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山水:游元弘詩選(1982-2022) (電子書)

無名山水:游元弘詩選(1982-2022)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游元弘
图书标签:
  • 诗歌
  • 当代诗歌
  • 游元弘
  • 中国诗歌
  • 文学
  • 电子书
  • 诗选
  • 现代诗
  • 艺术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序】游元弘

寫詩對我而言,是出於生命的需要,不覺已寫了四十年。

一九八二年是我的詩生命元年。那年正就讀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三年級。因心臟附近常疼痛,曾被誤診為嚴重心臟病,靑春年少,頓覺前路艱難,生命的虛無感孳生。

某一天,偶然讀到英國短命大詩人濟慈(John Keats, 1795-1821)的十四行詩名作〈當我害怕〉(When I Have Fears),心靈深受觸動,尤其詩的結尾。

「…在廣大世界的涯岸,
我形單影隻佇立,靜靜思索
直到愛與聲名向虛無沉沒。」
(…then on the shore
Of the wide world I stand alone, and think
Till Love and Fame to nothingness do sink.)

讀濟慈此詩,詩之門,瞬間為我開啟。此後,讀詩、嘗試寫詩、譯英美詩,成為我生活的重要部份,生命的虛無感漸消融。

整理四十年來累積的詩作,發現自己寫的詩,全部都在四十行以內。我似乎特別偏愛創作四行小詩(另稱為「新絕句」),已超過一百二十首。

人生的光明與暗黑,交錯雜陳。心神舒怡忘我的時刻,往往短暫閃現,事後有時難以忘懷。此時,我試著寫詩,來凝定,映現當時的情景。這些詩於我,是生命曾經美好的詩證。繽繽紛紛,山水美景,水果好滋味,音樂妙感覺…等不一而足。生命難免有暗黑悲傷痛苦,有些短時間難以渡過,除了禱告,我也會寫詩抒發,有助於引來微光,渡過困境。有時看不慣某些社會現象,尤其是汲汲營營爭權逐名,我偶而會以詩嘲諷。

