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時代最強行銷術:提高觸及率×強化粉絲互動×精準傳遞品牌,低成本高獲利的6大社群經營密技 (電子書)

社群時代最強行銷術:提高觸及率×強化粉絲互動×精準傳遞品牌,低成本高獲利的6大社群經營密技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門口妙子
图书标签:
  • 社群行銷
  • 社群經營
  • 數位行銷
  • 品牌行銷
  • 粉絲互動
  • 觸及率
  • 電子書
  • 行銷技巧
  • 低成本行銷
  • 社群媒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自媒體當道、網紅經濟爆發的時代,
社群行銷力已成為各行各業的標準配備。
從撰寫吸睛貼文、培養粉絲黏著度到深化品牌形象,
教你提升轉換率、讓流量變現的社群經營實戰心法。
 
  社群網站誕生於西元2000年前後。過了20多年,如今它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甚至有人認為不用社群網站就等同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現在的時代,人們利用社群平台蒐集資訊,在社群網站上消費購物早已是理所當然的事。使用者也愈來愈習慣追隨那些人稱「網紅」、在社群網站上具有影響力的使用者,或是從跟自己有相同興趣、想法的使用者的貼文中獲得資訊。
 
  在可以免費註冊,而且使用人數不斷擴增的情況下,可以說不管任何行業,都必須站在「促使使用者參與其中」的角度來善用社群平台。社群網站並非單向傳播的工具。企業要提供使用者真正想要的資訊,並藉由雙方的交流來讓用戶記住自己,從而喚醒對方的購買欲望,因此必須從選品策略、市場定位來找出真正能賺錢的商業模式,將流量變現。
 
  「該怎麼做才能讓更多人看到貼文?」
  「發布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吸引顧客?」
  「完全想不到發文題材……」
 
  本書把運用社群平台行銷的各種知識與技巧全都濃縮在其中。介紹Instagram、Facebook、Twitter、LINE、YouTube、TikTok這6大社群平台的特點。從帳號實際操作、發文頻率&注意要點、與粉絲互動的方法,到如何規劃活動吸引顧客與加深品牌認知等等,所有的實戰新法與技巧皆囊括在內,只要一本就能全方位掌握社群平台行銷的訣竅。
 
  【從鎖定客群、引起共鳴到口碑擴散,
  選對社群平台就能用最少預算發揮最大效益!】
 
  IG介面多樣,圈粉力強
  •精準選用hashtag 吸引目標受眾
  •透過限時動態加深與粉絲的互動
  •錄製連續短片,有效提高曝光率
 
  FB打造口碑,串連行銷
  •透過貼文、訊息增加與粉絲的交流
  •粉專之外,利用社團經營忠實鐵粉
  •可以精準篩選受眾,有效投放廣告
 
  Twitter即時性強,快速分享
  •擴散速度快,很適合即時發布訊息
  •可透過多樣化功能與用戶直接互動
  •新聞傳播屬性強,易建立品牌形象
 
  LINE投客所好,分眾經營
  •善用優惠券和集點卡誘發顧客興趣
  •可透過一對一聊天打造個性化銷售
  •廣告預算門檻低且可自主操作設定
 
  YouTube用戶層廣,易於搜尋
  •善用演算法讓用戶如滾雪球般增長
  •可與其他社群媒體連動,散播性強
  •兼具社群、搜尋、購物功能的平台
 
  TikTok塑造品牌,迅速擴散
  •覆蓋率高,以年輕人為主要使用者
  •獨特的推播系統可增加品牌曝光度
  •透過與網紅合作快速吸引受眾目光
 
本書特色
 
  #6大社群平台全解析!IG、FB、Twitter、LINE、YouTube、TikTok特色
  #全方位行銷教戰手冊!粉專小編、自由接案者、一人&新創公司都適用
  #社群經營實務必修課!專家不藏私傳授負面輿論擴散、延燒的因應對策
 
