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個春天(永恆青春版)【電子書加值版】 (電子書)

抓住一個春天(永恆青春版)【電子書加值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念真
图书标签:
  • 爱情
  • 青春
  • 成长
  • 校园
  • 治愈
  • 小说
  • 电子书
  • 加值版
  • 永恆青春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電子書加值版】吳念真・數位簽名 ╳ 親聲朗讀〈再版自序——曾經〉

吳念真人生首本短篇小說集 溫暖重現──
特別收錄新版自序,深情刻畫半世紀來的心頭點滴
「面對這本書,一如面對青春、面對初戀,或面對初為人父的自己。」

  《抓住一個春天》共收錄十一篇短篇小說,這是吳念真於1977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也是他最初始的創作種子。彼時青澀之氣未褪的他,竟已能用精熟的眼光捕捉日常中的靈光碎片,而眾生的幽微情感,即如此在他的輕巧筆下被一一重現。

  二十五歲的他,在〈後記〉中是那樣傲然、堅定:「回顧年輕但無由浪漫的來路,細數這些年的收穫,我的確得到一個永恆的春天,由此以往不管將來如何,有這些情感為伴,深信我會珍視這段路程的一點一滴,深信我會昂然地邁出下一步。」

  如今,人生邁入七十大關,吳念真早以善寫能導享譽藝文界。回望一路走來的軌跡,他說:「《抓住一個春天》從書寫、投稿、發表,直到出書前後所遇到的人與事,幾乎影響、改變甚至決定了我之後的生涯。」

  時光倏忽半個世紀,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何因一篇小說誤打誤撞開啟他的職業生涯,那些「扒鬆了泥土,開闢了一塊園地」的貴人又是如何在旁守護、澆灌這株幼苗,看他一路茁壯成長,長成最自然舒展的樣子……

