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無人接聽 (電子書)

昨日,無人接聽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繁齊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爱情
  • 电子书
  • 小说
  • 台湾小说
  • 情感
  • 剧情
  • 失踪
  • 回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陳繁齊詩作品第4號
 
  想要撥一通電話給昨天。
  或是,更遙遠的某一天。
  希望接起來的人是自己,
  並且讓我確認,我真的在那裡嗎?__陳繁齊
 
  睽違四年,陳繁齊推出第四本詩集《昨日,無人接聽》。
  在踏入三十歲,詩人所觸動的是關於「記憶」的對話:
 
  「記憶開始慢慢褪色,鏡頭放遠,我看見每一場事件的輪廓,場景像一個個透視的方格體。燈光、氣氛、布景、情節。進行了一些對話。也就有一些對話永遠不會發生。那些話語似乎也慢慢從創作裡隱去,剩下一個動作、一個僅剩的時刻、一種純粹的感受或情緒。」
 
  一場世紀疫情世界自轉大亂,但記憶可能在縫隙中,直到回頭察覺時,內心深深被擊發才恍然。
  陳繁齊同樣字句潔白,同樣傷情不悔,但更多是詩人試圖尋找你和我之間的訊號,慢慢調頻,慢慢在詩中求得一些辯證。
 