知名人士按讚推薦
 
  女力學院創辦人〡江湖人稱S姐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〡志銘與狸貓
  數位轉型顧問〡李全興(老查)
  網路趨勢觀察家〡Mr. 6劉威麟
  (依姓氏筆畫排列)
社群时代,如何打造高粘性、高转化的品牌影响力? 突破流量困境,实现用户资产的深度运营 在数字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一个企业、品牌乃至个人都深陷于“流量焦虑”的泥淖。传统的广告投放成本日益高昂,回报率却持续下降。用户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选择与他们产生共鸣、提供价值的社群。如何在这个嘈杂的环境中,精准捕捉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并将其转化为忠实的品牌拥护者?本书将从底层逻辑出发,为您揭示构建强大社群生态系统的核心策略与实操方法。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追逐热点、盲目追逐粉丝数量的书籍。 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有生命力的“用户资产池”,让您的品牌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中保持坚韧的生命力。 --- 第一篇:社群思维重塑——告别“广播式”营销 1. 认知升级:从“曝光”到“共鸣”的转变 许多企业仍在用传统媒体的思维运营社群,热衷于发布产品信息和促销活动。然而,现代社群的核心价值在于“关系”和“归属感”。本篇将深入剖析,为什么用户更愿意为一个“组织”而非“产品”买单。我们将探讨构建“共同体身份认同”的关键要素,指导您明确社群存在的终极目的——它为成员解决了什么深层次的痛点,提供了何种身份价值。 2. 核心成员定位:找到您的“初始燃料” 一个健康的社群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对的人”越多越好。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助您精准描绘出理想的核心用户画像(不仅仅是年龄性别,更包括他们的价值观、信息获取偏好、对现有解决方案的不满)。深入理解这些“初始燃料”的需求,是后续所有互动设计的基石。 3. 内容策略的“去中心化”:激发用户共创 您的内容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激发讨论和分享的“引子”。本章将拆解如何设计“提问式”内容、引导“经验分享型”内容,以及如何巧妙地将品牌故事融入用户的真实场景中。重点在于,如何建立一套机制,让用户愿意主动贡献内容,从而降低品牌方的内容生产压力,并极大提升内容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 第二篇:关系构建与粘性深化——从“关注者”到“铁杆粉”的进化路径 4. 互动设计学的艺术:创造“高频次”的微小连接 高粘性不是靠偶尔的几次大型活动堆砌起来的,而是依赖于持续、有节奏的“微互动”。本篇将聚焦于日常运营中的精妙设计: 情绪价值的注入: 如何在社群中建立“安全区”,让用户敢于表达真实想法? 机制化的反馈循环: 设计快速响应机制,让每一次提问或建议都能得到及时且有价值的回应。 “虚拟身份”与“荣誉体系”的构建: 探讨如何通过授予特定身份标识(如:导师、先锋体验官、荣誉成员),满足用户的成就感需求,激励其长期留存。 5. 社群裂变模型的重构:基于信任的自然推荐 摒弃粗暴的拉人头模式,本章将阐述如何构建“信任驱动”的推荐机制。成功的社群裂变源于老用户的“自发安利”,而不是平台的补贴。我们将详细分析: “价值溢出”设计: 如何让新用户加入后立即体验到远超预期的价值,从而增强推荐者的荣誉感。 差异化邀请体验: 为老用户和新用户设计不同的“入群仪式感”,提升整体体验。 建立“推荐者激励网络”: 确保推荐行为能够得到及时且恰当的回报(非物质回报优先)。 --- 第三篇:运营效率与长期价值变现——将社群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6. 效率工具的智能应用与数据洞察 社群运营很容易陷入重复劳动。本篇将侧重于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平台,自动化基础管理工作,将运营者的精力解放出来投入到高价值的战略思考和用户深度沟通中。我们将探讨: 自动化欢迎与引导流程的搭建。 关键行为指标(KBI)的定义: 不仅仅关注活跃度,更要关注“贡献度”和“转化意向”。 利用标签化管理进行“社群细分”: 如何根据用户的行为和需求,自动为他们打上标签,以便进行更精准的二次触达。 7. 价值转化的艺术:内生性商业模式的探索 社群的最终目的必须服务于品牌的商业目标。然而,直接推销往往是社群运营的“死亡之吻”。本章旨在提供一套“润物细无声”的转化路径: “痛点共识→方案展示→内测体验→正式推广”的闭环设计。 构建“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社群测试机制: 让核心用户参与到产品迭代中,既收集了反馈,也培养了未来的首批付费用户。 定制化服务与知识付费的结合: 如何将社群中的集体智慧提炼,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个人咨询或深度课程。 --- 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华丽的口号,而在于提供一套可执行、可复制的框架。我们坚信,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真正能让品牌脱颖而出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真实信任网络”。掌握这些运营心法与技术工具,您将能够构建起一个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实现长期、健康的增长。 目标读者: 市场营销负责人、品牌公关人员、新媒体运营团队、希望建立个人IP的创业者或自由职业者。 翻开本书,开始构建您自己的“用户信任银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門口妙子
 