  這本書關於那個單純而美好的七○年代。
  關於一位沒沒無聞的青年,如何在生命之春、迷惘之際,摸索前行。
  也關於每一個人,如何抓住屬於自己的,永恆的春天……
 
寻觅光影交错间的生命轨迹 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存在的深度探索 《岁月的褶皱与重叠:当代文学的镜像观察》 本书并非一部轻松愉快的休闲读物,它更像是一面冷峻的镜子,映照出我们时代深处那些难以言喻的细微裂痕与宏大张力。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沉静的笔触,带领读者穿梭于当代文学的复杂迷宫,考察那些被主流叙事常常忽略的、处于边缘地带的生命经验与思想脉络。 全书结构精妙,分为“虚构的边界”、“历史的残响”与“日常的形而上学”三大板块,每一部分都针对特定主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旨在揭示文本背后所潜藏的社会结构、心理动荡以及个体在快速更迭的世界中所面临的身份焦虑。 第一部分:虚构的边界——小说形式的自我审视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小说这种传统叙事媒介在面对媒介爆炸、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挣扎与创新。作者并未满足于简单的文学批评,而是将叙事结构本身视为一种哲学立场。 核心议题包括: 一、元小说(Metafiction)的后现代回响与新现实主义的张力: 考察了当代作家如何自觉地解构叙事逻辑,打破“第四堵墙”,但这是否仅仅是一种炫技?作者通过对比几位关键作家的作品,指出新的趋势并非是对现实的彻底抛弃,而是在极端解构之后,试图通过对“不可知性”的坦诚,重建一种更为谦卑、更具伦理责任感的“新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承认自身叙述的局限性,反而更贴近存在的本质。 二、时间轴的断裂与重组: 现代人对线性的时间感受已经瓦解。本书细腻地分析了非线性叙事在构建人物内心世界中的作用。我们不再关注“发生了什么”,而更关注“如何记住、如何遗忘”。作者特别剖析了那些采用多重时态、闪回与预叙交织的文本,指出它们如何模仿大脑的记忆运作机制,揭示了记忆的主观建构性,以及创伤如何扭曲了我们对过去的感知。 三、语言的异化与抵抗: 面对信息时代的扁平化语言和流行语的泛滥,当代作家如何捍卫语言的深度和复杂性?本书探讨了那些勇于使用晦涩、悖论甚至“反美学”语言的文本,认为这些语言的“失误”恰恰是抵抗意义单一化的有效武器。语言不再是描摹现实的工具,而成为了与现实进行谈判的场域。 第二部分:历史的残响——记忆、遗忘与代际创伤 历史从来不是静止的档案,而是活在当下的心理结构中。本部分将焦点投向了那些在官方叙事之外低吟的历史碎片,以及这些碎片如何塑造了当代人的集体潜意识和个体命运。 深入分析: 一、纪念碑的阴影与“未完成的过去”: 许多当代作品都拒绝提供一个清晰、圆满的历史结论。作者认为,这反映了一种对“大叙事”的深刻不信任。我们不再追求历史的真相,而是关注历史事件遗留下的情感债务——那些未被哀悼的、被压抑的集体悲痛是如何通过家庭血脉和文化符号代代相传的。 二、个人档案与官方记录的对抗: 本节重点对比了基于口述历史、私人信件和日记的文本与官方历史文献之间的权力关系。那些被系统性抹去的、微不足道的个人经历,在文学中被重新赋予了重量和尊严。这是一种对“被遗忘者”的文学考古学实践。 三、地理空间中的历史印记: 城市景观、废弃的工业区、被遗忘的乡村聚落——这些地理空间不再仅仅是背景,它们是凝固的历史。作者分析了作品中如何通过对特定地点的细致描摹,来揭示历史事件在物质层面上留下的持久印记,展现了“地方精神”如何对抗现代性的祛魅过程。 第三部分:日常的形而上学——琐碎中的宏大追问 当代生活似乎充满了肤浅的娱乐和无意义的重复,但在这层表象之下,隐藏着深刻的哲学命题。本部分将目光聚焦于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常场景,发掘其中蕴含的生命本质的追问。 探讨焦点: 一、消费主义下的主体漂移: 从购物中心到社交媒体的信息流,现代人的自我构建越来越依赖于外部投射和符号消费。本书探讨了文学如何捕捉这种“主体漂移”——当身份变成一种可以随时更换的配置时,真实的需求和欲望在何处安放?作品中那些对“空虚感”的精准捕捉,构成了对消费至上主义的有力反思。 二、劳动的异化与诗意的回归: 面对日益专业化和流程化的现代工作,劳动不再是个体创造力的体现,而成为了生存的机械流程。作者审视了那些描写“蓝领”或“白领”重复性劳动的文本,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对“失落的技艺”的怀念,以及在重复中寻找微小意义的努力。这是一种在无聊中寻求崇高的尝试。 三、人与非人(技术、动物、自然)的边界重构: 在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章分析了作品中对人与非人界限的模糊处理,探讨了当代人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以及这种重新定位对伦理和存在感的冲击。例如,对城市中野生动物的关注,折射出人类对自身原始野性与自然连接的渴望。 结语:存在的持续追问 《岁月的褶皱与重叠》最终导向一个结论:当代文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它无比诚实地呈现了我们所处的困境——一个充满噪音、信息过载、历史幽灵萦绕,却又极度渴望真实连接的时代。阅读这些文本,如同进行一次艰难但必要的自我检查,迫使我们面对自身存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它要求读者放下预设,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这场关于我们“如何是人”的深刻对话之中。 本书是献给所有不满足于浅层阅读、渴望挖掘文本深层结构与时代精神共振的知识探索者的必备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念真


  1952年生於九份。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臺灣影視導演、編劇、演員、作詞人及藝術監督,是首位三金(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滿貫得主。1976年開始小說創作,曾獲吳濁流文學獎,並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1981年起開始創作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曾主持TVBS「臺灣念真情」、公共電視「這些人 那些人」,導演、企畫及代言的廣告無數。2001年加入綠光劇團編導行列,開始創作舞臺劇劇本,以《人間條件》系列為主要作品。

  現任「吳念真企劃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綠光劇團」藝術監督、「綠光創藝製作公司」董事長。

  著有小說集《邊秋一雁聲》、《特別的一天》等,散文集《台灣念真情》系列、《這些人,那些事》、《念念時光真味》,電影劇本《兒子的大玩偶》、《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戲夢人生》、《多桑》等七十餘種,繪本《八歲,一個人去旅行》等。
 

图书目录

再版自序──曾經

抓住一個春天
哥哥捕魚去
婚禮
難報生平未展眉
牧羊女
尋車記
醫者
公休日
不詳女一二二
看戲去囉
樹上的黃瓜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869767
  • EISBN:978957087039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4.5MB

