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頁宇宙大驚奇:從天文觀測到太空探索,大人小孩都想知道的天文知識 (電子書)

一日一頁宇宙大驚奇:從天文觀測到太空探索,大人小孩都想知道的天文知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左卷健男
图书标签:
  • 天文學
  • 太空探索
  • 科普
  • 宇宙
  • 天文觀測
  • 親子共讀
  • 知識
  • 電子書
  • 自然科學
  • 兒童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天一篇,輕鬆學會366則宇宙讓人嘆為觀止的知識
連JAXA太空人都推薦的知識書
附錄 TASA國家太空中心沿革與發展近況

 
從太陽、月球、地球、行星到黑洞、觀星、彗星、星雲……
從地球誕生到超新星爆炸,從衛星、火箭到宇宙探索……
52週有52個不同主題,每日一問答,還有300多幅插圖和照片,
輕鬆了解令人讚嘆的宇宙奧秘!

什麼是天動說?什麼是行星?月球是如何形成的?人類什麼時候開始觀測星空的?……
銀河系有多大呢?天空中有多少個星座?星系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是溫室效應氣體?什麼是彗星?火流星跟彗星有什麼關係?……
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是怎樣的?第一枚火箭是什麼時候製造出來的?火箭為什麼能升上天空?……
太空人的食衣住行跟在地球上有什麼不同?太空人怎麼上廁所?在太空裡可以泡澡嗎?國際太空站的目的是什麼?……

※八大主題讓你更了解浩瀚宇宙的各種知識──
1. 太陽:說明太陽發光的原因和機制,解答太陽的功用和神秘之處!
2. 月球:從內部開始解說月亮的結構和陰晴圓缺!
3. 星系:解說太陽系、銀河系和星系等等各種不可思議的秘密!
4. 宇宙探索:解說太空中的工作以及火箭、衛星等等科技發明!
5. 星星:解說在夜空中閃爍星星的誕生以及和地球的距離、觀測星星的方式等知識!
6. 宇宙:解說觀測宇宙的方法以及黑洞、宇宙誕生的秘密!
7. 行星:解說太陽系行星的組成結構等相關的知識!
8. 地球:解說地球的結構和生物誕生等各種不可思議的知識!

【好評推薦】
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太空人 山崎直子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主理人、中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李昫岱
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劉志安
星天日和工作室創辦人 顏鴻選

《一日一頁宇宙大驚奇》是一本很容易讀的天文科普書,內容豐富從太陽系、銀河到整個宇宙。這本書相當適合喜歡天文的人或親子共讀,書中共有366則天文知識,一天閱讀一則主題,一年後就能成為一位天文學家!──《屋頂上的天文學家》主理人、中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李昫岱

奧妙宇宙的天文知識常會讓人以為艱深難懂,其實不然!《一日一頁宇宙大驚奇》這本書有如「每日一字」的方式,一頁一個精要的主題,以簡單扼要、充分掌握重點,又不會太過艱深的講解,讓讀者容易吸收,帶領讀者由淺入深的進入天文的領域,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劉志安

