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選擇法:腦科學專家親授,教你如何直擊問題本質、突破思考盲點、一秒找出最佳解! (電子書)

最高選擇法:腦科學專家親授,教你如何直擊問題本質、突破思考盲點、一秒找出最佳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茂木健一郎
图书标签:
  • 决策
  • 思考
  • 脑科学
  • 问题解决
  • 效率
  • 思维模式
  • 选择
  • 自我提升
  • 电子书
  • 方法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經腦科學證實,能獲致結果的選擇,都有必經的程序和主軸!
一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任何人都能一秒得出結論。
 
6個步驟X7種訓練方式=「瞬間得出BEST ANSWER的大腦」
由日本腦科學專家親授,「找出最佳解的大腦」改造計畫大公開,
你也能擁有比AI更令人讚嘆的秒速決斷力!
 
  你會花多少時間下一個決定呢?
  耗費越長的時間思考,得出來的結論真的會越好嗎?
 
  人生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生活中的每一個決策,方方面面都影響著我們的未來。因此只要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自然能夠有所成就。
 
  做事成功與否,基本上都取決於一開始的選擇。選擇正確,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書作者以腦科學的角度出發,僅需6個步驟&7種訓練,便可助你掌握「選擇力」。從此告別拖延病,不再恐懼後悔,讓你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最好的決定!
突破思维定式,洞悉决策本质:《高效决策的艺术:从信息过载到智慧选择》 导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面临无数选择。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提炼核心,避免陷入“分析瘫痪”的泥潭?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让每一次决策都更接近最优解?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高效决策的底层逻辑,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工具箱,帮助您穿越迷雾,直达目标。 --- 第一部分:认知觉察——看清你的思维陷阱 高效决策的第一步,是深刻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天然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章:决策的神经科学基础与局限 人脑并非一台纯粹的逻辑计算机。本章将从认知心理学和基础神经科学的角度,剖析决策背后的两大系统——直觉(系统1)与理性(系统2)的协同与冲突。 双系统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 探讨系统1的快速反应机制如何带来捷径(启发法),同时揭示其带来的偏差。 情绪对判断力的影响: 分析恐惧、贪婪、确认偏误等情绪如何扭曲我们对事实的评估,并提供“降温”策略,以便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 决策疲劳的科学解析: 阐述资源有限性对后续选择质量的影响,提出如何通过优化流程来“节省”心理带宽。 第二章:识别与拆解认知偏差 现代决策理论中,认知偏差是最大的障碍。本书将系统梳理对决策影响最大的几十种偏差,并提供实用的“反制”方法。 锚定效应与框架效应: 探讨初始信息和问题表述方式如何无形中锁住我们的思维范围。我们将学习如何主动设置“反锚点”和重构问题框架,以拓宽解决方案空间。 可得性偏差与代表性偏差: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相信生动或熟悉的案例,而非概率统计?本章将引导读者学会区分“故事”与“数据”,提升基于证据的判断能力。 过度自信与后见之明: 探究我们为何总是高估自己的预测准确性,以及如何通过“事前验尸”(Pre-mortem)技术,提前识别潜在的失败点。 --- 第二部分:信息提炼——从数据到洞察的桥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挑战不是获取信息,而是筛选、整合和转化为有意义的洞察。 第三章:问题的本质定义: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许多糟糕的决策源于对问题的错误定义。本章聚焦于如何进行深度的问题挖掘。 “五个为什么”的升级版: 不仅追问表面原因,更要挖掘驱动因素和深层需求。 解构复杂性: 学习使用思维导图、鱼骨图等工具,将一个宏大模糊的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可操作的子问题。 界定决策范围与约束条件: 明确什么可以改变(变量),什么必须接受(约束),以及成功的标准(度量衡)。 第四章:关键信息的筛选与结构化 如何高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的少数”信息(帕累托原则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信息质量评估框架(IQA): 建立一套标准来快速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时效性和相关性。 结构化分析工具: 引入SWOT分析的深化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Stakeholder Mapping),以及情景分析(Scenario Planning)的基础模型,确保考虑维度全面。 数据叙事: 学习如何将提炼出的关键信息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叙事结构,帮助团队或自己快速达成共识。 --- 第三部分:策略构建——构建可靠的决策模型 本书提供了多种结构化的决策框架,以应对不同情境下的复杂性。 第五章:量化决策:风险与回报的权衡 对于涉及资源分配、投资或资源优化的决策,量化分析至关重要。 决策树分析基础: 如何绘制决策路径,计算期望值(Expected Value, EV),并将其应用于概率性选择中。 最小遗憾原则(Minimax Regret): 在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使最坏结果损失最小的方案。 敏感性分析: 理解关键变量的微小变动如何影响最终结果,从而识别决策的脆弱点。 第六章:模糊情境下的直觉校准与群体智慧 并非所有问题都能用数学模型解决。本章探讨如何在信息不完全或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高质量判断。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运用: 聚合分散的专家意见,同时规避群体压力。 概率思维与贝叶斯更新: 如何根据新出现的信息,系统地调整我们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初始判断。 预设“退出机制”: 在开始执行前就设定清晰的失败指标或回溯点,确保决策过程具备可修正性。 --- 第四部分:执行与反馈——将决策转化为行动和学习 一个好的决策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产生价值。本部分关注决策的落地与迭代。 第七章:决策的沟通与说服力 决策往往需要跨部门协作或获得高层支持。 “为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掌握清晰阐述决策逻辑(Rationale)的技巧,而非仅仅展示结论。 预见反对意见(Devil’s Advocate Role): 主动扮演质疑者,提前处理潜在的反对声音,增强决策的鲁棒性。 第八章:建立持续优化的反馈循环 决策并非终点,而是新一轮学习的起点。 事后复盘的科学方法: 区分“决策质量”与“结果好坏”,避免结果论英雄。 建立“假设日志”: 系统记录下做决策时的核心假设、预期结果和时间点,为未来的回顾提供客观基准。 快速迭代与A/B测试思维: 在可控范围内,将复杂决策转化为一系列小规模、可快速验证的实验。 结语: 高效决策是一种可习得的能力,而非与生俱来的天赋。本书提供的并非一套僵硬的公式,而是一套灵活的思维框架和实战工具,旨在帮助您建立起一套独立、深刻、并能持续迭代的决策系统,从而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岔路口,都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最高选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茂木健一郎(mogikenitirou)
 
