未知世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让科学不再遥不可及,让探索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沈峻俌(심준보)


  為國小教師及兒夢師(送給兒童夢想的老師)教授學習資料開發研究所副代表,同時也是數學、科學資優班教師。他指導的學生是在科學探索奧林匹亞大賽等各項科學競賽中得獎的常勝軍。

韓到潤(한도윤)

  為國小教師及兒夢師(送給兒童夢想的老師)教授學習資料開發研究所代表。編寫了科學實驗研修教材,並活躍於科學相關講座及活動中。榮獲「藍色紀章獎(教育部部長獎)」及年度科學教師獎。

金善王(김선왕)

  為國小教師,負責製作兒夢師(送給兒童夢想的老師)教授學習資料開發研究所的授課資料。為教育部edunet(電子學習網站)諮詢委員,並編寫了光州教育支援廳的資優學習教材。

閔弘基(민홍기)

  為國小教師及兒夢師(送給兒童夢想的老師)教授學習資料開發研究所的成員之一。為韓國教育學術情報院(KERIS)SW教育國小核心教師之一,並以世宗市教育廳智能教育宣導教師身分活動中。

譯者簡介

賴毓棻


  喜歡閱讀、喜歡外語、喜歡思考、喜歡做料理,從小就夢想成為一位外語老師及譯者。自文化大學韓語系畢業後,便前往韓國首爾大學韓語教育系就讀。現職為韓語自由譯者,希望能藉由一己之力讓更多人接觸到韓國優秀的作品。

  聯絡信箱:felizminna@hot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Youtube頻道「兒夢師3分鐘國小科學」
成為小小創客進度表
本書使用方法
使用危險工具或做實驗時的注意事項

PART 1.初階科學實驗
01. 咕嚕冒泡的碳酸水
02. 我是碳酸水發明家
03. 碳酸水氣泡噴泉會長高
04. 動物進化的奧祕
05. 指認犯人的指紋
06. 沙子變石頭的堆積魔法
07. 層層堆疊的土壤
08. 很久以前生存的生物
09. 用牙籤挖掘巧克力化石
10. 貝殼變成石頭
11. 花花綠綠的種子
12. 豆子會發芽
13. 冰箱裡的植物
14. 替植物做身體檢查
15. 五彩繽紛的花和果實
16. 挑戰真人版電子秤
17. 用彈簧測量重量
18. 縮短又變長的彈簧秤
19. 翹翹板的重量小祕密
20. 用吸管做天秤
21. 閃閃發光的鹽水畫
22. 混在一起更好吃的零食
23. 百變顆粒積木分一分
24. 看不見的鹽
25. 自製再生紙

PART 2. 進階科學實驗
26. 自製花草卡片
27. 自製押花作品
28. 用布袋蓮蓋章
29. 製作仙人掌盆栽
30. 製作加溼器
31. 製作清涼香甜的果汁冰塊
32. 馬上結冰的冰塊塔
33. 自製橘皮茶
34. 杯子裡的雨滴
35. 製作不織布加溼器
36. 製造球的影子
37. 製作我的投影作品
38. 手影遊戲
39. 製作影子作品
40. 五彩繽紛的萬花筒
41. 咕嚕咕嚕冒出泡泡的火山
42. 用棉花糖製作火山岩漿
43. 製作玄武岩
44. 用手感受地震
45. 耐震的安全建築模型
46. 製作玻璃盆栽
47. 水的旅行
48. 會變化和流動的水
49. 計算水足跡
50. 設計集水裝置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92103
  • EISBN:978626349218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8歲~12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2.9MB

图书试读

前言

家裡處處都是偉大的科學


  你們知道,其實在每天生活的家裡,處處都在進行著科學實驗嗎?各位常見的冰箱、汽車、吸管、氣球等各式各樣的物品中,都隱藏著偉大的科學原理。只要稍微去了解我們在吃喝玩樂,甚至睡覺時的所有一切,就會發現這些科學現象真是令人感到無比驚奇。

  請從本書中學習隱藏在生活中的科學原理。透過有趣的遊戲,自己動手做實驗並親眼確認結果,就能更容易理解,記憶也會更加長久。

  在《比youtube更有趣的兒童科學實驗遊戲2:50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中將介紹可以用影子做的神奇魔術實驗、指認犯人指紋的偵探實驗、手影遊戲實驗等50種可以在家中進行的有趣科學實驗。這些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簡單又有趣的實驗,甚至會讓人不免驚呼「這些也是科學嗎?」即使是在房間、客廳、陽台、浴室等非實驗室的地方也能進行科學實驗。現在就別再苦讀課本了,讓我們一起享受這些有趣的遊戲吧!