宇宙雖然是在一瞬間誕生的,卻也花了138億年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天文與太空是相輔相成的學問,人類歷經數千年才累積出基本的認識;一天一頁、每天一個主題去了解天空以外的世界,挺符合大自然法則。──星天日和工作室創辦人 顏鴻選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一日一頁宇宙大驚奇:從天文觀測到太空探索,大人小孩都想知道的天文知識》的电子书所撰写的、不包含其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星辰彼岸的低語:一部關於地球生命與行星文明的深度探討》 作者: [此处留空,代表一本未提及的书籍的作者] 出版社: [此处留空,代表一本未提及的书籍的出版社] 書籍類型: 科普、哲學思辨、生命科學、未來學 頁數: 約 680 頁(精裝版) 電子書版本: 適用於所有主流閱讀設備 --- 書籍簡介:當生命在宇宙中尋找座標 我們習慣於仰望星空,將那些遙遠的光點視為永恆與不變的背景。然而,《星辰彼岸的低語》這本書,卻將目光從純粹的天體物理學拉回,聚焦於一個更為複雜且引人入勝的議題:在浩瀚的宇宙尺度下,生命——特別是地球上的複雜生命——是如何誕生、演化,以及它在宇宙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這不是一本關於望遠鏡如何聚焦或火箭如何升空的指南,而是一次深沉的、跨學科的哲學與科學的交匯之旅。作者以極具洞察力的筆觸,引導讀者穿越數十億年的時間洪流,探討生命從簡單化學反應躍遷至自我複製機制的關鍵臨界點,並將此過程置於宇宙學的宏大背景下審視。 第一部:基石的建立——從化學起源到地球的獨特性 本書的開篇部分,深入剖析了地球之所以能成為生命搖籃的那些「恰到好處」的條件。它避開了標準的太陽系介紹,轉而專注於地球內部動力學對生物圈的長期影響。我們將探討地質活動,如板塊構造、火山噴發和深海熱泉,如何持續地為生命的演化提供能量、化學物質和避難所。 生命起源的熱點: 深入分析了深海熱泉、粘土礦物表面等假說中,無機分子轉變為有機聚合物的微觀機制。這裡的重點在於,生命所需的「信息儲存與複製」能力是如何在非生物環境中萌芽的,而非單純羅列已知的生物學事實。 穩定的悖論: 探討了月球對於穩定地球自轉軸的重要性,以及木星和土星對內太陽系的引力屏障作用。但本書更著重於論證,穩定的環境對於長達數十億年的、複雜演化的「積累」是多麼關鍵,任何微小的長期波動都可能導致生命在嬰兒期夭折。 水的內在邏輯: 不僅僅將水視為溶劑,而是從量子化學的角度分析了水分子獨特的極性和氫鍵結構,如何促進了複雜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和核酸)的三維結構形成與功能發揮。 第二部:演化的長河與選擇的壓力 當生命一旦紮根,演化便成為推動其複雜化的核心力量。第二部分著重於演化樹上的幾個關鍵的「大躍進」,這些轉折點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生命的形態與能量獲取方式。 光合作用的革命與大氧化事件: 本章細緻描繪了藍綠藻如何從一個物種的生存策略,演變成一場徹底改變全球大氣組成的地質事件。我們探討了這場「氧氣危機」對當時厭氧生物的滅絕壓力,以及它如何為隨後異營生物和有氧呼吸的爆發奠定了能量基礎。 真核細胞的「共生戰爭」: 摒棄將內共生視為單純偶然的觀點,本書將其視為一場高效能生存策略的必然選擇。詳細分析了線粒體和葉綠體如何被「馴化」,從而使宿主細胞獲得前所未有的能量處理能力,這被視為複雜多細胞生物出現的能量先決條件。 寒武紀的爆發與身體藍圖的確立: 探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背後,除了氧氣和冰期結束的環境因素外,捕食者與獵物之間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如何驅動了身體結構的極速多樣化,從而確立了現今動物界的幾乎所有基本身體計畫。 第三部:智慧的誕生與文明的脆弱性 本書的後半部分,從生物學轉向了認知科學、人類學和社會學,試圖解答「人類心智」是如何在生物演化中脫穎而出,並建立起複雜的符號系統和文化傳承。 語言的生物學根源: 追溯了發聲器官的演化、大腦結構的重塑,以及社會群體規模擴大對溝通效率的需求,是如何共同催生了人類語言的結構化能力。作者質疑,語言是否僅僅是工具,還是說它本身就是一種演化上的「突變」,徹底改變了資訊在個體間的傳遞方式? 累積性文化與“思想的化石”: 探討了書寫、數學和科學方法這些非生物性的信息存儲系統,如何允許人類文明的知識和技能在個體生命週期之外累積。這部分強調,人類文明的進步速度,實質上是“知識存儲容量”擴展的結果,而非個體智力的線性增長。 社會結構的生態學限制: 深入分析了農業革命後,人類社會複雜性對資源和環境的反饋效應。本書對工業革命後的技術爆炸持謹慎態度,探討了當前的文明發展路徑是否已經超越了地球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將文明的持續性置於一個嚴峻的資源約束模型中進行評估。 第四部:宇宙中的孤獨與可能性 在最後一部分,作者將視野重新擴展至星際空間,但立足點依然是生命與複雜性。這裡探討的不是我們能看見多少恆星,而是宇宙中存在其他複雜生命的可能性,以及我們如何從地球的經驗中推斷出來。 非碳基生命的邏輯困境: 嚴謹地分析了在不同溶劑(如甲烷、氨)和不同溫度條件下,複雜聚合體和信息傳輸系統構建的熱力學與化學障礙。這部分旨在論證,儘管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微生物,但複雜性與智能的演化門檻,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得多。 時間尺度的錯位: 探討了費米悖論的另一層含義——也許宇宙中存在其他文明,但它們的生命週期、技術發展速度或信息發送方式與我們根本不在同一「時間頻率」上。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安靜的宇宙中,並非因為無人,而是因為我們感知周遭的工具和方法學根本無法捕捉到那些「慢速」或「超前」的信號。 後人類的倫理邊界: 結尾部分思索人類未來,當我們掌握了基因編輯、意識上傳或星際遷徙技術時,我們還能稱之為「生命」或「文明」嗎?作者提出了關於“信息密度”和“適應性”的最終標準,挑戰讀者重新定義我們在宇宙中的定位。 本書特色 《星辰彼岸的低語》的寫作風格兼具學術的嚴謹與散文的優美。它不依賴於令人眼花繚亂的圖像或最新的太空任務數據,而是通過深刻的理論模型和歷史回溯,引導讀者思考生命存在的深層意義。這是一本適合對以下主題感興趣的讀者: 1. 對「生命是如何開始的」而非「生命在哪裡」更感興趣的求知者。 2. 希望理解演化過程如何跨越物種界限,影響文化和技術發展的思考者。 3. 對宇宙學、生物學、哲學交叉領域抱有熱忱,並渴望進行深度閱讀的成年讀者。 本書將挑戰您對「稀有」與「普遍」的既有認知,促使您從更宏大、更具時間縱深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所經歷的一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左卷健男
左卷健男(さまき.たけお)

