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趨勢訊號再下單:用190張圖看懂反轉與持續的10種形態 (電子書)

看見趨勢訊號再下單:用190張圖看懂反轉與持續的10種形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聖元
图书标签:
  • 技术分析
  • 股市
  • 投资
  • 趋势交易
  • 形态识别
  • 反转信号
  • 持续信号
  • 图表分析
  • 交易策略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0張圖與實例解析,讓你比別人快一步發現行情反轉!
★掌握3視角技術分析,不論是存股、波段或當沖都管用!

華爾街傳奇操盤手李佛摩說,凡事都有兩面,但股市只有正確的一面。
本書解說趨勢線用法+10種價格形態+3種視角分析,
讓你把握行情關鍵,看準趨勢走向,抓住每個賺錢機會!

  ‧行情的本質是趨勢,技術分析是簡化,簡化的過程就是在提煉本質
  ‧如何判斷反轉形態?前提條件是市場經歷了明顯的上升或下降過程
  ‧相較於底部反轉形態,頭部反轉形態的價格波動幅度大、速度快

  ★★投資聖手教你迅速判斷,趨勢是橫盤或反轉
  本書作者丁聖元在金融市場已有30年實戰經驗,經常受邀為金融從業人員講授技術分析,像是北大金融投資研修班、清大期貨培訓班。
  他融合K線技術和趨勢分析工具,落實於日常看盤交易,並歷時10年精煉,完成《史上最強趨勢投資》與《看見趨勢訊號再下單》,成為技術分析操作指南。
  除了在《史上最強趨勢投資》帶領你了解趨勢階段和方向,他更在本書《看見趨勢訊號再下單》中,彙整多種標的實例,運用190張圖,教你分析令人煎熬的橫盤行情,辨別持續形態與反轉形態,抓準突破訊號和反轉徵兆,讓你能及時下單,累積高獲利,享受投資贏家的滋味!
 
  ★★K線圖密密麻麻?畫趨勢線就秒懂行情走向
  趨勢線能使漲跌過程更清晰,尤其是趨勢方向的轉變,例如當市場向下突破上升趨勢線,代表行情轉升為降。除了基本用法,還有3種延伸工具:
  ◎軌道線:會與基本趨勢線形成平行通道,當走勢從通道的一側走向另一側,可以預期……
  ◎高(低)點連線:把相鄰高點連起來,留意創新高的速度是否加快或放緩,而相鄰低點連起來,可以看出創新低的速度狀態。
  ◎交叉趨勢線:連接一個高點與一個低點,能擴展原趨勢線的支撐和壓力作用。由於作用時間較長、斜率較小,將提供重要技術線索。

  ★★洞悉5種「反轉」形態,能低買高賣賺飽價差
  當行情快速上升或下降,路徑像是一條線,進入橫向盤整後便糾結成團。為了解開線團,你必須看懂5種反轉形態,才能抓準買賣點。
  ◎頭肩頂(底):當行情從頭肩頂的頭部回落,跌破波谷連成的上升趨勢線,而成交量不減反增,是警告訊號。
  ◎三重頂(底):就三重頂而言,波谷的高低過大,頸線明顯傾斜時,透過最低波谷畫出頸線,確認突破訊號。
  ◎雙重頂(底):市場只試探兩次,突破訊號又快又急,挑戰散戶反應速度。成交量的變化是關鍵,該怎麼觀察?
  對於圓形底(頂)、V形反轉,本書也有明確的觀盤與操作重點。

  ★★面對橫盤「持續」形態,高手都怎麼趨利避險?
  當股價停滯,持股者天天盯盤等反轉,空手者躍躍欲試找低點。若你發現5種持續形態,要沉得住氣,先觀望再做決定。
  ◎矩形:由上下兩條價格水平線構成,多空交戰讓行情進入黑箱,在裡面起伏多次且持續很久,該如何預期價格變化?
  ◎三角形:從上升或下降形態,判斷未來行情走向。因為持續時間有限制,可能帶出反轉形態,而突破訊號常出現在……
  ◎平行通道:由兩條平行趨勢線組成,行情突破方向往往跟通道傾斜方向相反,因此向上傾斜時,行情會向下跌破。
  還有楔形預告行情越來越弱,以及旗形與三角旗分別表示……

