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暫停一下吧(安慰自己版) (電子書)

稍微暫停一下吧(安慰自己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鎮率
图书标签:
  • 自我安慰
  • 治愈
  • 情绪管理
  • 心理健康
  • 轻阅读
  • 电子书
  • 成长
  • 人生
  • 正能量
  • 减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好想消失的日子》作者作品  ——第2彈
 
  我把心裡的瓶子拿了出來,
  裝入一點「悲傷」
  希望明天能用「幸福」裝滿它。
 
  急著想要戀愛,戀愛彷彿就姍姍來遲;
  急著振作自己,情緒反而越來越壓抑;
  急著討好每個人,心卻越來越辛苦;
  急著想要得到幸福,幸福竟越離來越遠……
 
  即使大家都是不一樣的人,
  但是一顆心會了解另一顆心,
  只要你稍微暫停一下。
  雖然想要悲傷所以悲傷的我,
  看起來很蠢,只要稍微暫停一下就會明白眼淚的來源。
  在看不見盡頭的黑洞中,
  不要急著往前跑,稍微暫停一下,
  才會看到光的微笑。
 
  【稍微暫停一下吧  為自己吞下一顆安慰】
  每一段文字都讓人共鳴感十足,收藏勉勵:
  ●不完整的我才是正常的我。我為什麼總是受傷,就像一個急著想要受傷的人。
  ●我們原本就是陌生人,所以越來越少連絡,最後變成陌生人也沒關係。
  ●把談戀愛也列入「待辦清單」
  ●跟朋友比賽「誰比較累」的遊戲。結果從「原來有人比我累」當中獲得安慰,但同時卻無法安慰到朋友,我們的比賽完全沒有人獲勝。
  ●今天應該也會成為未來某一天嚮往的過去吧?
  ●如果流掉一公升的眼淚,悲傷是否就會消失一公升…...?
  ●希望被困在擁擠馬路上的你,能度過有時間抬頭欣賞天空與白雲的一天。
  ●唯一確定的是,現在的我並不完整。還有我領悟到,不完整的我才是正常的我。
  ●我為什麼總是受傷?就像一個急著想要受傷的人一樣。
  ●我想在就算不戀愛,就算不結婚也不會感到焦慮的世界,慢慢地愛人。
 
本書特色
 
  ◎這是一個更需要「創造縫隙」的世代。
  所以每個人在網路社群拍攝天空,拍攝花朵,拍攝空間裡的賞心悅目,希望在生活的縫隙中找到喘息的瞬間。
 
  ◎作者擅長以圖文方式表達在都會中孤軍奮鬥的靈魂,試圖追求生活中改變的困境。
  同樣在社會夾縫中以自由工作接案生存的作者,特別懂所謂的「孤單」「恐懼」。
 
  現代人在網路社群越便利發聲的時代,越顯現出無法自處的畏縮感,人際關係的貧乏,害怕表達說真話的不安,陷入一整天沒做什麼事的恐慌中卻又無力改變現狀。
 
  ◎不想就此一蹶不振,人生沒有一定要為什麼而活,但也不能就此無所事事一生。被朋友背叛難道就從此不交朋友嗎?失戀一次難道就從此不再戀愛了嗎?想一想究竟要發生多少好事,才會讓這脆弱的心靈如此受傷?每個人其實也都是踏著自己彎彎曲曲的心,一步一步往上爬不是嗎?
 
暖心推薦
 
  插畫家
  咻咻熊
  DebbyWoo
  
  歌手、自由創作者
  小球(莊鵑瑛)
 
  悲傷的需要,或許不是悲傷,是悲傷的空間,讓悲傷可以伸個懶腰,放心的出現。
  有些憂心只有自己看得見,但被看到時總是很開心,或許憂心也是,只是需要被傾聽。
  可能這是為什麼作者說著冷冷的事,卻很溫暖,好像可以跟作者一起說:「嗨,憂傷,我看見你,在我這裡,你有一個棲息地。」__插畫家 小芳日和
 