東京大學兼任講師。曾先後任教於東京大學教育學系附設中、高等學校與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同志社女子大學,以及擔任法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環境應用化學系教授、同教職課程中心教授等職。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物理化學學科)修畢。《理科的探險》(Rika Tan)雜誌總編輯、國中理科教科書(新科學)編輯委員。從法政大學退休後,他積極寫作和講學,著有:《有趣到睡不著的物理》、《有趣到睡不著的化學》、《有趣到睡不著的地質學》、《可怕到睡不著的化學》(PHP研究所)、《3小時搞懂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圖解版】》、《圖解看不見的鄰居,微生物:3小時瞭解病毒與細菌》(明日香出版社)、《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從玻璃到手機,從肥料到炸藥,保證有趣的化學入門》(鑽石社)等多本作品。

譯者簡介

高品薰
專職譯者,翻譯類型廣泛,從商業、設計到生活實用書均有涉獵,近期譯作為《一本讀懂50冊經濟學名著》、《不在病床上說再見》、《九型人格職場識人術》。
 

图书目录

目錄
寫給本書的讀者
本書的使用方式
 
星星 享受星空的方法 週
第1天 不使用工具該怎麼欣賞星空?
第2天 如何觀賞春季星空?
第3天 如何觀賞夏季星空?
第4天 如何觀賞秋季星空?
第5天 如何觀賞冬季星空?    
第6天 一整年都看得到北方天空的星座嗎?
第7天 用雙筒望遠鏡能讓星星看起來更大嗎?
 
宇宙 用望遠鏡觀察 週
第8天 望遠鏡是誰發明的?
第9天 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星空的人是誰?
第10天 為什麼不可以用望遠鏡觀測太陽?
第11天 折射望遠鏡的結構是怎樣的?
第12天 反射望遠鏡的結構是怎樣的?
第13天 怎麼用手機拍攝月亮呢?
第14天 沒有望遠鏡也能拍攝星星嗎?
 
地球 天動說與地動說 週
第15天 為什麼知道地球是圓的?
第16天 天動說是什麼?
第17天 哥白尼的地動說是什麼?
第18天 有人反對地動說嗎?
第19天 地動說遭遇了什麼樣的批評?
第20天 伽利略相信地動說嗎?
第21天 地動說是怎麼得到認可的呢?
 
行星 行星的結構 週
第22天 行星是什麼?
第23天 行星是怎麼誕生的?
第24天 行星、衛星、恆星有什麼不同?
第25天 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第26天 宇宙中有多少個行星呢?
第27天 行星有可能變成恆星嗎?
第28天 小行星是什麼?
 
太陽 太陽的特徵 週
第29天 太陽是在什麼時候、怎麼形成的呢?
第30天 太陽是由什麼組成的?
第31天 太陽的溫度大概有幾度呢?
第32天 太陽大概有多大呢?
第33天 太陽的質量是多少?
第34天 太陽會不會自轉呢?
第35天 太陽有磁場嗎?
 
