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個春天(永恆青春版)【電子書加值版】 (電子書)

抓住一個春天(永恆青春版)【電子書加值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念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電子書加值版】吳念真・數位簽名 ╳ 親聲朗讀〈再版自序——曾經〉

吳念真人生首本短篇小說集 溫暖重現──
特別收錄新版自序,深情刻畫半世紀來的心頭點滴
「麵對這本書,一如麵對青春、麵對初戀,或麵對初為人父的自己。」

  《抓住一個春天》共收錄十一篇短篇小說,這是吳念真於1977年齣版的第一本小說集,也是他最初始的創作種子。彼時青澀之氣未褪的他,竟已能用精熟的眼光捕捉日常中的靈光碎片,而眾生的幽微情感,即如此在他的輕巧筆下被一一重現。

  二十五歲的他,在〈後記〉中是那樣傲然、堅定:「迴顧年輕但無由浪漫的來路,細數這些年的收穫,我的確得到一個永恆的春天,由此以往不管將來如何,有這些情感為伴,深信我會珍視這段路程的一點一滴,深信我會昂然地邁齣下一步。」

  如今,人生邁入七十大關,吳念真早以善寫能導享譽藝文界。迴望一路走來的軌跡,他說:「《抓住一個春天》從書寫、投稿、發錶,直到齣書前後所遇到的人與事,幾乎影響、改變甚至決定瞭我之後的生涯。」

  時光倏忽半個世紀,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何因一篇小說誤打誤撞開啟他的職業生涯,那些「扒鬆瞭泥土,開闢瞭一塊園地」的貴人又是如何在旁守護、澆灌這株幼苗,看他一路茁壯成長,長成最自然舒展的樣子……

  這本書關於那個單純而美好的七○年代。
  關於一位沒沒無聞的青年,如何在生命之春、迷惘之際,摸索前行。
  也關於每一個人,如何抓住屬於自己的,永恆的春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念真


  1952年生於九份。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臺灣影視導演、編劇、演員、作詞人及藝術監督,是首位三金(金馬獎、金麯獎、金鐘獎)滿貫得主。1976年開始小說創作,曾獲吳濁流文學獎,並連續三年獲得聯閤報小說獎。1981年起開始創作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曾主持TVBS「臺灣念真情」、公共電視「這些人 那些人」,導演、企畫及代言的廣告無數。2001年加入綠光劇團編導行列,開始創作舞臺劇劇本,以《人間條件》係列為主要作品。

  現任「吳念真企劃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綠光劇團」藝術監督、「綠光創藝製作公司」董事長。

  著有小說集《邊鞦一雁聲》、《特別的一天》等,散文集《颱灣念真情》係列、《這些人,那些事》、《念念時光真味》,電影劇本《兒子的大玩偶》、《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戲夢人生》、《多桑》等七十餘種,繪本《八歲,一個人去旅行》等。
 

圖書目錄

再版自序──曾經

抓住一個春天
哥哥捕魚去
婚禮
難報生平未展眉
牧羊女
尋車記
醫者
公休日
不詳女一二二
看戲去囉
樹上的黃瓜

後記

 

圖書序言

再版自序

  麵對這本書,一如麵對青春、麵對初戀,或麵對初為人父的自己,雖然,它的年紀比起兒子都要大上許多。

  《抓住一個春天》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齣版當年我應該二十五歲左右吧?而今年七十一,四十六年過去瞭,從少壯到古稀。

  遺忘,彷彿是年歲增長後的必然,就像年輕的時候曾經聽過的一首歌的歌詞所說的:「……若我不能遺忘,這纖小軀體又怎能載得起如許沉重憂傷?」所以,若非重新翻閱,大多數的篇章都早已麵貌模糊,唯獨作為書名的這一篇始終歷久彌新,然而,記得的並非文字內容,而是從書寫、投稿、發錶直到齣書前後所遇到的人與事,因為這些人與事幾乎影響、改變甚至決定瞭我之後的生涯。

  人老話多,文長慎入,有興趣的就請耐著性子聽我慢慢說。

  一九七五年是我三年兵役的最後一年,年初,部隊剛從金門移防苗栗大坪頂,沒想到當環境的整理整頓、防務的部署調配剛完成,部隊纔稍微放鬆下來開始正常輪休時,老的那個蔣總統卻就在那個時候過世瞭!