  我想作者應該是羞於表達自己真實的心聲吧。閱讀這本充滿可愛插圖的書,其實就像在拆禮物。可以在不知不覺間感受到作者的真心,但我卻不會感到陌生。反而會覺得:「哇,原來她是這樣想的啊,和我的想法好像。」作者的個性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坦率,用這些真誠的文字,溫柔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並且溫暖地撫慰了我的心。__韓國插畫家Bae Sung Tae
尘世光影:一窥现代都市的内心褶皱与日常哲学 (注:本简介旨在描绘一系列独立于《稍微暂停一下吧(安慰自己版)(电子书)》之外的文学作品所共同构筑的世界观、叙事风格与主题探讨,不涉及该书的具体内容。) 在光影交错、节奏飞快的现代都市丛林中,总有一些角落,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供人得以审视那些被日常喧嚣掩盖的细微情感与哲学思辨。本套精选书系,汇集了多位当代作家的心血之作,它们如同散落在城市肌理中的一个个微型世界,邀请读者潜入其中,体验不同个体在面对生活重压、身份迷失与人际疏离时的内心波澜与挣扎。 第一卷:霓虹灯下的独白——关于身份的重构与碎片化生活 本卷聚焦于当代人普遍面临的“身份焦虑”与“多重人格”现象。我们不再是单一标签所能定义的个体,而是由社交媒体上的虚拟形象、职场上的专业角色以及家庭中的传统期望共同构筑的复杂复合体。 小说《轨道修正点》讲述了一位顶尖程序员,在辞去高薪工作后,试图通过回归传统手工艺——木匠制作——来寻找“真实自我”的过程。然而,这种回归并非田园牧歌式的解脱,反而引出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当价值标准从效率转向匠心,社会对他的“无用”的审视,比代码中的Bug更令人无所适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手指上老茧与屏幕上代码指纹的对比,探讨了在消费主义驱动的社会中,如何定义“有价值的人生”。 另一部短篇集《第十三层访客》,则以近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居住在同一栋老旧公寓楼里的几户人家。他们从未真正交谈,却通过共享的Wi-Fi信号、楼道角落的遗失物品,以及楼下便利店的固定班次店员,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互相监视又互相依赖的生态系统。其中一篇高潮集中于一个深夜送餐员的经历,他在无数扇紧闭的门后听到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音,从摇篮曲到争吵,再到死寂,这些声音最终在他自己的房间里汇聚,构成了一幅关于现代孤独的宏大图景。叙事者不作评判,只是忠实记录了这种“在场的不在场”状态。 第二卷:时间的错位与记忆的炼金术——回溯、遗忘与重建 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是高度主观的。本卷探讨了记忆如何成为一种可塑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工具。它不是一个客观记录,而是我们用来修补当下残缺的创伤性拼图。 长篇小说《一季的潮汐》采用非线性叙事,主人公是一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历史系教授。他发现自己对“昨天”的记忆与妻子记录的“昨天”存在微妙的出入。他开始像侦探一样,通过查阅旧信件、翻阅家庭录像带,试图分辨哪些记忆是真实的发生,哪些是潜意识为了维持情感联系而进行的“善意篡改”。故事的高潮并非揭示了惊天秘密,而是教授最终接受了:记忆的意义不在于其准确性,而在于它所维系的情感纽带。作品巧妙地运用了不同媒介(手写信、数码照片、口述历史)来展现信息在时间洪流中的衰减与变质。 《回声塔的倒影》则将焦点投向了数字时代的“永恒化”陷阱。主人公热衷于收集和整理已故亲人的社交媒体数据,试图在海量信息中重构一个“活着的”虚拟形象。然而,随着数据的堆积,这个数字幽灵变得越来越清晰,却也越来越像一个精致的赝品。作品犀利地质问:当我们过度依赖外部存储来承载情感时,我们是否正在亲手埋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不完美的回忆? 第三卷:日常中的微观反抗——小确丧与审美化的抵抗 生活的美学往往体现在对“小确丧”的微妙处理上。本卷的作家们拒绝宏大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通勤路上的疲惫眼神、咖啡馆里迟到的十分钟,以及与自动化客服纠缠的十分钟。 散文集《零点三毫米的缝隙》由多位作家以信件形式写就,对象是“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路人”。这些信件讨论的议题异常琐碎:如何熨平一件衬衫才能让它看起来像新买的;在哪种光线下,地铁站的瓷砖最能让人感到心安;或是如何才能在不惊动同事的情况下,将午餐的剩菜偷偷丢进垃圾桶。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构建了一个强大的防御系统,保护着个体精神世界的完整性,抵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僵硬规则。其语言风格冷静、克制,充满了对生活细节的近乎偏执的观察。 小说《通勤者的奥德赛》记录了一位普通职员在长达两小时单程通勤中,通过阅读、冥想、甚至在脑海中进行复杂的几何运算,来对抗物理上的拥挤与时间上的浪费。作者将这段旅程描绘成一场精神上的史诗。当列车晚点时,主人公所感受到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宗教式的平静——因为此刻,外界的规则彻底失效了,他获得了片刻的“不受支配”的自由。 总结:城市的回声与个体的疆界 这套精选集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现代性的复杂景观:一个充满机遇,也充满陷阱的场域。它并不提供廉价的慰藉或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一面镜子,让读者得以在清晰的文字结构中,重新审视自己被日常磨平的棱角,思考在信息过载与情感稀释的时代,如何守住那片属于自己的、不被定义、不被打扰的内在疆域。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深入自己精神领地的安静探索,而非对既有困境的逃避。它鼓励的,不是彻底的停歇,而是带着更清醒的认知,继续前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鎮率 (Nina Kim)
 