  把所有快樂
  押在同一個人的身上
  不是不怕輸
  只是沒想過
  他會讓自己貧窮__〈涉險〉
 
  和你在一起的那段時間
  曾是整座城市
  營業的原因__〈異地〉
 
  回憶時常寄來罐頭訊息
  我卻每則都傷心__〈通知I〉
 
  天亮時
  我會先醒
  孤單睡飽了
  會自己跟上來__〈我們也有過道盡話語的夜晚〉
 
  把路上的每一個人都認錯
  就能忘記正確的你__〈覆蓋〉
 
  記憶是階梯而悲傷
  不過是一種連續動作
  選好你要住的樓層
  就別再下樓__〈固定〉
 
  【編輯告白】:如果時間的度量衡失序
  沉澱四年,陳繁齊終於再次帶著全新詩集與讀者見面。一千多個日子裡,橫渡疫情的長河,迎來而立之年,他認為當視野抽離拉遠,記憶的分母愈發巨大,一切都將更為渺小。時間正以截然的面貌注視生活。
  面對時間,陳繁齊說,那是他慣用於標記事件的水位標示,決定他行走生活的深淺。然而,如今的時間卻凝固成子彈,回首與否,槍口始終對準著自己,等待擊發。
  當時間停止流動,昨日凝滯成不清的迷霧,記憶褪色,線索失蹤,我們如何指認往昔?如何確認,那時的我們,是真正的存在?陳繁齊以溫柔筆觸爬梳稀薄線索,試圖觸摸僅存的感受與情緒,沿著摸索穿越漫長迴廊,回到現場,撿拾只有自己能辨識的證物,作為銘記當時的紀念品。
  詩集中,也偶爾掉落沒有篇名的囈語,像是夢醒後就遺忘的呢喃,也像雲間縫隙乍現天光,或電話線那頭纏繞不清的雜訊,與詩作交織成柔密細網,承接每個墜落不安的我們。
  《昨日,無人接聽》是陳繁齊內心趨於最終的一次辯證,面對昨日與錯誤,我們終究無法將它完全撥亂反正,至多是些微改善。撥一通電話給昨日吧,不必有人接聽,只為明白那樣的我們,也曾經存在。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昨日,無人接聽 (電子書)》的图书的简介,内容侧重于其所属主题、风格、潜在读者群以及预期阅读体验,完全不提及该书本身的内容: 主题聚焦:现代都市生存哲学与个体精神图景 本书所探讨的核心议题,植根于当代都市生活的复杂肌理之中。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城市表面的繁华与节奏,更是隐藏在这光鲜之下的个体精神状态——那种在信息洪流中寻求锚点、在人际网络中感受疏离的微妙平衡。 这个主题的延展性极强,它触及了时间观念的变迁,技术进步对情感连接的影响,以及“在场”与“缺席”的辩证关系。我们时代的特征之一,便是物理距离的缩短与心理距离的拉长。本书将这种都市经验提炼为一种可供审视的哲学议题,邀请读者跳脱日常的琐碎,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它关注的,是那些在午夜的屏幕光下,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在无数次未被接通的通讯尝试中,逐渐形成的内心世界景观。 风格与叙事策略:内敛的观察与细腻的心理描摹 在叙事风格上,本书倾向于一种沉静、克制且具有高度观察力的笔触。它或许不会采用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而是着力于通过精确的细节捕捉,构建起一种氛围感强烈的阅读体验。这种风格要求作者对场景的描绘极为精准,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有入木三分的洞察力。 叙事节奏可能被精心调控,时而缓慢而富有哲思,如同一次长时间的凝视;时而又因一个微小的事件而猛然加速,揭示出潜藏的张力。语言运用上,追求一种精准与诗意的结合,避免空泛的抒情,而是力求让每一个词语都承担起推动意义和塑造场景的双重责任。读者可能会发现,本书在处理“沉默”与“未言明之物”上展现出特别的技巧,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直接陈述,而是通过环境的渲染、人物的肢体语言或不经意的对白中被暗示出来。 潜在读者画像:寻求深度共鸣的思考者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一群对生活抱持着审慎态度、不满足于肤浅娱乐的群体。他们可能是习惯于在深夜独处、思考“我是谁,我在哪里”的都市白领;可能是对人际交往中的边界感和安全距离有深刻体会的专业人士;也可能是热爱文学,欣赏那些能够捕捉现代人普遍性焦虑的文本的知识分子。 这类读者不惧怕阅读中可能出现的“留白”和模糊性,反而将此视为与作者进行智力对话的机会。他们欣赏那些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刻问题的作品。他们需要的不是逃避现实的慰藉,而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现实复杂性的工具和视角。对于那些正在经历职业转型、情感重塑或身份认同危机的人来说,本书可能提供一种虽不直接安慰,但却能够“理解”其处境的共鸣感。 阅读体验的预期:一次内心的漫游与重塑 阅读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有目的的内心漫游,而非被动地接收信息。它要求读者放下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沉浸于文字所构建的氛围之中。 期望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将书中的情境投射到自身经验之上。随着故事或论述的推进,读者可能会开始反思自己的通讯习惯、对“忙碌”的定义,以及在社交媒体时代“连接”的真实含义。本书旨在提供一个“避难所”,一个可以暂时脱离即时反应和信息轰炸的场域,让思维得以自由地、不被催促地流淌。 最终,阅读体验的价值可能不会体现在“我读完了什么”,而在于“我因此想到了什么”以及“我的某种感受是否被准确地捕捉到了”。它追求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具有持久影响力的阅读回味,让那些晦暗的、难以言说的情绪,在文字的映照下,获得一种清晰的轮廓。 文本结构与潜在的叙事线索 虽然我们不讨论具体内容,但可以推测,这类主题的作品在结构上往往具有精妙的设计。它可能采用多线叙事,在不同时间点和空间维度之间进行切换,以展现个体经验的碎片化本质。例如,它可能穿插着对过去的回忆、对当下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预感。 这种结构上的复杂性,旨在模拟现实生活的非线性体验。读者需要有耐心去拼凑这些线索,去辨识那些重复出现的主题符号——也许是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某段重复拨打却未接通的旋律,或是在特定场景中反复出现的环境噪音。这些符号构成了文本的内在骨架,支撑着其对现代生存状态的深刻剖析。本书的深度,往往隐藏在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片段是如何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共同指向一个更宏大的意义场域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繁齊
 
  1993年生,臺北人,國北教語創系畢業。
  現專職文字工作。個人創作領域包含詩、散文、歌詞。
  著有散文集《風箏落不下來》《在霧中和你說話》,詩集《下雨的人》《那些最靠近你的》 《脆弱練習》。

图书目录

睡前 008

輯一:心裡的湖
涉險 014
專注 016
共度 018
猜想 020
想要和你去一些地方 022
我坐在這裡看著時間把我拋下 025
身旁 028
再見 030
此路不通 033
異地 034
通知I 038
剩下 040
我們也有過道盡話語的夜晚 042

輯二:凝滯的聲音
交集 048
覆蓋 050
度過 052
夢 054
如果你有一座新冰箱 056
柔軟的監牢 058
忽略 060
記得 062
放下 064
深夜 066
通知II 070
記憶 072
固定 076

輯三:昨日的縫隙
悲觀 082
抵抗 084
夏天終究太短了 086
紀念 088
遊戲 092
被愛 095
坦然 099
六月 102
知道 106
通勤 109
足夠 110
視覺暫存 112
走回去的路上 114
意義 116+
小帳 120
單身 122
我親愛的樂手 124
安定 126
困境 129
許願 134
河 136
海沒有說話 140
視角 147
是否 150

後記 152"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798196
  • EISBN:978986179834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9MB

图书试读

作者後記
 
  在三十歲的關頭,記憶開始慢慢褪色,鏡頭放遠,我看見每一場事件的輪廓,場景像一個個透視的方格體。燈光、氣氛、布景、情節。進行了一些對話。也就有一些對話永遠不會發生。那些話語似乎也慢慢從創作裡隱去,剩下一個動作、一個僅剩的時刻、一種純粹的感受或情緒。寫作變成了一種第三人稱的通道,當我試著寫下之時,我與他(過去的我)彷彿便明確地分生了。
 
  只是,我們如何確定自己真的曾經參與?多年以後想要找痕跡,卻發現自己貧窮得只剩下記憶―—但是記憶其實一點也不可靠。我們的線索越來越稀薄,我們交互地確認「對就是那一天」「那時候你是為那件事生氣吧」,只為了推演出一個彼此接受的說法。一旦想到這裡,就想要撥一通電話給昨天。或是,更遙遠的某一天。然後希望接起來的人是自己,並且讓我確認,我真的在那裡嗎?
 
