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習慣養成複利人生:100個創意,告訴你調整原子習慣,被討厭不需要勇氣 (電子書)

小習慣養成複利人生:100個創意,告訴你調整原子習慣,被討厭不需要勇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恩慶
图书标签:
  • 习惯养成
  • 自我提升
  • 个人成长
  • 效率提升
  • 原子习惯
  • 心理学
  • 生活方式
  • 电子书
  • 读书
  • 改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韓國Yes24書店讀者9.4星推薦!
★作者在365天內,歷經懊惱、愧疚、自責、掙扎、覺醒的100篇小品。
★搭配100則全球名人原子習慣名言,陪你一起養成好習慣!

  本書教你如何藉由「日常小習慣」改變人生!
  人生所有的變化始於小事!計畫越簡單越好、越微不足道越好。

  《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說:「習慣是複利,每天實踐1%,一年後將增長37倍。」然而,名為「習慣」的枷鎖過於渺小,要等到強大到無法斬斷時,才感覺得到,思念一個人如是,好習慣如是,壞習慣如是!「習慣」在大腦中扎根的瞬間,就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事實;正因為沒有意識到,在某一刻起,習慣就成了無法輕易斬斷的龐然大物。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溫蒂‧伍德曾發表一項研究結果:「人們傾向於每天會在相同地點,重複約43%的日常行動。」每天,24小時中,我們起床、走出家門、上班、走路、玩手機、打開電腦、工作、午餐、聊天、下班、晚餐……種種行為中,你有多少時刻是「清醒」的?英國時人約翰‧德萊頓說:「一開始,是我們養成習慣;然後,是習慣造就我們。」「習慣」填補了我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這樣的一天聚集起來,形成自己。

  「悠閒」與「延宕」只有一線之隔!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你滿意現在的自己嗎?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樣子,想改變些什麼,或有以下「症頭」,不妨閱讀此書:

  ◆熬夜追劇,追得像沒有明天一樣。
  ◆常被FB、IG、YouTube、Netflix等「綁架」,很久後才回神自責──「我今天做了什麼?」
  ◆制定目標後,卻又懶散、無自制力,總是失敗。
  ◆儘管空虛、失望、愧疚如海嘯般席捲而來,每天卻依舊花很長時間滑手機,被慾望左右。
  ◆總是做「非計畫中」的事,不停破壞意志力,感到後悔與自責,還伴隨自我否定。
  ◆茫然思索該怎麼做才好,光下決心,卻無行動力。
  ◆熬夜!睡眠時間的惡性循環,導致慢性疲勞。
  ◆難以專注,拖延又怠惰。
  ◆制定目標後,卻又絞盡腦汁躲避。每天「能跳過就跳過」,留下大量「羞愧感」。
  ◆即使身為能自由運用時間的「自由工作者」,卻感到十分疲憊。
  ◆每天生活混亂,總是慌慌張張地工作、不定時用餐,時間規畫出問題。
  ◆工作、居家環境髒亂,沒有定時打掃的習慣。
  ◆忍不住從菸酒、甜食、手機等,獲得短暫的快樂和安慰。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要理解「習慣的力量」並不容易,很多人連回頭看的時間、認識問題的能力都沒有。作者曾在分秒必爭的電視臺、催促進度的出版社工作,並沒有感受到「好習慣」的重要性;直到某天辭職成了「自由工作者」,才突然覺悟到,為了在更穩定的環境中,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唯一的方式只有:更有效地管理時間、養成良好習慣。

  她寫下那些「足以讓日常生活變得充實的小小重複行為」,認為活著最重要的是「習慣」,擁有專屬自己原則、慣例的人,在人生中任何情況下,都能持續站在堅實的基礎上,不會輕易動搖。

  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大事,挑戰小事吧!
  即使是容易的小事,也能帶來自信,改變很多事情。

  100則心情散文,100天輕鬆閱讀無負擔!
  開始養成好習慣,從小事做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開始過上「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生活,每天都更喜歡自己一點點!

