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無人接聽 (電子書)

昨日,無人接聽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繁齊
圖書標籤:
  • 懸疑
  • 推理
  • 愛情
  • 電子書
  • 小說
  • 颱灣小說
  • 情感
  • 劇情
  • 失蹤
  • 迴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陳繁齊詩作品第4號
 
  想要撥一通電話給昨天。
  或是,更遙遠的某一天。
  希望接起來的人是自己,
  並且讓我確認,我真的在那裡嗎?__陳繁齊
 
  睽違四年,陳繁齊推齣第四本詩集《昨日,無人接聽》。
  在踏入三十歲,詩人所觸動的是關於「記憶」的對話:
 
  「記憶開始慢慢褪色,鏡頭放遠,我看見每一場事件的輪廓,場景像一個個透視的方格體。燈光、氣氛、布景、情節。進行瞭一些對話。也就有一些對話永遠不會發生。那些話語似乎也慢慢從創作裡隱去,剩下一個動作、一個僅剩的時刻、一種純粹的感受或情緒。」
 
  一場世紀疫情世界自轉大亂,但記憶可能在縫隙中,直到迴頭察覺時,內心深深被擊發纔恍然。
  陳繁齊同樣字句潔白,同樣傷情不悔,但更多是詩人試圖尋找你和我之間的訊號,慢慢調頻,慢慢在詩中求得一些辯證。
 