  ROC股份有限公司社群行銷事業部總監。
 
  大學畢業後在東京都內的親子館工作,這份工作除了接待孩童和家長外,還要處理許多設計相關事務,例如製作活動傳單與館內設施介紹手冊等文宣品,從而培養出設計技能。小孩總是能毫不費力地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在與這些孩子接觸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到網路與社群網站等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於是轉換跑道,投入網路社群事業。在經歷過自由工作者的生活後,從社群行銷服務公司習得豐富經驗,以Instagram為主,從帳號規劃與設定到創意廣告設計、平台營運等皆得心應手。之後,因接觸到執行長坂本翔的著作與參與研討會,以此為契機加入ROC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社群行銷總監,負責為各式各樣的客戶經營社群平台。
 
  Instagram: @taecostagram、Twitter: @roctaaaaachan
 
坂本翔
 
  ROC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曾主辦以經營者為對象的音樂活動,透過社群網站不花半毛錢便吸引逾1100人參加。23歲創業,成為日本兵庫縣內最年輕的行政書士,同時以上述實績為契機,創立社群顧問事業。25歲獲得商業出版機會,其著作均授權海外,日本國內外累計發行超過12萬冊。每年舉辦50場以上的演講,包括推廣社群行銷的研討會、企業內部的社群經營培訓,以及以學生為對象的創業講座等。其著作與監修的書籍包括《想了解社群行銷就看這本》(暫譯,寶島社),中文譯作則有《Facebook社群經營致富術》、《Instagram社群經營致富術》、《超高效自主學習法》(以上皆台灣東販出版)等。

  Instagram: @genxsho、Twitter: @genxsho

图书目录

第1章
瞭解社群行銷的基本概念!
1-1 這世上早已沒有不使用社群網站的選項了! 14
1-2 「現代」使用者的消費行動 16
1-3 大多數使用者都有洞察真相的能力 18
1-4 新冠疫情使社群平台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20
1-5 將使用社群平台的目的明確化! 24
1-6 你該使用哪個社群平台? 28
1-7 各社群平台的優勢 30
1-8 只要掌握「短影音」,任何社群平台任你活用 34
1-9 成功經營社群平台的關鍵在於「調查研究」 36
1-10 經營社群平台最大的精髓是與使用者交流對話 38
專欄1 網紅策略與宣傳大使策略 40
 
第2章
充分運用Instagram吧!
2-1 Instagram的現況 42
2-2 Instagram個人檔案設計 44
2-3 利用「探索頁面」蒐集資訊的用戶有所增加 46
2-4 主題標籤應該帶有幾個、怎麼樣的關鍵字? 50
2-5 最佳發文頻率為1~3天一次 53
2-6 Instagram廣告的要點 56
2-7 關於Instagram促銷活動 58
2-8 小心假帳號 62
2-9 Facebook的現況 65
2-10 Facebook的強項 67
2-11 Facebook的發文要點 70
專欄2 在各社群平台發文前先創建一個測試帳號 72
 
