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的十二個音符:樂壇大師昆西.瓊斯談創作與生活 (電子書)

Q的十二個音符:樂壇大師昆西.瓊斯談創作與生活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昆西.瓊斯
图书标签:
  • 昆西·琼斯
  • 音乐制作
  • 爵士乐
  • 流行音乐
  • 创作
  • 音乐人生
  • 回忆录
  • 音乐史
  • 电子书
  • 音乐大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所有音樂的起源,不過十二個音符!
 
  每首震撼人心的歌曲/專輯背後,也有無比動人的機緣故事。全球流行樂壇的世紀推手,人稱「Q大師」的昆西.瓊斯,如何擺脫幼年的貧窮、歧視與黑幫環境,打造流行音樂巔峰並翻轉人生!
 
  打造麥可.傑克森的超級製作人,Q的名字就是史上流行與暢銷的傳奇保證!
  他不畏革新,本書流露的人生智慧正是最好的回答。
 
  受封為「全方位音樂教父」昆西.瓊斯對音樂藝術、傳奇人生的經典感悟之作。一本超越傳記,直達心靈之書,給藝術、音樂愛好者、年輕創作者的世紀獻禮。
 
  黑人音樂大師寫給每一個為藝術而生的靈魂。
  「音樂解救我的人生,水和音樂足以令人生存。」Q大師昆西.瓊斯曾有此名言,他也把傳奇一生獻給音樂與你。
  這是一本幫助你實現創造力之書,不只是藝術家,是所有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力,我們都應該實現它──」!
 
   備受矚目的全球流行樂壇音樂製作人昆西.瓊斯最新力作,他於八十八高齡時寫下這本無私且誠摯分享,談創作與人生的溫暖之作!他將畢生的坎坷心路與人生智慧化為這本書,希望幫助你克服阻礙,實現創造力:一切都可以實現,只要你願意讓它發生。
 
  「我總是著迷於作為音樂家如何以僅有的十二個音符,創作出不同的音樂;同樣地,我想把我的處世原則、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人生哲學,以及我在人生旅途中的不凡故事分成十二個章節。
 
  人們喜歡叫我『阿甘』,但你知道,我更喜歡『貧民窟的阿甘』這個形容。在這本書中,你可以隨意挑選章節閱讀,混合或是搭配著讀,或是只讀想要看的部分,跳過不想看的篇章。無論如何,我知道最後將對你產生美妙的結果。書末的空白五線譜留給你自由運用。愛是強力的後盾!」(摘自前言)
 
  這是一本自我成長之書,也是給年輕藝術創作者的實用指南。他認為無論每個人的年紀或經驗如何,創造力是一種可以而且應該能得到回應的召喚!
 
  昆西.瓊斯運用十二個章節表述生活的點滴感悟,以及如何從過去和現在的創作生活中汲取靈感,為讀者提供勤奮構思,淺顯易懂的一課,同時也闡述創作者自我表達的熱情。書中貫穿他動人的生命故事,以及與最頂尖創意合作者汲取靈感的過程,使讀者了解他的寶貴而精湛的創作秘辛,並學習讓誠實、努力不懈和良好關係來推動我們的個人職涯與生命成長,字字句句滿溢著心靈感動。
 
  本書堪稱作者以音樂締造傳奇一生的世紀獻禮。
 
本書特色
 
  • 全球知名流行音樂製作人Q,打造麥可‧傑克森等知名歌手暢銷國際,引領世界流行樂壇。同時他也是小號演奏家、作曲家,更打造史上最暢銷音樂專輯(麥可‧傑克森的“Thriller”,全球銷量超過一億張) ,創下最高紀錄。
 
  • 28座葛萊美獎得主,榮獲80項葛萊美獎提名,入圍與得獎次數都創造最多紀錄,無人可破!曾製作和指揮大合唱單曲(We Are the World,1985年),號召四十多位巨星為公益而做,備受矚目。
 
  • 一生橫跨娛樂產業超過七十年,列為史上 21 位 EGOT(艾美獎、葛萊美獎、奧斯卡獎、托尼獎)得主。
 
  • 新書甫出版立刻躍身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榜!讀者五顆星評價,感動力推!
 