  插畫家。《好想消失的日子》《Mother》的作者。
  最初只是簡單的筆記和隨手塗鴉的草稿,後來卻演變成要將那些腦海中一閃而逝的感受畫出來編纂成書。
 
  於是隨手寫下的簡短字句,成了五、六行的長文,粗糙的塗鴉上了色、經過整理,成了一張張圖畫。這些逐漸完整的圖畫,將那天所感受到的情緒,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
 
  不知不覺間,我居然已經出到第三本書了。
  每次在深夜完成原稿之後,回家路上我總會想起母親。
  我會想起她心滿意足地,看著破曉時分揉著眼睛起來工作的我,會想起總是在身邊為我加油的她。
  我想到,如果她如今仍健在,肯定會整天拿著電話,跟整個社區的人宣傳自己的女兒終於出書的消息。
  或許她在天上,依然以大嬸獨特的親和力,一邊閒聊一邊為女兒加油吧。
  如果沒有母親,那我也不會存在。
  這本書自然也不會出現在這世上。
  向我那依然可愛、可敬的母親,
  致上感謝之意。
 
  @ninakim89
  Instagram.com/ninakim89
  ninakim.co.kr
 
  大田出版作品:《好想消失的日子(新增彩蛋版)》《30歲可以是大人嗎?》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業,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過後看破紅塵,終於決定當一個專職其實是阿宅的譯者。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邊掛網打遊戲的時光。

图书目录

1.稍微,暫停一下
026 能隨心所欲的事
032 錯過的人生
034 一定會好轉的
036 沒關係嗎?沒關係!
038 什麼事都點到為止
042 大量的稱讚
046 罪惡感
048 活得像自己一樣
050 可忍受之輕
058 憂鬱
060 誰比較辛苦
066 倒著看世界

2.大家都是不一樣的人
070 大家都是不一樣的人
072 關係與距離的問題
076 適當的期待,適當的受傷
078 內心轟隆一聲
080 算計的心態
082 努力累積的人脈
086 抱歉這句話
090 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
092 一天一顆愛情
094 戀愛,非談不可嗎?
096 愛情
098 愛情是時機!
104 留戀
106 白看了…
108 佛光洞Y的故事
110 袒護的心
118 想要慢慢地愛
 
3.一顆心了解另一顆心
124 一顆心了解另一顆心
128 心反反覆覆
132 一切都不順的日子
136 讀懂我
138 嘆息
140 想像
142 終結
146 心瓶
150 悲傷面前的悲傷
154 好奇媽媽大小事的時期
156 我依然很想了解媽媽
158 給媽媽
162 眼淚究竟從何而來
168 說出你的願望!