第3章
充分運用Twitter吧!
3-1 Twitter的現況 74
3-2 有效利用Twitter的方式 76
3-3 Twitter的演算法 78
3-4 Twitter個人資料設計與置頂推文 82
3-5 用「同一掛的感覺」製造親切感 86
3-6 人們需要的是「即時」資訊 90
3-7 利用圖像與影片引人注目 92
3-8 每天最好能發1~5則推文 94
3-9 發文題材用完時的應對方法 98
3-10 Twitter廣告的要點 102
3-11 關於在Twitter上辦活動 104
3-12 關於Twitter的數據分析 107
 
第4章
充分運用LINE吧!
4-1 LINE官方帳號的現況 110
4-2 LINE官方帳號的收費方式 115
4-3 開始經營LINE官方帳號的方法與應該事先知道的功能 118
4-4 3種企業帳號中,推薦使用認證官方帳號 120
4-5 LINE的各種貼文圖片尺寸 124
4-6 歡迎訊息的設定 130
4-7 應該在LINE官方帳號發布什麼樣的內容? 134
4-8 發送訊息的最佳頻率 136
4-9 好好活用集點卡吧! 138
4-10 好好活用優惠券吧! 142
4-11 運用新功能「LINE VOOM」 145
4-12 LINE廣告與分析功能 146
 
第5章
充分運用YouTube吧!
5-1 YouTube的現況 150
5-2 YouTube的演算法 154
5-3 品牌帳戶的創建 158
5-4 縮圖決定觀眾是否點擊播放 160
5-5 利用資訊卡引導網站流量 164
5-6 為既有的顧客設計影片也很重要 166
5-7 影片說明欄的使用方法 169
5-8 YouTube廣告的要點 172
5-9 數據分析 176
專欄3 企業帳號該不該「追蹤」其他用戶或「按讚」? 180
 
第6章
充分運用TikTok吧!
6-1 TikTok的現況 182
6-2 TikTok的演算法 184
6-3 也有為其他社群平台導引流量的作用 186
6-4 建立企業帳號 188
6-5 TikTok成功案例 190
6-6 TikTok廣告的要點 193
6-7 數據分析 196
專欄4 筆者經營社群平台時所用的工具 198
 
卷末附錄
卷末附錄1 推薦使用的圖片加工與影片剪輯軟體 200
卷末附錄2 負面輿論延燒的因應對策 208
卷末附錄3 社群平台成功攬客實例 214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96084
  • EISBN:978626329771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3MB

图书试读

序言
 
  IKEA鯊魚(BLÅHAJ)
  風靡全球的原因
 
  各位是否看過這隻鯊魚玩偶呢?
 
  這隻在瑞典家具大廠IKEA宜家家居販售的填充玩偶,曾經藉由某種方法成為全球熱賣商品,它的名字叫做「BLÅHAJ」,瑞典語的意思是「大青鯊」。
 
  接下來,讓我冒昧地問問各位!
 
  假設你是IKEA的員工。有一天,主管把銷售這隻「BLÅHAJ」玩偶的任務交付給你。
 
  你會想出什麼樣的銷售方法呢?
 
  「BLÅHAJ」是一隻玩偶,可以想見實際使用玩偶的人是小孩,而購買它的則是有小孩的父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也許可以拍一張兒童房裡放著「BLÅHAJ」當擺飾的照片,或是一張小孩子抱著玩偶的照片,然後將這樣的照片刊登在網站或宣傳手冊上。
 
  ▶以社群平台上掀起的熱潮為契機,躍居爆紅商品
 
  2019年左右,這款「BLÅHAJ」鯊魚玩偶在日本掀起一股熱潮。現在它已成為IKEA的招牌商品,並成長為一款發售以來總計賣出30萬隻(截至2021年)的超熱門商品。
 