月球 月球的結構 週
第36天 月球是怎麼誕生的?
第37天 月球大概有多大呢?
第38天 月球內部是什麼樣子?
第39天 月球上有空氣嗎?
第40天 月球上的溫度大概是幾度呢?
第41天 月球上的坑洞是怎麼來的?
第42天 月球上最大的坑洞有多大?
 
宇宙探索 探測行星 週
第43天 要怎麼調查月球和行星呢?
第44天 第一部行星探測器是去哪裡探索呢?
第45天 火星探測器調查到了什麼?
第46天 金星探測器調查到了什麼?
第47天 木星探測器調查到了什麼?
第48天 土星探測器調查到了什麼?
第49天 能夠探測離地球更遠的地方嗎?
 
星系 星雲.星團 週
第50天 星雲是什麼?
第51天 星團是什麼?
第52天 星雲和星系,還有星團和星系有什麼差別?
第53天 星雲是由超新星的殘骸變成的嗎?
第54天 為什麼星雲的名字前面都有加M字?
第55天 星雲和星團用肉眼觀測得到嗎?
第56天 是否有眼睛看不見的星雲呢?
 
星星 星座 週
第57天 星座的說法是從哪裡開始的?
第58天 星座有多少個?
第59天 生日當天就能看見自己的生日星座嗎?
第60天 為什麼不同的季節會看到不同的星座?
第61天 去國外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星座嗎?
第62天 星座的排列會亂掉嗎?
第63天 銀河是什麼?
 
宇宙 觀測宇宙 週
第64天 伽利略所看見的月亮是什麼樣子?
第65天 宇宙觀測是怎麼進行的?
第66天 望遠鏡有多少種呢?
第67天 告訴我更多關於地面望遠鏡的知識吧!
第68天 人類能夠看得多遠呢?
第69天 我們能觀測到肉眼看不見的光嗎?
第70天 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什麼?
 
地球 地球的自轉運動 週
第71天 地球自轉有什麼特徵?
第72天 方位和自轉的方向有關係嗎?
第73天 自轉軸的方向是不變的嗎?
第74天 怎麼證明地球的自轉運動呢?
第75天 為什麼會有天球論?
第76天 周日運動是什麼?
第77天 為什麼會形成偏西風?
 
行星 行星之謎 週
第78天 為什麼土星環不會脫離?
第79天 還有哪些行星有行星環呢?
第80天 為什麼冥王星不算是行星?
第81天 行星的名字和神有關係嗎?
第82天 從地球可以看見的行星有哪些?
第83天 為什麼行星外圍會有衛星繞著轉呢?
第84天 每個行星都一定有衛星嗎?
 
太陽 太陽的內部 週
第85天 出現在太陽表面的黑點點是什麼?
第86天 太陽內部是什麼樣子?
第87天 在太陽內進行的是什麼反應?
第88天 太陽的壽命有多久呢?
第89天 太陽日珥是什麼?
第90天 太陽色球層和閃燄是什麼?
第91天 太陽日冕是什麼?
 
行星 不可思議的星空 週
第92天 為什麼月球表面看起來好像有花樣?
第93天 日本的行星為什麼要寫成惑星呢?
第94天 行星和恆星是怎麼區分的呢?
第95天 為什麼白天看不見星星?
第96天 南北半球的天空中,星星的移動方式都一樣嗎?
第97天 為什麼星星有分紅色和藍色的?
第98天 明明有星星,為什麼夜空還是那麼暗呢?
 
宇宙探索 日本的火箭發展 週
第99天 日本的宇宙探測是怎麼進行的?
第100天 日本的第一枚筆型火箭是什麼樣的?
第101天 日本的Kappa火箭是什麼?
第102天 M-V火箭是什麼樣的火箭?
第103天 大型火箭是怎麼發明的呢?
第104天 H-II A 是什麼樣的火箭?
第105天 基幹火箭是什麼樣的火箭?
 
地球 地球和星星的關係 週
第106天 地球的公轉有什麼特徵?
第107天 從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周年運動是什麼?
第108天 黃道是什麼?
第109天 黃道12星座是什麼?
第110天 星座占卜和12星座有關係嗎?
第111天 為什麼一月總是特別寒冷?
第112天 季節和自轉、公轉有什麼關聯?
 
