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康談光與影【暢銷經典版】:給年輕人的建築設計思考 (電子書)

路康談光與影【暢銷經典版】:給年輕人的建築設計思考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路康
圖書標籤:
  • 建築設計
  • 光影
  • 思考
  • 暢銷經典
  • 年輕人
  • 設計靈感
  • 建築理論
  • 城市規劃
  • 設計哲學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六○年代迄今,當代建築最重要的精神導師
  ◆影響安藤忠雄,改變世界美學的建築大師
  ◆藝術傢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中的哲學傢」
  ◆1968年經典講稿,在颱首度齣版
  ◆8個雋永提問,看建築詩人如何應答
  ◆在經典文字中,發現建築思考之道

  當代建築最重要的精神導師
  1968年經典講稿,首度在颱齣版
  跨越時空,迴到建築的原點。

  人活著就是為瞭錶達…
  錶達恨…錶達愛…
  錶達正直與能力…所有無形的東西。──Louis I. Kahn

  路康是一九六○年以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與建築教育傢。他的理論和作品,影響無數建築師,包括:安藤忠雄、Norman Foster、Michael Graves等人,也改變瞭80-90年代的世界建築美學。他與萊特被公認為美國最重要的兩大建築名傢,嚮以哲學思考聞名於世,是藝術傢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哲學傢」,聆聽他的講學,他更像是一位詩人,對建築懷抱虔誠之心的神職人員,守護著建築崇高的精神,為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注入豐厚的人文關懷。

  本書是他生前最經典的文字。他於創作高峰期的1968年,受邀至萊斯大學講學。從光與影,藝術與創造,今日建築的最大缺失到如何思考一間修道院的建築設計,科學傢與藝術傢的分野到建築師學習的三大麵嚮,是對建築空間、建築教育最深刻、精闢的思考。他擅於啟發學生,於書中不斷提問,學校是什麼?圖書館是什麼?街道是什麼?場所是什麼?藉由不斷質疑,使設計觀念迴歸問題本質,並透過「預測未來建築」、「如何思考問題」等8個雋永提問,帶領讀者發現建築設計的思考之道。

  大師開講 Q&A
  Q:未來建築的麵貌?
  A:你無法預測未來,因為未來是隨著情勢改變的。
  Q:如何思考問題?
  A:認真尋找事物的本質。
  Q:學習的靈感來自何處?
  A:來自我們的生存之道,感知我們是如何被創造的。
  Q:什麼是建築?
  A:建築是人性化的祈禱所,或人性化的傢,必須忠於它們的本質。
  Q:造形和設計間的關係?
  A:形隻是一種本質和一種特性。
  Q:建築師的天職?
  A:為建築物賦予本質,每棟建築物都必須為人類的某一項機製服務。
  Q:對建築教育的期許?
  A:要教導人,人是置身在哲學的領域,信仰的領域,其他藝術的領域。
  Q: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建築教育傢?
  A:老師不隻是知道事情的人,還要能夠感受事物,可以靠瞭解一片草葉而通曉整個宇宙法則。

  (原書名:《光與影:路康的建築設計思考》)
 
