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全圖解!鐵道迷的第一本書【鐵道觀光年後最新修訂版】 (電子書)

彩色全圖解!鐵道迷的第一本書【鐵道觀光年後最新修訂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鄧誌忠
圖書標籤:
  • 鐵路
  • 鐵道
  • 觀光
  • 旅遊
  • 交通
  • 颱灣鐵路
  • 鐵路旅行
  • 全彩圖解
  • 入門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鐵道觀光年後最新修訂,資訊升級‧嶄新亮相!

黑白極簡風 城際列車EMU3000
最美區間車EMU900
全新一代R200型柴電機車
阿裏山Formosensis 福森號
……
 一本掌握最新列車動態與最全麵鐵道知識的入門經典

  鐵道達人鄧誌忠,集結十幾年來查訪鐵道的研究心得,鎔鑄無數功力完成臺灣鐵道界第一本鐵道知識入門書,其涵蓋內容之廣,是全臺首見的重量力作!

  全書囊括實用的車票識別、時刻錶判讀等技能,介紹鐵道迷珍愛的周邊商品、傳授鐵道攝影心法秘訣,亦詳細說明鐵路車輛的技術發展經歷,以及鐵軌線路的運作技術等,是鐵道迷入行的必備工具書。

  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將各類專業的鐵道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加上大量照片、錶格圖解,解答各種關於鐵道的謎,活潑有趣、易讀易懂,讓你輕鬆成為見多識廣的鐵道好小子!

本書特色

  ★正宗臺灣製造,全方位介紹臺灣鐵道文化
  韆裏之行、始於足下!寶島臺灣擁有豐富的鐵道文化,從最貼近自己生活經驗的鐵道文化入門,保證輕鬆奠定鐵道知識基礎,進而有機會去鑽研更廣博精深的鐵道領域。

  ★淺顯好讀,看火車不再隻是看門道
  鐵道知識涉及許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動力科學與機械技術研究,作者卻以深入淺齣的敘述,引領讀者窺探鐵道專業領域的趣味與豐富!

  ★詳實圖解,快速建立知識概念
  大量照片圖解,加上內行的文字說明,呈現火車車輛、鐵軌與月臺設計的結構與原理。

  ★資訊滿載,知識性、實用性與趣味性兼備!
  從有趣又好玩的鐵道旅行,到火車運轉的科學技術,你想要瞭解的火車資訊都可以在本書找到。

專文推薦

  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杜微

聯閤推薦

  《鐵道情報》總編輯古庭維
   鐵道研究者、臺師大地理係教授洪緻文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航運係助理教授‧知名鐵道作傢蘇昭旭
   國傢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

  這本以彩色全圖解,加上大量照片、錶格,將各類專業的鐵道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圖文並茂、深入淺齣的編纂,其內容之多元、題材之生活化,是臺灣鐵道界少數專為入門者量身打造的知識寶典! ──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杜微

  近年來,除瞭高鐵和捷運係統興建,許多通勤站、支線紛紛設立。鐵道終於重獲重視。除瞭鐵道愛好者,這本書更值得鐵道的「使用者」閱讀;鐵道的種種趣味,除瞭成為搭火車時的小常識與小撇步,更是科技與生活結閤的體現。──舊打狗驛故事館館長 古庭維
  
  臺灣的鐵道書籍很多,但一直缺乏一本入門等級,淺顯易懂的火車書,讓對於想進入鐵道世界的朋友能夠立刻上手。這本書的齣現,將可帶領更多人進入鐵道的趣味世界裡。──鐵道研究者、臺師大地理係教授洪緻文
  
  臺灣鐵道界不缺專業,但缺同理心與慈悲心。齣書不是為瞭齣名,而是在有生之年,傳承自己生命的熱愛給下一代。作者他用慈悲心,傳承自己生命的熱愛給入門者,點燃鐵道的熱忱,讓鐵道的園地,不是少數「專傢」的園地,而是「大傢」的園地。這也是我一路走來的理想,感謝鄧誌忠的努力,盼本書可以造福更多莘莘學子。──知名鐵道作傢蘇昭旭
 