  點燃這股熱潮的是社群網站。
 
  當時非常流行將「BLÅHAJ」的擬人化照片上傳到社群平台,例如試著讓它穿上衣服、坐在餐桌前,或是擺放成參加公司會議的模樣。
 
  「BLÅHAJ」乍看是一隻普通的鯊魚玩偶,但只要立起來擺放,它就會展現出一種超現實且帶有淡淡哀愁的氛圍。
 
  這種有點無力的表情似乎抓住了很多人的心,引爆購買熱潮。
 
  另外加上一隻1999日圓,價格親民容易入手,所以也有人一次帶走2、3隻,還有人熱衷於拍攝「BLÅHAJ」彷彿兄弟或家人般一起生活的照片。
 
  ▶契機是海外分店的社群貼文
 
  那麼,這股「BLÅHAJ」的風潮究竟是始於什麼樣的契機呢?
 
  據說引發熱議的契機,似乎是IKEA海外分店在社群平台上傳的「BLÅHAJ」擬人照。
 
  隨後,除了日本以外,加拿大、吉爾吉斯、美國、波蘭等各個國家都有人上傳「BLÅHAJ」的擬人照,這些照片在全世界大受歡迎。
 
  而IKEA也順應這股熱潮,不僅在社群平台上傳照片,還在實體店面展示穿著衣服、躺在床上睡覺的「BLÅHAJ」。
 
  ▶成為官方宣傳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IKEA JAPAN的官方YouTube頻道中有一系列介紹「Tiny Homes」專案的影片,由穿著西裝的「BLÅHAJ」充當一名不動產經紀人,向大眾提出「即使房間很小,也能擁有獨特又豐富的空間」的提案。
 
  「BLÅHAJ」更是頻繁出現在IKEA JAPAN的宣傳影片中,可說是該公司的招牌角色。
 
  更讓人吃驚的是,儘管在這股熱潮爆發4年後的今天,只要在Twitter或Instagram上搜尋「IKEA 鯊魚」,仍會發現有很多人持續上傳「BLÅHAJ」的照片。
 
  從其他使用者的發文或在IKEA店面看到「BLÅHAJ」的人,因為覺得「很有趣!」、「我也想試試看!」而跟著在社群網站上發文,這樣的連鎖效應一直持續到現在。
 
  ▶把使用者拉入行銷中,就有可能掀起全球熱潮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只要在社群平台上讓使用者產生「我也想加入」、「我可能也辦得到」的想法,
 
  就算不花任何廣告費用,也能直接造成搶購風潮。
 
  這次IKEA所做的,僅僅是把照片上傳到社群網站而已。然而,IKEA用心站在瀏覽社群網站的使用者角度思考,藉由讓使用者感到「有趣」、「可愛」或產生親切感,才能成功塑造出風靡到這種地步的流行趨勢。
 