  1962年出生於東京。腦科學家。東京大學理學院、法學院畢業後,進入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攻讀物理學博士課程,取得理學博士學位。曾任理化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劍橋大學研究員、SONY電腦科學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二〇二一年四月就任屋久島大空高中校長。
 
  二〇〇五年以《腦和假想》(新潮社)獲得第四屆小林秀雄獎。二〇〇九年,《此刻,從這裡去所有地方》(筑摩書房)獲頒第十二屆桑原武夫學藝獎。著作有《有效運用大腦的學習法》(PHP研究所)、《引出最佳結果的提問力》(河出書房新社)、《不再「喏!就是那個啊、那個」之書》(與羽生善治合著)、《最強的閒聊力》、《不生氣的腦》(德間書店)等。(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一秒就得出答案!
1    日本現正發生的嚴重分裂......16
2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20
3    不會選擇的你是個非常好的人......22
4    你不想選擇的理由①    太費事......27
5    你不想選擇的理由②    要負責任......30
6    你不想選擇的理由③    有風險......33
7    自己動腦思考、做決定......36
8    活在「當下」......40
9    選擇不過是個假設......43
10    憑直覺和閃現的念頭做決定也行......46

第二章    做出勝過AI的選擇!
1    人類能得出比AI更好的答案......54
2    伊隆.馬斯克的選擇軸......59
3    「做喜歡的事」並不會一帆風順……65
4    大腦最喜歡做別人會開心的事……68
5    挑戰難以實現的事……72
6    人生充滿「偶有性」……75
7    這就是選擇矩陣……78
8    促使大腦釋出多巴胺的三要素……82
9    棉花糖實驗中所見高度利他性和不確定性的選擇法……85
10    因為一個選擇即改變人生的前田裕二……88
11    偶爾利己沒關係……92

第三章    提高選擇品質的兩種手法
1    提高選擇品質需要時間……100
2    提高選擇品質的情資……103
3    每個人都能取得情資......106
4    日本人為何不擅長收集情資?……109
5    增強情資收集的三種方法……112
6    提高選擇品質的問題……117