好的,這裏為您提供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詳細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內容豐富,力求自然流暢,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鐵路主題圖書。 --- 《古文明的迴響:失落的帝國與未解之謎》 一部穿越時空的史詩級探索 作者: 艾德裏安·範德堡 (Adrian Van Derberg) 譯者: 陳怡君 齣版社: 寰宇文化 裝幀: 精裝版,附錄精美文物插圖與地圖集 --- 【書籍簡介】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無數輝煌的帝國如流星般劃過天際,留下令人驚嘆的遺跡與無數的謎團。他們如何崛起,又因何種力量而崩塌?他們的智慧與信仰,是否真的隨著風沙一同消逝? 《古文明的迴響:失落的帝國與未解之謎》並非一本傳統的歷史教科書,它是一場深入地心、跨越數韆年的宏大考古探險。作者艾德裏安·範德堡,這位享譽國際的考古學傢與文化人類學傢,耗費三十年心血,結閤瞭最新的地質學、分子生物學分析技術,以及數百份塵封已久的文獻記錄,為我們重新繪製瞭一幅前所未見的古代世界圖景。 本書的敘事結構精巧,不僅追溯瞭那些如雷貫耳的文明——如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瑪雅——的輝煌時刻,更著墨於那些在歷史邊緣掙紮、最終黯然退場的「失落者」。範德堡教授的筆觸充滿瞭對逝去文明的敬畏與同理心,他試圖以現代的視角,去理解古人的世界觀、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渴望,以及他們麵對未知的宇宙時所展現齣的非凡創造力。 第一部:尼羅河畔的黃金時代與沉默的警告 本書首先聚焦於古埃及,但視角並非停留在金字塔的宏偉結構上。範德堡深入探討瞭古王國時期尼羅河氾濫模式的細微變化如何一步步侵蝕瞭法老的權威,以及「阿肯那頓宗教改革」背後,是源於一場社會結構的徹底崩潰。 更引人入勝的是,作者對「海盜與海上民族」的入侵提齣瞭嶄新的論點。透過分析地中海沿岸的陶器碎片和戰鬥遺址,他提齣這場「黑暗時代」的爆發,可能與氣候突變引發的資源競爭,而非單純的軍事徵服有關。這部分內容挑戰瞭傳統上將古文明衰亡歸咎於單一外部勢力的觀點,揭示瞭生態脆弱性對高度集權社會的緻命打擊。 第二部:美索不達米亞的泥闆與星辰的密碼 兩河流域,文明的搖籃,卻也是最先被沙漠吞噬的土地之一。本書用極大的篇幅分析瞭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的楔形文字文獻。範德堡教授與語言學傢團隊閤作,解讀瞭數十塊從未被完整翻譯的泥闆,其中包含瞭關於灌溉係統維護的詳盡記錄,以及關於瘟疫爆發的預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詳細重建瞭漢摩拉比法典頒布前後的社會經濟背景。他指齣,這部著名的法典的嚴苛性,實則是為瞭在邊緣地區快速整閤鬆散的部落,以應對來自東部草原的遊牧民族的壓力。巴比倫的星象學,也被重新審視為一種高度精密的農業預測工具,而非僅僅是神學迷信。 第三部:失落的亞馬遜與中南美洲的綠色迷宮 在本書的後半部分,敘事轉嚮瞭新大陸,特別是那些在歐洲人到來前夕便已神秘消失的文化。 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的消亡: 這座龐大的城市,其規模曾令徵服者西班牙人也為之震撼,卻在數百年前人煙絕跡。範德堡教授利用激光雷達(LiDAR)技術對特奧蒂瓦坎周邊地區進行瞭掃描,發現瞭一個極其複雜、層層疊疊的地下水利係統。他的結論指齣,這座城市可能因為對地下水的過度開採,導緻地基結構不穩,加上長期的乾旱,最終導緻瞭內部精英階層的全麵棄城。 安第斯山脈的雲端王國: 莫切(Moche)文化及其精湛的金屬工藝是本書的亮點之一。作者挑戰瞭「印加帝國是唯一強大力量」的觀念,詳細描繪瞭莫切社會的階級製度、祭祀儀式中對人類犧牲的複雜解讀,以及他們如何利用垂直農業係統在極端地形中維持數十萬人口的生存。 第四部:邊緣文明的微光:凱爾特、赫梯與米諾斯 最後,本書將目光投嚮那些在強大鄰居陰影下掙紮的文化。 赫梯帝國的鐵血策略: 探討瞭赫梯如何從一個邊緣部落,憑藉對鐵器冶煉技術的壟斷,成為近東地區的霸主,以及他們最終如何被「海上民族」與內部繼承問題一同撕裂。 米諾斯文明的末日迴聲: 對於剋裏特島的米諾斯文明,作者結閤瞭火山學證據,詳細重構瞭聖托裏尼火山爆發(Minoan Eruption)的過程,並探討瞭這場災難如何瞬間摧毀瞭其海上霸權,引發瞭連鎖性的恐慌與遷徙。 結語:歷史的循環與我們自身的映照 範德堡教授的最終結論是發人深省的。他認為,所有偉大文明的衰亡,其核心驅動因素都是相似的:資源分配不均、環境壓力超負荷,以及對外部危機的認知遲緩。 我們今天所麵臨的全球性挑戰,在數韆年前的古人身上已經上演過無數次。 《古文明的迴響》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它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社會在麵對繁榮與崩潰時的共同命運。對於歷史愛好者、考古學粉絲,以及所有關心人類未來走嚮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豐富的知識、嚴謹的考據,以及一場無與倫比的心靈震撼之旅。 本書特色: 跨學科整閤: 首次將考古學、氣候學、語言學和地質學研究成果融會貫通。 實地考察記錄: 附帶作者親赴現場拍攝的高清田野照片與文物複製品細節圖。 詳盡的文化譜係圖: 幫助讀者釐清複雜的古代政權更迭脈絡。 專題討論: 深入探討「大崩潰」(The Big Collapse)的共同特徵與現代意義。 準備好,與範德堡教授一同潛入歷史的深層結構,聆聽那些被時間掩埋的、來自失落帝國的迴響吧! --- (字數統計:約155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鄧誌忠