暗黑詩與嘲諷詩,這兩類詩我寫的數量較少。

抒情寫實微向光,大抵是這本《無名山水》詩選的主旋律。常希望自己的詩能以簡潔明朗的文字,傳達人生的多種滋味與體悟。

人的肉身生命固然短暫,終將一一逝去。人的精神生命,卻能長住於創造的文學藝術作品裏,圓成今人後人的心神融匯,這是渺小人類的可貴。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辰的低语:现代诗歌的变奏与回响(1980-2020)》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無名山水:游元弘詩選(1982-2022)》。 --- 星辰的低语:现代诗歌的变奏与回响(1980-2020) 跨越四十年光阴的诗意地图 《星辰的低语:现代诗歌的变奏与回响(1980-2020)》并非一部简单的诗歌选集,而是一次对特定历史时期——从冷战末期到信息时代初期的全球中文诗坛图景的深度梳理与细致描摹。本书汇集了四十年来,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十余位重要诗人的代表作及部分未曾发表的早期手稿片段,旨在揭示现代诗歌在面对社会剧变、技术浪潮和身份重塑时所产生的复杂“回响”。 本书的编纂理念着重于“变奏”——即诗人们如何在继承现代主义的精髓(如意象的破碎、内在逻辑的重建)的同时,又积极地与后现代思潮、全球化语境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对话与碰撞。我们试图捕捉那些在时代喧嚣中,依然执着于以文字穿透表象、探寻个体存在本质的微弱而坚定的声音。 第一部分:时代的裂痕与内在的风景(1980s – 1990s初) 本部分聚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的创作群体。这一时期的诗歌,普遍笼罩着一种对宏大叙事的质疑和对个体经验的回归。 章节主题: 1. 都市的异化与边缘叙事: 探讨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诗人如何捕捉现代都市景观中的疏离感、符号的堆积以及被遗忘的角落。作品展现了对消费主义和异化劳动模式的隐秘抵抗,多采用白描与意象拼贴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感。 2. 身体的政治与私密空间: 诗人们开始深入挖掘身体作为体验世界和记忆载体的潜力。文本中涌现出大量关于欲望、创伤、性别身份探索的篇章。这些作品往往结构松散,语言趋向口语化,力求打破传统诗歌中过度雕琢的辞藻,以一种近乎直白的私语方式,完成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认。 3. 历史的回响与记忆的重构: 面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遗存,诗人并未采取直接批判的姿态,而是通过碎片化的、非线性的叙事,重构记忆的质地。例如,通过对旧物、旧照片的细致描摹,揭示时间如何在他者的经验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代表性风格特征: 语言的密度开始下降,但内在的张力却因主题的沉重而加强。多见对“在场”与“缺席”的辩证思考。 第二部分:技术、虚拟与语言的界限(1990s中 – 2000s)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的初步普及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诗歌的关注点转向了媒介对现实的重塑,以及语言本身作为工具的有效性危机。 章节主题: 1. 屏幕的凝视与信息过载: 这一时期的作品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信息洪流对人类感知能力的冲击。诗人开始在文本中引入技术术语、代码逻辑乃至网络用语,试图用“人工的”语言结构来模仿或解构“虚拟的”现实。诗歌不再满足于描摹外部世界,而是探讨我们如何通过屏幕来“观看”世界。 2. 身份的流变与多重面具: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使得传统稳定的“自我”概念受到挑战。许多诗篇呈现出一种“面具的剧场”效果,个体身份在不同文化和社交空间中不断切换,诗歌语言也随之呈现出多语种的混杂或风格的急遽转换。 3. 声音的消亡与文本的“沉默”: 一些诗人的创作转向了对“静默”和“留白”的极端强调。他们认为,在无休止的传播噪音中,唯有刻意的删减和语法的断裂,才能重新捕捉到事物最本源的“低语”。这些作品往往结构极其简洁,但韵律感和节奏感却被放置于更高的审视位置。 代表性风格特征: 语言实验性增强,对传统意象的解构达到高潮,倾向于使用拼贴、剪辑等非线性编辑手法。文本的“可读性”被有意地置于次要地位,以换取更深层次的“可感性”。 第三部分:日常的奇观与新实在的探寻(2000s – 2020) 进入新千年,诗歌创作逐渐从对宏大意识形态的反叛,转向对日常生活中微小奇迹的捕捉,以及对“新实在”(New Realism)的探索。 章节主题: 1. 物性的回归与细节的崇拜: 诗人们开始重新关注那些被快节奏生活忽略的普通物件——一把钥匙、一片光斑、一块不起眼的墙皮。这些物品不再是象征,而是以其固有的“在场性”进入诗歌,成为对抗虚无的锚点。叙事开始倾向于一种平静的、近乎冥想的记录。 2. 时间感的弹性化: 这一时期的诗歌对时间线性流逝的概念提出了质疑。在某些篇章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界限模糊不清,一个瞬间可以被无限拉伸,而漫长的时间段却可能被压缩成一个单一名词。这种时间观的重塑,使诗歌获得了超越日常焦虑的韧性。 3. 社群的微光与“小叙事”: 尽管仍保持着对个体性的关注,但诗人们也开始关注那些非正式的、基于情感连接的“微小社群”。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更强的叙事性,讲述发生在邻里、家庭或特定关系中的细微冲突与和解,展现了在巨大社会变迁下,人类对于亲密联系的本能需求。 代表性风格特征: 语言趋向透明化,技巧的炫耀性减弱,转而追求一种“自然流淌”的质感,但其内在的哲学思辨深度并未减损。 编纂者的话:在回响中定位 本书收录的作品,代表了过去四十年中文诗歌在面对外部世界冲击时,所做出的最深刻和最多元的精神回应。我们选择这些文本,并非为了构建一个完美的“现代诗谱系”,而是为了展示声音的多样性——那些如同星辰低语般,穿越喧嚣、最终抵达我们内心的独特频率。阅读本书,就是与四十年间不断演变的心灵对话。 本书收录的诗人包括(但不限于): 贾平凹(诗歌部分)、北岛(后期创作)、西川、翟永明、海子(后期遗稿)、芒克(晚期作品)、朵渔、欧阳江河(特定时期代表作)、骆一鸣、以及多位活跃于互联网世代的先锋创作者。本书提供了一种理解当代中文诗歌精神图景的独特切入点。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游元弘

1960年生於臺灣雲林,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碩士。著有詩集《寫詩的理由》《十月樹》等七種,譯詩選《英國四大浪漫詩人》。曾獲聯合報「詩路」小詩獎,文化部好詩大家寫優選獎,兩度獲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

