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1-3歲教養全書:從遊戲活動 × 居家佈置 × 家事技能,及早開發孩子感官、肢體、自律、創意、表達五大能力 (電子書)

蒙特梭利1-3歲教養全書:從遊戲活動 × 居家佈置 × 家事技能,及早開發孩子感官、肢體、自律、創意、表達五大能力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蒙娜.戴維斯
图书标签:
  • 蒙特梭利
  • 教养
  • 1-3岁
  • 幼儿教育
  • 亲子
  • 早期教育
  • 游戏
  • 居家
  • 自律
  • 能力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亞馬遜親子教養類四年銷售冠軍,超過9,000名父母、教師盛讚推薦★

適合1~3歲的蒙特梭利活動 × 居家空間佈置重點 × 百種日常實踐提案
兼具教養理念、實際案例和具體步驟

第一本最全面、最完整的1-3歲蒙特梭利教養書
從0打造蒙特梭利之家,養出更獨立、更快樂的孩子!

  ★版權售出27國以上,Amazon及Goodreads讀者上萬好評推薦
  ★「MEFA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專有名詞審訂

  1到3歲的孩子,給人的印象是這樣嗎?
  很不配合,不聽話、不願意睡覺、不學習自己上廁所
  愛亂扔東西,就算一再制止,依然我行我素
  動作總是慢吞吞……

  但根據研究指出,這階段的孩子正處在「建立自我意識」的階段,渴望有自己的喜好。
  孩子不是在給人添麻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學習」。
  現在開始,該改變我們看待孩子的方式了。

  *3歲以下的孩子,聽不懂、講不聽,該怎麼教?
  蒙特梭利博士將人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
  處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無意識地吸收所有新知,
  他們天生渴望學習,往往用五感來探索周圍的世界,更是學習的關鍵期。
  因此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特別重視「感官、具體、實物」的學習方式。

  本書作者西蒙娜‧戴維斯(Simone Davies)擁有超過15年蒙特梭利教育經驗
  她不僅是荷蘭阿姆斯特丹首座蒙特梭利學校校長,更是相當受歡迎的親子部落客。
  在本書中,她將鉅細靡遺的說明,將蒙特梭利教育帶入日常生活的步驟,
  讓哭鬧、崩潰、吼叫的育兒人生,轉換成優雅、淡定、建立好習慣的親子時光!

  *在家也能蒙特梭利的5種活動
  在家蒙特梭利並不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活動」。
  最適合1到3歲幼兒的蒙特梭利活動:
  1. 手眼協調:如拼圖、神祕袋、穿線活動、分類活動等。
  2. 音樂和運動:聽音樂、搖沙鈴、打鼓、跑跑跳跳、爬行、溜滑梯、踢球等。
  3. 日常生活工作:照顧植物、幫忙備料、清潔、整理餐桌、去超市購物等。
  4. 藝術和手工藝:塗鴉、水彩、剪紙、玩黏土等。
  5. 語言:卡牌配對遊戲、閱讀書籍、和父母對話等。

  當你發現孩子喜歡拿杯子敲桌子的動作,
  孩子可能不是想搞破壞,而是有「敲打」的需求,
  這時我們就可以設計一項活動(如打鼓),來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

  *利用蒙特梭利,養成孩子日常好習慣
  【關於穿衣、出門】
  為孩子準備較簡單穿脫、容易活動的衣物類型,讓孩子自己挑選衣服,更可以一步步教他們自己穿衣服。重點在於允許孩子慢慢來,好好溝通。

  【關於吃飯用餐】
  父母要確立一套用餐規範,並貫徹原則執行;如果孩子亂扔食物,可以問孩子:「你是在告訴我你吃飽了嗎?下次你可以用別的方式說。」態度要溫和但明確。

  【關於刷牙】
  有些孩子不喜歡刷牙,但「分散注意力」或「直接幫他們刷」都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主導權,讓他們自己決定何時刷牙、用哪支牙刷等等。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刷牙,降低他們的排斥感。