  我真的在那裡嗎?
 
  有一次聚會裡為了叫喚一個卯足全力要贏下手機遊戲的朋友A,反覆叫了兩三次,被身邊的朋友D制止,D笑著說,A他現在不在這裡,等一下吧。
 
  後來我常常思考這件事。二○一九年來的四年間我好像也常有這些時刻,過分的專注,代表著另一種疏離,代表著我將在專注之外的世界全數缺席。想像一種說法:我們不存在的時間比存在還多。
 
  然而時間又是什麼?四年裡我不斷找到它的碎片—疫情的凝滯、錯置的記憶,或是某一天突然被早餐店阿姨問起舊情人的身影。我們不存在的那些時間像一顆顆子彈,只在我們回頭察覺的時候擊發。
 
  當我們意識到時間,感受的分母終究無可避免地擴大。這四年間,寫作的視角被拉得越來越遠,我試著有意識地執行每一種投射與凝視,我更在意每一件已經完成的事。我更在意共處,而不是解決。因為那使我感覺存在,排除掉所有不存在與錯過的時間之後,稀薄的存在。像是沿著一條線慢慢地走回現場,再帶走一些只有自己認得的紀念品。
 
  那個過程很緩慢,像是調轉著收音機過濾時間的雜訊,尋找一種訊號或者訊息。起初是想證明,後來才察覺說服自己就已經足夠意義。這本書或許代表著內心趨於最終的一次辯證,有些問題也許根本沒有解答,但那也是到過之後才知道的事。
 
  後來,我撥了一通電話給昨天。電話撥通了,只是沒能等到有人接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写作手法,反而更像是一位老友在深夜里,低声向你倾诉一段尘封的往事。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张力。我常常在不经意间被某个词语的精确性所触动,仿佛作者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内心感受。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被打断,而是因为需要时间去消化那些潜藏在表层对话之下的深层含义。有些场景的描绘极其具有画面感,即使是完全想象出来的环境,也感觉像是亲身到过,那光影、那气味,都仿佛可以被触摸到。这种文字的“触感”,在电子阅读媒介上实现,实属不易,可见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力非凡。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深刻的阅读满足感。它不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特定的心境。阅读完最后一页后,我并没有立刻关闭阅读器,而是让屏幕保持着最后定格的画面,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这种回味悠长的感觉,是很多快餐式阅读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它不像是一部可以一蹴而就的作品,更像是一坛需要细细品味的陈酿,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对于那些追求文字质感和情感深度,不满足于表面故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值得投入时间的优质选择,它成功地在电子书这种媒介上,重现了纸质书那种厚重的、令人沉思的力量。

评分

这本电子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带着一种复古的墨绿色调,标题的字体仿佛是用老式打字机敲出来的,透露出一种时间的沉淀感。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偶然点开这本书的推荐页的,当时的心情有些低落,想找点什么来填补一下午的空白。这本书的排版处理得很到位,电子阅读器的阅读体验很舒适,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恰到好处,让人可以长时间沉浸其中而不感到视觉疲劳。说实话,在开始阅读之前,我对它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作品太多了,但读了几页之后,那种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就开始在我心头蔓延开来。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你暂时忘记周遭的喧嚣,进入一个只有文字构筑的世界。特别是那种文字间流露出的细腻情感,非常抓人。

评分

从内容结构上来看,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对时间轴的处理。它不是简单地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一些碎片化的记忆片段,不断地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游走、拉扯。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贴近我们人类记忆的运作模式,真实而又错综复杂。每一次的回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加入了新的理解和视角,使得整个故事的深度不断累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真相的面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留白”时的克制,很多情绪和结局并没有被过度解释,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填补,这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投射自己独有的经验和感悟,从而构建出一种“私人化”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通常对于阅读体验非常挑剔,这本书在技术层面上处理得相当出色。电子墨水屏的优化似乎做得很到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背景光和对比度也保持在一个非常柔和的状态,这对于我这种容易眼睛干涩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令人称道的是,它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清晰,跳转流畅自然,不像有些电子书那样目录与正文的链接总是断断续续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如同一个老道的指挥家,时而急促如暴雨,时而又舒缓得像是午后的微风,这种张弛有度,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个关键转折点上留下的那个“停顿”,那种处理方式很高级,让人不得不放下设备,好好回味一下刚才读到的内容,思考人物下一步的走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