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旅行教我的事:用一趟旅行重啟生活的初心,我們終將在路上,和理想的自己相遇 (電子書)

那些旅行教我的事:用一趟旅行重啟生活的初心,我們終將在路上,和理想的自己相遇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蘊芳
图书标签:
  • 旅行
  • 成长
  • 自我发现
  • 人生
  • 励志
  • 治愈
  • 重塑
  • 电子书
  • 在路上
  • 初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場疫情,讓世界按下暫停鍵,
在解封之後,
出走的渴望,除了觀光,
更為了告別苦悶、迷惘或停擺的自己!
 
一對夫妻走訪20座城市、鄉村及朝聖之路,
帶著60年的經歷與牽絆,踏上65天的自助長途旅行,
交織出一部最真摯的人生課!
 
  ◎ 不只少年會迷惘,中年也有徬徨時
  陳蘊芳(Jessica)和郭憲誌(Andy)雙雙在大型企業擔任高階主管,
  當他們年屆六十,即將步入人生下半場時,
  必須從職場前線退居第二線。
  不再是工作上眾星拱月的角色,生活還剩下什麼?
  家庭、成就、財富,好像什麼都具備了,心卻面臨了迷惘,
  接下來要去哪裡?下一個目標在哪裡?
  
  此時的Andy意外獲得半年無事可做的空窗期,
  也讓夫妻兩人決定自己規劃一趟久違的出走。
  從家庭和社會的既定角色中出走,
  他們發現中年者的旅行可以「不只是觀光旅遊」,
  而是可以自己選擇出發的方式、走路的速度、停留的姿態。
  
  ◎ 生活是一場旅行,旅行也是一場生活
  這趟旅程,他們選擇義大利、南法、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歐國家,
  相當少見地一次走完20座城市和鄉村,並於途中挑戰朝聖之路。
  每天記錄路上的所思所想,從風景人文、社會觀察到人生體悟,
  明明是走在相同的路線和地點,卻能從他們各自筆下看見不同角度的風景。
    
  有時長途跋涉、有時窩居鄉間,就像生活一樣的旅行方式,
  喚醒他們已經麻木的心靈,突破僵化的思考,
  也漸漸找回過往遺落的價值。
  
  ◎ 旅行的價值,為身心靈帶來沉浸的體驗
  回程後,他們希望提倡旅行的價值,
  旅行是一種身心靈的沉浸體驗,
  除了吃喝玩樂,也會帶來不同的體悟,充電也好、解悶也好,
  更能從旅途中,遇見不一樣的自己,他們學會──
 
  ▍是每個選擇,把你帶到此時此地
  並不是因為我們做對了什麼、或是做錯了什麼,才來到這裡,
  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是因為我們的選擇,
  是人生一連串的選擇,將我們引導到現在。
 
  ▍可以認老,而不服老
  我們說,大齡從容,卻又急急忙忙想要捉住青春的衣角,
  我們說,成熟淡定,卻又慌慌張張想要甩開圓滾的肚腩。
  年齡由歲月決定,但是,活力由心態決定。
  既然戲還沒完,舞還要跳,那就要盡情享受變老的樂趣。
 
  ▍ 打破過去的框架,才能塑造新的未來
  只要放下莫名的自尊和羞澀,不用怕對方聽不懂,
  自助旅行其實不需要具備多國語言能力,只需要決心和勇氣。
  而真實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騙了自己的心
  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就像走上一條不歸路,沒有回頭的機會。
  我告訴自己,離開朝聖之路後,我必須習慣人生沒有黃箭頭,
  在那個時候,即使走錯路,也不要活在謊言中。
 
  ▍跨出家門,就是追尋的開始
  在歐洲,只要跨出家門,
  往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方向走,都算是朝聖之路。
  即使抵達目的地,也可以繼續走,不中斷地一直走。
 
  當你懷疑此時該往何處去,
  先別預設太多,跟隨心之所向上路吧!
  旅行,將是生活慢慢變好的契機。
 
  【特別收錄】疫後南歐自助旅行精華分享,幫助你從規劃到成行!
  對於中年族群來說,跟團出遊總是最優先的選擇。
  但其實規劃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旅程,沒有想像中困難。
 
  附錄為兩位作者65天旅行的行前規劃,
  包含自助旅行規劃方式、後疫時代旅行注意事項,以及他們的重點路線地圖,
  對於初次嘗試南歐自助旅行,想獲知最新南歐旅遊資訊的人,絕對值得入手!
 