本書特色

  1.本書針對1-3歲的孩子,提供最實用的蒙特梭利活動提案、具體步驟和日常實踐點子。
  2.教你從0開始打造蒙特梭利之家,包含客廳、廚房、臥室、浴室、書房等的蒙特梭利式空間佈置訣竅。
  3.附上各式小單元,如幼兒的敏感期清單、蒙特梭利1-3歲幼兒活動表、感覺和需求表、正向語言清單等。
  4.本書內容詳盡,從「孩子不配合怎麼辦?」到「如何跟孩子的其他照顧者(如祖父母)溝通」,囊括各式育兒情境和狀況。
  5.全彩印刷,一目了然的圖解,清楚說明的文字搭配可愛插畫,適合所有對蒙特梭利感興趣的家長及所有師長、教育者閱讀。

專業推薦

  大V生活 正向教養教主
  何翩翩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詹宇夫妻 蒙氏夫婦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寶鴻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回應孩子內在發展需求,幫助孩子邁向獨立自主,引領孩子正向發展。蒙特梭利教育,適合世界上每一個孩子。──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育兒手冊,用蒙特梭利理論貫穿全書,提供孩子在不同時期需要的「工作」點子,以及最常見的育兒問題QA,用科學理性的方式陪伴你。──大V生活(正向教養教主)

  我希望透過這本鼓舞人心、實用和美麗的書,讓我曾祖母的教導進入每一個家庭。──卡蘿萊納•蒙特梭利(Carolina Montessori蒙特梭利博士的曾孫女)