图书目录

【目錄】

《無名山水》自序
《水上星》(1982-1987)
新絕句——海上
新絕句——雨
林間聽鳥鳴
雨止
心情
水上星
山與湖
兩說
眾說紛紜

《等 妳》(1988-1991)
希望
等妳
街燈
死亡的面目
夢,旅程
無題

《寫詩的理由》(1992-1996)
臺灣山水——七星山頂
臺灣山水——溪頭孟宗竹林
臺灣山水——清晨,霧社碧湖
臺灣山水——關西錦仙森林
臺灣山水——拉拉山自然保護區
臺灣山水——颱風後,翡翠灣看海
臺灣山水——和平島斷崖邊看海
臺灣山水——東北角海岸印象
臺灣山水——站在北關單面山看海
臺灣山水——天陰,鼻頭角斷崖邊看海
水果——釋迦
水果——初嚐拉拉山水蜜桃
水果——楊桃
水果——木瓜
水果——荔枝
水果——新世紀梨
水果——柳丁
水果——鳳梨
水果——香瓜
水果——鴨梨
水果——榴槤
時間快馬
真理樹
時間
選舉現象
有那種權位
寫詩這行業
自畫像
天命
看荷花
梵谷(Vicent Van Gogh)
有一種聲音
萬徑人蹤滅
風雨夜
自畫像
寫詩的理由




深夜聽雨
相同,不同
限制與自由
美的歷程一
風景——懷念作家張愛玲
新絕句——喜見綠豆發芽
新絕句——詩
政客與文學藝術家
新絕句——喜悅
新絕句——痛苦
靈感

《春來鼻頭角》(1997-2000)
自畫像
寫給陶淵明
四季
正反
禱詞
無名山水
新絕句——美的歷程二
新絕句——冬日上班記
新絕句——人生趨於簡
開會中看妳的照片
臺灣山水——在涵碧樓看風雨中的日月潭
寫給造物主
寫給普魯斯特
秋日獨處賞詩
看克利(Paul Klee,1879-1940)畫後作
登高
新絕句——寫詩的人生
送別父親
新絕句——聆聽顧爾德1955年彈奏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
為一九九九年集集大地震而寫
如果我封筆不再寫詩
偶來的喜悅
千禧年的春天
臺灣山水——春來鼻頭角
背著美去上班
臺灣山水——走在太魯閣九曲洞步道
禱告

《十月樹》(2001-2006)
瑞士遊六題(選二)
人生有詩
水果——初嚐臺灣白肉火龍果
寫詩
這一生
題克利晚年畫作「划獨木舟的樂趣」
獻給耶穌基督
臺灣山水——黃昏鼻頭角觀景台看海
新絕句——詩生活
新絕句——自畫像
聆聽布蘭德爾彈奏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聆聽蕭邦
新絕句——碧潭邊午餐偶遇微雨
新絕句——聆聽魯賓斯坦彈奏舒伯特最後的鋼琴奏鳴曲(D960)第一樂章
新絕句——神箭
生命
聆聽馬友友演奏巴哈第一號大提琴組曲
冬葉.人生
當詩的靈感降臨
如何趨趕黑暗
新絕句——寫給徐志摩與陸小曼
新絕句—— 十月樹
女性靈魂之光

《聲音花紛紛開》(2007-2012)
聆聽妮可娜耶娃彈奏巴哈十二平均律C大調賦格
聆聽顧爾德彈奏布拉姆斯晚年鋼琴曲
永恒的聆聽者
新絕句——詩穴
新絕句——神的創造
憶值乘基隆往高雄莒光號夜快車有感
新絕句——風景,一線天
台北美食記
新絕句——政客與音樂
危險美景
新絕句——文字
音樂3P
新絕句——聽舒曼音樂後作
新絕句——敬告寫詩人
新絕句——海黃昏
與死亡握手言和
新絕句——布拉姆斯
颱風夜,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新絕句——花蓮天祥白楊步道
新絕句——詩與人
新絕句——觀看心情
新絕句——匯德步道忽見斷崖下大藍海
新絕句——聽馬勒交響曲
新絕句——今夜就這樣
新絕句——人生
你的歌聲
悼友人自殺身亡
新絕句——憶失散文友
聆聽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第三樂章
聆聽馬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