  ★★從3個視角活用技術分析,你看盤見樹又見林
  做技術分析應採取以下3個視角,才能掌握市場狀態的完整資訊。
  ◎全局視角:一般投資者觀察月線圖,加上趨勢線、價格水平、百分比回調線等分析工具,來確認當前行情的趨勢方向。對短線交易者而言,可以看周線圖。
  ◎價格形態視角:透過密度適中的K線圖,追蹤具體的趨勢節奏,辨別行情是持續還是反轉。此時的分析工具是……。
  ◎細節視角:觀察密度較低和時間單位較小的K線圖,追蹤最新K線動態,以精確選擇交易時機,或在反轉時立即應對。
 
  此外,作者還告訴你,為何設定價格目標是弊大於利?應該在何時停損?
  閱讀這本技術分析操作指南,你就能站對趨勢、用對方法,獲利自然滾滾來!

名人推薦

  「William Feng的操盤筆記」版主 馮震凌
  布林通道專職投資人 股市阿水
  財經暢銷書作家 成中興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所撰写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一本内容完全不同的金融投资类书籍。 --- 书名:洞悉市场脉搏:金融交易中的行为金融学与情绪管理实战指南 副标题:解码市场非理性,构建稳健交易决策体系 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往往无法解释价格的剧烈波动与非逻辑性行为。本书并非聚焦于技术图表形态的识别,而是深入探索驱动市场波动的核心——人类行为与群体心理。我们相信,理解“为什么”交易者会做出特定决策,远比单纯观察“是什么”的K线组合更为关键。本书将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经典理论与现代投资心理学的实战工具,为渴望建立稳定、长期盈利交易系统的投资者提供一套全面的思维框架和情绪管理手册。 第一部分:行为金融学的基石——理解市场的非理性根源 本部分将系统介绍行为金融学如何挑战传统金融理论的局限性,帮助读者认识到情绪和认知偏差在交易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从理性人到有限理性人:现代金融学的反思 1.1 传统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性: 探讨为何价格信息并非总是被瞬间完全吸收,以及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定价效率。 1.2 认知偏差的图谱: 详细剖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十大核心认知偏差,例如锚定效应(Anchoring)、羊群效应(Herding)、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及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具体表现。 1.3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的核心洞察: 深入讲解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如何导致投资者在面对盈利与亏损时采取截然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阐述“损失厌恶强度”如何影响止损和止盈的设定。 第二章:情绪驱动的交易陷阱 2.1 恐惧与贪婪的生理学基础: 探讨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压力激素如何直接干扰大脑的逻辑决策区域,导致情绪化交易。 2.2 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在持仓中的体现: 分析投资者为何倾向于“死扛”亏损头寸,仅仅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或时间成本,而非基于对未来的客观判断。 2.3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与信息茧房: 如何识别和打破只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市场信息,而忽略反面证据的危险循环。 第二部分:构建情绪防御体系——心理韧性的训练 本部分聚焦于提供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论,帮助交易者建立强大的心理防火墙,将情绪波动转化为市场优势。 第三章:交易心理的日常维护与压力管理 3.1 交易日志的深层应用: 不仅仅记录交易结果,更重要的是记录下单时的情绪状态、思考过程和关键决策点的心理波动,实现“情绪审计”。 3.2 锚定点的转移: 如何将注意力从单一的“盈亏数字”转移到“交易计划的执行质量”上,从而减轻对短期波动的过度敏感。 3.3 冥想与正念(Mindfulness)在交易中的实践: 介绍简易的正念练习,用于在剧烈波动来临时快速恢复“执行模式”而非“反应模式”。 第四章:交易计划的心理韧性设计 4.1 风险承受能力的量化与接受: 如何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心理阈值,科学地设定最大可接受回撤(Maximum Drawdown)和单笔亏损限额。 4.2 预先承诺策略(Pre-commitment Strategies): 在平静的市场中,提前为极端情况设置好应对方案(如自动止损机制、禁止盘中修改订单),以此绕过情绪高涨时的非理性决策。 4.3 胜率与盈亏比的平衡心态: 教导投资者区分“高胜率系统”与“高回报系统”的心理需求,避免因追求完美胜率而错失大行情。 第三部分:群体行为与市场错配 本部分将视角从个体心理扩展到群体互动,探讨集体情绪如何制造出系统性的市场错配机会。 第五章:从羊群到恐慌:群体心理的传染性 5.1 市场信心的传染路径: 分析社交媒体、专家言论和市场领头羊如何加速群体情绪的传播,从“理性共识”滑向“非理性狂热”。 5.2 逆向投资的心理障碍: 为什么大多数人难以逆势操作?探讨“与众不同”带来的社会压力和孤独感,以及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阻力。 5.3 泡沫的形成与破裂: 结合行为金融学模型,解析资产泡沫的三个阶段——启动、加速与疯狂,并指出在哪个阶段情绪因素主导了价格的最终推升。 第六章:利用认知差异获取超额收益 6.1 机构行为与散户认知的时滞: 分析机构投资者在处理信息和执行策略上的速度与散户的差异,寻找信息处理滞后带来的套利空间。 6.2 市场噪音的过滤: 讲解如何将绝大多数不影响基本面的市场噪音(如每日的涨跌讨论)视为“认知负担”而非“交易信号”,从而保持决策的清晰度。 6.3 异象的挖掘: 如何识别那些因特定群体情绪导致的、在短期内被系统性定价错误的资产或板块,并据此制定基于行为预期的交易策略。 结语:持续学习的循环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读者认识到,交易的胜利是内在心态的延伸。成功的交易者不是那些能预测未来的人,而是那些能最有效地管理自己内心不确定性和外部市场情绪干扰的人。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交易系统,意味着要将行为金融学的洞察融入日常的交易流程,形成一个不断自我修正、不断提升心理韧性的学习循环。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操并重: 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行为金融学概念,并立刻对接至具体的交易决策点。 案例驱动的心理分析: 辅以历史性的市场事件(非特定技术指标图表),分析当时参与者的典型心理状态。 工具箱式方法论: 提供可立即采纳的情绪日志模板、风险评估清单和决策检查表。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丁聖元