  • 知名加拿大音樂製作人威肯(The Weeknd)為本書撰序。
 
知名作家與音樂人聯合推薦
 
  專文推薦
  Brien John Brien John (《22世紀衛星》創辦人、音樂作家)
  威肯(The Weeknd,加拿大知名歌手與音樂製作人)

  誠摯力推  
  小樹(StreetVoice 音樂頻道總監)、瓦力(音樂故事人)、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陳建騏(資深音樂人)、鴻鴻(詩人/導演)、盧郁佳(作家)
 
  推薦語
  以為對他作品很熟,原來對他的認識這麼不夠。本書看他從自己小混混時期一路談到腦電波,簡直太驚艷,一次曲速前進也到不了這麼遠啊! ──小樹 (StreetVoice 音樂頻道總監,Podcast 誰來報樹 主持人)
 
  昆西.瓊斯的老師Nadia Boulanger曾經對他說,有限的十二個音符裡,能夠創造出無限的音樂奇蹟。昆西.瓊斯做到了,他用十二個音符,創造出無數感人的樂章。不過Boulanger沒想到的是,昆西.瓊斯用充滿愛的文字寫出了「第十三個音符」,為無數在藝術和人生中迷惘的我們,在寂寥的夜裡,指向星光。──瓦力(音樂故事人)
 
  這不只是昆西.瓊斯的故事,也是美國流行音樂的傳記,更可能是你的傳記,因為他把如何度過傳奇一生所需的秘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作為讀者的你。──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網路讀者好評 
 
  「昆西 · 瓊斯的這本著作不只激勵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提升,並能理解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每個藝術家(無論音樂或藝術)都應該閱讀它!」
 
  「讀完這本書後,我強烈懷疑你可以和昆西·瓊斯暢談世界和人生,而且——儘管他已經取得成功——你會發現這個非常腳踏實地的人,他只是喜歡有創造力,只是喜歡音樂!在他的作品中,他描述如何能將自己的消極情緒轉化為創造力。他也講述他如何在最黑暗的時刻之一,被他自己的口頭禪引導:『你是為了一個目的而被創造的。』我認為這本書的故事講述得非常好,是每位藝術家必讀之書!」
 