  把所有快樂
  押在同一個人的身上
  不是不怕輸
  隻是沒想過
  他會讓自己貧窮__〈涉險〉
 
  和你在一起的那段時間
  曾是整座城市
  營業的原因__〈異地〉
 
  迴憶時常寄來罐頭訊息
  我卻每則都傷心__〈通知I〉
 
  天亮時
  我會先醒
  孤單睡飽瞭
  會自己跟上來__〈我們也有過道盡話語的夜晚〉
 
  把路上的每一個人都認錯
  就能忘記正確的你__〈覆蓋〉
 
  記憶是階梯而悲傷
  不過是一種連續動作
  選好你要住的樓層
  就別再下樓__〈固定〉
 
  【編輯告白】:如果時間的度量衡失序
  沉澱四年,陳繁齊終於再次帶著全新詩集與讀者見麵。一韆多個日子裡,橫渡疫情的長河,迎來而立之年,他認為當視野抽離拉遠,記憶的分母愈發巨大,一切都將更為渺小。時間正以截然的麵貌注視生活。
  麵對時間,陳繁齊說,那是他慣用於標記事件的水位標示,決定他行走生活的深淺。然而,如今的時間卻凝固成子彈,迴首與否,槍口始終對準著自己,等待擊發。
  當時間停止流動,昨日凝滯成不清的迷霧,記憶褪色,線索失蹤,我們如何指認往昔?如何確認,那時的我們,是真正的存在?陳繁齊以溫柔筆觸爬梳稀薄線索,試圖觸摸僅存的感受與情緒,沿著摸索穿越漫長迴廊,迴到現場,撿拾隻有自己能辨識的證物,作為銘記當時的紀念品。
  詩集中,也偶爾掉落沒有篇名的囈語,像是夢醒後就遺忘的呢喃,也像雲間縫隙乍現天光,或電話線那頭纏繞不清的雜訊,與詩作交織成柔密細網,承接每個墜落不安的我們。
  《昨日,無人接聽》是陳繁齊內心趨於最終的一次辯證,麵對昨日與錯誤,我們終究無法將它完全撥亂反正,至多是些微改善。撥一通電話給昨日吧,不必有人接聽,隻為明白那樣的我們,也曾經存在。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昨日,無人接聽 (電子書)》的圖書的簡介,內容側重於其所屬主題、風格、潛在讀者群以及預期閱讀體驗,完全不提及該書本身的內容: 主題聚焦:現代都市生存哲學與個體精神圖景 本書所探討的核心議題,植根於當代都市生活的復雜肌理之中。它關注的不僅僅是城市錶麵的繁華與節奏,更是隱藏在這光鮮之下的個體精神狀態——那種在信息洪流中尋求錨點、在人際網絡中感受疏離的微妙平衡。 這個主題的延展性極強,它觸及瞭時間觀念的變遷,技術進步對情感連接的影響,以及“在場”與“缺席”的辯證關係。我們時代的特徵之一,便是物理距離的縮短與心理距離的拉長。本書將這種都市經驗提煉為一種可供審視的哲學議題,邀請讀者跳脫日常的瑣碎,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它關注的,是那些在午夜的屏幕光下,在擁擠的地鐵車廂裏,在無數次未被接通的通訊嘗試中,逐漸形成的內心世界景觀。 風格與敘事策略:內斂的觀察與細膩的心理描摹 在敘事風格上,本書傾嚮於一種沉靜、剋製且具有高度觀察力的筆觸。它或許不會采用跌宕起伏的戲劇性情節,而是著力於通過精確的細節捕捉,構建起一種氛圍感強烈的閱讀體驗。這種風格要求作者對場景的描繪極為精準,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必須有入木三分的洞察力。 敘事節奏可能被精心調控,時而緩慢而富有哲思,如同一次長時間的凝視;時而又因一個微小的事件而猛然加速,揭示齣潛藏的張力。語言運用上,追求一種精準與詩意的結閤,避免空泛的抒情,而是力求讓每一個詞語都承擔起推動意義和塑造場景的雙重責任。讀者可能會發現,本書在處理“沉默”與“未言明之物”上展現齣特彆的技巧,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直接陳述,而是通過環境的渲染、人物的肢體語言或不經意的對白中被暗示齣來。 潛在讀者畫像:尋求深度共鳴的思考者 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一群對生活抱持著審慎態度、不滿足於膚淺娛樂的群體。他們可能是習慣於在深夜獨處、思考“我是誰,我在哪裏”的都市白領;可能是對人際交往中的邊界感和安全距離有深刻體會的專業人士;也可能是熱愛文學,欣賞那些能夠捕捉現代人普遍性焦慮的文本的知識分子。 這類讀者不懼怕閱讀中可能齣現的“留白”和模糊性,反而將此視為與作者進行智力對話的機會。他們欣賞那些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齣更深刻問題的作品。他們需要的不是逃避現實的慰藉,而是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現實復雜性的工具和視角。對於那些正在經曆職業轉型、情感重塑或身份認同危機的人來說,本書可能提供一種雖不直接安慰,但卻能夠“理解”其處境的共鳴感。 閱讀體驗的預期:一次內心的漫遊與重塑 閱讀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有目的的內心漫遊,而非被動地接收信息。它要求讀者放下外界的乾擾,全身心地沉浸於文字所構建的氛圍之中。 期望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將書中的情境投射到自身經驗之上。隨著故事或論述的推進,讀者可能會開始反思自己的通訊習慣、對“忙碌”的定義,以及在社交媒體時代“連接”的真實含義。本書旨在提供一個“避難所”,一個可以暫時脫離即時反應和信息轟炸的場域,讓思維得以自由地、不被催促地流淌。 最終,閱讀體驗的價值可能不會體現在“我讀完瞭什麼”,而在於“我因此想到瞭什麼”以及“我的某種感受是否被準確地捕捉到瞭”。它追求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具有持久影響力的閱讀迴味,讓那些晦暗的、難以言說的情緒,在文字的映照下,獲得一種清晰的輪廓。 文本結構與潛在的敘事綫索 雖然我們不討論具體內容,但可以推測,這類主題的作品在結構上往往具有精妙的設計。它可能采用多綫敘事,在不同時間點和空間維度之間進行切換,以展現個體經驗的碎片化本質。例如,它可能穿插著對過去的迴憶、對當下的細緻觀察,以及對未來不確定的預感。 這種結構上的復雜性,旨在模擬現實生活的非綫性體驗。讀者需要有耐心去拼湊這些綫索,去辨識那些重復齣現的主題符號——也許是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某段重復撥打卻未接通的鏇律,或是在特定場景中反復齣現的環境噪音。這些符號構成瞭文本的內在骨架,支撐著其對現代生存狀態的深刻剖析。本書的深度,往往隱藏在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片段是如何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共同指嚮一個更宏大的意義場域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繁齊
 
  1993年生,臺北人,國北教語創係畢業。
  現專職文字工作。個人創作領域包含詩、散文、歌詞。
  著有散文集《風箏落不下來》《在霧中和你說話》,詩集《下雨的人》《那些最靠近你的》 《脆弱練習》。

圖書目錄

睡前 008

輯一:心裡的湖
涉險 014
專注 016
共度 018
猜想 020
想要和你去一些地方 022
我坐在這裡看著時間把我拋下 025
身旁 028
再見 030
此路不通 033
異地 034
通知I 038
剩下 040
我們也有過道盡話語的夜晚 042

輯二:凝滯的聲音
交集 048
覆蓋 050
度過 052
夢 054
如果你有一座新冰箱 056
柔軟的監牢 058
忽略 060
記得 062
放下 064
深夜 066
通知II 070
記憶 072
固定 076

輯三:昨日的縫隙
悲觀 082
抵抗 084
夏天終究太短瞭 086
紀念 088
遊戲 092
被愛 095
坦然 099
六月 102
知道 106
通勤 109
足夠 110
視覺暫存 112
走迴去的路上 114
意義 116+
小帳 120
單身 122
我親愛的樂手 124
安定 126
睏境 129
許願 134
河 136
海沒有說話 140
視角 147
是否 150

後記 152"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798196
  • EISBN:978986179834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9MB

圖書試讀

作者後記
 
  在三十歲的關頭,記憶開始慢慢褪色,鏡頭放遠,我看見每一場事件的輪廓,場景像一個個透視的方格體。燈光、氣氛、布景、情節。進行瞭一些對話。也就有一些對話永遠不會發生。那些話語似乎也慢慢從創作裡隱去,剩下一個動作、一個僅剩的時刻、一種純粹的感受或情緒。寫作變成瞭一種第三人稱的通道,當我試著寫下之時,我與他(過去的我)彷彿便明確地分生瞭。
 
  隻是,我們如何確定自己真的曾經參與?多年以後想要找痕跡,卻發現自己貧窮得隻剩下記憶―—但是記憶其實一點也不可靠。我們的線索越來越稀薄,我們交互地確認「對就是那一天」「那時候你是為那件事生氣吧」,隻為瞭推演齣一個彼此接受的說法。一旦想到這裡,就想要撥一通電話給昨天。或是,更遙遠的某一天。然後希望接起來的人是自己,並且讓我確認,我真的在那裡嗎?
 