第四章    獲得最佳結果的六道程序 
1    選擇的過程舉世通用……130   
2    選擇的過程①    研究……132
3    選擇的過程②    縮小範圍……135
4    選擇的過程③    發呆……139
5    當你無所事事時,大腦會全速運轉……142
6    從潛意識逐一牽引出創意……146
7    選擇的過程④    制定「B計畫」……149
8    選擇的過程⑤    即刻執行……152
9    言出必行是雙面刃……155
10    選擇的過程⑥    堅持不懈……157
11    增加確定性,因應不確定性……160
12    未放棄想做的事的堀江A夢……163
13    機會之神會對堅持不懈的人微笑……168

第五章    使大腦會做選擇的七項訓練
1    日日是選擇,訓練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用……174
2    訓練①    迅速選定點餐……176
3    訓練②    不斷嘗試新事物……178
4    訓練③   當場回答……180
5    訓練④    直接正式上場……182
6    訓練⑤    在社群網站(SNS)上發文……185
7    訓練⑥    擔任活動幹事……187
8    訓練⑦    幻想……189

第六章    幫助組織獲得成果的決策法
1    會做選擇的組織需具備的要件……196   
2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①    提出明確的方向……199
3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②    規定期限……202
4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③    以全體一致為目標….206
5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④    以全體的利益優先……209
6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⑤    匯集多樣的人才……212
7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⑥    權力下放……214
8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⑦    事前疏通……217
9    組織做決策需要什麼⑧    閒聊......220
10    領導者與第一線追求的目標不同……223

結語…...228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92550
  • EISBN:978626329394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8MB

图书试读

前言
 
  升學、就業、離職、換工作、結婚、生小孩、搬家、移居......。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許多像這樣的轉折點,每一次都必須選擇怎麼做比較好。
 
  有些情況單純地用YES或NO就解決了;有些則必須考慮所有細節,具體決定何時、何地要做什麼、怎麼做。有時一個決定就會大大左右往後的人生,因此實在不得不審慎為之。
 
  連日再三苦惱;整晚沒睡地仔細思索......。
 
  拿起本書翻閱的人也許有過多次這樣的經驗;似乎也有人是抱著「如果能輕易得出答案,大家就不用這麼辛苦,可以活得更輕鬆......」的想法。
 
  有時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想法,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想到也許可以這麼做就去嘗試,結果竟然就成功了。世界上確實有人全憑「直覺」過生活,儘管被人嘲笑「腦袋完全沒在想事情」,但常常出乎意料地順遂。這種人有時會被人酸說:「真羡慕那傢伙,沒半點煩惱!」
 
  本書的主題是選擇。說到選擇,似乎不少人的印象就是在開頭所舉的人生轉折點上所做的決定,但其實並非如此。人平時就一直在做選擇。
 
  比方說,決定午餐要吃什麼也是在做選擇。要吃咖哩、炸豬排, 還是拉麵......。每樣看來都很美味,要從中挑選一個是很苦惱的事。午餐時間有限,必須很快做決定,然而現實中卻有許多人要考慮好幾分鐘才能決定。
 
  順帶說一下,我不禁覺得「咖哩豬排」、「咖哩拉麵」就是為了這類無法選定一樣的人所想出的菜單。因為這樣就能同時品嘗到兩種想吃的餐點,設計它的人應該是想到「如果是咖哩豬排就能兩種都吃到,客人肯定會很開心」,於是真的去做了。
 
  這類「拼盤式」餐點的出現絕對是基於客人會喜歡的「利他精神」。
 
  一直在猶豫的話,時間會不夠用
 
  先不談午餐菜單,工作和人生中遇到要選擇時,由於伴隨著責任,必然會承受壓力。有時自己明明有想做的案子,但上司另有其他計畫。若試圖貫徹自己的意志,有可能因為上司強烈反對而導致關係緊繃。因而產生「揣摹上意是不是比較好?」的掙扎。
 
  這麼一來便更難抉擇,也許只能提出像「咖哩豬排」那樣的折衷方案,上司雖然不情願也只好勉予同意。不過並不保證這樣就會順利,而且這跟咖哩豬排不同,有多少人會喜歡完全是未知數。
 