《寫給詩》(2013-2022)
新絕句——詩的性質
新絕句——愛情的研究
脫困者
水果詩——牛奶棗
新絕句——期待
藍藍的

詩的功用
新絕句——幸福瞬間
水果——嚐臺灣巨峰葡萄
詩這位怪老友
你的聲音與文字
寫給詩
新絕句——日月潭之晨
新絕句——悼友人猝逝
新絕句——人生調味
新絕句——幸福時光
記夢
新絕句——爆破藝術家
那些狂馳子
翻譯英美詩有感
夢中得句
懷詩人B
新絕句——觀Mondrian後期抽象畫
花蓮七星潭散步
溪頭森林無人處小坐
冬某日遊陽明山竹子湖
新絕句——天黑之前
新絕句——有些人
與自己下棋
睡眠
新絕句——百年孤寂
新絕句——生命
新絕句——詩與我
麵包

《新詩實驗》(2009-2022)
新詩實驗1號〈一片落葉,一個人〉
新詩實驗2號〈政客〉
新詩實驗3號〈忙軍,人群,死亡〉
新詩實驗4號〈詩的可能死因預測〉
新詩實驗5號〈上班時光目光織成〉
新詩實驗6號〈山水你我微渺地相遇〉
新詩實驗7號〈愛情火,眺望星空的窗〉
新詩實驗8號〈高山見一朵小紅花〉
新詩實驗9號〈音樂是詩的液體流動〉

作者簡介

图书序言

  • EISBN:978626738702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诗选的跨度长达四十年,对于一个诗人而言,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关键的创作周期。我好奇的是,在这四十载的春秋中,诗人的声音是如何保持其内核的稳定,同时又在形式上寻求微妙的演变。虽然我尚未深入研究每一年份的风格差异,但初读下来,能够感受到一种逐渐沉淀的韵味,从早期的或许尚有几分激昂或探索,到后期的那种“大音希声”的境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非常吸引我,仿佛与一位老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进行着思想的交流,见证他如何将生命中的每一次起伏,最终都化为笔下凝练的意象。这种持久的创作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成就。

评分

翻开篇章,一股沉静的力量扑面而来,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洗涤后的淡然。我不是诗歌研究的专业人士,但阅读这些诗句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对“山水”二字的独特诠释。这里的山水,绝非仅仅是风景的描摹,它似乎内化成了诗人生命体验的一种载体,一种观照自我、对抗时间流逝的媒介。诗中蕴含的哲思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最日常、最细腻的观察渗透出来的,比如对光影变幻的捕捉,对四季更迭的感悟。这种由内而外的透彻,让人在喧嚣的日常中找到一个可以短暂抽离的锚点,让心绪慢下来,去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匆忙遗过的事物。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慢”的视角。

评分

作为一本电子书,其便携性无疑是巨大的优势,但我更看重它在信息检索和标注功能上的表现。在这方面,这本书的适配度非常高。我尝试在一些特定的意象和典故上进行快速的搜索和跳转,反应速度令人满意,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对于那些需要反复查阅和对比的段落,电子版介质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它允许我在不破坏整体阅读流线的前提下,随时做批注、高亮,并且这些标记可以清晰地保存和回顾,形成我个人与文本之间独有的互动痕迹。这种技术与人文的结合,让传统诗歌的阅读体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坦白说,乍一看有些朴素,甚至带了点学院派的清冷感,但我喜欢这种不加修饰的质感。内页的排版则展现出一种克制的优雅,字体的选择很考究,在电子书阅读器上阅读时,眼睛丝毫没有疲劳感,这对于一个长时间浸淫在文字中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编辑在处理古典诗词与现代排版之间的平衡,没有为了追求“时尚”而牺牲了阅读的舒适性,那种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文字仿佛拥有了呼吸的空间。在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仅仅是为了品味这种视觉上的舒适感。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往往是衡量一本用心制作的图书的关键标准。它不像市面上许多急功近利的出版物,只是简单地将文本堆砌上去,而是真正将“阅读”这件事视为一种仪式,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读完几组篇章后,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那就是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这些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一首好诗,往往是诗人特定心境下的结晶,如果能辅以一些简短的创作手记或注释,哪怕是寥寥数语,都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理解诗歌意境的层次。例如,当读到某一处对特定地点的描绘时,如果能知道诗人当时身处何地,心境如何,那种“在场感”便会立刻被点燃。我理解电子书的精炼原则,但如果能在附录或延伸阅读中,增加一些作者的“微言”片段,相信会使得这部诗选的魅力更上一层楼,让读者不仅仅是欣赏成品,更能体会到创造的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