  「閱讀這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以及他所經歷的所有激動人心的音樂家故事,更可了解他令人難以置信的音樂生涯,實際上是如何從世界上最不可能產生的地方即貧民區開始的,這使整本書成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與體驗。可以說,他自己的故事本身就像一部電影,充滿非常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智慧,還有如何處理藝術阻礙的知識。」
音乐巨擘的回响:一部洞悉艺术与人生的深度访谈录 书名:《和声的织锦:从爵士乐坛到流行帝国的幕后推手访谈集》 这是一部聚焦于二十世纪下半叶至当代音乐工业核心人物的深度访谈录,旨在剖析那些定义了时代声音的制作人、词曲作者以及行业领袖们的创作哲学、职业生涯的抉择,以及他们如何驾驭技术变革与文化潮流。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位艺术家的个人传记,而是一幅描绘了现代音乐产业生态的宏大画卷。通过对多位殿堂级人物的详尽对话,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创新的世界。访谈对象涵盖了跨越不同流派的制作人,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的原始能量,到七十年代迪斯科的辉煌节奏,再到八十年代MTV时代的视觉冲击,直至数字音乐革命的浪潮。 核心主题一:声音的炼金术——录音室的魔术师们 本书的第一部分深入探讨了“录音室”这一空间如何从一个简单的记录场所,演变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作工具。我们采访了多位以精湛技术和独特审美著称的录音工程师与制作人。他们分享了如何利用磁带的物理特性,创造出当时听众从未体验过的“声音景观”。 访谈内容细致入微地呈现了他们在面对模拟到数字过渡时的挣扎与适应。例如,一位在七十年代与灵魂乐巨星合作的制作人,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混音台上的推子和均衡器,精确地“雕刻”人声的质感,使其在拥挤的编曲中依然清晰有力。另一位专注于摇滚乐的先驱则揭示了他们如何通过“打板”(Plate Reverb)和“弹簧混响”(Spring Reverb)的实验,为吉他或鼓声注入空间感和戏剧性。 书中特别收录了一组关于“完美采样”的讨论。这些大师级人物回顾了他们如何慧眼识珠,从浩如烟海的音乐母带中挑选出具有革命潜力的片段,并将其融入全新的作品中,引发了音乐界关于“借鉴”与“剽窃”的深刻伦理讨论。 核心主题二:跨越藩篱的融合者——流派与文化的碰撞 现代音乐的魅力往往在于其不可思议的兼容性。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那些大胆打破流派壁垒的音乐家和制作人。他们如何成功地将看似水火不容的音乐元素——例如古典和放克、乡村和电子乐——编织在一起,创造出既具商业吸引力又保有艺术深度的作品? 我们重访了那些将地域性音乐推向全球舞台的关键时刻。一位旅居海外的制作人讲述了他如何将非洲鼓点、拉丁美洲的节奏模式与主流的流行结构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世界音乐”这一概念的早期雏形。对话中充满了对文化敏感度的讨论——如何在尊重音乐根源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创新和适应性改编。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音乐与社会政治环境的互动。几位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重要作品的创作者,回顾了在审查制度下,他们如何使用隐喻、双关语和非直接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或对自由的渴望。 核心主题三:从创意到商业——驾驭工业的艺术 音乐不仅仅是艺术,它也是一门复杂的生意。本书的第三部分,从行业内部人士的角度,审视了唱片公司、A&R(艺人与曲目)部门以及词曲版权运作的运作机制。 我们与几位资深的A&R主管进行了深入的对谈。他们分享了在面对“一鸣惊人”的Demo时,需要具备的直觉和承担的风险。这些决策往往决定了一位艺术家的命运,也塑造了未来十年的音乐图景。他们坦诚地描述了在预算限制、市场预测以及“艺人愿景”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的艰辛过程。 访谈中还穿插了关于版权和出版的专业知识。音乐人们如何确保他们的创作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数字时代,流媒体带来的版税分配困境又是如何影响一代新人的生存环境?这些讨论提供了对音乐产业结构运作的透彻理解。 核心主题四:持续的演进——技术变革与未来视野 最后,本书展望了音乐制作在过去二十年间经历的翻天覆地的技术变革。从昂贵的大型录音棚到个人电脑上的数字音频工作站(DAW),技术民主化为音乐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几位资深的音乐教育者和技术先驱讨论了“即时性”对创作深度的影响。当所有工具唾手可得时,创作的“耐心”是否正在消退?他们对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中的潜力与局限性,也提出了审慎而富有洞察的看法。 《和声的织锦》不是一本简单的回顾录,它是一份珍贵的口述历史档案。它为音乐爱好者、行业从业者以及任何对创意过程充满好奇的人,提供了一扇直接通往那些塑造了我们听觉世界的大师们内心深处的窗口。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听到那些划时代的旋律,更能理解支撑这些旋律背后的智慧、激情与汗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昆西.瓊斯(Quincy Jones)
 
  1933年生,美國著名音樂製作人、演奏家、作詞作曲家,曾為三十餘部電影配樂。有「全方位音樂教父」之稱,打造麥可‧傑克森等國際知名歌手藝人,締造史上最暢銷音樂專輯(麥可‧傑克森多張專輯,尤其《Thriller》售出超過一億張),至今仍無人可破。在流行娛樂產業超過七十年,榮獲80項葛萊美獎提名、28項葛萊美獎以及1992年的葛萊美傳奇獎,創下目前史上最多紀錄。目前住在洛杉磯。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有《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咖啡帝國》、《吃動物:大口咬下的真相》、《最後的教父》等。

图书目录

推薦文
被音樂救贖的人生     Brien John

譯者的話

原版推薦序      威肯(The Weeknd)

前言

把你的痛苦轉化為目標
A調

如果你能看到夢想,就能實現它
升A

學無止盡
B調

確立你的人生指標
C調

永遠準備迎接機會的降臨
升C

鍛鍊你的左腦
D調

避免陷入分析的弊病
升D

被低估的力量
E調

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F調

瞭解人與人間相處的價值所在
升F

分享所學
G調

認知生命的價值
升G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39656
  • EISBN:978626963967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9MB

图书试读

前言
 
  經常有人問我,我的「成功公式」是什麼,或者我在成為(在我撰寫這篇文章時)有史以來獲得葛萊美獎最多提名的音樂人這方面有何足以借鏡的藍圖,但說實話,我的成功沒有任何公式或藍圖,如果有人告訴你有,那麼他們都是在吹牛。不過,在這本分享我個人生命歷程經驗的作品中,找出其中可依循的方法,正是最接近成功的「藍圖」。我在這裡不是要告訴你們如何生活,或是謀生之道,而是我想要分享我學到的經驗,我獲得的建議,以及我對生活和創造力的看法,這些在人生中充滿了高潮和低谷的經驗,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意義。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任何年齡的人都能理解我將要分享的故事。我在2001年撰寫並出版我的自傳時,我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位置,出版的理念完全不同。那本書是我分享我的人生篇章的另一種方式。
 