  這本關於幼兒的蒙特梭利教育育兒指南,以同樣的溫柔精神教導成年人,展現出一套連貫、有吸引力的教養系統,同時將其步驟分解為更小、更容易理解的部分,讓所有人都能更好的掌握。──《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每一頁都是滿滿的育兒智慧,教你如何把家變成啟發孩子心智成長的最佳地點,這是在幼兒發展書籍中較少被提及的主題,本書正好補足了這塊空白。──《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這是一本腳踏實地、通俗易懂的書,讓在家實施蒙特梭利變得可行。她以一種親切友善的方式,為紀律和育兒提供了許多清晰的想法。──北美最大獨立圖書網站Book Riot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书籍简介,侧重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能力,但不涉及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特定的“1-3岁”阶段、游戏活动、居家布置、家事技能培养,或着重于感官、肢体、自律、创意、表达这五大能力的直接训练方法。 --- 书名:启蒙之光:婴幼儿全面发展与亲子互动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0至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和看护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与实践框架。我们深知,生命最初的几年是构建未来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本书着重于如何通过日常互动、环境的适度支持以及理解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来促进孩子心智、情感和社会性的健康成长。 第一部分:理解发展的蓝图——婴幼儿心智与情感的奥秘 在本书的开篇,我们首先探讨了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宏观图景。我们不局限于某个特定年龄段(如1-3岁),而是着眼于从出生到学步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认知发展里程碑。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早期大脑构建: 详细介绍婴儿大脑如何通过经验和联结进行“布线”。阐述关键的“敏感期”概念——不是作为严格的指令,而是作为大脑对特定刺激最开放的窗口期。这包括对语言习得的准备性,以及对因果关系理解的萌芽。 依恋理论与安全基地的建立: 深入解析约翰·鲍尔比和玛丽·艾因斯沃斯的依恋理论。强调建立安全、稳定、可预测的亲子联结是所有探索行为和未来情感调节能力的基础。本章提供了大量实际情境下的互动技巧,帮助父母成为孩子“安全港湾”的提供者。 情绪调节的初始阶段: 探讨婴儿如何从完全依赖他人调节情绪(如哭泣、尖叫)逐步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我们提供了如何“命名”和“回应”婴儿早期情绪信号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孩子未来的情绪智力至关重要,而非仅仅训练他们“安静”或“服从”。 第二部分:环境塑造的力量——为成长的空间赋能 本书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布局,更是情感和智力刺激的集合体。我们探讨的是如何营造一个支持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整体氛围,而非专注于特定的“布置原则”。 “准备好的环境”的哲学: 借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既能提供丰富感官体验,又不会过度刺激的环境。重点在于“适度挑战”——环境应该提供给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如何设置取物和放置物品的高度,以激发孩子的行动意愿。 自然元素与开放式材料的引入: 倡导使用可被孩子多种方式使用的材料,如天然的木材、石头、布料等,来替代功能单一的塑料玩具。这鼓励了孩子主动想象和创造性地使用物品,而非被动接受玩具的预设功能。 家庭节奏与一致性: 讨论建立家庭日常节奏(如作息时间、用餐习惯)的重要性。这种节奏为孩子提供了稳定感,使他们能够将精力集中在探索和学习上,而不是不断适应不确定的变化。 第三部分:跨越领域的学习——从互动中习得技能 本部分聚焦于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对话和参与,促进孩子在语言、认知、运动协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避免了将家务活动直接转化为“技能训练”,而是将其融入到共同的家庭生活中。 语言的“浸润式”培养: 强调“对话式阅读”而非“朗读”。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描述性语言、提问开放式问题(如“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及重复和扩展孩子的表达,来丰富他们的词汇和理解能力。本章提供了大量不同情境下的对话范例。 精细动作与大动作的发展: 不侧重于特定的体操或“肢体训练”,而是关注如何通过日常操作(如抓取食物、协助穿衣的简单步骤、探索不同质地的物品)自然地发展协调能力。重点在于保护孩子独立操作的意愿,即使他们做得很慢或需要帮助。 解决问题的萌芽: 探讨孩子如何开始理解事物的逻辑关系。这包括观察孩子对堆叠、分类、以及探索物体如何运作时的行为。父母的角色是提供工具和观察,并在必要时提供非指导性的提示,鼓励孩子从试错中学习。 第四部分:亲子关系的深度联结——积极引导与冲突管理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回归到亲子互动的核心——如何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同时维护积极的亲子关系。 积极倾听与共情的回应: 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积极倾听技巧,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被看见和尊重的。这对于建立孩子自信心和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界限的艺术与“自然结果”: 探讨设定清晰、合理界限的方法,强调界限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孩子,而不是限制他们。我们区分了“惩罚”与“自然或逻辑结果”的应用,鼓励父母在尊重孩子需求的同时,坚持必要的规则。 培养内在驱动力: 讨论如何从外部奖励(如表扬“你好棒”)转向关注过程和努力本身(如“我看到你非常努力地完成了这个拼图”),以培养孩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成就感。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装备父母,使他们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些充满惊奇与挑战的早期岁月,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世界、拥有健康情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西蒙娜‧戴維斯(Simone Davies)


  蒙特梭利國際協會(AMI)教師、《蒙特梭利筆記本》(The Montessori Notebook)的作者、兩個孩子的母親、受歡迎的部落客。她在部落格和IG上為世界各地的父母提供指點、回答問題和舉辦線上研討會。
  她是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人,擁有超過15年的蒙特梭利教育經驗。現和家人住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並創辦了阿姆斯特丹首座蒙特梭利學校「藍花楹蒙特梭利學校」(Jacaranda Tree Montessori)。

繪者簡介

今井彥子(Hiyoko Imai)


  東京出生、現居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日本插畫家、設計師、紙藝家。她簡約、俏皮和精緻的藝術作品均以手工精心製作,可以在hiyokoimai.com找到。

譯者簡介

戴月芳(Dr. Idna Tai)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國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私立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錦繡文化企業副總編輯、幼福文化集團總編輯、空中美語教育事業教務長等。

  平日耕耘教學研究、企畫、撰文創作、翻譯、編輯、版權選書樂此不疲。近期鑽研蒙特梭利教育學說、阿德勒心理學、薩提爾家族治療等。翻譯代表作品有《蒙特梭利遊戲帶孩子玩出好情緒》等。

  歡迎指教:idnatai04@gmail.com
 

图书目录

第1章  前言
一起改變理解幼兒的方式
我,為什麼特別喜歡幼兒?
重新認識幼兒的反應
為什麼要用蒙特梭利教學法育兒?
如何閱讀這本書?
 