  部隊再度進入長達一兩個月的一級戰備,休假取消、電影院關門、電視變黑白……除瞭睡覺之外全員全副武裝,政治課上不完,下課時間廁所外到處都堆著暫時脫卸下來的鋼盔,和掛著子彈袋、醫護包、刺刀、水壺等等的沉重的S腰帶。有一天,營長要進來尿尿,幾乎找不到落腳處,氣得在外頭大罵:敵人不要多,隻要一個帶把步槍來攻廁所,半個部隊全光著屁股被押走!有個阿兵在裡頭低聲迴應:不會啦,營長會帶著他的短槍來救我!

  也許是白天的政治課睡太飽,阿兵們夜裡精神似乎特別好,有一天當我輪值午夜十一點到一點的安全士官時,發現中山室裡平常乏人問津的文康書箱中竟然隻剩幾本像《蘇俄在中國》之類的磚頭書,那些比較容易入口的武俠小說和教忠、教孝培養愛國情操的小說全部被藉走瞭!長夜難度又苦無消磨方式,正當懊惱不已的時候,我們的預官輔導長正好從他房間齣來,問我在找什麼?我說:沒書看!他說女朋友給他寄瞭一些書來,有一本小說他剛看完,「夭壽好看,你一定喜歡!」他迴房把書拿齣來給我,說:「慢慢看。」

  那本書的封麵很不一樣,很新潮、很醒目,書名隻有一個字:《鑼》,作者是黃春明。

  書不厚,真的夭壽好看,所以要慢慢看真的很難,整本看完時,纔發現我連一點到三點的安全士官都忘瞭去叫交班。既然如此,那就乾脆從頭再看一遍。

  清晨,起床號響起之前,輔導長拿著盥洗用具走齣房門,看到我隻愣瞭一下,說:看整夜?我笑瞭笑點點頭,他說:我就知道你會喜歡,因為裡頭有一個主角的名字跟你一樣,叫「憨欽」!此外,他什麼都沒說。

  《鑼》和黃春明先生在那個夜裡啟發我的是:隻要多看一眼、多聽一下,身邊再平凡的人都有故事,都會是一本書。

  後來,我買瞭一本筆記簿,把小時候記得的事、鄰居或兵士們講過的故事逐一條列,覺得內容逐漸長大,大到差不多瞭、自覺很完整瞭,就寫下來往部隊有訂閱的報紙副刊寄。結局你應該想也知道,每寄每退,但或許年輕,心理自衛機轉很強大,退得快的會有短時間的失落,隻要退得慢一點的,就會想說:應該寫得還不壞,所以他們纔會猶豫吧?

  部隊輔導長是可以檢查信件的,所以我寫的稿子他幾乎每篇都會看過,而每次把退稿拿給我的時候都會說:加油哦,還有進步的空間!或者:這篇我都看不懂你要錶達什麼呢!

  不久之後他就退伍齣國念書瞭,新的輔導長是職業軍人,第一次拿到報社的退稿時,把我叫進房間,念瞭一兩個小時,其實隻是傳達瞭一個重點:退伍之後,你要寫什麼我管不著,但隻要還在部隊,就別跟報社有關聯!

  我是聽話的兵,從此隻有筆記、日記,沒有投稿。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底,我退伍瞭。

  十五歲初中畢業後就到颱北工作,雖然之後也半工半讀念完高中補校,但其實身無一技之長,所以退伍前已經決定瞭兩件事:第一,先找到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第二,考夜間部大學,因為對當時做學徒已經太老的我來說,念大學應該是取得「專長證明」最快速的途徑。

  於是,一九七六年初,我進瞭颱北市立療養院(現在的颱北聯閤醫院鬆德院區)當雇員。

  工作有著落之後,開始進行第二個計畫。首先去南陽街的補習班瞭解一下夜間部大學到底有哪些科係?要考些什麼科目?還有,離開學校三、四年瞭,課本內容是不是有什麼改變?

  不問還好,一問之下整個人就涼瞭半截,因為除瞭歷史、地理和三民主義勉強還有點記憶之外,國文、英文、數學幾乎和先前所讀的完全不一樣,尤其是數學,根本就像天書!當時已經是二月,而夜間部聯招是八月初考試,也就是說我隻有半年的時間必須去消化一卡車近乎全新的教科書,連補習班的人都說:「是有難度,但未必不可能,而且你剛退伍,錄取分數有降低百分之十的優待。」然後給瞭我一堆參考講義和五節免費試聽。

  由於我要上班,所以那五節試聽我打算用一個星期天全部用完。

  那天北颱灣難得豔陽高照,陽光驅走多日來的濕冷,火車站前紅男綠女熙熙攘攘,個個笑容燦爛,而纔一街之隔的教室裡卻寒氣未散,燈光昏沉。應該小我四五歲左右的男孩女孩一個個麵無錶情、鬱鬱寡歡,老師拼命講笑話,他們似乎也不太領情,我鄰座的一個男孩甚至還說:拜託!這個月我已經聽過四次瞭!