  《Q的十二個音符》旨在透過分享我在這個世上所學到的建議和技巧,用以提升和轉變你的思維。在我有幸度過生命中一段美好時光之後,回頭看我的生活,它的美妙之處在於,我可以如此清晰地看到我在生命中經歷到的一切困惑與轉變。2015年在我戒了酒之後,所有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它們帶來了新的觀點,我在此將它們提煉成幾點重要的建議,我想與那些想要突破阻礙創造力之牆的人一起分享我的經驗談。
 
  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年輕的音樂人,他們很可能正面臨我曾經歷過的處境,試圖在音樂界找到一條獨特的道路。然而,我寫這本書同時也是為了給那些一生都生活在偽裝的面具之下,從事著他們從未真正想要的職業或生活方式之下的人。對我們一般人來說,社會的規範使許多人相信,創造力只對那些為自己揚名的藝術家有價值。我認為這根本是胡說八道,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力,我們都應該實現它;差別在於我們是否允許自己去實現創造力。
 
  我大概說明一下關於撰寫這本書的組織架構和背景知識,12這個數字在我的生活中一直有著特殊的意義。娜迪亞•布朗惹(Nadia Boulanger),我以前在巴黎的老師,曾經告訴我,「昆西,音符只有12個。在上帝創造給我們第13個音符之前,我要你知道許多音樂家都是以這12個音符創作音樂。」不論是巴哈、貝多芬、波·迪德利(Bo Diddley),和其他人……用的都是同樣的十二個音符。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在創作基礎上,這是我們所有人共有的音符,取決於每個人如何透過結合節奏、和聲和旋律創造出我們自己獨特的聲音。
 
  我總是著迷於作為音樂家,我們如何以僅有的十二個音符創作出不同的音樂;同樣地,我想把我的處世原則、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學,以及我在人生旅途中的不凡故事分成十二個章節(在這本書中,我將它們以「音符」作為章節的區分)。人們喜歡叫我「阿甘」,但你知道,我更喜歡「貧民窟的阿甘」這個形容。在這本書中,你可以隨意挑選章節閱讀,混合或是搭配著讀,或是只讀想要看的部分,跳過不想看的篇章。無論如何,我知道最後將對你產生美妙的結果。書末的空白五線譜留給你自由運用。愛是強力的後盾!
 
昆西.瓊斯
 
推薦文
 
被音樂救贖的人生
Brien John (22世紀衛星創辦人、音樂作家)
 
  是「Q」。
  他不是舞台上載歌載舞的偶像歌手,但你肯定聽過他的音樂,我們尊稱他為「Q」。
 
  對我這輩人來說,認識 Q 的起點幾乎必定是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七○年代末,不再是純真童星的麥可面臨生涯轉型,幸得遇上 Q 賞識、親自允諾擔任專輯製作人。一位是既天才又自律的表演者,一位是品味敏銳、風格多元的製作人,他們聯手炮製出一連串曠世名曲如〈Rock with You〉、〈Billie Jean〉、還有群星大合唱先驅之一〈We Are the World〉,「流行樂之王」於焉誕生。
 
  光是在流行音樂領域的豐功偉業,就足以讓 Q 進入名人堂,可是他的成就遠遠不只如此。對爵士樂迷來說,他是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最信賴的編曲家、小號手克拉克•泰瑞(Clark Terry)的得意門生、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生前最後一張專輯的合作夥伴;對影迷來說,他是六、七○年代間數十部電影的配樂家 ;對嘻哈樂迷來說,他率先將爵士融合饒舌、影響了當代天王肯卓克•拉瑪(Kendrick Lamar),還曾在九○年代東西岸幫派戰爭中出面倡議和平。
 