  不僅是IKEA的案例,只要內容能夠引發人們「想要嘗試的心理」,往往都會持續且廣泛地傳播下去。
 
  本書會全面性地介紹運用社群平台行銷宣傳的手法。社群行銷之中暗藏著一種可能性,可以掀起如「BLÅHAJ」般的全球熱潮。
 
  若是讀過本書的各位讀者都能為創造下一個世代的熱賣商品做出一點貢獻,這將是我的榮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耳目一新的部分在于其对“低成本高获利”的现实承诺。很多营销书籍谈到增长,往往默认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但这本书的重点显然放在了如何通过优化现有资源和社群运营效率来实现飞跃。作者对免费工具和自然流量的挖掘能力令人赞叹,尤其是在内容分发渠道的交叉利用上,提供了许多我们团队以前完全忽略的“灰色地带”的优化空间。比如,它详细解释了如何将一个优质的长篇内容,通过巧妙的结构拆解,在不引起用户疲劳的情况下,循环推送至不同渠道,实现“一鱼多吃”的效果,这对于预算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强调的“高获利”不仅仅指销售额的提升,更包含品牌资产的无形增值,即通过高品质的社群体验,建立起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品牌护城河。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论述方式,让我对社群营销的战略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将其视为单纯的引流工具,而是品牌生命力的核心驱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充满了老派的营销智慧与新生代的互联网思维的完美融合,读起来非常流畅且充满力量感。它没有过度沉溺于最新的“网红”案例,而是回归到品牌传播的底层逻辑——“精准传递”。我特别喜欢它对用户画像细分的深度探讨。作者不仅仅是让你画出几张模糊的客户照片,而是引导你去深挖用户在社群中隐藏的行为动机和情感需求,构建出多维度的“社群DNA图谱”。这种精细化的视角,直接解决了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内容经常“发出去石沉大海”,因为我们打中了“谁”的痛点,却没找准“哪个”社群层次的人群。书中关于“私域流量的精细化运营”部分,提出了不同层级粉丝的差异化内容供给方案,比如针对“路人粉”的教育性内容,针对“活跃粉”的独家内幕分享,这种梯度化的内容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内容投资的回报率。阅读过程中,我手边始终放着笔记本,随时记录下那些能立即在下一周的工作中应用的“精准打击”技巧,感觉收获远远超出了购买这本书的成本。

评分

读完关于“粉丝互动”那几个章节后,我简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团队过去常常陷入“内容发布即完成任务”的误区,忽略了社群的本质是“交流”而非“广播站”。这本书细腻地剖析了不同平台下粉丝互动的机制差异,比如在偏重即时回复的平台上,延时回复会如何直接影响用户粘性,而在更注重深度讨论的角落,又该如何巧妙地抛出引导性问题,激发社群成员之间的对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负面评论管理”的策略。过去我们总是倾向于删除或回避负面反馈,但作者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危机处理流程,将负面意见视为提升用户信任和产品迭代的宝贵机会,这种心态的转变是革命性的。它教导我们如何将那些潜在的“黑粉”转化为最忠诚的“诤友”。书中给出的那些具体的话术模板和场景模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它们不像教科书那样死板,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策略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群理念,而不是冰冷的KPI驱动。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正是我在以往阅读的营销书籍中很少看到的深度。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理论著作。它的结构设计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步骤的实践性,每完成一个大模块的学习,读者都感觉自己掌握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手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结尾部分,将前面所有的密技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可量化的、可追踪的“社群增长闭环”。这个闭环清晰地指出了,从最初的触及、到中期的互动、再到最终的转化和留存,每一步应该关注的核心指标是什么,以及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去监控这些指标的健康状况。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避免了我们过去那种“哪里出了问题就去补哪里”的被动局面,转而采取主动预防和优化策略。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跳脱出日常琐碎运营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更高处审视我们的社群战略的整体有效性,并及时进行方向修正。读完之后,感觉手中握着的不再是一本指导书,而是一个经过实战检验、可以带来确定性增长的“作战地图”。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引人注目,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很符合当下社群媒体的视觉潮流,一看就知道是针对现代营销痛点的实用指南。我刚翻开第一章,就被它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当前许多企业在社群运营中面临的核心困境——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被看见’。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直接,没有太多空泛的理论,而是紧紧围绕着“触及率”这个硬指标展开。书中对于如何优化内容发布的时间点、如何利用平台算法的微妙变化来提升曝光度,这些实操层面的建议,让我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资深的社群经理在耳边进行一对一的私房指导。特别是其中提到的一些A/B测试的简单方法,即使是小团队也能立刻上手尝试,这对于预算有限但又渴望快速增长的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欣赏作者强调的“价值先行”,即在追求点击率之前,必须先确保你的内容能为社群成员带来实质性的益处,而不是单纯的推销,这一点在当前用户对硬广日益反感的环境下尤为重要。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开篇奠定了扎实的实战基调,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帮我打破现有的增长瓶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