图书试读

再版自序

  面對這本書,一如面對青春、面對初戀,或面對初為人父的自己,雖然,它的年紀比起兒子都要大上許多。

  《抓住一個春天》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出版當年我應該二十五歲左右吧?而今年七十一,四十六年過去了,從少壯到古稀。

  遺忘,彷彿是年歲增長後的必然,就像年輕的時候曾經聽過的一首歌的歌詞所說的:「……若我不能遺忘,這纖小軀體又怎能載得起如許沉重憂傷?」所以,若非重新翻閱,大多數的篇章都早已面貌模糊,唯獨作為書名的這一篇始終歷久彌新,然而,記得的並非文字內容,而是從書寫、投稿、發表直到出書前後所遇到的人與事,因為這些人與事幾乎影響、改變甚至決定了我之後的生涯。

  人老話多,文長慎入,有興趣的就請耐著性子聽我慢慢說。

  一九七五年是我三年兵役的最後一年,年初,部隊剛從金門移防苗栗大坪頂,沒想到當環境的整理整頓、防務的部署調配剛完成,部隊才稍微放鬆下來開始正常輪休時,老的那個蔣總統卻就在那個時候過世了!

  部隊再度進入長達一兩個月的一級戰備,休假取消、電影院關門、電視變黑白……除了睡覺之外全員全副武裝,政治課上不完,下課時間廁所外到處都堆著暫時脫卸下來的鋼盔,和掛著子彈袋、醫護包、刺刀、水壺等等的沉重的S腰帶。有一天,營長要進來尿尿,幾乎找不到落腳處,氣得在外頭大罵:敵人不要多,只要一個帶把步槍來攻廁所,半個部隊全光著屁股被押走!有個阿兵在裡頭低聲回應:不會啦,營長會帶著他的短槍來救我!

  也許是白天的政治課睡太飽,阿兵們夜裡精神似乎特別好,有一天當我輪值午夜十一點到一點的安全士官時,發現中山室裡平常乏人問津的文康書箱中竟然只剩幾本像《蘇俄在中國》之類的磚頭書,那些比較容易入口的武俠小說和教忠、教孝培養愛國情操的小說全部被借走了!長夜難度又苦無消磨方式,正當懊惱不已的時候,我們的預官輔導長正好從他房間出來,問我在找什麼?我說:沒書看!他說女朋友給他寄了一些書來,有一本小說他剛看完,「夭壽好看,你一定喜歡!」他回房把書拿出來給我,說:「慢慢看。」

  那本書的封面很不一樣,很新潮、很醒目,書名只有一個字:《鑼》,作者是黃春明。

  書不厚,真的夭壽好看,所以要慢慢看真的很難,整本看完時,才發現我連一點到三點的安全士官都忘了去叫交班。既然如此,那就乾脆從頭再看一遍。

  清晨,起床號響起之前,輔導長拿著盥洗用具走出房門,看到我只愣了一下,說:看整夜?我笑了笑點點頭,他說:我就知道你會喜歡,因為裡頭有一個主角的名字跟你一樣,叫「憨欽」!此外,他什麼都沒說。

  《鑼》和黃春明先生在那個夜裡啟發我的是:只要多看一眼、多聽一下,身邊再平凡的人都有故事,都會是一本書。

  後來,我買了一本筆記簿,把小時候記得的事、鄰居或兵士們講過的故事逐一條列,覺得內容逐漸長大,大到差不多了、自覺很完整了,就寫下來往部隊有訂閱的報紙副刊寄。結局你應該想也知道,每寄每退,但或許年輕,心理自衛機轉很強大,退得快的會有短時間的失落,只要退得慢一點的,就會想說:應該寫得還不壞,所以他們才會猶豫吧?

  部隊輔導長是可以檢查信件的,所以我寫的稿子他幾乎每篇都會看過,而每次把退稿拿給我的時候都會說:加油哦,還有進步的空間!或者:這篇我都看不懂你要表達什麼呢!

  不久之後他就退伍出國念書了,新的輔導長是職業軍人,第一次拿到報社的退稿時,把我叫進房間,念了一兩個小時,其實只是傳達了一個重點:退伍之後,你要寫什麼我管不著,但只要還在部隊,就別跟報社有關聯!