本書特色

  1.    作者曾在分秒必爭的電視臺、催促進度的出版社工作,並沒有感受到「好習慣」的重要性;直到某天辭職成了「自由工作者」,才驚覺到,為了在更穩定的環境中,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唯一的方式只有:更有效地管理時間、養成良好習慣。

  2.    內容輕短、易於隨時(隨手)閱讀,書中的左頁是名人的言,右頁則是作者對應的觀點及生活感觸分享,100則名言及100則短文,很適合生活忙碌或是難以閱讀長文的讀者,尤以20-35歲的女性為重。

韓國讀者好評推薦

  ★本書沒有關於如何「改變習慣」的細節,但它充滿了人性,寫出了一個人的爭扎和失敗的故事,我深有同感。閱讀過程中獲得的小感悟也很有趣,啟發了我。

  ★一本輕鬆閱讀、翻開任何一頁都沒有負擔的好書。

  ★我不喜歡自己,甚至否定現在的我,所以我一直在努力解決問題、改善我的壞習慣,本書激勵了我。

  ★沒有負擔地閱讀是很重要的,本書100篇文章都短短的,內容卻很飽滿。

  ★作者坦誠的告白非常鼓舞人心。養成好習慣並不容易,需要時間,而且還可能得不到期望的結果。但是,花時間反省「習慣」、反省自己,最終會為自我成長打下基礎。本書將幫助你學習如何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制定目標,而不是copy其他人的模式。