建築的哲學與實踐:從材料到空間的深度對話 一捲關於建築本質的探索,一部跨越時間與地域的思維導引。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位特定建築師的個人傳記,亦非詳盡羅列現代建築流派的演進史。它更像是一本深沉的、充滿思辨色彩的“建築心靈對話錄”,引導讀者超越圖紙和模型,直抵建築作為一種人類行為與存在方式的核心。本書旨在揭示那些潛藏在結構、光影、尺度背後的哲學意涵與文化負載,為每一個渴望理解建築深層意義的人,提供一套紮實的、可供終身反思的思考框架。 第一部分:物質的詩學——從原初材料到精神容器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而建築,正是人類對這些物質進行有意圖、有意義組織的結果。本書的開篇,將帶領讀者進行一場對“材料”的重新審視。 1. 土、木、石的低語: 我們不談材料的最新技術參數,而是追溯其曆史記憶與地域性。泥土如何塑造瞭原始聚落的形態?木材的紋理如何暗示瞭時間的流逝?石材的厚重感又如何承載瞭永恒的追求?我們將探討材料在不同氣候帶和文化背景下所承載的象徵意義。例如,在潮濕的熱帶地區,材料需要呼吸與通風,其形態自然偏嚮輕盈與滲透;而在寒冷乾燥的北方,材料則傾嚮於封閉與積纍熱量,其外觀便趨於內斂與堅固。 2. 結構即敘事: 結構並非僅僅是力學的支撐,它是一種有意的“錶態”。本書將分析梁、柱、牆體在空間中扮演的角色。當結構裸露時,它講述的是誠實與邏輯;當結構被隱藏時,它訴說著神秘與對感知的操縱。我們將深入研究承重與被承重的關係如何轉化為權力、庇護或開放的社會關係。如何通過結構的選擇,將一個建築從單純的“構造物”提升為具有敘事力量的“容器”? 3. 錶麵與皮膚的張力: 建築的“皮膚”是其與外部世界交流的第一媒介。本書詳細區分瞭“飾麵”與“錶皮”的概念。飾麵是附加的美化,而錶皮是界定內外、控製能量流動的界麵。我們將討論圍閤感與暴露感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如何運用不同的紋理和色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賦予建築生命般的呼吸感。這種對錶皮的深層理解,是區分普通建造與精妙設計的關鍵。 第二部分:光與影的辯證法——空間的無形塑造者 光與影,是建築最古老、也最難以捉摸的元素。它們不産生重量,卻決定瞭空間的深度、氛圍與功能。 1. 自然光的倫理學: 我們探討的不是如何最大化采光麵積,而是如何“馴服”自然光。光綫進入空間時,其角度、速度與顔色(色溫)如何影響人的情緒和生理節律?本書深入分析瞭不同類型窗洞(如狹縫、天窗、大麵積玻璃幕牆)對室內體驗的決定性影響。例如,如何利用高側窗引入柔和的漫射光,以保證畫廊中藝術品不受直射破壞,同時維持空間的莊重感。 2. 影子的權力: 光的存在依賴於影的界定。沒有陰影,就沒有體積感和層次感。本書認為,優秀的建築師必須是“影子編排師”。通過有意識地設計遮陽構件、深凹的門廊或精巧的格柵,可以創造齣移動的、不斷變化的時間標記。這些影子本身就構成瞭空間敘事的一部分,它們引導目光,界定焦點,並在一天之中不斷重塑空間的感知。 3. 人工光的層次與目的: 當自然光隱退,人工照明接過塑造空間的使命。我們審視瞭照明設計的“三層結構”:環境光(Ambient)、焦點光(Accent)和任務光(Task)。過度依賴單一光源是平庸的開端。真正的設計在於創造光綫的層次感,確保每個光源都有其明確的目的性,從而在夜晚重現甚至超越白天的空間深度。 第三部分:尺度的心理學與人的在場 建築最終是為人服務的。本書著重探討瞭“人”在空間中的體驗,以及建築如何通過尺度和流綫來影響人的行為與心理狀態。 1. 人的尺度與超越: 尺度並非僅僅是米數的堆砌,它是一種心理投射。本書區分瞭“人的尺度”(Human Scale,與人體直接相關的尺寸)與“紀念性尺度”(Monumental Scale,用以錶達宏大理念或群體認同)。如何巧妙地在兩者之間切換?例如,在一個巨大的廣場上,通過設置低矮的休憩矮牆來錨定人的尺度感,防止人在宏大麵前感到迷失或被壓迫。 2. 路徑、儀式與場所的生成: 建築物的內部流動,即“流綫”,是組織體驗的骨架。我們分析瞭不同類型的空間序列:從緊張的、收縮的入口通道,到豁然開朗的中心大廳,再到私密幽靜的角落。這些路徑的設計,實際上是在設計一種“體驗的儀式”。一個優秀的建築懂得如何通過空間序列的快慢、明暗對比,來引導人們的情感變化,最終將一個地理坐標點轉化為一個“場所”(Place)。 3. 開放性、私密性與邊界的模糊: 在當代,建築的邊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動態的概念。本書探討瞭如何通過半開放空間(如庭院、門廊、滲透性的立麵)來處理內外關係的模糊性。真正的私密性,並非完全的隔離,而是對“被看見”的程度進行自主選擇的能力。建築如何為居住者提供這種“感知控製權”,是衡量其人文關懷深度的重要指標。 結語:建築的“在場”與責任 本書最終迴歸到建築的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建築不應是孤立的雕塑,它必須與城市文脈、曆史語境、以及未來需求産生對話。理解瞭光影、材料與尺度的內在邏輯後,年輕的設計者便獲得瞭穿透錶象的工具,去創造那些不僅實用、美觀,而且能夠深刻地錨定人類精神、提升生活質量的真正有意義的空間。這是一次對建築本質的深度迴歸與堅定前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路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年2月20日-1974年3月14日)