  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從事外匯交易、股票和債券投資管理、金融市場研究,以及金融產品設計等工作,有30年的金融市場實務經驗。既是投資思想家和金融著作翻譯家,也是在金融市場前線的實踐者。

  著作有《史上最強趨勢投資》、《投資正途》、《國債投資指要》,譯作有《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日本蠟燭圖技術》、《股票大作手操盤術》、《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等多部具有影響力的金融投資類書籍。

图书目录

前言 結合東西方技術分析,用190張圖教你看懂趨勢再出手
導論 行情進入橫盤100次,只有1次會反轉,該怎麼把握?


第1章 投資聖手教你畫趨勢線,判斷方向和速度  
1-1、想判定市場狀態,你要先了解行情事實和運行特性
1-2、運用趨勢線和3種延伸工具,讓投資標的走勢無所遁形
1-3、設定價格目標弊大於利!3個重點告訴你何時該停損

第2章 橫盤好漫長!關注「持續」形態有效追擊  
2-1【矩形】多空勢力交戰讓行情進入黑箱,如何預期價格變化?
2-2【三角形】持續時間有限制,突破訊號通常出現在……
2-3【平行通道】向上傾斜時,為何行情往往會向下突破?
2-4【楔形】代表在價位上守成有餘,但創新高的力道不足
2-5【旗形與三角旗形】行情急漲、急跌途中呈現短暫休整

第3章 趨勢大轉彎?洞悉「反轉」形態抓準買賣點
3-1、要判斷形態是否反轉,前提是市場已經歷明顯的……
3-2【頭肩頂底】趨勢轉向的徵兆,在於突破波谷(波峰)連成的趨勢線
3-3【三重頂底】頸線明顯傾斜時,透過最低(最高)波谷取得突破訊號
3-4【雙重頂底】市場只試探兩次,觀察成交量變化是關鍵
3-5【圓形底頂】低(高)點連成圓弧形,末端形成小平台
3-6【V形頂底】行情會瞬間逆轉,採用2類工具及時因應
3-7、追蹤頭部反轉要檢視日線圖、分時圖,對底部反轉呢?
   