  ★想要生活穩定進步的人,都可以閱讀此書,即使進程是緩慢的,但就像「原子習慣」一樣,日子一久就能看到驚人又感動的成果。

  ★和作者一樣,我也對書中許多名人的名言感到被安慰、被鼓舞。

  ★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心理學家、自我成長專家、習慣專家的書籍,內容深厚、扎實,我卻很難讀完整本書。本書作者以心情散文的方式,看似記錄自己的生活、疑惑,實則挖掘內心、分享自我,不時穿插各領域頂尖人物的研究結論,或是文學界的有趣名言,我每天讀幾頁,看似輕薄,卻能讓我反思許久。
《掌控你的心智: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实现高效能生活》 导言:我们如何被无形的框架所束缚?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身不由己,被日常的琐事和无意识的习惯推着走。我们渴望改变,渴望更高效、更深刻地生活,但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思维的“沼泽”——旧有的认知模式像一堵坚固的墙,阻碍了我们探索新的可能性。我们抱怨时间不够用,抱怨效率低下,却很少深究:究竟是外部环境限制了我们,还是我们自身的心智模式,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掌控你的心智: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实现高效能生活》并非一本关于时间管理或“快速致富”的速成手册。它是一部深度探索人类心智运作机制的指南,旨在帮助读者理解那些深植于我们潜意识中的“思维软件”,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塑我们的认知框架,从而彻底改变我们的行为和生活轨迹。 第一部分:解码心智的“出厂设置”——理解你的底层操作系统 心智,如同一个精密的操作系统,它储存了我们所有的经验、信念和反应模式。我们的大脑为了节能,倾向于使用默认设置,这在远古时代或许能帮助我们生存,但在现代社会,这些“默认设置”往往成了创新的最大敌人。 第一章:无意识的“自动驾驶”模式 本章深入剖析了“认知捷径”(Heuristics)的工作原理。我们会详细探讨锚定效应、确认偏误以及框架效应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决策,无论是在职业选择、财务投资还是人际关系中。我们会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示普通人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心理偏误牵着鼻子走。理解这些机制,是打破自动驾驶的第一步。 第二章:信念的“硬编码”:自我限制的来源 我们的核心信念,那些关于“我是谁”、“世界是什么样”的底层假设,往往在童年或关键的人生转折点被“硬编码”下来。这些信念如同过滤镜,决定了我们接收和解释外部信息的方式。我们会探讨如何识别那些不再适用的“限制性信念”,例如“我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或“成功是留给少数幸运儿的”,并教授如何使用“认知重构”技术,温和而坚定地替换这些限制。 第三章:情绪与理性的微妙角力 情感是驱动力的源泉,但失控的情绪却是高效能的杀手。本章将探讨情绪背后的生理机制,并引入“情绪智慧”的概念。我们不主张压抑情绪,而是教授如何“观察”情绪,将其视为有价值的信息,而非必须立即服从的命令。通过练习“情绪解离”,读者可以学会站在情绪之上,做出更具战略性的选择。 第二部分:重塑心智的蓝图——构建高效能的认知架构 心智并非一成不变的雕塑,它拥有惊人的可塑性——神经科学称之为“神经可塑性”。本部分将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工具,帮助读者主动设计和优化自己的思维结构。 第四章:从“问题导向”到“可能性导向”的转变 大多数人在遇到困难时,会陷入对问题的深度分析(What is wrong?)。然而,高效能人士更倾向于探索解决方案(What if?)。本章将介绍“解决方案聚焦疗法”中的核心工具,教导读者如何快速将注意力从过去的失败转移到未来的可能性上。我们会设计一系列“假设性情景练习”,迫使大脑跳出旧有的负面循环。 第五章:心智的“带宽”管理:专注力的物理学 在多任务处理成为常态的今天,真正的稀缺资源是“深度专注力”。本章将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阐释多任务处理的代价,并提供一系列维护和提升专注力的方法。这包括环境设计、时间分块技巧,以及针对“数字分心源”的心理防御策略。这不是教你如何更快地做更多事,而是如何更慢、更深入地做最重要的事。 第六章: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实践框架 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是改变心智结构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一理论转化为日常实践。我们会区分“固定式思维”的常见语言模式,并提供一套“成长式提问库”,帮助读者在面对挑战时,自动生成具有建设性的内心对话。这需要持续的练习,就像训练一块肌肉一样。 第三部分:实践与整合——将心智力量转化为现实行动 心智的改变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本部分关注如何将重塑的心智蓝图落地,实现持久的个人和专业成就。 第七章:决策的“心理审计”:何时信任直觉,何时依赖数据? 高效能决策并非全凭感觉,也不是完全依赖冰冷的逻辑。本章将教授一套“心理审计”流程,帮助读者在不同情境下,评估直觉的可靠性。我们会探讨“专家直觉”的形成条件,并教授如何利用“前瞻性回顾”(Pre-mortem)技术,在项目开始前就识别并规避潜在的思维盲点。 第八章:面对不确定性:构建你的“心理安全区” 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过度追求控制感反而会消耗大量心智能量。本章着重于培养“心理韧性”和“适应力”。我们将介绍应对模糊和意外的策略,包括设定“可控边界”、练习“自愿不适”,以及如何将“意外”重新定义为“学习机会”,从而在动荡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稳定。 第九章:心智的持续优化与维护 心智的调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次性的安装。本章提供了一套日常维护机制,包括“每日回顾练习”(非反刍式)、“认知休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支持个人成长的反馈循环系统。读者将学会如何定期“扫描”自己的心智状态,确保没有新的限制性思维悄然潜入。 结语:成为你心智的建筑师 我们都是自己心智的初次使用者,但有幸可以成为其主动的建筑师。掌控心智,意味着从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转变为主动设计自己人生的体验。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外在的技巧,而是一套内在的操作系统升级指南。通过理解并重塑你的思维框架,你将发现,实现高效能生活所需的勇气和能力,早已深藏于你的潜意识之中,等待你的唤醒与引导。 --- 目标读者: 渴望提升决策质量、希望摆脱思维惯性、追求深度专注和个人成长的职场人士、创业者以及所有对心智科学感兴趣的读者。 核心价值: 提供一套科学、深入且可操作的工具集,帮助读者系统性地重塑认知模式,实现高效能、高适应性的生活状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恩慶(김은경)


  製作書的人。在出版社工作了十幾年,現為自由編輯,並於大邱MBC電視臺擔任新聞節目製作人。慢卻要求細緻的編輯工作,以及分秒必爭的電視節目並行之下,切身體會到養成習慣的重要性。希望在更穩定的環境中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做出了「必須養成更有效的管理時間習慣」結論後,執筆此書。著有:《怪不得那句話有些孤單》。
 