真誠推薦
 
  Vito大叔│圖文作家、人氣Podcast《粉紅地獄辛辣麵》《大叔診聊室》主持人
  火星爺爺│作家、企業講師
  愛莉西亞│日本旅遊作家、「日本。私旅行」粉專版主
  趙卿惠│台南市副市長
 
  「『出走,絕對是預防生活褪色最好的辦法。』能夠與此生的伴侶一起跳脫舒適圈,攜手完成彼此共同的夢想清單,是多麼幸福浪漫的一件事情啊!人生處處皆是美麗的風景,盼望每一位有緣閱讀此書的你,也能夠透過這趟旅程找回自己精彩的人生。」──Vito大叔,圖文作家、人氣Podcast《粉紅地獄辛辣麵》《大叔診聊室》主持人
 
  「年紀,很多時候會阻礙旅行的學習。但疫情,又讓我們重新學習珍惜旅行。作者蘊芳(Jessica)是我認識很久的朋友,一直以來也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擅長在日本旅行,但一直以來都很喜愛歐洲的文化,正因自己能走的國家有限,這本書帶給我的除了感動,還有許多激勵,讓我感謝年紀漸長,對旅行願意放慢腳步;感謝疫情後,我更珍惜旅行中的各種學習;更感謝有這本書,讓我重新燃起對於人生新階段的夢想。」──愛莉西亞aLiCia,日本旅遊作家、「日本。私旅行」粉專版主
 