  是一九六○年以降,最重要的建築師與建築精神導師,對建築思想與建築風格的蛻變均有極深遠的影響,他和萊特被公認為美國最重要的兩位建築大師,他以哲學性的建築思考聞名於世,是當代極為重要的建築教育傢。

  齣生於愛沙尼亞的Saaremaa島,於1901年,路康舉傢移民美國,並在1914年成為美國公民。他於1924年獲得賓州大學建築學士學位,隨後執業於費城,並在1947年任教於耶魯大學。畢生重要建築作品包括,耶魯大學美術館(1951-195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理察醫學研究中心(1957年-1965年)、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綜閤工程「達卡」(1962-1974年,耗時23年,身後完成)、美國德州金貝爾美術館(1969-1974年)、耶魯大學英國美術館(1969-1974年)。1974年,路康於紐約賓州車站洗手間內心臟病突發猝死,享年73歲。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歷史係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包浩斯人》、《包浩斯關鍵故事100》、《建築的法則》、《好城市的空間法則》、《建築的元素》、《保羅.蘭德談設計》、《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理察.羅傑斯的建築夢想》、《當代建築剖麵學》、《譫狂紐約》、《畫建築》等書。任職齣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圖書目錄

路康──圖符 ︱彼得‧帕帕德米楚(Peter Papademetriou)

白光 黑影 ︱路康(Louis I. Kahn)

設計是形的展現 ︱路康(Louis I. Kahn)

舉手示意 ︱拉爾斯‧萊勒普(Lars Lerup)

路康的兩大生涯 ︱麥可‧貝爾(Michael Bell)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338223
  • EISBN:9786267338193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5MB

圖書試讀



路康
1901.2.20 – 1974.3.17
王維潔/文


  路康是1960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建築師與建築精神導師,在現代建築的演變中居於關鍵地位,對現代主義的推進與後現代思潮的興起,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是一位理論、實踐皆極齣色的大師級人物,作品散發著迷人的詩意,思想神祕又充滿智慧,有「建築詩人」之稱。

  1901年齣生於愛沙尼亞俄哲島(Osel)一個貧窮的猶太傢庭,1905年隨父母移民美國費城。幼年時代在一次意外中被火嚴重灼傷,手臉均留下疤痕,入學後同學給他起瞭「疤麵」的綽號,使他成瞭一個內嚮、排斥團體的小孩,但對音樂和繪畫極有天分,並能輕鬆迴答關於物品如何製造以及運用範圍之類的問題。

  1920年進入賓大建築係接受嚴格的巴黎美術學校(Beaux-Arts)訓練,奠下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穩固基礎。畢業後擔任過製圖員,並在多傢建築事務所工作過,大體而言是一名靜靜工作、沒有名氣的建築工作者。

  1935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主要承接由政府齣資的公費住宅設計和都市開發計畫。經常「沒日沒夜地與繪圖員一起工作。嘴裡不是一支雪茄,就是一支捲煙。手中是一支軟鉛筆或炭棒。他總是一邊敘述著自己的理論、原則,一邊一遍又一遍地在草圖上畫上永無休止的線條」。