  午休的時候課堂裡隻剩下少數幾個人,三、四個男生正圍著兩個女生攪和,主題是想說服她們下午蹺課,一起去陽明山郊遊,說:「多上下午這幾堂課也不一定能多考幾分,沒去曬曬今天的太陽絕對卻會遺憾一輩子!」

  然而下午的課程一開始,我發現那幾個人都還在,依然麵無錶情地看著老師,鬱鬱寡歡。

  黃昏迴到醫院宿捨,迴想這一天的上課情形,發現這樣的課程其實並不適閤我這種狀況的學生,我應該放棄一兩個可能徒勞無功的科目,把有限的時間集中在「有讀有保庇」的學科上。於是立定主意:數學放棄!英文、國文靠實力,三民主義死背,歷史、地理集中力氣!

  然而歷史地理總共十二本,光要看完都不容易,哪有「精讀」的餘裕?沒想到補習班給的簡介資料上剛好有一則「用地圖讀地理、歷史」的廣告,號稱隻要買四本地圖就可以讀通十二本地理、歷史,好極瞭!這麼一來我好像連課本都可以不用買啦!

  也許心裡的壓力得到一點點緩解吧,當我吃著晚餐時忽然想起相約要蹺課的那幾個男孩,想說:如果一大早的陽光就引誘著他們逃離教室,而且也順利說服幾個女生結伴相隨,那今天應該是無比歡樂的記憶吧?當然也會想到:是什麼樣的父母和傢庭可以理解和接受孩子們這種暫時「短路」的行為?

  想著想著,畫麵就齣來瞭,於是拿齣筆記本開始打草稿,想像著那幾張年輕的臉孔,模擬著他們的語氣,想著白天戶外的光影和溫度,想著他們這一天裡可能遇到的良善的人……就這樣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看著他們開心的這一天,一路跟著記錄下來。過程中好像沒有什麼停歇,隻記得燒瞭一次開水,還有夜裡溫度又降瞭,找瞭襪子穿上繼續寫,然後寫完,抬頭時纔發現天已經濛濛亮。

  沒多久,好像纔三月初,《聯閤副刊》就登齣瞭這篇文章,沒錯,就是〈抓住一個春天〉。也許因為太長瞭,還分上下兩天登完。記得那天的日記裡,我寫瞭這樣的一句話:「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跟人傢說:明天,報紙上將會有我的文章。」

  文章發錶後的某一天,接到報社寄來的一封信,很薄,絕對不是退稿,打開,是一張便箋,很秀氣的字,寫著:念真兄,請多賜短篇。祝筆健 馬各。

  夜裡,我問隔壁宿捨一個也經常投稿的醫生說:馬各是誰?他說:好像是《聯閤副刊》的主編!

  馬各先生或許都不知道他這封短信的威力,他讓這個剛退伍的年輕人幾乎忘瞭要考大學這件事,每天一下班就在宿捨裡寫寫寫,因為他單純地覺得既然不知道該如何迴信錶示謝意,那最好的方式無非就是「再寄短篇」。

  六月,當副刊登齣我第三篇小說時,宿捨裡的同事們終於受不瞭瞭,說:你到底要不要考大學啊?

  而就在決定暫時收心,好好念書之後沒多久,有一天樓下警衛忽然喊我的名字,說有找我的訪客。下得樓來,發現是兩個年紀看起來沒大我多少的人,身邊是一部舊舊的摩托車。他們分別自我介紹,一位是政大教授吳靜吉、另一位則是遠流齣版社的王榮文。前者當時比較陌生,至於後者那陣子倒是經常耳聞,因為他的齣版社剛齣版瞭一本驚動萬教的小說──吳祥輝的《拒絕聯考的小子》。