  「憲誌(Andy)是協助台南市政府智慧城市方案合作的民間好友,他從職場退役後選擇旅行來反思『人生』。例如書中他行經西班牙朝聖之路,因身體疼痛與旅途的不順利,體會人生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寫下旅行的方式與尋覓自我的對話,每一篇遊記都非常精彩。Andy的人生下半場,Restart,祝福所有讀者也能從本書中重拾過去因工作遺漏的人生初衷。」──趙卿惠,台南市副市長
启程:在世界的褶皱里,重新校准人生的坐标 探索未知的疆域,不为抵达,只为抵达本身所蕴含的蜕变力量。 这本导览手册,旨在激发你内心深处对“远方”的渴望,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心态准备和实践框架,帮助你将每一次出发,都转化为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和生命重塑。 --- 第一部分:出发前的哲学预热——打破惯性与重构认知 在按下“预订”键之前,我们需要先清理心灵的行囊。本书并非旅行攻略,它关注的是旅行背后的驱动力、我们对“舒适区”的迷恋,以及如何巧妙地将其瓦解。 1. 告别“计划的暴政”:拥抱未定型的人生 现代生活被无休止的日程表和精确的KPI所主导。我们习惯于掌控一切,这种控制感在旅途中是最大的绊脚石。本书将引导你理解,真正的自由并非拥有多少选择权,而是接受“不确定性”本身。我们将探讨: 预设的陷阱: 为什么过度依赖攻略和“网红打卡点”反而会让你错过旅行的本质? 心智的调频: 如何在出发前,就将对“意外”的恐惧转化为对“可能性”的期待?我们提供一系列思维练习,帮助你从“必须完成清单”的心态,转向“允许发生惊喜”的开放姿态。 时间感的重塑: 当你不再被钟表驱动,而是遵循太阳和当地生活的节奏时,你的感知会发生何种变化?探讨“慢下来”背后的神经科学支撑。 2. 重新定义“收获”:从物质收集到精神萃取 许多人将旅行的成果等同于照片数量和购买的纪念品。本书挑战这种物质化的衡量标准,引导读者关注旅行中那些难以量化的“微小觉醒”。 “无用之学”的价值: 那些看似浪费时间,实则滋养灵魂的瞬间——比如,在陌生的街角发呆、与一个语言不通的老人对视、徒步中被雨淋湿的狼狈。它们如何训练我们的耐心和共情能力? 文化碰撞的隐形教育: 如何在与当地文化产生摩擦时,不是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将其视为观察人类行为多样性的宝贵案例?探讨“文化谦逊”的实践路径。 “空位”的艺术: 认识到行程中刻意留下的“空白时间”的重要性。这些空白是留给直觉、灵感和自我反思的空间。 --- 第二部分:旅途中的心性修炼——感知世界的细微之处 旅行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感官系统的重启。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如何在行走中,最大化地激活你的五感,并将这种觉知带回日常生活。 1. 感官的“去污染”练习 我们的大脑长期处于信息过载状态,导致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变得迟钝。本书提供了一系列专注于感官的“正念行走”技巧: 视觉的剥离: 练习“去标签化”观察。不再看到“这是一棵树”,而是看到“光影如何穿透叶片的纹理”;不再看到“一位路人”,而是观察“他走路的姿态和重心转移”。 听觉的聚焦: 在喧嚣的城市或寂静的自然中,如何分辨和提取背景音中的层次?探讨“环境声景”对情绪调节的深层影响。 触觉的回归: 赤脚行走(在安全的前提下),触摸不同材质的石头、泥土、墙壁。重新连接我们与物理世界的真实接触。 2. 孤独与连接的平衡艺术 旅行常伴随着独处,而独处是通往自我深处的通道。本书深入探讨了高质量的独处经验: 与自己共处的舒适区: 如何在没有手机、没有他人干扰的环境中,与内心的声音和平共处,而不是试图用噪音来填补寂静? 瞬间的深刻连接: 那些短暂的、超越语言障碍的相遇是如何发生的?本书分析了建立信任和真诚交流的非语言线索,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在匆忙的旅途中,捕捉到这种“瞬间的亲密”。 作为观察者的超脱感: 如何在体验当地生活的同时,保持一个必要的距离,以更客观、更清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和文化背景。 --- 第三部分:归来后的重塑——将远方的能量内化于日常 一次真正的旅行,其价值并非终结于返程机票的到达,而在于我们如何将旅行中获得的“新视角”带回原来的轨道,实现一个更具弹性和生命力的自我。 1. 行囊中的“非物质遗产”整理 我们如何确保那些在路上获得的顿悟不会像沙子一样从指缝间溜走? “场景锚定”法: 识别旅行中让你产生关键想法的特定环境(例如,攀登山顶的喘息、异国雨夜的宁静),并将这些情境与你希望带回家的品质(如:坚韧、宁静)进行关联,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触发这些感受。 “最小可行改变”原则: 不要试图一次性颠覆所有生活习惯。本书提供工具来识别旅行中哪个小小的习惯(如早起、冥想、或与人交谈的方式)最容易被移植到日常,并提供逐步实施的计划。 对抗“常态化遗忘”: 探讨我们如何在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中,迅速“遗忘”了旅行赋予我们的谦卑和敬畏。建立定期的“心境回顾”机制,以保持对世界的新鲜感。 2. 从“逃离”到“创造”的转变 旅行常常被视为逃避现实的出口。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旅行教会我们的是“如何以更具创造力的方式面对现实”,而非永远逃离它。 绘制“理想生活地图”: 分析旅行中哪些场景(无论是人、环境还是活动)让你感到最真实和充实,并反思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你当前的居所和职业。 接受“进行时”的自我: 认识到“抵达理想的自己”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动态过程。每一次新的出发(无论远近),都是对这个过程的重新确认和校准。 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异乡人”: 学会用一个初来乍到的旅行者的眼光,审视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人际关系、工作流程和生活琐事,从中发现新的视角和改进的可能。 --- 这本书,是为你准备的启动钥匙,而非地图。它不承诺你将遇到哪种风景,但它保证,在你重新上路的那一刻,你将拥有更清醒的头脑、更柔软的心灵,以及面对未知时,无惧前行的勇气。 准备好了吗?收拾你的心,世界在等你用全新的目光去发现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蘊芳 Jessica Chen
 
  曾在上市公司擔任行銷部資深協理,具有卓越的行銷專業能力,擁有10萬人粉絲專頁。喜歡藉由旅行來豐富人生閱歷,曾經自助旅行過十幾個國家,觀察敏銳、文筆細膩,善於描繪旅途中細微的情感。相信生活就是一場旅行,旅行也是一場生活。
 
郭憲誌 Andy Kuo
 
  在企業界拚搏了三十年的管理學博士,曾任職於國內兩大企業集團公司,退休前擔任電信公司副總經理、兼任子公司總經理,目前擔任大型集團公司策略顧問。喜愛人文史地、旅行、寫作和學習新事物。著有《總經理解密主管學》,並持續於《經理人雜誌》、《商業週刊》撰寫專欄。