  Q 甚至是一位具有前瞻視野的新創企業家、且扮演許多演藝明星生涯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1985 年黑人經典小說《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翻拍電影,由他出任共同監製,該片捧紅了甫出道的女配角,即我們所熟知的歐普拉(Oprah Winfrey)。他涉足電視影集製作,提拔當時負債百萬的饒舌歌手首次擔綱主角,那人叫作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他曾成功製作搞笑節目《瘋電視》(MADtv),若非如此,也許就不會有後來拍出劃時代黑人驚悚片《逃出絕命鎮》(Get Out)的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他還成立報導當代黑人流行文化的雜誌《Vibe》、鋼琴教學軟體 Playground Sessions;近年更加入串流平台行列,推出專門播放爵士與折衷音樂影片的 Qwest TV。
 
  若要細細道來,上述根本可以寫成一部西洋音樂與黑人娛樂史了,然而《Q的十二個音符》這本書嚴格來說既非流水帳式的自傳、也不是偉人成功寶典、當然更不會教人如何做出暢銷全球的音樂。Q 要讓我們看到的,反而是他怎麼避免落入自己極其卑微、甚至絕望的出身很可能帶來的自證預言,以及這一生中學到的重要課題。人生不在於揚名立萬,只在於好好活著、當一個好人、做該做的事。就像音樂中只有 12 個音,卻能夠組成千變萬化的旋律,人的潛力同樣存在無限可能。
 
  Q 出生於三○年代的芝加哥南區,那是黑幫林立、經濟非常惡劣的環境。貧民窟的孩子很早就懂得為生存而偷竊、打架、闖空門,年幼的 Q 也不例外,為了活下去,有時連老鼠都得抓來下鍋裹腹。他的父親是木匠,母親罹患思覺失調而被送進精神病院,成為他一生最大的夢魘,更別提還有一位跟童話故事一樣的壞心後母。在那樣的社會結構下,他若不是淪為罪犯入獄,就是死於非命,幸好上帝讓他遇見了音樂,從此生命中有了值得依靠的救贖。但是命運對他的考驗並未結束,他面對多次的瀕死經驗、一再失敗的婚姻、工作上接踵而來的艱鉅挑戰……而他始終熱情且認真地過活,即使是高齡近九十的現在依舊如此。
 
  台灣的音樂書籍出版長期受限於市場規模與閱聽風氣,不但數量稀少,也往往鎖死在同類的論述與史觀裡。《Q的十二個音符》提供了我們另一種切面,重回西洋音樂的重要歷史現場和文化脈絡。如果你也是音樂人、創作者,這本書可以成為漫長生涯中的精神導師與處世原則;如果你是樂迷,希望這本書能觸發你探索 Q 廣袤多彩的音樂世界、以及背後那顆堅韌溫暖的心靈。
 
原版推薦序
 
威肯(The Weeknd)
 
  首先我想說,沒有任何語言可以準確地描述昆西·瓊斯這個人:他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改變了歷史。我在這裡不是要告訴你們昆西獲得的獎項、榮譽和成就,因為第一,我們得說上一整天;第二,我們已經知道他是誰,沒有必要多做贅述。然而,我要分享的是,鏡頭外的他所做的事往往才是最具影響力的部分。
 
  請容我說明一下。當然我從小就是Q的超級粉絲,他和麥可.傑克森一起創作的音樂激勵著我去追求音樂的夢想。從任何意義上說,Q都是我的偶像,我試圖從他的偉大成就汲取任何成功的蛛絲馬跡。我覺得自己對他再熟悉不過,因為我幾乎知道關於他以及他的工作的一切,雖然在此之前我們還沒有見過面。
 
  時間回到2015年,維克多.德雷(Victor Drai)把Q帶到我在拉斯維加斯的德雷夜總會(Drai’s Nightclub),想要給我一個驚喜。當我聽說我的偶像正坐在舞臺的一邊,準備看我表演時,我幾乎不敢相信。等我唱完最後一首歌,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見他。由於太心急想去找他(他算是我的音樂啟蒙),因此幾乎沒有注意到舞臺另一邊有粉絲在尖叫著我的名字,試圖吸引我的注意。
 
  當我走到Q的身旁時,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先去找你的粉絲吧,和他們合影並替他們簽名。我會在這裡等你,先找他們比較要緊。」
 
  觀看他的公開訪談或連續幾個小時聆聽他的作品中所學到的一切,都比不上他對我的這一個提點更加別具意義。他在這一刻教給我的我永遠不會忘記。沒有什麼比得上我的粉絲更有價值,我得回饋他們對我的愛戴。
 