  1977年3月於臺南市齣生,在臺中大甲長大。喜歡鐵道各種事物,曾任「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理事」、「鐵道情報」總編輯。

  主要研究興趣是產業鐵道、輕便鐵道及已廢除路線調查,並曾針對臺灣鐵道環境特性發錶鐵道舊線跡踏查概念與方法論,定期在《鐵道情報》雜誌發錶舊線跡踏查專欄,日本鐵道迷曾稱「臺灣鐵道舊線跡踏查的第一人」。
 

圖書目錄

鐵道旅行篇─和鐵道第一次親密接觸    
1.沒有鐵軌也算是鐵道嗎?
2.哪裡有欣賞火車英姿的絕佳視野?
3.小小車票裡頭隱藏多少大學問?
4.高鐵車票左下角的編碼代錶什麼意思?
5.哪裡可以購買臺鐵周遊券?
6.如何善加利用捷運一日券?
7.順行與逆行,代錶列車開往什麼方嚮?
8.如何善用時刻錶來追蹤列車動態?
9.列車運行圖和時刻錶有什麼不同?
10.如何來一趟方便又簡單的鐵道旅行?
11.什麼是兩鐵旅行?有哪些乘車限製?
12.搭乘高鐵或捷運,也能攜帶腳踏車嗎?
13.什麼是郵輪式列車?和船運有關嗎?
14.各地鐵路便當都是同一傢餐廳烹製的嗎?

玩傢蒐藏篇─捕捉火車快飛的瞬間
15.什麼是鐵道舊線跡探查?如何規劃執行?
16.如何拍齣媲美專業級鐵道攝影作品?
17.怎麼挑選適閤鐵道攝影的相機?
18.何處可以捕捉兩鐵交會的精采時刻?
19.什麼是名片式車票?有什麼意義與價值?
20.蒐藏鐵道模型有什麼樂趣?
21.哪裡可以購買鐵道紀念品?
22.臺灣有哪些鐵道博物館或文化園區?
23.如何實現「住」在火車上的夢想?
24.哪裡可以親身體驗駕駛火車的快感?
25.哪兒有誌同道閤的鐵道迷夥伴?
26.鐵道迷必讀的刊物有哪些?
27.鐵道節是哪一天?
28.鐵道迷必追的神祕列車有哪些?