图书目录

好評推薦
作者序 當生活褪色,我們決定出走/Jessica
作者序 踏上一趟尋回初心的旅程/Andy
 
第一章/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1.世上人有百百種,有緣千里來相遇
2.在西方文明的起點體會謙卑
3.有時迷路是為看見花開
4.好好生活,好事自然來
5.凡事不能只靠工具指引
6.人生,是一場奇妙的際遇
7.我們在義大利鄉間蝸居
8.意外降臨,不會先按門鈴
9.像人生一邊摸索,一邊前進
10.為自己找到定位的花神咖啡館
11.學會為人生畫上頓號
12.自己決定故事與人生
13.只要有心,就可以找到路
 
第二章/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
14.生活即修行,善待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15.旅行越久,恐懼和反省同步上身
16.人生匆匆如旅,相遇極為不易
17.我們都在人生舞台表演
18.不只是一場走馬看花的旅遊
19.一座教堂,一個一生的承諾
20.旅行是為緣分植苗
21.動盪歲月中的華麗身影
22.酒香不怕巷子深,總會有好風景
23.無緣的城市vs一眼就愛上的城市
24.只求吃飽的旅行太無趣
 
第三章/在朝聖之路,拾回夢想
25.以自己的節奏前行,不必爭先恐後
26.Buen Camino,祝你一路平安!
27.人可以扶持你一段,不能背負你一生
28.走路是多麼幸福的事
29.即使走錯路,也不要活在謊言中
30.踏實往前,誠心待人
31.珍惜陪在身邊看風景的人
32.休息並不是罪惡
33.錯過,不一定是遺憾
34.讓自己變得更好,是一種選擇
35.走完朝聖之路,放下心中大石
36.完成夢想最重要的關鍵
 
第四章/旅行是生活,生活是旅行
37.大自然是最好的療癒
38.走得再遠,終究要回到最想念的地方
39.當一個人停止冒險,便真的老了
40.人生只有一回,理應活得精采
41.為自己的快樂負起責任
42.在逆境中自持的里斯本
43.獨一無二的我們,不需要妄自菲薄
44.無論年紀幾何,也能走遍世界
45.婚姻像一雙鞋,合腳比華麗重要
46.旅程,即將結束,也正要開始
47.專注走在自己的路上
 
後記 旅行改變心態,也改變了人生風景
 
附錄A 自助旅行的規劃方式
附錄B 後疫時代旅行注意事項
附錄C 我們的出走路線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93001
  • EISBN:978626349319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8.7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當生活褪色,我們決定出走
Jessica
 
  人生,就像是一場無法預料的旅程,不知沿途會遇到哪些人,不知路上會看到什麼風景,甚至不知能否順利抵達目的地。就像誰也沒有想到,我們會經歷世紀病毒新冠肺炎(COVID-19),這場浩劫衝擊世界每一個角落,沒有任何人能夠置身事外。各國封閉邊境,疫情困住了行動的自由,卻困不住想飛的心,臉書依舊時常跳出過去旅行的照片,美麗的景色、燦爛的笑容,撩撥著內心更加蠢蠢欲動,連飛機上不怎麼可口的餐點,都令人想念得彷彿是人間美味。
 
  海外旅行停擺了三年,有些人選擇繼續等待,有些人已經迫不及待,停在原地或向前邁進都各有考量,沒有好壞,端看自己想要如何過生活。在別人眼裡,行至中年或許更應該選擇平穩,但我卻覺得,中年,有如人生第二個青春期,不管是生理或心理都有場巨大的風暴正在進行,只不過青少年是在轉大人,而中年人是在轉老人。
 
  模糊的視線、健忘的記憶、衰退的體力,「老化」不需要邀請,就會自動上門。站在人生中間點,前半是過去,後半是未來,到底要就此認命?還是繼續拚命?外在的環境逐漸冷清,內在的劇場卻依然熱鬧,接下來要退位當觀眾?還是要繼續在台上當演員?問題翻翻騰騰,答案反反覆覆。不管做不做決定,時間都會推著我們向前,既然如此,我寧可自己做選擇,也不想留待未知替我做取捨。我想當一個有衝勁但不衝動的中年人;我想要親身體驗各地風情,親眼見識美麗風景,親自走過、留下足跡,才不枉人間一場。
 