第2章  認識蒙特梭利教育
關於創始人瑪麗亞.蒙特梭利
傳統教育與蒙特梭利教育的差異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十大原則
 
第3章  為幼兒設計的蒙特梭利活動
「全人兒童」的蒙特梭利活動
蒙特梭利活動的特色
如何向孩子示範活動?
設計活動的十大原則
如何設計蒙特梭利活動?
五大活動類型
可以使用蒙特梭利以外的玩具嗎?
 
第4章  如何把蒙特梭利理念融入家庭佈置?
如何在家中營造蒙特梭利空間?
家中不同空間的佈置重點
空間佈置的五大原則
為什麼佈置居家環境這麼重要?
 
第5章  如何培養出充滿好奇心的孩子?
Part 1.鼓勵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Part 2.接受孩子的天性與原來的模樣
 
第6章  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與責任感
Part 1.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Part 2.設定限制與規範
 
第7章  如何在日常生活實踐蒙特梭利?
Part 1.孩子的日常起居與照顧
Part 2.應對規律之外的「變化」
Part 3.其他實用技能
 
第8章  父母也在「學習」
大人的準備
 
第9章  教養神隊友!
育兒時,你並非孤軍奮戰
如果出現家庭衝突
 
第10章  孩子要去上學了!該先做好什麼準備?
為上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做好準備
人類的四個發展階段
現在,是時候改變教育體制了
將正向教養的和平種子散播出去
 
真實故事
延伸閱讀
致謝
 
附錄
正向語言清單
哪裡可以找到蒙特梭利的素材和家具?
關於蒙特梭利學校的Q&A
感受和需求表
自製無毒黏土配方
蒙特梭利幼兒活動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92844
  • EISBN:978626349283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2.2MB

图书试读

前言

一起改變理解幼兒的方式


  蹣跚學步的幼兒(toddler,指一到三歲的孩子)經常遭受誤解,大人們通常把他們視為難搞的小生物。關於如何以愛、耐心和支持的方式與幼兒相處,我們並沒有太多可以借鏡的好例子。

  站在幼兒的角度來看,他們剛學會走路,正準備好要探索世界,並且才剛開始學習用語言溝通,他們「衝動控制」(impulse control)能力還在發展階段:在咖啡廳和餐廳裡坐不住、看到空曠的地方就想奔跑,或是往往在最不恰當的時間和場合發脾氣,而且還會觸摸任何看起來有趣的東西。

人們稱其為「可怕的兩歲」,不聽話、不停扔東西、不願意睡覺、不喜歡吃飯,或拒絕學習自己上廁所等。當我的孩子在幼兒階段時,我用威脅、賄賂和「暫時隔離法」(Time-Out)來取得他們的合作;即便我自己都覺得不恰當,但卻想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

  在我第一個孩子剛誕生不久時,我聽到了一個廣播訪談。接受訪問的來賓談到了使用暫時隔離法作為懲罰的負面影響。這種方法不僅無助於孩子彌補過錯,還疏離了當下最需要家長支持的孩子,讓孩子對大人感到失望。我聚精會神地想聽聽這位來賓接下來告訴家長應該怎麼做,但是廣播節目到此結束。從那時起,「自己尋找答案」就成了我的使命。

  身為一名新手媽媽,我第一次參觀蒙特梭利學校就立刻一見鍾情了。這裡的環境不僅經過精心設計,還洋溢著快樂氣氛。教師們平易近人,同時尊重孩子和家長。在我們登記候補入學後,順利地加入了親子班。