第4章 掌握3視角技術分析,從全局到細節都看透
4-1【全局視角】透過月線圖分析行情軌跡,得出長期趨勢方向
4-2【價格形態視角】留意頭部和底部形態特徵,辨別趨勢是持續或反轉
4-3【細節視角】追蹤K線動態,確認轉折點和突破訊號
4-4、要看什麼時間單位的K線圖?考量投資週期和行情快慢
4-5、該選用哪些技術分析工具?依據目標和用途各有不同
   
第5章 修練4個心法,散戶也能靠技術分析賺飽飽
5-1、投資獲利多寡取決於行動鍊,各環節都要面面俱到
5-2、技術分析是透過簡化捕捉趨勢,學會用直尺和筆走天下
5-3、投資的最大挑戰是什麼?破除3個盲點就能提高勝率
5-4、3個啟示幫助你成為高手:鏡子與水、騎腳踏車……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48440
  • EISBN:978626714856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8.2MB

图书试读

前言

結合東西方技術分析,用190張圖教你看懂趨勢再出手


  我在1990年踏入職場,從外匯交易做起。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圖表,每天都要手繪行情線圖。外匯交易主要是用技術分析做研究,因此我幾乎是一踏進市場,就開始學習技術分析的方法。

  1993年,我翻譯約翰.墨菲(John J. Morphy)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這本書介紹經典的西方技術分析。1998年又翻譯史蒂夫.尼森(Steve Nison)的《日本蠟燭圖技術》,這本書則是介紹東方技術分析,即K線圖。

  以上兩書相互為輔,全面講解技術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很適合作為學習起點。然而,隨著實戰經驗累積以及對技術分析的理解加深,我心裡冒出一些疑問。

  以《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為例,首先,該書第一章提出技術分析的3條基本假定: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編注:意指價格走勢能反映各種基本面因素)、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歷史會重演。但這似乎只是歸納現象,並未揭示造成市場變化的內在原因。

  其次,該書內容全面,但哪些是最主要的技術分析工具?特別是當不同工具發出的訊號互為矛盾時,投資者該如何取捨?很顯然,技術分析的各種工具不能等量齊觀,而是有些具有關鍵性,有些屬於輔助性質。

  最後,西方技術分析往往是用一項工具解析一個層面,雖然分析能力強,卻可能導致見樹不見林。市場趨勢的演變具備起承轉合,我們該如何認識其中的整體感呢?

  再以《日本蠟燭圖技術》為例。首先,K線圖的技術形態花樣繁多,死記硬背不是辦法,其中有沒有通用的基本原則?如何才能以簡馭繁、綱舉目張?

  其次,K線圖的技術訊號大多十分靈敏,往往憑藉2~3根K線就能得到線索,但是,這樣的技術訊號能管用多長時間?怎麼理解K線技術的長短時間架構?

  更重要的是,要如何結合西方和東方的技術分析方法,建立整體的分析框架?多年來,這些疑問一直在我心頭縈繞,驅使我不斷學習、思考,試圖在市場實踐中尋求解答。

  ◎趨勢變化就是「張」「弛」交替

  為了將東西方技術分析的精髓融會貫通、自然整合,本書將運用西方技術分析的趨勢理論,來理解K線圖表與技術形態,將繁雜的K線技術簡化為基本的趨勢演變過程。

  金融市場異常複雜,我們進場投資前,要先看清楚市場的大趨勢,理解中期和短期趨勢的變化邏輯,才能做到順勢而為、趨利避害,穩健獲利。分析市場並隨機應變的關鍵在於簡化,也就是抓住行情變化與投資交易的本質。

  簡單來說,這個本質就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當行情順利推進時,多數市場參與者都會察覺明確的趨勢方向,行情接連創新高(或創新低),形成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線條,這是「張」。

  忽然之間,行情掉頭,突破一個近期的代表性低點(或高點),後續行情究竟是轉向,或是橫向發展一段時間後再恢復原有趨勢呢?趨勢變化就從這裡產生。

  變化剛剛發生時,線索很少,讓人看不出頭緒。慢慢地,市場穩定下來,行情逐漸顯示出延續形態或反轉形態的特徵,演變為橫向發展的團塊,這是「弛」。「弛」的過程不斷出現新的市場訊息,最後市場透過向上或向下突破,進入另一個「張」的階段。

  在「弛」之後,一種可能是恢復原有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前期的「張」確立趨勢,「弛」調節趨勢的節奏,後期的「張」順勢而行。另一種可能是趨勢逆轉,產生新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前期的「張」和後期的「張」分道揚鑣,「弛」的過程從最初的不確定方向,醞釀成天翻地覆的大變化。

  總之,「張」和「弛」都是既有市場狀態的延續,無論從「弛」到「張」,或從「張」到「弛」,都是既有市場狀態的改變,並有可能引發趨勢轉變。

  ◎簡化行情讓趨勢更清晰

  要掌握上述變化,重點是切實熟悉技術分析的理論和工具,包括行情圖表的基本形式、趨勢理論、理想的趨勢演變模式、趨勢分析工具、價格形態等等,便能透過簡化來解決以下重要問題:

  ◆趨勢的方向
  ◆趨勢的階段
  ◆「張」「弛」轉化的發生與演變。

  基本上,分析市場的過程,就是上述簡化的過程。

  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將趨勢分析的方法融會貫通,使它們更切合實用。為了力求深入,本書的圖例包含股市、外匯、能源、貴金屬、債券等眾多金融市場,幾乎每個圖例都附有詳細的解說,並從各個角度反覆分析。

  本書的前身是授課講義。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期貨培訓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與投資研修班,多次邀請我為金融期貨從業人員,以及在業界從事避險與交易的人員講授市場技術分析。每次授課前我都認真修改講義,力求講得更明白,經過不斷累積、修改和補充,終於有所收穫。衷心感謝各位老師和同學!

用户评价

评分

市面上很多技术分析的书籍,要么是早期的经典翻译版,图表风格过时,与现代高频交易和电子化市场格格不入;要么就是新近出版的,但内容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逻辑支撑。这本书在图表选择和分析深度上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图例非常贴近近几年的市场真实走势,这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亲切感”,我能立刻在自己的交易软件上找到对应的相似场景进行验证。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形态的生命周期”有着独到的见解,比如一个经典的W底或M头,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市场彻底“尊重”,而又在什么时候会变成一个“假突破”的陷阱,书中的论述细致入微,逻辑链条清晰到让人拍案叫绝。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与市场老手的深度对话,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以前对那些声称“一看就懂”的图表书持保留态度,因为在我看来,市场信息过滤和解读的难度是技术分析的核心壁垒。这本书则用令人信服的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地拆解了这个壁垒。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将复杂的市场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观察、被识别的视觉模式。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不同市场环境下(例如,高波动性市场与低波动性市场)对同一形态的不同解读方式。这显示出作者的经验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经历了市场的千锤百炼。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在盯盘时,眼神已经不自觉地开始搜寻这些“信号”了。这是一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应用的质变,它真正帮助我建立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基于视觉证据的交易决策流程,而不是凭感觉或听消息下单的散户心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却总是抓不住关键转折点的人量身定做的“灯塔”。我过去常常在市场似乎要反转的时候盲目追高或者割肉,事后才发现自己完全错过了那个微妙的信号。市面上讲技术分析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都是理论堆砌,晦涩难懂,真正能落地实操的少之又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非常实用的框架。它没有纠结于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者让人头疼的指标参数,而是聚焦于图表本身所揭示的“人性博弈”的痕迹。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我看到那些熟悉的K线组合时,不再是迷茫地猜测,而是能清晰地辨认出市场情绪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持续”和“反转”形态的区分,书中给出的那些精妙的辨识点,让我感觉像是拿到了一副高清的透视眼镜,一下子就看清了市场的“底牌”。这不仅仅是关于买卖时机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市场心理学的实用指南,让我对自己的交易决策更有信心了。

评分

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毕竟“190张图”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唬人,我担心会不会是凑数的内容,或者图注和文字描述东拉西扯。但翻阅之后,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每一张图都像是一个精心挑选的案例,图表本身清晰锐利,配上的解读更是精准到位,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演示。我过去看其他书,经常需要来回翻阅对比不同的图形,这里完全不需要,因为作者的叙述逻辑性极强,从基础形态的识别,到复杂形态的组合应用,层层递进,毫不拖泥带水。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展示成功案例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那些“伪形态”或者容易被误判的陷阱。这种坦诚和严谨,在充斥着“暴富秘籍”的市场书籍中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是在鼓吹一夜暴富,而是在教你如何像一位老练的航海家一样,学会阅读海上的风暴和宁静,从而稳健前行。

评分

对于我这种偏向于价值投资的交易者来说,技术分析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一环。我总觉得图表分析太偏向短线投机,不够“硬核”。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认识到,无论你的投资理念是长线持有还是波段操作,对市场动能的准确判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用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展示了,顶尖的机构和长线投资者同样需要利用这些“反转与持续”的信号来优化他们的建仓和调仓时机。书中的某些形态解读,尤其是在识别长期趋势的温和加速或突然衰竭时,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这不再是简单的“金叉死叉”的机械操作,而是一种对市场结构和资金流向的艺术化理解。这本书成功地弥合了我心中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之间的鸿沟,让我的投资工具箱变得更加全面和锋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