  出走,絕對是預防生活褪色最好的辦法。於是,我開始盤點人生下半場的待辦清單,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到歐洲長住是一直以來的憧憬,剛好歐盟國家在二○二一年開始陸續解封,是啟程最好的時機。但是,長途旅行需要的不只是勇氣,也需要準備,尤其是跳脫舒適圈的自助旅行,需要事先調適心態,才能坦然面對沿途的挑戰。
 
  我將這趟旅行定義為「謹慎的冒險」。首先,過去的經驗告訴我,獨自出行雖然自由,卻不免對家人牽腸掛肚,很難長久。所幸因緣際會下,另一半憲誌(Andy)可以一同前往。再者,安排行程前要先決定旅行的模式,我想要的是去體驗生活,所以行程的安排宜鬆不宜緊,一路從義大利、梵蒂岡、法國、西班牙到葡萄牙,每個國家只選擇幾個順路的城鎮,每個地方待三到五天,六十多天的行程便可大致底定。最後,自由行最重要的安全與健康問題,該準備的防疫用品、常備藥物,塞滿半個行李箱也就安心。剩下的,就是抱持著樂觀隨緣的心態,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處處皆是風景。良好的心理彈性,可以讓我們快速適應旅途中可能的不便。
 
  如果說這次安排和過去旅行有什麼不同,除了時間長很多,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規劃太多細節。我們打完第三劑疫苗,才開始找機票,距離預計出發的日期已經不到一個月,匆匆查找了一些重要的交通運輸資訊,訂好第一站羅馬(Roma)的住宿,並預先租了要在托斯卡尼(Toscana)自駕的車輛,其他事就到當地視情況再做調整。並不是因為我們藝高人膽大,而是旅行時間越長,越不可能徹底掌控,如果步步周密,反而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勇敢地接受可能的變化,在一次次的應變中激發出更好的自己。從旅行中發現自己、相信自己、接受自己,是一項重要的功課。有人說,勇氣是從已知到未知,從熟悉到陌生,從安逸到勞頓的一趟冒險之旅,我想這正是自由行最需要具備的心態。
 
  二○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對我們而言,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在國門尚未開放時,我們開啟了這趟六十多天的長途旅程。貼心的女兒開車載我們來到久違的桃園機場,空蕩蕩的大廳顯得落寞,冷清的一號航站只開了一個櫃檯,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景象,報到手續變得緩慢而冗長,排隊等候的旅客刻意拉開距離。
 
  三年來的疫情,疏遠已經變成習慣,每個人戴著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完全看不出來是興奮還是擔心。若不是遠處幾個天真不知愁滋味的小小孩尖聲嘻鬧著,整個機場幾乎只剩下行李輸送帶運作的噪音,迴盪在偌大的空間中,發出「等、等、等……」的聲音。免稅商店四顧蕭條,與昔日人聲鼎沸的盛況天差地遠,寥寥可數的銷售人員個個面無表情、提不起勁。但是,我們的心情是雀躍的!心中那雙久未翱翔的羽翼,即將振翅高飛。
 
作者序
 
踏上一趟尋回初心的旅程
Andy
 
  雖然曾經好多次想像自己像個背包客去自助旅行,不需要在旅程中掛念公事、接聽電話、回覆訊息或電子郵件,這樣的夢想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卻一直無法實現。即使也曾經利用累積多年的特休假給自己幾趟長旅行,但是責任感使然也罷、也可能是自己授權不足,總是沒辦法在旅行中完全放下工作與放空自己。
 
  隨著職場資歷越來越深、責任範圍越來越大,以為自己很重要的錯覺與自我膨脹也變得越發無法控制,我似乎也離自己的初心和夢想越來越遠了。那一個「壯遊」的夢,就被埋在心裡最深的角落,成為一個不知何時可以實現的「念想」。
 
  當然,我也從沒想過自己未滿六十歲,就會突然有大半年的空窗時間,沒有任何公事需要我操煩,雖然心裡也有很大的失落感和不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反倒覺得這是上天給我這三十年在職場上無愧付出的一份眷顧。因為人生就如同自然法則的運作,會有四季輪替,也有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的不變定律,職場上的一切都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應該是生命與生活的全部。當我們為了職場上的競逐而全心全意投入的同時,其實也正在犧牲人生中某些重要的部分,例如:家庭生活、自己的身心健康、興趣和夢想。
 