  更何況那方案原本就不是你想要的。萬一進行得不順利還可能被推卸責任:「都是你的提議才會失敗!」完全不講道理。
 
  而且要做的選擇多得是,不是只有一、兩件而已。每個人一天的工作中都要做無數的選擇,如果每個選擇都要煩惱半天,時間會不夠用。
 
  因不會選擇而使工作延宕,情況變得更糟。選擇果然很難......。
  許多人會這樣想,說不定你也是其中一個。本書就是為了這樣的你而寫的。
 
  任何人都能掌握的技能
 
  先說結論,選擇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任何人都能輕易做出選擇。
 
  選擇是一種技能。掌握必要元素,按照程序進行,就能在任何情況下做出選擇。本書會根據大腦科學的發現,為各位介紹掌握選擇這項技能的方法。 
 
  也許有人會覺得「好像很難」,但那只是一開始。習慣了就能很快地做出選擇。
 
  至少我可以肯定地說,選擇「閱讀(購買)本書」的你用不著擔心。你是有能力做出好選擇的人。只要繼續閱讀本書,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玩笑先講到這,讓我們趕緊開始吧!歡迎來到選擇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读完前三分之一后,我对于“最高选择法”这个概念的理解已经远超我最初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关于排除干扰项,更深层次的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价值衡量框架”。作者很巧妙地将决策过程分解成了几个关键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产出要求,这极大地增强了可操作性。以前我常常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而感到迷茫,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路线图。更妙的是,作者似乎鼓励读者去“挑战”既有的框架,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正驱动结果的核心要素。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反权威的思维训练。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专家不是盲目遵循规则的人,而是那些深刻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重构的人。这种“授人以渔”的感觉,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那种简洁又充满力量感的排版,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我当时就是在书店里一眼被它吸引的,那种“这就是我需要的”感觉非常强烈。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承诺,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最高选择法”,又该如何通过脑科学的视角来优化决策过程。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语言的清晰和逻辑的严谨。他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概念拆解成易于理解的步骤,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救星。我一直以来在做重大决策时都会陷入一种“分析瘫痪”的状态,总觉得信息不够多,或者角度不对。这本书的开篇就触及到了这个痛点,让我觉得作者是真正理解读者的困境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指导,能真正帮我提升在信息洪流中快速锁定核心要素的能力。总的来说,初步的印象是非常积极的,它传递出一种专业、可靠且极具实操性的气质。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对这类主打“脑科学”和“效率提升”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或者过度神化某种技术。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的叙述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与你面对面交流,他会用生动的案例来佐证他的观点,而不是堆砌枯燥的实验数据。特别是关于如何识别我们大脑中那些“自动驾驶”式的思维捷径,也就是那些导致我们做出次优选择的习惯性偏差,那段描述我印象特别深刻。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许多看似合理的决定,背后其实隐藏着多么深的认知陷阱。这种由内而外的审视过程,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个震撼。我感觉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更快”做出决定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更对”做出决定的书,它的目标是提升决策的质量,而不是单纯的速度。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让我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值直线飙升。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很独特的感染力,它既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读到一些关于如何克服心理惯性、打破既有思维定势的章节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了一把,那些长期困扰我的决策障碍似乎瞬间变得没那么难以逾越了。作者在引用脑科学知识时,从不为了炫技,而是完全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把我们当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激发我们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我现在已经开始在日常小事中尝试应用这些方法,比如在选择午餐或者安排周末活动时,都会下意识地进行“本质提炼”和“风险预判”。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开始在我的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反馈,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具象的体会。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人性化,不是那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留有充足的呼吸空间。很多关键的概念或者步骤,都会被用醒目的方式提炼出来,方便读者随时回顾和标记。对于我这种喜欢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做笔记和思考的人来说,这种设计简直是太贴心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选择模型”时的那种模块化思维。他似乎提供了一个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使用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套僵硬的公式。这意味着,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性质,灵活地抽取最适合的工具来应对。我感觉这比那些提供单一解决方案的书要实用得多,因为它承认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我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思,如何将书里提到的某个“本质提取”步骤应用到我正在处理的一个跨部门协作项目中去,希望能借此打破目前的僵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