  他們說:在《聯閤副刊》上連續看到我幾篇創作,很有潛力,很希望有機會齣版你人生的第一本書。

  沒多久之後便接到王先生寄來的兩張齣版閤約和一封信,他說這份閤約並不具有任何法律約束力,隻是彼此的約定、承諾和期待。

  我簽瞭,因為對我來說那是一種被注目、被肯定的溫暖和鼓舞,一如馬各先生的便箋,短,卻強大無比。

  八月,大學夜間部放榜,考上輔仁大學會計係。取代十二本課本的那四本地圖效果真的不壞,拿到可以接受的成績。原本就決定放棄的數學隻看得懂三題,對兩題錯一題,倒扣之後實得10.18分,這被宿捨裡幾個颱大醫科畢業的醫生笑瞭好久,常開玩笑說:這樣的數學實力去念會計,以後你做的帳誰相信啊?

  不久之後《聯閤報》決定舉辦文學獎,有一天馬各先生約瞭好多年輕作傢在報社聚會,那是我第一次和他見麵。他說一直以為我應該是年紀稍微大一點的醫護人員,沒想到卻隻是一個剛考上大學的「小孩」啊!

  也許他真的把我們幾個年輕的創作者都當「小孩」吧,老怕我們餓著瞭,所以常約我們去他傢吃飯、聊天。

  一直記得他傢的樣子,和駱太太燒的菜。有一迴她炒瞭一道青菜,樣子看起來是韭菜花,但味道卻不是,忍不住問瞭,纔知道那叫「蒜苔」,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這樣的一種菜。

  馬各喜歡磯釣,休假時常帶兩個孩子南南北北去釣魚,還寫瞭一本書叫《偕子同釣》,讀著讀著覺得有這樣的爸爸真好!心裡也想著,未來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父親,但至今好像一直沒有做到。

  有一天,他又約我去他傢吃飯,說報社有一個「特約撰述」的計畫,就是每個月給年輕作傢五韆塊的生活津貼,唯一的條件是把每一篇作品「優先」交給《聯閤副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約束。

  當時我雇員的月薪大約纔四韆塊左右,這樣的額外津貼和近乎沒條件的條件對我來說簡直是「不義之財」,馬各說服我接受,他的說法迄今難忘,他說:報紙是靠「內容」賺錢的,而你們的作品就是內容!

  這筆津貼我足足領瞭五年,從大一一直領到大學畢業第一次拿到編劇金馬獎之後纔結束。

  一九七七年,我得瞭聯閤報文學獎的第二獎(首獎得主是我後來的同事小野)。馬各說,既然得獎瞭,就趁這個時候齣第一本書吧,因為算一算篇數和字數也都夠瞭。他說既然大部分的作品都發錶在《聯閤副刊》,那就交給聯經齣版社吧?

  也許之前根本都還沒有齣書的想法,他這麼一提我反而不知所措起來,因為我始終沒有跟他說過先前和王榮文先生的約定。

  那時真是年輕啊,這種「兩難」的狀態竟然讓我憂煩焦慮到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下課後終於忍不住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直接跑到報社找馬各,話都還沒說眼淚就先流,馬各嚇瞭一跳,一直問什麼事,「生活還是工作齣瞭問題嗎?」聽完我自己認為的「睏境」之後,他笑瞭,說:「這種事交給大人來處理,好不好?小孩就好好念書、好好寫作就好,不要去煩惱這個!」

  記得我是這樣迴答他的:駱先生,我不是小孩啦,我二十六瞭。

  幾天後,王榮文先生打電話給我,說馬各已經跟他說過這件事瞭,他說之前就說過瞭,那隻是一個約定和期待啊!最後他說:「謝謝你還記得我們的約定,我們等你的下一本書,好嗎?」

  那個晚上,我睡瞭一場久違的好覺,心裡甜甜地想著的是:怎麼我遇到的都是這麼好的人啊!

  不久之後,封麵乾淨、清爽的書齣版瞭,好像也就在這前後,馬各先生離開《聯副》,調任《民生報》的副總編輯,而我則在一九七八年寫瞭第一個電影劇本,一九八○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同樣做寫字的工作,隻是寫的是劇本,不是小說。

  這是跟這本書有關的一些點點滴滴。

  如果你竟然這麼有耐心地看到這裡,請容許我多講一句話:

  好像也隻有在那麼單純而美好的年代裡纔會有這麼一群長輩,他們扒鬆瞭泥土,開闢瞭一塊園地,讓不同的種子自在地落下、萌芽,他們殷勤澆灌、施肥,然後微笑地看著他們各自成長,長成他們各自喜歡的姿態。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