  當一個原本每天都忙碌到找不出空檔的人,突然間行事曆上一片空白,手機也從每天吱吱震動個不停,突然變成整個禮拜也難得震個一兩次,我不禁想問這是一種幸福,還是一種不幸呢?坦白說,剛開始我很難適應這樣的情況,而且會不由自主地滑開手機看看是否有訊息。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我漸漸明白我所在乎的其實只是一份「存在感」,這麼多年的忙碌生活為的不僅是一份收入,還有迷戀被別人「重視」的虛榮,直到自己突然不再被需要時,才赫然發現其實過簡單的生活並不困難。在你沒有顯赫的職稱時還會在乎你的,那才是真正值得你在乎的人。於是,找回能讓自己快樂的初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成為我暫別職場三個月後的一個頓悟。
 
  那什麼是能讓自己快樂的初心呢?我反覆在心裡自問自答,也藉著這樣的反省才慢慢地理出頭緒,每個人感覺快樂的根源或許各有不同,但我相信最大的共通點應該是:「能夠做自己,不必偽裝或是委屈自己。」
 
  我回想自己的人生歷程,因為生活的壓力,以及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為別人而活。從求學階段就因害怕考不上好學校,而強迫自己學習,從來不是因為自己的天賦和興趣而快樂學習。步入職場後更幾乎沒有選擇的權利,為了更優渥的薪酬、更令人稱羨的職稱、更有自主的「權力」……我就像一條逆流而上的魚,一頭扎進了混濁的水裡,拚了命向前游,以為前方就是可以悠遊自在的寬闊水域,所以拚盡全力游了三十年。殊不知這一條逆流沒有盡頭,越往上游越要拚盡全力才能保有自己!直到有一天跳躍往上時,一個方向沒抓準,跳出了逆流河道,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並非只有這一條河流,還有許多湖泊以及浩瀚的大海等待探索。
 
  所以,何不趁著這個沒有預料到的意外,來實現原本埋藏在心裡的「念想」呢?當這個想法在我的腦海浮現後,我立刻向蘊芳(Jessica)提出安排一趟長時間自助旅行的構想,而初始的想法只是想拜訪一些未曾去過的歐洲城市,並以比較深入且慢活的方式去體會當地的生活,所以鎖定的是南歐這個悠閒浪漫的區域,但猶豫的是該從哪裡入境?要從哪裡返回台灣?中間的行程該怎麼規劃最順暢,且在交通上最便利與安全?
 
  我和Jessica兩人分工蒐集網路資訊,大量閱讀網路上許多旅遊達人的網誌、遊記和各種交通與住宿的攻略,但在我們看完許多資訊後才發現:幾乎沒有人一次走完這麼多個國家、這麼多的城鎮,而且我們在其中幾個非常偏僻的城鎮必須跨國旅行,但因為都是小地方,只有巴士或租車自駕兩種選擇,不僅資訊稀少,即使查詢得到,也不敢確定那是目前最新的資訊(實際上路後,也發現許多資訊確實都已過時)。
 
  因此,我們最終做了一個決定:為了避免被事先訂好的交通與住宿給限制住,反而造成必須趕路的壓力或是取消預訂的損失,我們只規劃了旅行的大略路線(國家、城市、地區及每個地方預計停留的時間),買了機票並訂妥第一週的交通和住宿,後續的一切都等抵達歐洲之後,前一週再來訂下一週的細部行程,保留最大的彈性,但也充滿了不確定與冒險的樂趣。因為我們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下一週我們能夠找到什麼樣的地方落腳,雖然應該不至於會發生露宿街頭的慘劇,但確實有點邁向未知旅程的感覺。
 
  我和Jessica在旅行前約定一個默契是,她負責拍攝靜態照片,而我負責動態影片的攝影與後製剪輯工作,但是又擔心在社群媒體上若只是張貼大量照片、影片,沒有文字說明,不僅日後我們會因為記憶模糊而逐漸淡忘了這一趟旅行,對於從臉書上看見我們旅行經歷的朋友而言,也很難真正理解我們在這一趟旅行的實際體驗與內涵。
 
  因此,我便提議在這一趟旅行的期間,我們每天都各自寫下一篇日誌來記錄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做為難得一趟壯遊的紀錄。雖然我們兩人的個性迥異,寫作風格也截然不同,但正因如此,我們希望最終記錄下來的不僅僅是遊記,也是我們透過旅行所學習到的人生哲學,更是一段可以與旅行同好分享並當作參考的壯遊導覽。
 