星星 流星 週
第113天 流星是怎麼形成的?
第114天 流星是從哪裡來的呢?
第115天 流星有分顏色嗎?
第116天 流星劃過的時間大概是幾秒呢?
第117天 流星雨是怎麼形成的?
第118天 為什麼每年都能看到流星雨呢?
第119天 流星雨有多少個呢?
 
宇宙 宇宙的元素和物質 週
第120天 宇宙中最多的原子是哪一種?
第121天 鐵的原子是從哪裡來的?
第122天 金的原子是從哪裡來的?
第123天 組成地球的原子種類有哪些?
第124天 人體是由什麼樣的原子組成的呢?
第125天 暗物質是什麼?
第126天 暗能量是什麼?
 
地球 地球的誕生 週
第127天 地球是什麼時候組成的?
第128天 熔岩海洋是什麼?
第129天 雪球地球是什麼?
第130天 地球內部是什麼樣子呢?
第131天 為什麼能知道地球的內部構造?
第132天 地球的半徑和周長有多少呢?
第133天 地球為什麼這麼圓?
 
行星 太陽系的誕生 週
第134天 太陽系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第135天 太陽系是怎麼誕生的呢?
第136天 太陽系中有多少行星?
第137天 類地行星有什麼特徵?
第138天 類木行星有什麼特徵?
第139天 太陽系大概有多大呢?
第140天 太陽系是在星系中的哪裡?
 
太陽 太陽能 週
第141天 地球和太陽離的有多遠呢?
第142天 太陽發出的能量有多大?
第143天 太陽的能量是怎麼傳到地球來的呢?
第144天 太陽能可以用在什麼地方?
第145天 太陽有特別活躍的時候嗎?
第146天 太陽風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第147天 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是什麼?
 
月球 月球和地球 週
第148天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怎樣呢?
第149天 月亮和地球離的有多遠?
第150天 以前是用月亮曆來計算年份的嗎?
第151天 是不是看月亮就能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呢?
第152天 同一個時間的月亮,不管在哪裡看都是一樣的嗎?
第153天 為什麼白天很難看見月亮?
第154天 從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的哪一面呢?
 
宇宙探索 日本的宇宙探測 週
第155天 日本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樣子呢?
第156天 日本在哈雷艦隊裡做了哪些事?
第157天 氣象衛星「向日葵」是什麼?
第158天 X射線天文衛星是什麼?
第159天 地球觀測衛星是什麼?
第160天 「隼鳥號」是什麼?
第161天 「隼鳥2號」是什麼?
 
星系 星系的組成 週
第162天 星系是什麼?
第163天 星系大概有多大呢?
第164天 星系是什麼形狀呢?
第165天 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
第166天 是誰在為這些星系命名呢?
第167天 星系群和星系團有什麼不同?
第168天 宇宙大尺度結構是什麼?
 
星星 彗星 週
第169天 彗星和流星有什麼不同?
第170天 彗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第171天 為什麼彗星會有尾巴?
第172天 肉眼能看見彗星嗎?
第173天 新彗星是怎麼找到的呢?
第174天 彗星是怎麼飛過來的?
第175天 是彗星帶來了生命的起源嗎?
 
宇宙 黑洞 週
第176天 黑洞是什麼?
第177天 哪裡才有黑洞呢?
第178天 黑洞內部是什麼樣子呢?
第179天 一旦進入黑洞就出不來了,真的嗎?
第180天 人類是怎麼發現黑洞的呢?
第181天 黑洞要怎麼觀測?
第182天 活躍星系核是什麼?
 
地球 存在生命的行星 週
第183天 找得到最古老的生命存在的痕跡嗎?
第184天 生物是從哪裡誕生的呢?
第185天 是什麼讓生物變得能夠登上陸地呢?
第186天 多細胞生物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第187天 最早登上陸地的是哪種生物?
第188天 人類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第189天 生態系是什麼?
 
行星 太陽系之謎 週
第190天 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
第191天 離太陽愈近,公轉周期就愈短嗎?
第192天 為什麼要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第193天 水星、火星、木星,它們為什麼會這樣命名?
第194天 為什麼行星名稱和日本星期的名稱很像?
第195天 除了行星,太陽系還有什麼?
第196天 宇宙中只有一個太陽系嗎?
 