譯者簡介

黃莞婷


  臺灣科技大學資管碩士,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
  為了更自由的玩樂,努力工作著。

  譯有:《我的一天從4點30分開始》、《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每週都去看屍體》、《追逐怪物的人》、《恐怖醫學史》、《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我們,MZ世代》、《脆弱也沒關係,好好療傷的溫柔練習》等書。

  工作連絡信箱:kellyh.viva@gmail.com

 

图书目录

〈序言〉日積月累,造就現在的我  

001 自由工作者的最大缺點是「沒有上班時間」
002 行雲流水的美麗  
003 自責的「YouTuber大探險」  
004 卑鄙的中立態度  
005 恰到好處的日常生活  
006 打造容易實踐的環境,施行「不便策略」
007 「悠閒」與「延宕」只有一線之隔  
008 你在那邊傻眼什麼?  
009 每天重複43%的日常行動  
010 週三萬步俱樂部  

011 追劇追得像沒有明天一樣  
012 在「高峰體驗」成就真正自我  
013 神不知鬼不覺的錯誤?  
014 從「笑點」定義交情  
015 就算沒人知道我在躲,但我知道  
016 番茄鐘工作法帶我跨越「數位障礙」  
017 所有變化始於小事  
018 美麗男孩的奇蹟之旅  
019 隨手記錄,成為寫作的基礎  
020 最激勵人心的就是「死線」  

021 清空複雜大腦,創意就會迸發  
022 時時刻刻被鉛筆誘惑  
023 「副詞」會暴露真實自我  
024 每個習慣,都有自己的地盤  
025 一朵花,能有效撫慰心靈  
026 人只會重蹈覆轍  
027 習慣是複利,一年後增長三十七倍  
028 心有了問題,就放寬心漫步  
029 反覆的動作將成為證據,烙刻在身上  
030 「平凡日常」是實現自我的最佳方式  

031 美麗話語,讓人生綻放美麗花朵  
032 香水撫慰憂鬱的我  
033 Work and Life Balance  
034 好疲倦,好放縱
035 渴望有個人「了解」我  
036 你想拋棄的習慣是什麼?  
037 不要費力氣改變「現在進行式」的習慣  
038 艾蜜莉製造出日常生活的微小裂痕  
039 家裡像飯店房間,足以產生安穩感  
040 打造完全不需清理的居家環境  

041 折太多書角,會暴露我的心  
042 嗅聞之樂、撫摸之樂、觸覺之樂  
043 舒適地專注,更能接近心流瞬間  
044 詩,讓空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045 上了年紀,就有不得不放棄的生活方式  
046 陷入愛河的少年  
047 暫停一下,人類世界的無意義噪音  
048 死都要尋找「再睡一下」的幸福  
049 時刻警戒思想的麻痺  
050 六十六天養成好習慣  

051 迷途羔羊的影子安慰  
052 只是習慣擁有愛情而已
053 一定要有綠色  
054 波蘭畫家的白色動人痕跡  
055 不要勉強做大事,挑戰小事吧!  
056 「習慣」帶來人際關係中的惰性?  
057 每當想靜下心,我會削鉛筆  
058 是獎賞、慾望,還是匱乏?  
059 不特別的事,但很漂亮  
060 拖延有理?

061 珍‧奧斯丁與珍貴的寫日記習慣
062 奉奉闆娘給我的鈷藍色專用杯  
063 把時間花在自己的飯上
064 微小習慣不知不覺改變周遭環境
065 我是「肉桂前輩」  
066 我竟然只靠一把水果刀生活了十年  
067 問題往往出在「態度」
068 一如既往  
069 漂亮卻無用之物  
070 「養成習慣」賭盤