營運車輛篇─懷舊騰雲號到飆速普悠瑪
29.如何探索火車的身世之謎?
30.自強號、莒光號和區間列車有什麼不同?
31.阿裏山小火車的票價如何計算?
32.高鐵列車有幾節車廂?商務車廂在第幾節?
33.蒸汽火車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34.什麼是水櫃式蒸汽火車?
35.臺灣何處還能聽見蒸汽火車的汽笛聲?
36.什麼車有「鐵道界大力士」的霸名?
37.什麼是推拉式電力機車?
38.什麼車不需要火車頭也能前進?
39.什麼是電聯車?電聯車有什麼優點?
40.柴油機車可以在非電氣化鐵路上行駛嗎?
41.怎麼分辨柴電機車與電力機車?
42.臺鐵有哪些種類的客車?各有什麼用途?
43.為什麼臺鐵貨車上有奇怪的注音文?
44.什麼車是臺灣最重量級的火車?
45.臺北捷運列車也是電聯車嗎?
46.高雄捷運列車和臺北捷運有什麼不同?
47.臺灣新幹線─高鐵的最高時速是多少?
48.什麼是傾斜式列車?有哪些優異性能?

機務運轉篇─火車不相撞、會轉彎的大哉問
49.火車駕駛室裡頭有哪些精密儀器?
50.火車車廂是如何連結在一起的?
51.決定火車車輛穩定性的關鍵設施是什麼?
52.電車上方的集電弓有什麼用途?
53.「預」「切」「復」標誌代錶什麼意思?
54.鐵道標誌有幾類?分別傳達什麼訊息?
55.什麼單位是負責調度控製列車的樞紐中心?
56.如何防止高速運行的列車相撞?
57.什麼是閉塞行車製度?曾歷經哪些變革?
58.電氣路牌是什麼?為何司機要拋接路牌?
59.什麼是臂木式號誌機?
60.色燈號誌機有幾種燈號顏色?
61.如何判讀預告號誌機傳達的訊息?
62.高鐵和捷運的號誌燈,設置在哪裡?
63.平交道可分為幾類?有哪些重要設施?
64.暫停運轉的火車頭會在哪裡休息?
65.扇形車庫有什麼功能與價值?
66.哪些鐵路設施是專為蒸汽火車設置的?
67.退休的火車頭會到哪兒去呢?

鐵軌線路篇─穿山越嶺鐵支路
68.鐵軌的橫切麵是什麼形狀?
69.什麼是窄軌?標準軌距是指多少?
70.不同軌距的軌道可以並存於同一條路線上嗎?
71.火車如何轉換軌道?
72.如何防止高速奔馳的火車衝過路線盡頭?
73.鐵道路線是如何規劃的?
74.影響路線選擇的重大因素有哪些?
75.剋服崇山峻嶺鋪設鐵路的方式有哪些?
76.火車如何穿過高山、越過小溪?
77.什麼是路權?ABC型路權有什麼差別?

車站月臺篇─鐵道旅行的起點與轉捩點
78.車站有何功能?各級車站有什麼差別?
79.車站內有那些空間與設施呢?
80.為何提供乘客上下車的平臺叫做月臺?
81.常見的月臺型式有哪些?
82.月臺如何編號?
83.汽車也有專用的火車月臺?

鐵道事業篇─探索鐵路大觀園
84.臺灣有哪些鐵道事業?
85.臺灣鐵路管理局有多少營運路線?
86.臺灣高鐵創下哪些前所未有的紀錄?
87.臺灣有哪些都會捷運?
88.捷運和地下鐵有什麼不同?
89.哪些鐵道可以直接提供機場接駁服務?
90.臺灣有哪些具有觀光價值的鐵道?
91.阿裏山森林鐵路有何特別之處?
92.臺灣也有輕軌列車嗎?

鐵道職人篇─我要成為列車長!
93.執掌列車的司機要做哪些工作呢?
94.維護車站與行車秩序的是哪些工作人員?
95.誰是讓火車順利運行的幕後功臣?
96.除瞭販賣餐飲,服務員還有哪些工作?
97.為什麼有鐵路警察?他們的任務是什麼?
98.安排列車發車班次的是哪些工作人員?
99.如何從臺鐵員工的帽子分辨身分職等?
100.如何投身鐵道事業?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082604
  • EISBN:978986508261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6.1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獻給鐵道初心者的入門經典


  曾任《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的鄧誌忠先進,畢生緻力於鐵道文化的推廣,彙整其個人長年在鐵道文化領域的心得,於2014年10月齣版《鐵道迷的第一本書》,發行後即獲得讀者廣大的迴響,網友評鑑5顆星,至2018年8月即已三版二刷,從初版至今轉眼快10年,現在又將全新再版,不管是做為鐵道業營運人員,還是多年好友的我,都樂意鄭重推薦這本值得交通喜好者留存的經典書籍。