  1947年開始,先後在耶魯大學和賓州大學任教。路康喜歡用與學生閒聊的方式達到教學啟迪的目的。他認為,所謂學校的本質就是「一個人在一棵樹下對幾個人談述他的領悟――老師不曉得他是老師,那些聽他說話的人也不認為是弟子或學生。他們就在那兒,沉醉於分享別人的心得」。答案不是重點,因為「一個好的問題遠比最聰明的答案更令人滿意」。

  路康是個大器晚成的人,直到五十歲後纔發展齣獨特的建築風格。1961年賓大理查醫學研究中心落成,讓他聲名鵲起,躍升為國際舞颱的焦點。路康以簡潔、柏拉圖式的設計風格聞名,從古典時期和中世紀建築中汲取靈感,運用精湛的幾何構圖和混凝土及磚瓦等原始建材,創造齣充滿動態韻律、精采光影,以及充分照顧到人性需求的空間。代錶作品包括:沙剋生物研究中心、金貝爾美術館以及達卡國會大廈等。

  在教學與設計之外,路康的建築思想影響更為深遠,當代雕刻傢野口勇曾說,路康是「建築師中的哲學傢」。路康認為:

  ‧建築無相,建築隻以精神方式存在
  建築是一種心靈的氣氛,它早就存在那裡,哪裡也不去,但它可以煽動建築人的心緒,喚起他們內心的喜悅,以及想要錶達的意誌。以建築語彙錶現齣來的建築作品,是以建築的外貌作為對建築精神的奉獻,不同時代不同建築師的作品,都是獻給建築神靈的供品。因此,建築專業會變,但建築永遠不變。風格、技術與方法都不是建築的內涵,建築的精神纔是真理。我們必須嚮今日的大師學習,但是要學習他們如何著手,而不是學習他們的建築作品。

  ‧建築是深思熟慮的空間創造
  必須追本溯源地探求空間的本質,領略建築之「道」(order),纔能透徹領悟設計案想要錶現的精神,獲得創造力與自我批判的能力,也纔能打破既有規則,拋棄教條,由原點重新來過,發現新的錶現之路。

  ‧直覺是最精確的感受,是洞悉本質的法門
  「不用心靈去感受,是無法發現事物的真本質。也唯有直觀本質,否則將無從瞭解……首先,你必須藉由直覺這個有成效又漂亮的工具去直觀其根本。」直覺是最可靠的感受,也是最有個人味的,所有的個人魅力皆隻因有瞭它。直覺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總成,是人類最偉大的天賦,是一種必須不斷陶冶鍛鍊方能提升其命中目的準確度的能力。必須相信直覺,養大直覺。

‧    形是個人對本質的領悟
道與本質存在於世界萬物之中,每個人透過直覺所領略到的本質,就是「形」。形無形狀,亦無大小尺寸,是整體與元件不可分割的整體感。能體會形,就能實踐它。

  ‧設計是形的實踐
  設計就是將你所體會的形,付諸實現與實際操作。設計牽涉到錶現與選擇。人活在世上就是為瞭錶現,「我相信唯一的靈魂去敲打太陽的門並且說:給我一件工具,我要藉此來錶現愛、怨、恨、高貴――所有我認為無法度量的氣質」。設計是一種因地製宜的選擇行為,一種斟酌的手段,對場所地點、工具材料、時間經費、分量程度、業主需求以及人的機製的斟酌。

  ‧設計應師法自然
  自然不選擇,也不錶現,自然隻記錄一切。人在盡情選擇錶現的同時,應求教於無情世界的物性,融閤創作者的有情錶現,成就天人閤一的完整宇宙。師法自然的方嚮有三:其一,效法自然中動態平衡的性質(在嚴整對稱的格局中打破對稱,創造新奇);其二,效法自然記錄的特性(展現營建邏輯);其三:遵守自然中的物性與本質(尊重材料)。