  我是聽話的兵,從此只有筆記、日記,沒有投稿。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底,我退伍了。

  十五歲初中畢業後就到台北工作,雖然之後也半工半讀念完高中補校,但其實身無一技之長,所以退伍前已經決定了兩件事:第一,先找到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第二,考夜間部大學,因為對當時做學徒已經太老的我來說,念大學應該是取得「專長證明」最快速的途徑。

  於是,一九七六年初,我進了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在的台北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當雇員。

  工作有著落之後,開始進行第二個計畫。首先去南陽街的補習班了解一下夜間部大學到底有哪些科系?要考些什麼科目?還有,離開學校三、四年了,課本內容是不是有什麼改變?

  不問還好,一問之下整個人就涼了半截,因為除了歷史、地理和三民主義勉強還有點記憶之外,國文、英文、數學幾乎和先前所讀的完全不一樣,尤其是數學,根本就像天書!當時已經是二月,而夜間部聯招是八月初考試,也就是說我只有半年的時間必須去消化一卡車近乎全新的教科書,連補習班的人都說:「是有難度,但未必不可能,而且你剛退伍,錄取分數有降低百分之十的優待。」然後給了我一堆參考講義和五節免費試聽。

  由於我要上班,所以那五節試聽我打算用一個星期天全部用完。

  那天北台灣難得豔陽高照,陽光驅走多日來的濕冷,火車站前紅男綠女熙熙攘攘,個個笑容燦爛,而才一街之隔的教室裡卻寒氣未散,燈光昏沉。應該小我四五歲左右的男孩女孩一個個面無表情、鬱鬱寡歡,老師拼命講笑話,他們似乎也不太領情,我鄰座的一個男孩甚至還說:拜託!這個月我已經聽過四次了!

  午休的時候課堂裡只剩下少數幾個人,三、四個男生正圍著兩個女生攪和,主題是想說服她們下午蹺課,一起去陽明山郊遊,說:「多上下午這幾堂課也不一定能多考幾分,沒去曬曬今天的太陽絕對卻會遺憾一輩子!」

  然而下午的課程一開始,我發現那幾個人都還在,依然面無表情地看著老師,鬱鬱寡歡。

  黃昏回到醫院宿舍,回想這一天的上課情形,發現這樣的課程其實並不適合我這種狀況的學生,我應該放棄一兩個可能徒勞無功的科目,把有限的時間集中在「有讀有保庇」的學科上。於是立定主意:數學放棄!英文、國文靠實力,三民主義死背,歷史、地理集中力氣!

  然而歷史地理總共十二本,光要看完都不容易,哪有「精讀」的餘裕?沒想到補習班給的簡介資料上剛好有一則「用地圖讀地理、歷史」的廣告,號稱只要買四本地圖就可以讀通十二本地理、歷史,好極了!這麼一來我好像連課本都可以不用買啦!

  也許心裡的壓力得到一點點緩解吧,當我吃著晚餐時忽然想起相約要蹺課的那幾個男孩,想說:如果一大早的陽光就引誘著他們逃離教室,而且也順利說服幾個女生結伴相隨,那今天應該是無比歡樂的記憶吧?當然也會想到:是什麼樣的父母和家庭可以理解和接受孩子們這種暫時「短路」的行為?

  想著想著,畫面就出來了,於是拿出筆記本開始打草稿,想像著那幾張年輕的臉孔,模擬著他們的語氣,想著白天戶外的光影和溫度,想著他們這一天裡可能遇到的良善的人……就這樣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看著他們開心的這一天,一路跟著記錄下來。過程中好像沒有什麼停歇,只記得燒了一次開水,還有夜裡溫度又降了,找了襪子穿上繼續寫,然後寫完,抬頭時才發現天已經濛濛亮。

  沒多久,好像才三月初,《聯合副刊》就登出了這篇文章,沒錯,就是〈抓住一個春天〉。也許因為太長了,還分上下兩天登完。記得那天的日記裡,我寫了這樣的一句話:「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跟人家說:明天,報紙上將會有我的文章。」

  文章發表後的某一天,接到報社寄來的一封信,很薄,絕對不是退稿,打開,是一張便箋,很秀氣的字,寫著:念真兄,請多賜短篇。祝筆健 馬各。

  夜裡,我問隔壁宿舍一個也經常投稿的醫生說:馬各是誰?他說:好像是《聯合副刊》的主編!