  我照他說的先去與粉絲會面,在和他們見面之後,Q(傳奇中的傳奇)竟還在原地等著我。他比起我還要謙遜。在這一行裡,人們通常認為,在製作出一張大賣的唱片有了一點名氣之後,你就是全世界最出名的人。但是在我看到一個比任何人都有成就的人卻不帶一點私心,可以說是以身作則的最佳典範。
 
  時間再拉到2021年9月,我在黑人音樂行動聯盟主辦的「行動音樂獎」上獲得了首屆昆西·瓊斯人道主義獎。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但由於我不擅言詞,我選擇讓我的音樂說話,你們會聽到這首曲子。這個獎項讓我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但是Q用他的語言和行動告訴我,回饋不是一件值得表揚宣張的事情,而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不管是否得到認可。
 
  那些微小、私相傳授的時刻也很重要,這本書談的多半都是關於這類傾囊相授的本領。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雖然我是個公眾人物,但我非常注重隱私。我是個從多倫多來的衣索比亞孩子,從小沒有父親。Q則是芝加哥出身,自小失去母親的照顧。我們在創作上可能擁有不同的個人因素在內,但我知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自己的出身,這也是為什麼施比受更重要。
 
  正如Q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章中所言:「我希望並祈禱我們個人的創造性聲音,能夠幫助我們,還有那些最需要它的人,一起連結分享。」這也正是我希望我的音樂能夠達到的境界,並將繼續做下去。
 
  我們都犯過錯誤——包括我自己在內,但這就是我愛昆西的原因。他不害怕直接去面對錯誤,並將它視為成就一個更好的人的推動力。這本書也不例外,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它將成為一種典範。
 
  2015年6月14日,我在推特上寫道:「昆西•瓊斯昨晚來看我表演,我還在努力消化這件事。」
  2021年9月23日,我接受了昆西•瓊斯人道主義獎,這是我一生中獲得的最佳獎項。
 
  今天,我為《Q的十二個音符》寫序,這份榮譽我永遠不會視為理所當然。所以Q,謝謝你。感謝你公開教導我的一切,感謝你透過你的言教和身教,教會我的一切。
 
  對於所有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即使你已經讀過他的自傳,或者已經知道關於他的一切,我仍希望你能花點時間來聽聽他在這本書中與你分享的建議。我保證你絕對會收穫滿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充满了专业术语的精准和严谨,让人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但转过头来,又会变得异常口语化和接地气,仿佛作者正坐在你对面,亲切地与你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这种切换自如的笔调,使得阅读过程毫无沉闷之感,反而充满了惊喜。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其中的小故事,那些关于合作、关于灵感的瞬间,它们不仅丰富了主题的维度,也让冰冷的理论知识立刻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每读完一个小节,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回味那份独有的韵味,仿佛品尝到了一杯层次丰富的陈年佳酿。

评分

初读几页,我立刻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所打动。文字的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就像是在聆听一段精心编排的乐曲,时而轻快明亮,时而深沉悠扬。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创作心路历程,描绘得如同电影画面般鲜活生动。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某些关键转折点的细腻捕捉,那种犹豫、挣扎到最终豁然开朗的过程,写得极其真实,让我这个外行人都能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艺的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面对自我、如何坚持初心的心灵指南,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复古又摩登的气息。我是在一家独立书店偶然翻到的,立刻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住了。装帧的质感也让人爱不释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字的珍视。拿到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只是端详这本书的各个细节,从内页的排版到纸张的触感,每一个小小的设计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音乐和艺术的故事。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外在的呈现,就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带来一场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盛宴。这种实体书的魅力,是电子阅读无法完全替代的。

评分

从排版上看,这本书的处理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和页边距的留白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篇幅不短的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更值得称赞的是,编辑团队对插图和图表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真正起到了辅助理解、深化主题的作用。很多复杂的概念,通过那些精心设计的图示,瞬间变得清晰明了,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愉悦感。这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知道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优质的阅读体验。

评分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厚重而不失灵动”。它似乎跨越了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将一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贯穿始终。我感觉到作者的文字里蕴含着一种强大的能量,那种源自对艺术纯粹热爱的力量。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而是那种需要反复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养分的工具书和心灵慰藉。我甚至开始期待未来,在自己面对创作瓶颈或者生活困境时,能够再次拿起它,从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勇气和清晰的思路。它已经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超越了一本普通传记或访谈录的范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