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兒子的復活 (電子書)

神兒子的復活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賴特
圖書標籤:
  • 復活
  • 神學
  • 基督教
  • 耶穌
  • 聖經
  • 信仰
  • 福音
  • 救贖
  • 神兒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關於復活最重要的一本書

  復活,是耶穌群體誕生之源,是教會的根本,沒有復活的事件,信仰便是徒然(林前十五17)。沒有復活,彼得隻能重操捕魚舊業,而非教會的磐石;保羅也不會寫齣經典的書信,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但今天我們是否仍常聽聞關於復活的紮心信息?缺少復活話語的教會和信徒,還能有多少活力和生命力?

  賴特主教在這本經典著作當中,用完整的史料,從舊約正典、次經、第二聖殿時期的各種文獻、新約、早期教父及護教傢等等,帶我們看到耶穌的復活,在歷史上幾乎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他細心地爬梳這個特殊信念形成的過程:復活從以色列復國的隱喻,成為具體的盼望,到瞭新約,因著空墳墓及耶穌嚮門徒顯現的重大經歷,使得基督教成為一個不摺不扣的「復活運動」。身體復活的信念儘管齣於猶太的世界觀,初代門徒卻因為復活事件而必須重新思索:耶穌到底是誰(基督論)、上帝是誰而祂對世界的救贖計畫為何(神論/救恩論),還有他們的身分和使命是什麼(教會論)。

  賴特仔細檢索新約所有復活的相關經文,發現復活不隻是一個內心的安慰,而是一個關乎全世界的好消息──復活既然已經啟動,代錶神的新創造己經開展,世界歷史發生瞭最關鍵性的轉摺。神在這個墮落、充滿暴力的世界中,開始瞭嶄新的行動。死亡不再能夠狹製我們,新世界正在開始,新生命也成為瞭可能!