4.你我仍安然無恙的今天
172 不知不覺間
174 以為成為大人就會幸福
178 追逐幸福的我們
180 遺忘小時候
182 煩惱很多的時候?
186 想做的事情
190 時間是藥
192 以後也會記得今天
194 抓住煩惱的尾巴
196 告訴我
198 醜陋的一天
202 俄羅斯方塊人生
206 安然無恙
208 關於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的人生
212 消費的時代
216 購物的泥沼
222 讓心焦躁的聲音
224 祈禱準時下班!
226 現實中的姊弟
228 每晚都會來的

5.致我的凌晨
234 凌晨三點
236 敞開內心的事情
238 如果…
240 筋疲力盡
242 Help me
244 抓住我
248 下定決心
250 想要悲傷所以悲傷的我
252 尋人啟事
254 看不見盡頭
262 來種點好東西吧
268 致我的宇宙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798127
  • EISBN:978986179814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2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的“真实感”。它不像很多励志书籍那样,总是把焦点放在“如何成功”上,而是毫不避讳地谈论失败、挫折,以及那些我们不愿提及的软弱时刻。作者似乎真的走进过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角落,知道我们在什么时候最需要一个理解的眼神。那些关于自我对话的片段,写得太到位了,简直像是在照镜子。我常常在想,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内心剖析得如此透彻,并且还能用如此温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份勇气和智慧都值得我们深深敬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可靠的“心灵盟友”在身后默默支持着。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触动。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仿佛是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情绪按摩”。每一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但每结束一章,都会让你忍不住停下来,消化一下刚才接收到的那种“温柔的冲击”。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关于“拖延症”和“自我怀疑”的内容时,作者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不批判,只陪伴。它没有强迫读者立即做出改变,而是搭建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那里放下所有的防备和盔甲。对于那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精神紧绷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异于是一剂及时的镇静剂。

评分

我个人偏爱那些能带来“审美愉悦”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即便它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停顿”和“休息”。它的文字节奏感极佳,有一种古典乐章般的韵律感,读起来非常享受。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更高效地奔跑,而是如何优雅地驻足。这种“暂停”不是放弃,而是一种为了走得更远的蓄力。书中描绘的那些安静的场景,比如雨夜里独坐窗边,或者阳光下小憩片刻,都充满了画面感和宁静的力量。它把“休息”提升到了一种艺术的层面,让我开始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留白”之处。对于追求生活品质,注重精神富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哎哟,最近真的需要找点乐子来放松心情,结果翻到了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怎么说呢,有点“丧中带甜”的感觉,但读完之后,感觉还真是挺治愈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是那种硬邦邦的说教,反而更像是一场和老友深夜卧谈会。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总能精准地捕捉到现代人那种既想往前冲又时不时想“罢工”的矛盾心理。读着读着,你会发现,那些原本压在心头的小石头,似乎都被温柔地吹散了。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那一部分,简直是直击灵魂深处。它没有许诺一个光鲜亮丽的未来,只是告诉我们,慢下来,允许自己喘口气,本身就是一种胜利。那种感觉,就像是冬日里捧着一杯热可可,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底,让人觉得“嗯,就这样也挺好”。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力实在让人佩服,它有一种不动声色却力量强大的感染力。我向来对那种过于煽情或者故作高深的文字不感冒,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是恰到好处的克制与真诚。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场景,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细微片段,比如清晨拉开窗帘看到的第一缕阳光,或者通勤路上耳机里恰好播放到的那首老歌。每一个小小的瞬间,都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意义。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稍微柔和了一点。它教我的不是如何去战胜什么,而是如何更好地去接纳和欣赏“正在发生的一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激昂的口号都来得持久和深入人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