太陽 日食和月食 週
第197天 為什麼會發生日食?
第198天 日食有很多種嗎?
第199天 如果太陽被遮住會發生什麼事?
第200天 為什麼會發生月食?
第201天 為什麼月球有時會顯得偏紅?
第202天 能提早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日食嗎?
第203天 較常見的是日食還是月食?
 
月球 月亮的陰晴圓缺和公轉 週
第204天 為什麼月亮和太陽看起來差不多大?
第205天 為什麼弦月時還是看得到月亮的圓形呢?
第206天 為什麼月亮會有陰晴圓缺?
第207天 一個月只會有一次滿月嗎?
第208天 為什麼冬天的滿月看起來特別遠?
第209天 月球公轉的速度大概有多快?
第210天 月球正在離開地球嗎?
 
宇宙探索 宇宙探測科技 週
第211天 哪個國家對宇宙開發最投入呢?
第212天 國際太空站是什麼?
第213天 我們看得見國際太空站嗎?
第214天 國際太空站裡有哪些人呢?
第215天 國際太空站上是使用哪種計時標準?
第216天 國際太空站的日本實驗艙「希望號」是什麼?
第217天 有可能在宇宙蓋旅館嗎?
 
星系 銀河系 週
第218天 為什麼能知道銀河是什麼組成的?
第219天 銀河系大概有多大呢?
第220天 銀河系為什麼是一個漩渦?
第221天 銀河系中大概有多少顆星星呢?
第222天 銀河系現在是什麼狀態呢?
第223天 很有名的仙女座星系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第224天 星系和星系會互相撞在一起嗎?
 
星星 天文館/天象儀 週
第225天 天文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第226天 天象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第227天 天象儀的構造是怎樣的呢?
第228天 天象儀顯示的星星和真正的星星一樣多嗎?
第229天 有可以移動的天文館嗎?
第230天 中央沒有機械裝置的天文館是什麼樣的?
第231天 天花板會閃爍發光的天文館是什麼樣的?
 
宇宙 宇宙誕生的一瞬間 週
第232天 宇宙大爆炸是什麼引起的?
第233天 怎麼證明宇宙大爆炸真的發生過呢?
第234天 宇宙暴脹論是什麼?
第235天 怎麼證明宇宙發生過暴脹呢?
第236天 宇宙暴脹是怎麼開始的?
第237天 宇宙的外面變成什麼樣子了呢?
第238天 人類是怎麼看待宇宙的呢?
 
宇宙探索 宇宙探測的未來發展 週
第239天 為什麼我們能了解這麼多宇宙的事?
第240天 NASA 的人都在研究宇宙的謎團嗎?
第241天 火星移民計畫是什麼?
第242天 軌道電梯是什麼?
第243天 我們身邊的東西和宇宙有關嗎?
第244天 微中子是什麼?
第245天 我們透過微中子了解了什麼?
 
地球 地球的特徵 週
第246天 地球也叫水行星,地球真的有很多水嗎?
第247天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第248天 海水的成分是慢慢變成現在這樣的嗎?
第249天 冰河期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第250天 冰河期的冰川指的是什麼?
第251天 下一次的冰河期什麼時候來呢?
第252天 只有地球上存在生物嗎?
 
行星 行星的大氣和溫度 週
第253天 水星上很熱嗎?
第254天 金星上的雲的組成成分是什麼?
第255天 整個木星都是由氣體組成的嗎?
第256天 木星的橫條紋是什麼形成的?
第257天 為什麼天王星和海王星是藍色的?
第258天 海王星上真的有海嗎?
第259天 金星和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相反的嗎?
 
太陽 極光 週
第260天 極光是什麼?
第261天 為什麼會形成極光?
第262天 極光是由什麼形成的?
第263天 為什麼極光會變幻不同的顏色?
第264天 哪裡才能看見極光呢?
第265天 日本能看見極光嗎?
第266天 在宇宙中看到的極光是什麼樣子的呢?
 
月球 月面探測 週
第267天 我們能夠建造月面基地嗎?
第268天 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是在是什麼時候?
第269天 探測的重點是怎麼決定的呢?
第270天 人類到月球去做了些什麼呢?
第271天 從月球看到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第272天 月球探測讓我們知道了哪些事?
第273天 「輝夜姬號」做了哪些事呢?
 