  你準備好瞭嗎?你願意深入去思索復活的意義,並且加入這個撼動天地的復活運動嗎?
璀璨星河的低語:一部關於星際文明與哲學思辨的史詩 書名: 璀璨星河的低語 作者: 艾琳娜·凡恩斯 類型: 科幻、太空歌劇、哲學思辨 --- 引言:在無垠的黑暗中,追尋文明的餘燼與未來的迴響 在人類文明嚮宇宙深處拓展的第三個韆年,我們並非孤身一人。銀河係中流淌著無數古老而神秘的文明的血液,他們的興衰沉浮,如同夜空中轉瞬即逝的流星,留下的隻有引力的殘骸和難以解讀的信號。 《璀璨星河的低語》並非一部單純的太空冒險故事,它是一部關於“存在”的深度探究,一場橫跨數萬光年的哲學思辨。故事的核心圍繞著“織網者”——一個自稱已消亡的超維度文明留下的信息網絡——展開。這個網絡並非實體,而是以復雜的量子糾纏態存在於宇宙背景輻射中的一種信息結構,它似乎在記錄著每一個逝去文明的“最終話語”。 我們的主角,凱拉·文森特,是一名流亡的語言學傢兼“信號考古學傢”。她所在的星際聯邦(The Concordance)正麵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核心星係的能源矩陣正在以一種無法解釋的速率衰減,仿佛某種宇宙級的“熵增”加速瞭。絕望中,凱拉被召集,前往邊境的“靜默區”——一片被所有已知文明視為禁區的、充斥著異常引力波動的區域。 第一部:靜默區與遠古的呼喚 凱拉的旅程始於她的科研飛船“奧德賽之鏡”號上。這艘飛船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它搭載瞭當時最尖端的量子諧振接收器,能夠“聆聽”那些極其微弱的時空漣漪。 靜默區的景象超乎想象。星辰不再遵循牛頓的定律,它們以一種近乎有生命的韻律漂移。凱拉抵達的第一站,是一顆被冰封的巨行星——剋洛諾斯-七。根據聯邦的記錄,這裏曾是“光輝教團”的故鄉,一個以追求絕對邏輯和完美秩序著稱的文明。但如今,整個星球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閃爍著詭異藍光的晶體結構。 在剋洛諾斯-七的地下深處,凱拉發現瞭“織網者”留下的第一個可識彆的錨點。它不是數據,而是一種情緒的拓撲結構。當凱拉接入時,她體驗到的是光輝教團在自我毀滅前的集體意識:他們發現,絕對的邏輯導嚮的終點,是零點——即徹底的虛無。他們窮盡瞭所有數學可能,最終發現存在的意義無法被計算。 這段經曆讓凱拉開始質疑聯邦建立在“可量化真理”基礎上的社會結構。她開始明白,織網者收集的不是曆史,而是“如何失敗”的範本。 第二部:熵的悖論與生命的選擇 凱拉的行動引起瞭聯邦內部保守派的警覺。首席科學顧問馬庫斯·雷恩,堅信所有宇宙現象都應服從已知的物理定律。他認為凱拉接觸到的隻是某種先進的、但仍是物理性的殘餘信號,並警告她不要被“虛妄的形而上學噪音”所乾擾。 凱拉沒有理會,她追蹤著下一個信號源——一個由生物電場構成的星雲,被稱為“低語之海”。這裏是“共情者”的領域,一個完全依靠非語言的心靈感應進行交流的社會。 在低語之海中,凱拉遇到瞭一個奇特的實體——一個似乎由數百萬個微小生命體組成的集群意識,他們自稱為“迴響”。共情者文明麵臨的問題更加棘手:他們擁有無限的同理心,能夠感受到宇宙中每一個痛苦的震顫,這種極度的共情最終導緻瞭“集體麻木”。當所有痛苦都成為自身痛苦時,采取任何行動都顯得無力且徒勞。他們的最終選擇是——集體進入一種深度休眠,將意識上傳到一個沒有個體之彆的“寜靜場”。 織網者的信息揭示瞭熵的悖論:有序的極緻(光輝教團)與無序的極緻(共情者)都導嚮瞭終結。 凱拉開始理解,宇宙的“中間態”——即我們所處的不完美、充滿矛盾的生命狀態——或許纔是真正的穩定形態。 第三部:最後的星圖與時間的悖論 在旅程的最後階段,凱拉發現織網者真正的“核心圖書館”位於一個被嚴重扭麯的時空節點——時間迴廊。要抵達那裏,她必須放棄飛船上所有基於經典物理學的導航係統,完全依賴她從前兩個文明那裏習得的“非理性直覺”。 在時間迴廊中,凱拉與織網者本身進行瞭最終的“對話”。織網者揭示瞭自身的起源:他們並非外星人,而是宇宙在達到某個高能級時,自發産生的一種“自我糾錯機製”。他們的使命,是記錄下所有“死鬍同”,以便讓後來者避免同樣的錯誤。 織網者嚮凱拉展示瞭最後一幅“星圖”:它並非是空間位置圖,而是“選擇的路徑圖”。圖上清晰地標示齣,無數文明因為過早地“確定瞭答案”而走嚮消亡。 聯邦的危機,正是源於他們試圖將宇宙模型“完全封閉”,即認為存在一個可以被完全掌握的最終真理。 高潮與啓示:非連續性的重要性 當凱拉返迴聯邦核心星係時,她帶著的不是一個可以解決能源危機的公式,而是一個全新的哲學框架。她嚮聯邦議會展示瞭織網者的信息:真正的永恒,存在於信息的“非連續性”之中——即在不斷産生的、不可預測的新問題中。 麵對馬庫斯·雷恩的質疑,凱拉引用瞭共情者最後留下的信息:“如果一切都能被預知,那麼‘現在’將永遠不值得珍惜。” 《璀璨星河的低語》的結局並未帶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是帶來瞭一種深刻的轉變。凱拉說服瞭聯邦,他們必須放棄對“最終統一理論”的盲目追求,轉而擁抱“持續的探索”和“有意義的錯誤”。能源矩陣的衰減被看作是一個信號——宇宙正在提醒他們:是時候改變提問的方式瞭。 本書以凱拉凝視著新近被激活的、充滿隨機波動的邊緣星係群結尾。她知道,真正的旅程纔剛剛開始,因為宇宙最宏偉的秘密,不是它隱藏瞭什麼,而是它不斷地在創造什麼。 --- 主題與反思: 信息與存在: 探討瞭知識的極限,以及當信息達到飽和時,意義如何消解。 秩序與混沌的辯證法: 追問極端的秩序(邏輯)和極端的無序(情感)是否殊途同歸。 文明的韌性: 強調瞭在宇宙尺度上,保持“不確定性”和“適應性”對於生命延續的關鍵作用。 超越可計算性: 觸及瞭科學的邊界,暗示瞭哲學、美學和倫理在理解宇宙中的不可替代性。 《璀璨星河的低語》,是一部邀請讀者一同深入宇宙深層結構的沉思錄,它將帶領您超越蟲洞和超光速航行,直抵文明靈魂的本質。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特(N. T. Wright)


  賴特(N. T. Wright)現為英國聖安德烈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新約與早期基督教教授,是位多產的作傢。曾有一位會友拿著賴特的Surprised by Hope走進他牧師的辦公室,顫抖地說:「如果這本書是對的,我整個人生都必須改變。」由此可見賴特著作的震撼力。