  馬各先生或許都不知道他這封短信的威力,他讓這個剛退伍的年輕人幾乎忘了要考大學這件事,每天一下班就在宿舍裡寫寫寫,因為他單純地覺得既然不知道該如何回信表示謝意,那最好的方式無非就是「再寄短篇」。

  六月,當副刊登出我第三篇小說時,宿舍裡的同事們終於受不了了,說:你到底要不要考大學啊?

  而就在決定暫時收心,好好念書之後沒多久,有一天樓下警衛忽然喊我的名字,說有找我的訪客。下得樓來,發現是兩個年紀看起來沒大我多少的人,身邊是一部舊舊的摩托車。他們分別自我介紹,一位是政大教授吳靜吉、另一位則是遠流出版社的王榮文。前者當時比較陌生,至於後者那陣子倒是經常耳聞,因為他的出版社剛出版了一本驚動萬教的小說──吳祥輝的《拒絕聯考的小子》。

  他們說:在《聯合副刊》上連續看到我幾篇創作,很有潛力,很希望有機會出版你人生的第一本書。

  沒多久之後便接到王先生寄來的兩張出版合約和一封信,他說這份合約並不具有任何法律約束力,只是彼此的約定、承諾和期待。

  我簽了,因為對我來說那是一種被注目、被肯定的溫暖和鼓舞,一如馬各先生的便箋,短,卻強大無比。

  八月,大學夜間部放榜,考上輔仁大學會計系。取代十二本課本的那四本地圖效果真的不壞,拿到可以接受的成績。原本就決定放棄的數學只看得懂三題,對兩題錯一題,倒扣之後實得10.18分,這被宿舍裡幾個台大醫科畢業的醫生笑了好久,常開玩笑說:這樣的數學實力去念會計,以後你做的帳誰相信啊?

  不久之後《聯合報》決定舉辦文學獎,有一天馬各先生約了好多年輕作家在報社聚會,那是我第一次和他見面。他說一直以為我應該是年紀稍微大一點的醫護人員,沒想到卻只是一個剛考上大學的「小孩」啊!

  也許他真的把我們幾個年輕的創作者都當「小孩」吧,老怕我們餓著了,所以常約我們去他家吃飯、聊天。

  一直記得他家的樣子,和駱太太燒的菜。有一回她炒了一道青菜,樣子看起來是韭菜花,但味道卻不是,忍不住問了,才知道那叫「蒜苔」,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這樣的一種菜。

  馬各喜歡磯釣,休假時常帶兩個孩子南南北北去釣魚,還寫了一本書叫《偕子同釣》,讀著讀著覺得有這樣的爸爸真好!心裡也想著,未來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父親,但至今好像一直沒有做到。

  有一天,他又約我去他家吃飯,說報社有一個「特約撰述」的計畫,就是每個月給年輕作家五千塊的生活津貼,唯一的條件是把每一篇作品「優先」交給《聯合副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約束。

  當時我雇員的月薪大約才四千塊左右,這樣的額外津貼和近乎沒條件的條件對我來說簡直是「不義之財」,馬各說服我接受,他的說法迄今難忘,他說:報紙是靠「內容」賺錢的,而你們的作品就是內容!

  這筆津貼我足足領了五年,從大一一直領到大學畢業第一次拿到編劇金馬獎之後才結束。

  一九七七年,我得了聯合報文學獎的第二獎(首獎得主是我後來的同事小野)。馬各說,既然得獎了,就趁這個時候出第一本書吧,因為算一算篇數和字數也都夠了。他說既然大部分的作品都發表在《聯合副刊》,那就交給聯經出版社吧?