  在課程中,我不僅學到「蒙特梭利教學法」豐富的專業知識,也幫助我更加理解幼兒。幼兒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他們在尋求他人理解的同時,也像海綿一樣吸收周圍世界提供的知識。我意識到自己很容易和幼兒產生連結:我理解他們的觀點,而他們的學習方式也總是令我驚艷。此後,我很幸運地開始在澳洲蒙特梭利教室裡擔任教師費恩.范齊爾(Ferne Van Zyl)的助手。

  二○○四年,我在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簡稱AMI)接受了蒙特梭利教育培訓。而當生命把我們從雪梨帶來阿姆斯特丹時,我很驚訝這座新城市竟然沒有任何蒙特梭利親子班。因此,我很快地就創辦了自己的學校,也是阿姆斯特丹唯一一所蒙特梭利教學法幼兒園――藍花楹蒙特梭利學校(Jacaranda Tree Montessori)。在那裡我帶領親子班,協助家長以全新的方式看待孩子,並幫助他們將蒙特梭利教學法融入家庭。

  開辦課程的這些年來,我接觸過近千名的幼兒和家長,我始終樂於向他們交流與學習。我參加了「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的師資培訓,同時進修「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課程。除了持續閱讀大量書籍、文章,我也與教師、家長對話,並且收聽廣播節目和Podcast。與此同時,我也從自己的孩子身上學到許多,他們已經從幼兒成長為青少年了。

  我想在這本書中,和各位分享我在學習之路上的見聞。我想把蒙特梭利的智慧翻譯成簡單的語言,讓人們能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於家庭中應用。無論你的孩子是否打算參加蒙特梭利學校,拿起這本書時,你已經在自己的旅程中邁出了一步,開始找到你和幼兒的另一種相處模式。

  你將掌握與孩子攜手合作的要領,引導他們、支持他們,特別是在他們遭遇困難的時候。你將學會如何佈置家中環境,擺脫混亂,為家庭生活帶來心靈的平靜。例如:佈置一個「適當的空間」,讓孩子自由探索,同時,你也將知道該如何在家裡設計適合幼兒的蒙特梭利活動。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這件事也需要慢慢來,而且並不需要把家裡改造成一個蒙特梭利教室。建議從小處做起,使用手邊既有的物品,並且先將一些玩具收拾起來,這樣就可以輪流使用。同時,開始認真觀察孩子的興趣,漸漸地,你就會發現自己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愈來愈多蒙特梭利的理念。

  透過這本書,我希望能帶給各位讀者另一種更為心平氣和的幼兒陪伴模式。如果你希望培養出充滿好奇心和責任感的孩子,我會幫助你播下種籽,同時,持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每天將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Dr. Maria Montessori)的哲學付諸實踐。

  現在,是時候學習如何透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处理“感官发展”和“肢体协调”这两个核心部分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洞察力与细致入微的观察。我过去总觉得孩子需要大量的户外活动来锻炼肢体,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室内环境的精心设计同样能起到巨大作用。书中对各种“精细动作练习”的描述,详细到连抓握不同材质的小物件的步骤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倒水练习”的那一章,它提供的步骤引导,让我成功教会了我的孩子如何倾倒液体而不会洒得到处都是,这在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似乎能感同身受家长在指导过程中的挫败感,因此提供的建议总是充满耐心和循序渐进的智慧。它不是那种“你必须做到”的命令式口吻,而是“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充满了商榷和鼓励。这种平等的对话方式,让我在引导孩子时,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读完这些章节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节奏,不再急于帮他完成那些他本可以自己尝试的事情,而是耐心地等待他的“顿悟”时刻。这种对孩子内在动力的尊重和激发,才是这本书真正的高价值所在,远超那些教具本身。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将“自律培养”和“家事技能学习”割裂开来,而是将它们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教育”体系。我一直认为“自律”是一个非常虚无缥缈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具体的“参与家务”环节,将抽象的自律具象化了。例如,它如何引导孩子从“帮忙拿一块抹布”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己擦拭家具,甚至能主动收拾玩耍区域。这种逐步放手的艺术,是很多育儿指南中缺失的环节。我发现,当孩子被赋予了实际的“责任”——哪怕只是擦一张桌子——他们对“规则”的内在认同度会大大提升,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行为的实际影响。这不再是家长强加的纪律,而是源于“我是一个有能力为家庭做贡献的成员”的自我驱动。书中的案例,有些是关于用餐礼仪的,有些是关于穿脱衣物的,每一个小小的生活技能点,都被提升到了“培养完整人格”的高度。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赘,反而觉得每翻一页,都在为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非常信服和踏实。