  賴特曾任古老、傳統的英國聖公會德倫教區的主教,卻深受許多當代福音派學者、牧者及平信徒的喜愛,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神學傢之一。他堅持保持牧者和學者的身分;一方麵,樂於把學術研究上的成果帶進信徒的造就中;另一方麵,也勇於帶著信仰關懷,在學術研究上與不同的陣營對話。除瞭正在進行的學術钜著《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係列(本書是第三冊),賴特也寫瞭許多適閤平信徒閱讀的書。例如:《邪惡與上帝新世界》、《認識耶穌的十堂課》、《神話與的力量》(以上皆為校園齣版)等等。

  他挑戰讀者迴到猶太的世界中,跳脫既有的思維框架,去重新思索耶穌的事工、死亡與復活所帶來的顛覆力量。閱讀賴特的書,常常要我們走齣過去聖經理解的舒適圈(不管是書的厚度,或是提供新的視角),但絕對會有豐富的收穫。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復活乃驅動信徒生活的真實確據/謝樂知/ XXI
推薦序二 復活是世界唯一的盼望/盧允晞/ XXIII
導讀 關浩然    /XXV
中文版自序    /001
序言    /003

第一部 場景設定     / 011

第一章 靶與箭    /013
一、導言:箭靶    /014
二、箭    /023
三、 歷史的齣發點    /044

第二章 魅影、靈魂及其去處:古代異教中的死後生命    /049
一、導言    /050
二、魅影、靈魂、或有潛力變成神?    /059
三、更多來自死人世界內之生命?    /087
四、結論:單行道    /114

第三章 是醒來的時候瞭(上):舊約中的死亡和死後生命/119
一、導言    /120
二、與列祖同睡    /123
三、 之後如何?    /144
四、喚醒睡瞭的人    151
五、結論    175

第四章 是醒來的時候瞭(下):後聖經猶太教中的死後盼望/177
一、導言:如同光譜般多采178
二、沒有來生或沒什麼好說:撒都該派    180
三、有福而沒肉身的不死不滅    192
四、第二聖殿猶太教中的復活    200
五、結論:古猶太教中的復活    269

第二部保羅的復活觀    277

第五章 保羅的復活觀(哥林多    前後書以外的書信)    /279

一、導言:初期基督徒的盼望    280
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285
三、 加拉太書    292
四、 腓立比書    300
五、 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    312
六、 腓利門書    318
七、 羅馬書    319
八、小插麯:教牧書信    350
九、結論:保羅的復活觀(哥林多前後書以外)    356

第六章 哥林多前後書的復活觀(上):導論    /363
一、導言:難題所在    364
二、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以外)的復活觀    366
三、 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五章11節以外)的復活觀    387
四、 結論:復活於哥林多    402

第七章 哥林多前後書的復活觀(下):關鍵段落    /405
一、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    406
二、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五章10節    464
三、 結論:保羅的復活觀    477

第八章 當保羅目睹耶穌    /481
一、導言    482
二、保羅親身的論述    486
三、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歸信/濛召    498
四、 歸信和基督論    505
五、 結論    511

第三部 初期基督教的復活觀(保羅書信以外)    513

第九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一):復活敘事外的福音書傳統/515

一、導言    516
二、馬可福音和平行經文的復活觀    519
三、 馬太/路加資料(有時稱為「Q底本」)的復活觀        549
四、 馬太福音的復活觀    556
五、 路加福音的復活觀    557
六、 約翰福音的復活觀    562
七、結論:四福音的復活觀    572

第十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二):其他新約著作    /575
一、導言    576
二、使徒行傳    577    
三、希伯來書    585    
四、一般書信    590    
五、啟示錄    601
六、結論:新約聖經論復活    609

第十一章 重新聚焦的盼望(三):早期基督教典外文獻 /613
一、導言    614
二、使徒教父    615
三、早期基督教次經    632
四、護教傢    638
五、早期偉大神學傢    650
六、早期敘利亞基督教    672
七、以「復活」為靈性歷程?拿戈瑪第文庫等文本    681
八、結論:二世紀    702

第十二章 盼望寄託於一人:耶穌是彌賽亞和主        /705
一、導言    706
二、耶穌是彌賽亞    707
三、彌賽亞耶穌是主    718
四、結論:早期基督徒世界觀當中的復活    737

第四部 復活節故事        745

第十三章 復活節故事的一般問題    /747        

一、導言    748
二、復活敘事的起源    750
三、復活敘事令人詫異之處    763
四、歷史性的選項    774

第十四章 恐懼顫抖:馬可福音        /783
一、導言    784
二、結尾    786    
三、從故事到歷史    794
四、從馬可的觀點看復活節    798

第十五章 地震和天使:馬太福音    /803
一、導言    804    
二、大地震裂,屍體起來    804
三、祭司賄賂兵丁    809
四、墳墓、天使及耶穌的第一次顯現(二十八1~18)    814
五、在加利利山上(二十八16~20)    816
六、結論:馬太福音與耶穌的復活 820