  本書出現的科學實驗也有拍成youtube影片,讓人可以更加輕鬆有趣的學習。像是閃閃發光的鹽水畫、製作清涼香甜的果汁冰塊、咕嚕咕嚕冒出泡泡的火山等遊戲都十分有趣,但同時也是百分之百基於科學原理而創造的實驗。如果覺得這些實驗步驟太難又無法理解,那也可以舒服坐在沙發上看youtube,了解一下該如何進行實驗,還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本書介紹的科學實驗不需用到昂貴的材料或實驗室。只要有砂糖、寶特瓶、紙杯等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就能自由又輕鬆的在任何地方進行實驗。需要的準備材料大多都可在各位的家中或住家附近的超市取得,即使偶爾會需要特別一點的物品,也可以從網路上輕鬆買到。

  你現在還覺得科學只局限於課本中,而且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嗎?那就請抱著輕鬆心情翻開這本書看看吧!本書將小學自然科學課本中出現的重要科學原理融入有趣的遊戲中,並以趣味的方式進行說明。好,現在就和老師們一起翻開《比youtube更有趣的兒童科學實驗遊戲2:50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在玩著有趣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就會不知不覺變成了小小科學家唷!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平时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我最看重的是效率和易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实验的准备时间、预计完成时间和难度分级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不需要提前一周去采购稀奇古怪的化学品,也不需要腾出整整一个下午来准备“战场”。很多实验可以在吃完晚饭后的半小时内完成,既利用了碎片时间,又保证了高质量的亲子互动。而且,书中对安全提示的强调非常到位,这是我挑选任何儿童实验读物时都放在首位考虑的。它会明确指出哪些步骤需要家长全程监督,哪些材料需要避免接触眼睛等,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在放手让孩子操作时感到非常安心。它真正做到了“科学的乐趣,无需复杂的代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为我家那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不是那种对科学特别有研究的家长,所以平时想找点寓教于乐的东西给孩子,通常就是大海捞针。但拿到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它那种鲜活的色彩和清晰的步骤图吸引住了。每次翻开,里面的小标题和配图都像在对我家的“小科学家”招手。很多实验需要的材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如小苏打、醋、甚至只是纸杯和吸管。这让我感觉科学探索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乐趣。最让我满意的一点是,它并没有把复杂的原理生硬地灌输给孩子,而是通过实验现象自然地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引导式教育,比直接告诉我答案有效得多。我发现,我家孩子不再满足于看完一个实验就结束,他会自己尝试改变一下变量,比如水量多一点或少一点,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这种主动探索的精神,这本书功不可没。它成功地把“动手做”和“动脑想”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科学变成了一场盛大的家庭游戏。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翻阅的。它的实验设计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这意味着孩子可以在不同年龄段带着不同的理解深度去重复同一个实验,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家庭互动载体。我们家自从有了这本书,周末的家庭活动就有了新的焦点。不再是盯着屏幕,而是围着桌子,一起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做”,这种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有潜移默化的帮助。而且,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小插曲”和“小失败”,也成了我们家独特的谈资和笑料,这些共同的记忆,比任何一个成功的实验结果都要珍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指南,更像是一本增进家庭情感的“催化剂”。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像请了一位耐心又幽默的科学老师来到家里做客。它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孩子日常对话的方式来描述过程和原理。比如,讲解静电吸附的时候,它会用“小魔法”或者“看不见的小手”来形容电子的移动,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我发现,我不需要自己先预习一遍才能给孩子讲解,可以直接照着书上的文字念,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并且能立刻明白大致的意思。这种去专业化的表达,让科学学习的门槛大大降低。对于那些可能对科学有畏难情绪的孩子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破冰船”。它不是在“教”科学,而是在“分享”科学的乐趣,这种温度感,是很多工具书所欠缺的。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逻辑组织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来编排实验,而是更侧重于日常场景和趣味性。比如,它可能会把关于浮力、密度和表面张力的实验放在一起,用一个共同的主题串联起来,这样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对这些看似独立的科学概念会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框架。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实验后面附带的“挑战升级”环节。很多科学书的实验做完就做完了,但这本书会鼓励孩子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做完一个简单的火山爆发实验后,它会建议:“你能试着用不同的容器吗?或者加点食用色素看看效果?”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从被动的操作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作者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远超出了我预期的那种简单的“照猫画虎”式教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