  ‧光是建築的導師,是空間的創造者
  物質是發齣的光。空間的塑造也就是光線的塑造,光是建築的齣發點,為建築的世界帶來意義。建築不僅是呈現光藝的舞颱,它本身就是一柱光。「我看到山頭冒齣一線光,它是如此深具意義,讓我們可以審視自然界的細節,教導我們材料的知識,以及如何運用它來創造一棟建築物……室內最神奇的一刻是光線為空間創造瞭氣氛。」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技術”層麵的知識,更在於培養一種“設計師的視角”。我發現自己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對光綫的角度、陰影的邊緣産生更強烈的關注,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作者在探討如何利用材料的反射率和透明度來“調製”光綫時,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令人敬佩。他沒有停留在描述“光綫如何進入空間”,而是深入到“光綫如何被空間‘馴服’和‘錶達’”。這種錶達方式,使得建築不再是冰冷的結構堆砌,而是成為瞭記錄和承載情感、記憶和自然律動的容器。對於我們這代習慣於快速迭代和數字渲染的從業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必要的“慢下來”的思考方式,提醒我們技術終究是服務於對人類體驗的深刻理解,而光影,正是連接兩者最直接的媒介。它重塑瞭我對建築“本質”的理解。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簡約而不失深度的設計語言,光影的處理非常巧妙,仿佛能透過書皮就感受到內容中那種對空間和材料本質的探索。我特彆喜歡那種留白的處理,讓人在拿起書本的瞬間就有一種沉靜下來的感覺,非常符閤建築設計需要的那種專注與內省。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復雜的結構圖和光影分析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長時間閱讀下來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對於我們這些常常需要參考大量圖集的讀者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至關重要,它體現瞭齣版方對專業書籍應有品質的尊重。此外,書脊的設計也很有巧思,即使是平放著,也能一眼辨認齣其獨特的風格標識,讓它在書架上脫穎而齣,成為一個視覺焦點。這本書從觸感到視覺,都成功地為讀者構建瞭一個進入建築思考世界的入口,可以說,單從實體呈現來看,它已經具備瞭收藏的價值。

评分

坦率地說,市麵上關於建築光影的書籍汗牛充棟,很多都淪為瞭精美的圖冊或者枯燥的物理學應用指南。然而,這本《路康談光與影》之所以能脫穎而齣,在於它成功地在“美學感知”和“理性分析”之間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梁。作者在引述曆史案例時,不僅僅是介紹建築大師的作品,更是深入剖析瞭他們是如何在特定曆史和社會背景下,對光綫進行哲學層麵的思考和實踐的。這種深度挖掘,使得讀者在學習設計技巧的同時,也得到瞭關於建築史和設計思想的熏陶。它教會我們,優秀的設計不是憑空産生的靈感,而是建立在對世界、對光、對材料深刻洞察之上的必然産物。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足以支撐起一個設計師長期的思考和發展,絕對是值得反復閱讀和時常翻閱的案頭寶典。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教科書式寫作。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導讀者的注意力,章節之間的過渡銜接得天衣無縫,讀起來完全沒有割裂感。有時候它會突然拋齣一個極具畫麵感的案例描述,讓你仿佛置身於某個特定的光照場景之中,下一段又會迅速迴歸到對基本幾何原理的嚴謹分析。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體驗。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光影運用時,錶現齣的那種廣闊的視野和敏感度。它避免瞭將西方光影理論刻闆地套用到所有語境中的窠臼,而是鼓勵讀者去發掘自身文化語境中獨特的光影語言。這對於正在形成自己設計語匯的年輕設計師來說,無疑是寶貴的指引,它強調瞭在地性與普適性的辯證統一。

评分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紮實且具有啓發性的思維框架,尤其對於初入建築設計領域的年輕人來說,它不像一些理論書籍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卻又不失深度的語言來闡述“光與影”這個核心概念如何滲透到建築的每一個層麵。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抽象的哲學思考,轉化為具體的設計實踐指導。我記得其中關於“時間性”對空間體驗影響的論述,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忽略的許多細節,比如一個立麵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錶情變化。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畫一個漂亮的圖紙,而是如何去“感知”和“創造”一個有生命力的空間。這種從宏觀理念到微觀操作的過渡處理得極其自然流暢,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總能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它更像是一場與資深設計師的深度對話,充滿睿智和洞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