  近年來臺灣的軌道運輸呈現蓬勃發展,體現於大眾運輸的便利性,也在節能環保的功能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許多使用者更想瞭解大眾運具的特殊性及專業性,如何讓需求者及好奇者能最快瞭解交通運輸的專業及享受其中的樂趣,特在本書中囊括「鐵道旅行篇」、「玩傢蒐藏篇」、「營運車輛篇」、「機務運轉篇」、「鐵軌線路篇」、「車站月臺篇」、「鐵道事業篇」及「鐵道職人篇」等八大主題及100則子題,一網打盡所有鐵道話題!

  這本以彩色全圖解,加上大量照片、錶格,將各類專業的鐵道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如實用的車票識別、時刻錶判讀技能,介紹鐵道迷珍愛的周邊商品、傳授鐵道攝影心法祕訣,亦詳細說明鐵路車輛的技術發展經歷,以及鐵軌線路的運作技術等,圖文並茂、深入淺齣的編纂,其內容之多元、題材之生活化,是臺灣鐵道界少數專為入門者量身打造的知識寶典!是鐵道迷甚至是軍事迷入行必備工具書,難能可貴的是,本書解答瞭各種關於鐵道的謎,活潑有趣、易讀易懂,讓你輕鬆成為見多識廣的鐵道好小子!

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杜微

自序

最喜歡的,還是火車


  在臺灣這個小小的島嶼上,曾經修築超過數韆多公裏的鐵道路線,各式各樣的火車在寶島土地奔馳過,但諸多歷史上的主客觀因素,讓一條一條鐵道路線、車站與列車消失,而僅存的鐵道路線至今肩負著臺灣陸上運輸的重責大任,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當在演進的過程中,人們也再度發現軌道運輸的優點與價值,除瞭我們熟知的臺鐵、高鐵與捷運,各處的觀光鐵道線與鮮為人知的專用鐵路,也讓許多喜愛火車的人深深著迷。

  在網路資訊為主的時代,像這本《鐵道迷的第一本書》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資料再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說真的,我也樂於花時間為這本書再更新裡麵的內容,讓更多喜歡火車、鐵道的朋友,能夠擁有入門的敲門磚。

  距離上一版發行已經將近四年,在這四年全球經歷瞭一場疫情浩劫,但在臺灣的鐵道也悄悄有瞭變化,許多新式車輛陸續進來,新興的都市軌道運輸係統也開通營運,當然也有許多列車消失在時刻錶上,疫情也影響瞭許多原本正常的鐵道活動;疫情過後,人們再度緩緩恢復到之前的日常,除瞭重拾以往的生活之外,也慢慢再度關注到周遭的一切,當然也會發現現在臺灣的鐵道風景有不一樣的感覺。

  再版的《鐵道迷第一本書》,依然是一本給喜歡火車、鐵道的讀者的入門書!既然是「入門書」,文字就不應該太過生硬,雖然是第四版瞭,我仍然絞盡腦汁思考怎樣將生硬的火車、鐵道再度軟化成為大傢一看就懂的錶達方式;當讀者翻閱這本書時,依舊不需要有任何的鐵道知識背景,卻可以輕鬆建立基礎,進而有機會去鑽研更廣博精深的鐵道研究,朝嚮更「專業」的鐵道專傢領域邁進!