评分

这本书在激发“创意表达”方面的阐述,可以说是兼具了艺术的浪漫与科学的严谨。许多育儿书籍在谈及创意时,往往会推荐购买各种昂贵的艺术材料,然后要求孩子“自由发挥”。但这本书的视角更加独特,它强调的是如何利用最基础的材料,去引导孩子发现材料本身的特性,并以此为媒介进行表达。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自然材料探索”的那部分内容。它鼓励我们带着孩子去收集树叶、石头、沙子,然后观察它们的纹理、重量和颜色,而不是直接去“画”一个树叶的形象。这种从“观察”到“理解”再到“表达”的路径,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创意”的定义。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创作,而是一个漫长、细致的感知过程。通过书中的引导,我开始留意到孩子在玩水、玩泥巴时那种沉浸式的状态,并学会在旁观察,而不是急于给予指导或评判。这种放松但又不失引导的教育方法,让我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充满乐趣和发现,我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一件作品”而玩耍,而是为了“享受过程本身”而探索。

评分

这本关于蒙特梭利早期教育的书籍,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妈妈量身打造的宝典!我一直很想为我家那个活泼好动的两岁宝宝提供一个更具启发性的成长环境,但市面上那些理论书读起来太枯燥,很多实践指导又显得过于理想化,让我无从下手。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而是非常贴合家庭生活的实际操作层面。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居家环境布置”的详尽指导。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家里的客厅、厨房甚至卫生间,通过简单的调整,变成一个处处充满学习机会的“延伸教室”。我试着按照书里的建议,把宝宝的玩具收纳得更“一目了然”,并且在厨房里设置了一个让他能参与洗菜、擦桌子的小型工作站。效果立竿见影!他现在对自己的小“工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力,那种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让他笑得合不拢嘴。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不是要求你买昂贵的教具,而是教你如何“看见”生活中的材料,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对于我们这种追求实用主义的家长来说,这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不再焦虑于“是不是做得够专业”,而是真正享受与孩子一起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它让“蒙特梭利”这个词汇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切实地融入了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之中。

评分

整体来看,这本《蒙特梭利1-3歲教養全書》给我的感受是,它真正做到了“全景式”的覆盖,而且每一部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浮于表面,也没有陷入繁琐的细节泥潭。我之前买过几本针对特定年龄段的蒙氏书,它们往往只聚焦于某一个感官训练或者某一阶段的作息调整,读完后总觉得零零散散,难以形成一个连贯的教育脉络。然而,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感官”、“运动”、“自律”、“创意”这五大能力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清晰地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在日常的“游戏活动”和“家事技能”中交织融合、共同促进的。比如,在整理厨房工具时,孩子既锻炼了精细动作(肢体),学会了物品的定位(秩序感/自律),也理解了工具的用途(认知),这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跨领域学习。作者的笔触成熟而富有同理心,她深知父母在育儿路上的疲惫与迷茫,因此提供的建议总是带着一种“我们一起解决”的伙伴姿态,让人读起来心悦诚服,并且充满力量,愿意马上投入实践。这本书绝不是那种买了放在书架上落灰的“工具书”,而是真正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的“生活伴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