  也許之前根本都還沒有出書的想法,他這麼一提我反而不知所措起來,因為我始終沒有跟他說過先前和王榮文先生的約定。

  那時真是年輕啊,這種「兩難」的狀態竟然讓我憂煩焦慮到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下課後終於忍不住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直接跑到報社找馬各,話都還沒說眼淚就先流,馬各嚇了一跳,一直問什麼事,「生活還是工作出了問題嗎?」聽完我自己認為的「困境」之後,他笑了,說:「這種事交給大人來處理,好不好?小孩就好好念書、好好寫作就好,不要去煩惱這個!」

  記得我是這樣回答他的:駱先生,我不是小孩啦,我二十六了。

  幾天後,王榮文先生打電話給我,說馬各已經跟他說過這件事了,他說之前就說過了,那只是一個約定和期待啊!最後他說:「謝謝你還記得我們的約定,我們等你的下一本書,好嗎?」

  那個晚上,我睡了一場久違的好覺,心裡甜甜地想著的是:怎麼我遇到的都是這麼好的人啊!

  不久之後,封面乾淨、清爽的書出版了,好像也就在這前後,馬各先生離開《聯副》,調任《民生報》的副總編輯,而我則在一九七八年寫了第一個電影劇本,一九八○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同樣做寫字的工作,只是寫的是劇本,不是小說。

  這是跟這本書有關的一些點點滴滴。

  如果你竟然這麼有耐心地看到這裡,請容許我多講一句話:

  好像也只有在那麼單純而美好的年代裡才會有這麼一群長輩,他們扒鬆了泥土,開闢了一塊園地,讓不同的種子自在地落下、萌芽,他們殷勤澆灌、施肥,然後微笑地看著他們各自成長,長成他們各自喜歡的姿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那种复古与现代交织的美感,让人在翻开它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一种期待之中。扉页上的那抹嫩绿和烫金的标题字样,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张扬又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我尤其喜欢它字体选择的考究,主文部分的宋体在保持了传统韵味的同时,又经过了精细的优化,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在排版上,行距和字间距的把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留白的处理非常大气,仿佛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深呼吸,让思绪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和沉淀。电子书的加载速度也非常流畅,无论是切换章节还是在不同设备间同步阅读体验,都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准,这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物理呈现,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它的存在本身就提升了阅读这件事的仪式感和愉悦度。

评分

作者在语言风格上的驾驭能力,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她/他似乎拥有无数副面孔,可以随时切换到最契合当下情境的声音。有时是清澈如山泉般的细腻笔触,描摹着细微的情感波动,那种文字仿佛带着温度,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而转瞬间,笔锋又变得犀利而富有哲理,用极简的句子剖开了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人性困境,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其背后的深意。我特别欣赏那些精心雕琢的比喻和意象,它们不是空洞的辞藻堆砌,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让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平淡的场景瞬间拥有了诗意和厚度。这种高密度的文字信息和情感张力,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但回报也是巨大的,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层次和含义,充分体现了“常读常新”的价值。

评分

关于这本“加值版”的附加内容,其价值感是毋庸置疑的。它并非简单地堆砌一些边角料或者花絮,而是真正地对核心文本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延展,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些额外的资料,无论是对创作背景的深度解析,还是对某些关键术语或典故的溯源,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理解文本的维度。它就像是为读者提供了一把精密的钥匙,让你能够打开原文本背后更深层的结构和设计意图。特别是那些作者的创作手稿片段或早期构思的记录,它们揭示了从灵感到最终定稿过程中那些艰难而有趣的选择,让读者仿佛参与了一次幕后的创作之旅,极大地增强了对作品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份用心,足以让每一个珍视阅读体验的人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体现出作者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力,简直是大师级的功力。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织工,将不同的线索、不同的时间节点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时而快进,时而慢放,总能在我最放松或者最专注的瞬间,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或者一个深刻的哲思。特别是其中几处场景的过渡处理,我几乎能感受到作者在下笔时的深思熟虑,每一次转折都像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却又出乎意料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跳。这种对叙事张力的拿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来怎样的情感冲击或是视角转换。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即便是相对平淡的章节,也因为其独特的叙事视角而充满了张力,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又怕读完失去这份美妙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深度,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是那种提供标准答案的读物,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生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它成功地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探讨了关于时间、选择、以及“何为永恒”的宏大命题。我常常在读完一个小节后,会陷入长久的沉思,去对照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这本书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思考的框架,鼓励读者去质疑既有的观念,去探索内心深处那些模糊不清的信念。这种富有启发性的特质,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次消遣,更是一次深层次的自我对话。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哲学思考融入到日常的情节之中,处理得毫不生硬,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和拓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