  除瞭舊版37位成就這本書的專傢與好友之外,再版的新書要感謝林以峰、陳健雄與臺鐵局綜閤規劃處文資科翁惠平科長再度協助,何宜珊、林佳燕、吳鈞泰、Nicole Lai等好友不吝幫忙,幫忙最新照片與資料的蒐集彙整,更要謝謝杜微局長親自審認,讓這本再版書更加精采豐富,也更具有可看性,讓更多喜愛火車的人,能夠好好的認識火車與鐵道。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鐵道迷”的書籍通常都會充斥著大量隻有圈內人士纔懂的術語和略顯老舊的黑白照片,讀起來會很有門檻。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親和力,仿佛是隔壁那位熱衷於火車的學長在跟你分享他的“寶貝”。書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比如某條綫路背後的曆史典故,或是某個著名車型的研發軼事,都讓冰冷的機械知識變得有血有肉起來。舉個例子,它描述某次世界級鐵路博覽會的場景時,那種生動的描繪,幾乎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瞭現場的激動氣氛。這種敘事的手法,成功地將“技術學習”轉化為瞭“文化體驗”,讓即便是完全不瞭解鐵路曆史背景的讀者,也能被其中蘊含的工業美學和人文情懷所打動。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鐵路文化速覽。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色彩鮮明,光是看到那個充滿活力的標題,我就忍不住想翻開它。我本身對火車這個主題並沒有特彆深厚的瞭解,算是個十足的新手,所以選擇這本所謂的“第一本書”真的是希望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打開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圖文並茂的排版實在是太友好瞭。大量的彩色插圖幾乎占據瞭每一頁,而且圖片的清晰度和專業度都非常高,完全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入門讀物能比的。比如,書中對不同型號的蒸汽機車和動車組的剖析,不僅展示瞭它們的外觀,還用清晰的圖示解釋瞭它們的核心機械結構,這對一個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歡它將復雜的鐵路術語融入到通俗易懂的解釋中,避免瞭讓人一頭霧水的專業黑話堆砌。它不像某些理論書籍那樣枯燥乏味,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鐵道迷在手把手地帶你入門,讓你在欣賞精美照片的同時,不知不覺就掌握瞭鐵路的基本知識體係。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我對接下來探索鐵路世界的旅程充滿瞭期待,感覺自己已經邁齣瞭最關鍵的第一步。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是,它並沒有將重點完全放在“看”火車上,而是深入探討瞭鐵路運營背後的復雜係統,而且講解得非常係統化。很多同類書籍隻關注外觀,這本書卻花瞭大篇幅解釋瞭調度中心是如何運作的,鐵路信號燈的顔色組閤背後代錶瞭什麼樣的指令,以及安全規範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這種對“幕後英雄”的關注,讓我對鐵路這個龐大的交通網絡産生瞭全新的敬畏感。特彆是在討論到維護和檢修的環節時,圖示非常清晰地展示瞭軌道幾何參數的測量方法,這部分內容雖然偏技術,但作者處理得十分到位,沒有讓人感到壓力。它成功地平衡瞭觀光愛好者(注重體驗)和準發燒友(注重原理)的需求,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且富有深度的初級認知框架。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所有希望認真瞭解這個迷人世界的人,提供瞭一個無可替代的起點。

评分

作為一名電子書用戶,我對閱讀體驗的流暢度一嚮比較挑剔,尤其是這種需要頻繁縮放查看細節圖的專業書籍。這本書的電子版優化得相當到位。無論我是在平闆上還是在手機上閱讀,頁麵的加載速度都非常快,圖片在高倍放大後依然保持瞭極高的銳度和色彩還原度,這一點對於研究車輛塗裝和細節標記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留意瞭“最新修訂版”的說明,對比瞭一下之前聽朋友提起的舊版內容,這次的更新確實加入瞭許多近年來投入運營的新型列車信息,尤其是在高速鐵路和磁懸浮技術領域,跟上瞭最新的發展步伐,這讓這本書的價值大大提升,確保我學到的知識不會過時。電子書的交互性也做得不錯,很多地方的術語都做瞭超鏈接處理,點擊後可以直接跳轉到解釋性的圖錶,這種即時查閱的便利性是紙質書無法比擬的,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

评分

這本冊子給我的感覺是,它簡直是為那些跟我一樣,想在周末找個有意思的愛好,又不想一開始就栽進“黑洞”裏的人量身定做的。內容組織邏輯清晰得令人稱贊。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火車圖片,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鐵路生態圈”介紹。從基礎的軌道鋪設、信號係統的工作原理,到不同國傢和地區的特色鐵路文化,都有涉獵。最讓我覺得實用的是,書中有一個專門的章節詳細介紹瞭如何進行“鐵道觀光”。它不僅列舉瞭一些世界知名的觀光路綫,還細緻地分析瞭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乘坐體驗的差異,甚至提到瞭如何預訂視野最佳的座位,這對於計劃下一次旅行的我來說,簡直是秘籍級彆的存在。我試著按照書中推薦的幾個路綫去網上搜索瞭一下,發現很多信息都是經過精心篩選和驗證的,顯示齣編者在內容準確性和時效性上確實下瞭大功夫。它成功地將一個看似小眾的愛好,包裝成瞭一種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充滿探索精神的旅行方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