071 尋找「快樂閱讀」的環境及方法
072 休息後,立刻回到工作上的訣竅  
073 從惰性引起的睡夢中醒來  
074 我想變得開朗  
075 無法克制的買書癖  
076 寫作也需要肌肉  
077 我是個怎樣的人?  
078 為「睡前滑手機」所苦  
079 如果你很忙,那麼你正過著錯誤人生  
080 讓平凡人感到沮喪的勤勞  

081 「逃跑」也是一種習慣  
082 擁有溫暖心腸的人  
083 虛榮心強、危險性十足的女神  
084 習慣是第二天性,破壞才是第一天性  
085 圖書館旅行的方法  
086 侄子為之狂熱的「讚美貼紙」
087 Google的20%制度  
088 模式型人類  
089 智慧與力量來自沉靜  
090 自我挑戰!效法比爾‧蓋茲  

091 反覆咀嚼戀人的信後,撕掉  
092 一個獨居的女人
093 我內心有太多個自我  
094 加強鍛練「意志力肌肉」,便能打造好習慣  
095 延長工時是愚蠢之舉  
096 最輕鬆又方便的選項  
097 我喜歡「果斷表達意見」的人  
098 晚上冷清的市區公車裡  
099 如果放棄這件事,我的人生就結束了?  
100 年過五十,仍不知道「我」的正確使用方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98046
  • EISBN:978626729819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5MB

图书试读

序言

日積月累,造就現在的我


  二〇一九年春天,我辭去出版社工作,展開了自由編輯的生活。一開始我並沒打算轉行當自由編輯,但「我想要玩一下」的抱負被傳成了「她現在正在吃喝玩樂」,於是有一、兩間公司聯絡了我,告訴我「審稿更好玩」,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委外編輯。原本想放鬆一下的,離職卻令我莫名焦躁,「要是變成終生失業怎麼辦?要是找不到新公司、新工作怎麼辦?」這份擔憂變成步步逼近的現實。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安排日程」,雖然我不像八爪章魚般工作,也只接了兩、三間公司的工作,但由於截稿日與等稿的時間重疊,導致忙到爆肝與閒到長灰塵的狀況重複發生,這狀況困擾著我。

  先不論情況如何,工作終究要做。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把客廳一角當作辦公室,用書架、書桌營造工作氣氛,在那裡度過大半天,正式成為「客廳上班族」。我也制定了規則:第一、早上九點到客廳上班,晚上六點以前不回房間;第二、坐在桌前時,要衣著整齊。關於我至今是否有好好解決問題,答案稍後揭曉;但是這樣的生活原則,令「習慣」成為了我的生活重點。其實我當時沒有先想到這個具體詞彙──「習慣」,只是單純地思考了自己的行為,像是「這麼晚了,我怎麼還坐在這裡?」「怎麼每天都這樣子?」後來,我明白了,這些都是因為「習慣」。

  當時我遇見來出差的趙成雄(音譯)代表,他意外地提出本書的企畫,沒有頭緒的我,決定先寫出初稿,事情就這樣推進了。當第一次提出「習慣」的主題時,我尷尬地說:「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什麼習慣,怎麼辦?」不過在寫初稿的過程中,我明白了「習慣」在任何時候都重要至極。

  「習慣」,在字典中的定義是:「在長時間內重複某種行為的過程,自然而然變得熟悉的行動方式。」在重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變得熟悉,意味著我們反覆地把時間使用在某種行動上。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多少時間是被習慣性行動所填滿呢?我那時才明白,幾點起床、幾點開始工作與結束工作這些事,對於不屬於任何組織的獨立工作者有多重要。

  另一件讓我明白的事是──關於「我」這個人。我思考了自己有哪些習慣、想改掉哪些習慣、想留下哪些習慣,以及又想養成什麼習慣,這也是了解自己想追求什麼、對什麼反感的過程(其實我還沒完全掌握)。想建立的習慣與想改掉的習慣,與理想中的自我是一脈相連的,我似乎不曾這麼認真思考過希望自己是什麼樣子的。說到底,這是件需要慎重思考的事。

