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電子書)

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郭恆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隻有忠於事實,纔能忠於真理。」本書以客觀的史筆、詳實的史料,闡述瞭共產國際統一戰線策略下,早期國共關係的麯摺發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郭恆鈺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杜賓根大學Doctor habilitatus、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名譽博士。柏林自由大學遠東研究所退休教授。中文主要著作:《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第一次國共閤作》、《俄共中國革命祕檔──1920~1925》、《俄共中國革命祕檔──1926》、《德意誌共和國史話──1918~1933》、《希特勒與「第三帝國」興亡史話》。

圖書目錄

「第一次國共閤作」辯(代序)
引 言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統一戰線的形成(一九一九~一九二四年)
一、「國際範圍內」的反帝的民族革命運動
二、給孫中山一盞俄國的指路「明燈」
三、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四、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錶大會──一個人為的早產
五、共產國際的統一戰線策略:參加國民黨
六、「鞦菊春桃,物各有時」
七、孫中山的「容共政策」
八、一個「黨中之黨」
九、「誰是國民革命之領導者?」

第二章 統一戰線破裂前的醞釀(一九二五~一九二六年)
一、反對右派
二、到群眾中去!
三、暫時的平靜
四、同左派結成緊密的聯盟──一九二五年中國共產黨的十月會議
五、槍桿子裡麵齣政權
六、組織分裂的開始
七、蔣介石:是何異佛入地獄耶!──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事件
八、蔣介石:「中國革命必須在共產國際領導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二屆二中全會
九、「思想產生於願望」

第三章 統一戰線的破裂(一九二七年)
一、北伐
二、意料不到的勝利
三、保持同蔣介石的統一戰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全會
四、國民政府遷都之爭與第二次上海起義
五、「所謂分裂的謠言」──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
六、第三次上海工人暴動及其「世界歷史意義」
七、上海──奪取政權的關鍵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件」
八、共產國際:「蔣介石是被收買的叛徒」
九、一個尷尬的決議──一九二七年五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八次全會
十、武漢的「小蔣介石」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長沙事件
十一、國民黨,將軍們的可憐玩物
十二、第一次革命浪潮平息瞭……
十三、認識
編後語
版權宣告
封 底

圖書序言



  「四人幫」倒臺以後,特別是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史學界人士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依「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對某些歷史事件(如洋務運動、太平天國)提齣新的看法,對諸多歷史人物(如瞿鞦白、陳獨秀)給予新的評價。這種「百傢爭鳴」的局麵,在中共黨史方麵的研究,尤為顯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在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週年重新展齣的「黨史陳列(民主革命時期)」,把某些「顛倒的黨史,撥正過來瞭」。中共的「黨史得到瞭比較實事求是的反映」。但是,在目前中共黨史研究的領域中,還未能「突破」某些人為的重重「禁區」,仍然給人以「猶抱琵琶」、「以論帶史」的感覺。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問題,即其明例。
 
  一九七九年底,《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錶瞭嚮青教授撰寫的〈關於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問題〉。據筆者所知,這是三十年來中共史學界第一篇詳論共產國際與國共統一戰線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麵歷史關係的長文,應予重視。不過本文祇擬討論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國共統一戰線成立的前史,解答一個問題:即「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國共關係,究竟是不是如中共所強調的「第一次國共閤作」?
 
  中共二大決議加入共產國際。共產國際與其支部的關係,前者有明確而嚴格的規定。根據一九二〇年共產國際第二次世界代錶大會通過的「加入共產國際的二十一條件」,共產國際代錶大會及其執行委員會的一切決議,所有加入共產國際的黨必須執行(十七條)。黨員中如有在原則上拒絕共產國際的條件和提綱者,應即開除黨籍(二十一條)。另外,共產國際二全大會通過的「共產國際章程」又明確指齣:「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要察看加入國際各支部黨的全部實踐和他們的策略,應完全與國際的原則以及世界革命發展的利益相符閤。」換句話說,共產國際支部黨沒有權力決定自己的策略、路線,中共也不例外,這是共產國際的最高權力。基於這一事實,當我們討論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問題的時候,對於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就不能抱有「諱疾忌醫」的態度。相反地,當時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看法和決策,應該是討論這一段歷史的重點。
 
  從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七年這一段的國共關係,國民黨稱之為「容共」。容共是指一九二三年中共黨員以個人身分宣誓加入國民黨,信仰三民主義,服從黨綱黨紀;容共不是國共兩黨基於平等地位的兩黨閤作。可是在孫中山總理逝世以後,特別是一九二六年五月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以後,中共在國民黨內的勢力、影響,不僅日漸擴大,舉足輕重,而且國民黨自己也在官方文件中(整理黨務案),使用「兩黨閤作」的字樣,並採取兩黨閤作的具體措施(聯席會議)瞭。換句話說,「容共」政策從一九二五年三月孫中山總理逝世到一九二七年四月「清黨」,在內容上已經發生瞭質的變化。因此,把自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七年四月的國共關係籠統地稱為「從容共到清黨」,是值得商榷的。
 
  (完整內容請見內文)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