  出發之前,如果你問我此刻的心情是什麼,我由衷慶幸在這個精神與體力都尚能負荷的年紀,有機會和勇氣踏上這趟旅程。雖然我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也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但是在旅行中,我將試著找回讓自己快樂的健康心態,也希望這趟旅行能成為一輩子難忘的珍貴回憶。跟著我們一起開始旅行吧!你也會有許多驚喜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正处于一个职业瓶颈期,对未来感到迷茫,所以寻找一些能够提供新视角的读物。这本书的出现,犹如一束光照进了我迷雾中的道路。它没有提供具体的职业指导,但这恰恰是它最珍贵的地方。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提问”的能力——引导你去问自己:你现在的生活,是否让你满意?你所追逐的“理想”,是否还是你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作者通过她在路上的各种经历,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特别是她处理“孤独感”和“自我怀疑”的方式,非常触动人心。旅行中的孤独是坦诚的,也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对话,这本书教会我如何与这种孤独和平共处,甚至从中汲取力量。看完后,我感觉身上的焦虑感减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准备好再次面对挑战的决心。这本书,更像是一剂强心针,鼓励我们相信,只要持续地探索和前行,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之地。

评分

这本旅行主题的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个在“想出发”和“实在走不开”之间反复拉扯的人,总觉得工作和生活的琐事像藤蔓一样把我紧紧缠住。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召唤力,那种“是时候了,出发吧”的无声鼓励。我尤其喜欢那种叙事风格,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去过哪些地方、吃了什么美食,而是深入到旅程中那些细微的、足以改变一个人心境的瞬间。比如,在异国他乡迷路时,那种手足无措又不得不依靠陌生人帮助的经历,对我这种“计划控”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意外”和“失控”,其实正是通往成长的必经之路。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作者一起呼吸,一起感受那些异域的风,那种体验是任何旅游攻略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定义,也许理想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当下每一次勇敢迈出舒适区的小小决定。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类“心灵鸡汤式”的旅行文学有点抗拒,总担心它会过于空泛、矫情,充斥着对远方的过度美化。然而,这本书的真诚度超乎我的想象。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且带着一种克制的反思,她没有把旅行塑造成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反而更像是一场与自我进行的艰苦对话。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放慢脚步”的探讨,在现代社会高压的节奏下,我们习惯了用效率来衡量价值,但在旅途中,那种不得不慢下来的时刻,反而让人看清了许多被忽略的、真正重要的事情。有一段描述关于在某个古老城镇的清晨,观察当地人日复一日的劳作,那种宁静和专注,让我深刻体会到“慢”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它提醒我,我们追逐的“理想自己”,可能并不是一个更成功、更有钱的版本,而是一个更能接纳不完美、更懂得享受过程的灵魂。这种深刻的自我对话,是我在这本书里收获的最大惊喜。

评分

我不是一个热衷于说走就走的旅行者,我更倾向于在出发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所以对那些强调“随性”的书籍总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巧妙地平衡了“规划”与“变数”的关系。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完美的计划只是一个框架,真正精彩的部分永远发生在计划之外。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几次旅行的经历,发现那些最让我难忘的时刻,恰恰都是那些“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书里那种坦诚地记录失败、尴尬甚至狼狈的片段,让人觉得作者是真实的、可亲近的。这种不加修饰的分享,比那些完美无缺的游记更有说服力。它让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也给自己留出一些“空白时间”,允许自己犯错、允许事情不按预期发展,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一次物理意义上的远行都来得更为重要和持久。

评分

从文学性上来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富有画面感,但又绝不堆砌辞藻。它更像是一系列精美的散文诗串联起来的故事。我尤其被作者对不同文化氛围的捕捉能力所折服。她不仅仅是在“看”风景,更是在“读”风景背后的历史与人文气息。比如,描述某个地域的食物时,她能将食材的味道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哲学联系起来,这种深度的挖掘,让阅读体验变得极为丰富和立体。对我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理解“旅行的意义”可以延伸到对人类共性的探索。它不再是关于“我去了哪里”,而是关于“我在那里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人”。那种从宏大叙事回归到个体情感共鸣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拓宽了不少,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和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