第十六章 火熱的心,擘開的餅:路加福音        /823
一、導言    824
二、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和使徒行傳第一章在路加整體著述中的位置    827    
三、獨一無二的事件    835    
四、復活節與教會生活    839
五、結論:路加福音與耶穌的復活    840

第十七章 新的一天,新的任務:約翰福音        /843
一、導言    844
二、約翰福音第二十章在整捲福音書中的位置    850    
三、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的貢獻    860
四、結論:福音書的復活節故事    865

第五部分 信仰、事件與意義    869

第十八章 復活節與歷史    /871

一、導言    872
二、墳墓和會麵    873
三、兩個對立理論    885
四、必要條件    895
五、「耶穌復活」麵對的歷史挑戰    900

第十九章 復活的耶穌,神的兒子    /911
一、世界觀、意義和神學    912
二、「神的兒子」有何意義    917
(1)導言
(2)耶穌的復活與彌賽亞身分
(3)耶穌的復活與世界之主宰的位分
(4)復活與關於神的問題
三、用箭射太陽?    932

參考書目    935
縮略語    935
A.原典資料    940
B.二級文獻    947
索引
古代文獻索引    981
當代作者索引    1014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985121
  • EISBN:978626738504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0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一

復活乃驅動信徒生活的真實確據

 
  人死不能復生,然而基督信仰卻堅信上帝藉聖靈使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不僅如此,基督信仰更進一步宣告,聖靈如今在教會眾聖徒中,成為信徒復活的確據和盼望。死亡終將為生命所吞滅,因上帝是那叫人從死裡復活的生命之主。基督徒盼望的是復活,不是輪迴轉世,不是靈魂不滅,不是永恆的迴歸,也不是肉身不死,也不是意識的長存。復活是「死後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 after death),換言之,基督徒相信人死後將進入一個不同的存有狀態,聖經常以「睡」形容這居間的狀態。「居間」錶明這不是個恆久長存的狀態,而是個短暫、中介的狀態。睡瞭的人終將睡醒。但這復活的人,他擁有的不再是會朽壞的肉身,而是永遠長存的身體。

  賴特指齣,這復活的盼望是基督信仰特有的標記,初代教會所處的希羅文化中,無人持相同的盼望。異教一緻認定死是條不歸路,有去無迴,或有所謂的靈魂不滅,但絕無復活(死後生命之後的生命)的可能。

  賴特認為,這復活的盼望源自猶太信仰。然而,猶太信仰也不從起初就具有復活的盼望。賴特指齣,早期的猶太信仰,鮮少關注個體的存亡,在意是國族及子嗣的永續長存,然而,百姓因深信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具有創造及再造的大能,剋勝苦難及死亡的復活信念因此油然而生。不僅個體擁有復活的盼望,同樣經歷顛沛流離、衰敗死亡的國傢,也因相信上帝,而有瞭被擄歸迴的「復活」盼望。

  賴特認為,初代教會繼承瞭這激進的盼望,吸納它成為信仰的核心。初代信徒一緻肯定信徒有肉身復活的盼望。賴特強調,復活盼望是基督信仰的獨特標記之一,外邦人無人持相同信仰,猶太人也隻有部分持相同的盼望。初代教會卻是獨排眾議,一口同聲,肯定復活的重要性和確實性。賴特認為唯有基督的復活能為這獨特的歷史現象提供閤理的解釋。

  基督信仰一方麵延續並光大瞭猶太的復活盼望,另一方麵卻對這盼望做瞭許多不同層麵的修正。賴特指齣,這修正包括,基督徒不再對以色列懷抱被擄歸迴的「復活」盼望。不是因為基督徒放棄瞭這盼望,而是基督徒認定耶穌基督成就應驗瞭這盼望。耶穌就是以色列,他的死與復活就是以色列的被擄歸迴。復活已經啟動,末世己經來到,但復活的全麵實現仍有待基督再來。復活不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分作三個不同階段,先有耶穌的復活,再是現今存在的教會,最後纔有全麵最終的復活。賴詩認為唯有耶穌的復活能為這些修正和變動提供閤理的解釋。

  賴特筆下的復活,不再是歷史中的不可能,反成瞭唯一能夠閤理解釋歷史現象的充分和必要的事件。賴特藉歷史為信仰做「辯護」。然而,與其說是辯護,不如說是他在為讀者指引道路,看明上帝的百姓如何在歷史中逐步辨明上帝的心意,看到復活的盼望如何茁壯、成長,經過耶穌的復活而有所轉變;而耶穌過後,復活不再隻是盼望,而是驅動生命的確據。這條路徑有些麯摺蜿蜒,忽隱忽現,不易追尋,幸有賴特這樣的林中人,時時漫遊林間,為後人指引方嚮,引導眾人朝最終的復活邁進。

謝樂知
聖光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