地球 地球的磁場 週
第274天 磁鐵做的指北針為什麼會指向北方?
第275天 地球的磁場之謎是怎麼解開的?
第276天 據說北極和北磁極有一點點錯開,是真的嗎?
第277天 地球的S、N 極是會交替的嗎?
第278天 有一個地質年代叫「千葉時代」嗎?
第279天 板塊漂移論真的又興起了嗎?
第280天 為什麼地球會有磁性呢?
 
星星 隕石 週
第281天 隕石是什麼?
第282天 隕石是由什麼組成的?
第283天 隕石是從哪裡來的呢?
第284天 火流星是什麼?
第285天 隕石只會掉到地球上嗎?
第286天 巨大的隕石掉到地球上的話,會怎樣?
第287天 掉落在地球上最大的隕石是?
 
宇宙探索 宇宙航行 週
第288天 第一個進行宇宙航行的人是誰?是什麼時候?
第289天 是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說了「地球是藍色的」嗎?
第290天 太空人平時都在做什麼?
第291天 要怎樣才能成為太空人呢?
第292天 太空服具有哪些機能呢?
第293天 為什麼在太空一定要穿太空服呢?
第294天 為什麼太空服要做成橘色的?
 
宇宙 了解宇宙的理論 週
第295天 每一天都會誕生很多恆星嗎?
第296天 宇宙的終結會是什麼樣的?
第297天 宇宙會再次收縮嗎?
第298天 什麼是宇宙大反彈理論?
第299天 為什麼粒子和反粒子都是成對產生的呢?
第300天 物質宇宙和反物質宇宙是什麼?
第301天 相對論讓我們知道了哪些事呢?
 
地球 地球的大陸 週
第302天 地面上挖出來最深的洞穴是?
第303天 覆蓋在地球上的板塊指的是什麼?
第304天 大陸是會移動的嗎?
第305天 以前的大陸是全部連在一起的嗎?
第306天 地球上也有行星撞擊坑嗎?
第307天 岩石是怎麼形成的?
第308天 泥土是怎麼形成的?
 
行星 關於行星的新發現 週
第309天 水星的表面為什麼有很多隕石坑?
第310天 金星和地球的大小為什麼差這麼多?
第311天 為什麼火星看起來是紅色的?
第312天 火星上真的存在過水嗎?
第313天 太陽系裡最大的火山就在火星上嗎?
第314天 木星到底有多少顆衛星?
第315天 木星的衛星表面是什麼樣子的?
 
星星 天文學 週
第316天 1 等星、2 等星是什麼?
第317天 絕對星等是什麼?
第318天 星星的亮度是用什麼判定的?
第319天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怎麼測量的?
第320天 天文單位是什麼?
第321天 秒差距是什麼?
第322天 光年是什麼?
 
地球 海洋 週
第323天 為什麼大海會潮起潮落?
第324天 為什麼大海會有波浪?
第325天 海水總共有多少呢?
第326天 海底最深的地方在哪裡?
第327天 生命是在海洋裡誕生的嗎?
第328天 海底熱泉是什麼?
第329天 海水有特定的流向嗎?
 
地球 地球以外的生命 週
第330天 火星上有火星人嗎?
第331天 太陽系中存在其他的生命嗎?
第332天 適居帶是什麼?
第333天 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物的行星是?
第334天 德雷克公式是什麼?
第335天 搜尋地外文明計畫是什麼?
第336天 我們的訊息能夠傳到太陽系之外嗎?
 
宇宙探索 在太空中生活 週
第337天 太空人為什麼要吃太空食物呢?
第338天 太空食物是怎麼製作的?
第339天 太空食物要怎麼運送到太空呢?
第340天 在太空中怎麼得到水?
第341天 在太空中也能泡澡嗎?
第342天 在太空中要怎麼上廁所呢?
第343天 在太空中就使不出力氣了嗎?
 
星星 星星之謎 週
第344天 太陽的壽命有多長?
第345天 比太陽更大的恆星,它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第346天 超新星爆炸是什麼?
第347天 從地球到星星的距離有多遠?
第348天 有沒有由鑽石組成的星星呢?
第349天 我們也能為星星取名字嗎?
第350天 阿拉伯語和星星的名字有什麼關聯?
 
地球 大氣層 週
第351天 地球的大氣層是怎麼一回事?
第352天 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第353天 地球的氧氣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第354天 為什麼空氣不會不見呢?
第355天 為什麼到山頂上,空氣就會變得稀薄?
第356天 溫室效應氣體是什麼?
第357天 地球暖化是什麼?
 