  如今回首,多虧寫了這本書,才讓突然間變得自由的我,不致於面臨一團亂的生活。我閱讀許多與「習慣」相關的書,除了是閱讀習慣使然,同時也是資料調查,不過,我也經常愧疚與自責,日常變成了反省的延續,但我的生活也沒有多放縱,某一刻起,我為自己落入這種反省模式而感到委屈。

  就結論而言,這段時間讓我不知不覺地努力養成某些習慣,同時也清除了某些習慣。在反覆形成決心、失望、死心、反省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韓國作家劉成永(音譯)在《茶房記行文》(다방기행문)提到:「無論如何,人類以『我』的身分出生,終其一生都在夢想其他事物,而非『我』;但最終,仍會以『我』死去。」

  本書中,不會教你培養好習慣的具體方法,也不會有修正壞習慣的實際方法,不過,我希望它能成為指引你思考日積月累形成「我」這個人的契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眼球了,色彩搭配和排版都透露出一种非常现代且充满活力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轻盈感”,就像作者在暗示,改变并不需要沉重的压力,而是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然。内页的字体选择也挺人性化,阅读起来丝毫不费力,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每一章的标题都像一个小小的钩子,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装帧的质量也无可挑剔,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体现了出版方对这本书价值的认可。而且,我注意到纸张的触感非常舒适,这在电子书时代,能有这样实体书的品质感,确实是加分项。整体来说,从视觉到触觉的体验,这本书都做到了令人愉悦的级别,让人更愿意拿起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收藏”的层面。这本书的包装和实体呈现,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非常积极的基调。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来的体验,我会选择“催化剂”。它不像那些提供具体“剧本”的指南书,而是像一个高效的化学试剂,在你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滴入关键的一滴,瞬间加速了你内在的转化过程。我发现自己读完后,并不是简单地记住了几个技巧,而是对“什么是改变”这件事有了底层逻辑上的重塑。过去我总是在寻找那个“一劳永逸”的巨大变革,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关注那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小增量,并理解了它们在时间轴上的复利效应。这种对“量变引起质变”的深刻理解,让我对未来不再感到焦虑,反而多了一份沉静的期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拆解成了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即执行的、充满趣味的小实验,让我从“知道”跨越到了“做到”的实践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是为现代人量身定做的,它完全摒弃了传统自助手册那种冗长乏味的理论堆砌。我发现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流畅,每一个小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你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状态随意挑选阅读,而不会有任何阅读上的障碍或断裂感。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可操作性。比如,当你只有五分钟的空闲时,随便翻开一页,总能找到一个可以即刻上手的微小行动点。更妙的是,这些看似独立的模块之间,又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内在逻辑,等你读完一定数量之后,会豁然开朗,发现它们共同指向一个宏大的目标。对于我这种生活节奏快、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人来说,这种组织方式简直是救星,它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让我能真正做到“碎片化学习,系统化应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反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同行者在跟你分享他的独家秘笈。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既精准又不失温度,总能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巧妙地植入深刻的洞察。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复杂概念的方式,总是能用最朴素的比喻,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或行为科学原理,描绘得清晰透彻。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一个精妙的转折或一个出乎意料的类比而会心一笑,这种“被理解”的感觉,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和互动性。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那种读完后,你还需要时不时翻回去,细细琢磨那些句子背后的深意。这种文字的质感和思想的密度,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它成功地把一个“自我提升”的主题,写出了一种文学作品的韵味。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其对待“失败”和“负面情绪”的态度——它提供了一种极其务实和宽容的视角。许多同类书籍总是强调“正面思考”和“永远积极”,读起来反而让人倍感压力,生怕自己稍微流露出一丝消极就被视为“不够努力”。但这本书却坦然地承认了人性中的不完美和偶尔的退缩,并且提供了一套工具,教你如何与这些“不那么光彩”的部分和平共处,甚至利用它们。这种“被允许不完美”的感觉,极大地释放了我的心理负担。它不是在要求你成为一个超人,而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少内耗的“普通人”。这种接地气的智慧,远比那些遥不可及的完美主义口号来得更有力量,让我感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并真正开始迈出第一步,而不是因为害怕跌倒而原地踏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