宇宙探索 火箭 週
第358天 火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第359天 為什麼火箭可以飛?
第360天 火箭能夠飛得多遠?
第361天 火箭是用什麼樣的燃料?
第362天 為什麼要發射那麼多人造衛星?
第363天 發射火箭是很難的事嗎?
第364天 重力助推是什麼?
 
附加知識
第365天 UFO是什麼?
第366天 會有飛碟飛到地球來嗎?
 
附錄 TASA國家太空中心沿革和發展近況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87658
  • EISBN:978626318803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0歲~60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4.4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回顾与现代发现。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从近到远”或者“从简单到复杂”的单一线性模式推进,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探索感的螺旋上升结构。我们会先接触到一个宏大的问题——比如“我们如何知道宇宙在膨胀?”——然后作者会迅速跳跃到早期哲学家的猜测,接着笔锋一转,又回到现代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分析。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反而制造了一种悬念和持续的求知欲,让人在不断地“回溯”与“展望”中,体会到科学发现的非线性特质。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仅仅是西方)的天文记录的引用,体现了一种开阔的全球视野,让读者意识到人类对星空的凝视是跨越种族和文明的共同行为。这种包容性的叙事角度,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集体好奇心的编年史。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几乎没有感到任何知识点的拥堵或脱节。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高度,虽然是电子书格式,但那种对细节的打磨,完全弥补了实体书在插图展示上的优势。那些关于星云色彩、黑洞视界模拟的图像,色彩饱满,细节丰富,即使用手机屏幕阅读,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作者在叙述专业术语时,总是习惯性地在后文提供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用抛光的花岗岩来形容行星地壳的坚硬程度,或者用一个老旧的纺织机来类比星际尘埃云的复杂结构。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学术报告中的概念,一下子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想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宇宙尺度感”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距离数字,而是通过对比我们日常经验中的参照物(比如一粒沙子、一座城市),来帮助读者建立对光年、秒差距的直观认知,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这本书成功地将复杂的物理学原理“翻译”成了日常语言,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教学艺术的深刻理解。

评分

对于一个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天文知识的读者来说,我最看重的是信息的新鲜度和深度。令人欣喜的是,这本书明显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陈旧知识上,它非常及时地纳入了近年来火星探测器带回的最新岩石分析结果,以及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在深空成像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作者在讨论这些新发现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新数据是如何挑战或印证了我们原有的宇宙模型。例如,它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讨论,虽然承认了目前仍是未解之谜,但它详细梳理了最近五年内提出的几种主要的竞争性理论,并清晰地指出了每种理论的实验验证难点,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远超一般科普读物的表面介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致力于解释“为什么我们现在相信是这样”,并指出了“下一步我们要去哪里找答案”,这才是真正激发科学精神的所在。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其人文关怀的深度。它不仅仅是在讲解物理定律和天体运行的机制,它更在探讨“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个哲学命题。作者在每一章的收尾部分,都会有一个“沉思时刻”,引导读者将刚刚学到的冰冷的数据和公式,转化成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感悟。比如,在讲解系外行星宜居带的条件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计算液态水的存在范围,而是转而讨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与珍贵,让我们对脚下的家园产生一种全新的、更强烈的珍惜之情。这种将科学事实与人类情感、哲学思考无缝连接的处理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它不是一本冰冷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你仰望星空时,轻声细语地与你分享他对万物秩序的理解与感悟,让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拓宽。

评分

这本介绍宇宙奥秘的书,真是我近期读到的最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之一。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仿佛带着我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星际旅行。从那些最基础的恒星诞生与死亡的宏大叙事,到我们太阳系内行星之间微妙的引力平衡,每一个概念都被拆解得清晰易懂,即便是对天文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书中对早期天文观测方法的描述尤为精彩,那种人类仅凭肉眼和简陋工具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智慧,读来令人肃然起敬。特别是关于观测误差如何被一代代科学家修正和完善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微型的科学史诗,让人深切体会到科学进步的艰辛与伟大。它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而是着重于描绘宇宙运行的规律美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收获了一种面对浩瀚宇宙时的谦卑与敬畏感。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可能是在某些前沿理论的探讨上略显保守,但对于一本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来说,这种平衡处理无疑是明智的,确保了阅读体验的流畅与愉悦。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知识盛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