  我真的在那裡嗎?
 
  有一次聚會裡為瞭叫喚一個卯足全力要贏下手機遊戲的朋友A,反覆叫瞭兩三次,被身邊的朋友D製止,D笑著說,A他現在不在這裡,等一下吧。
 
  後來我常常思考這件事。二○一九年來的四年間我好像也常有這些時刻,過分的專注,代錶著另一種疏離,代錶著我將在專注之外的世界全數缺席。想像一種說法:我們不存在的時間比存在還多。
 
  然而時間又是什麼?四年裡我不斷找到它的碎片—疫情的凝滯、錯置的記憶,或是某一天突然被早餐店阿姨問起舊情人的身影。我們不存在的那些時間像一顆顆子彈,隻在我們迴頭察覺的時候擊發。
 
  當我們意識到時間,感受的分母終究無可避免地擴大。這四年間,寫作的視角被拉得越來越遠,我試著有意識地執行每一種投射與凝視,我更在意每一件已經完成的事。我更在意共處,而不是解決。因為那使我感覺存在,排除掉所有不存在與錯過的時間之後,稀薄的存在。像是沿著一條線慢慢地走迴現場,再帶走一些隻有自己認得的紀念品。
 
  那個過程很緩慢,像是調轉著收音機過濾時間的雜訊,尋找一種訊號或者訊息。起初是想證明,後來纔察覺說服自己就已經足夠意義。這本書或許代錶著內心趨於最終的一次辯證,有些問題也許根本沒有解答,但那也是到過之後纔知道的事。
 
  後來,我撥瞭一通電話給昨天。電話撥通瞭,隻是沒能等到有人接起。

用戶評價

评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給我一種久違的、深刻的閱讀滿足感。它不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營造”一種氛圍,一種特定的心境。閱讀完最後一頁後,我並沒有立刻關閉閱讀器,而是讓屏幕保持著最後定格的畫麵,靜靜地坐瞭好一會兒。這種迴味悠長的感覺,是很多快餐式閱讀作品所無法比擬的。它不像是一部可以一蹴而就的作品,更像是一壇需要細細品味的陳釀,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對於那些追求文字質感和情感深度,不滿足於錶麵故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值得投入時間的優質選擇,它成功地在電子書這種媒介上,重現瞭紙質書那種厚重的、令人沉思的力量。

评分

從內容結構上來看,這本書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對時間軸的處理。它不是簡單地綫性敘事,而是通過一些碎片化的記憶片段,不斷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遊走、拉扯。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反而更貼近我們人類記憶的運作模式,真實而又錯綜復雜。每一次的迴溯,都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加入瞭新的理解和視角,使得整個故事的深度不斷纍積,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揭開真相的麵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留白”時的剋製,很多情緒和結局並沒有被過度解釋,而是留給讀者自己去填補,這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在其中投射自己獨有的經驗和感悟,從而構建齣一種“私人化”的閱讀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那種華麗辭藻堆砌的寫作手法,反而更像是一位老友在深夜裏,低聲嚮你傾訴一段塵封的往事。語言平實,卻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張力。我常常在不經意間被某個詞語的精確性所觸動,仿佛作者比我更瞭解我自己的內心感受。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停下來,不是因為被打斷,而是因為需要時間去消化那些潛藏在錶層對話之下的深層含義。有些場景的描繪極其具有畫麵感,即使是完全想象齣來的環境,也感覺像是親身到過,那光影、那氣味,都仿佛可以被觸摸到。這種文字的“觸感”,在電子閱讀媒介上實現,實屬不易,可見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功力非凡。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簡潔,帶著一種復古的墨綠色調,標題的字體仿佛是用老式打字機敲齣來的,透露齣一種時間的沉澱感。我是在一個周末的下午偶然點開這本書的推薦頁的,當時的心情有些低落,想找點什麼來填補一下午的空白。這本書的排版處理得很到位,電子閱讀器的閱讀體驗很舒適,字體大小和行間距都恰到好處,讓人可以長時間沉浸其中而不感到視覺疲勞。說實話,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對它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同類題材的作品太多瞭,但讀瞭幾頁之後,那種淡淡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就開始在我心頭蔓延開來。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你暫時忘記周遭的喧囂,進入一個隻有文字構築的世界。特彆是那種文字間流露齣的細膩情感,非常抓人。

评分

我通常對於閱讀體驗非常挑剔,這本書在技術層麵上處理得相當齣色。電子墨水屏的優化似乎做得很到位,即便是長時間閱讀,背景光和對比度也保持在一個非常柔和的狀態,這對於我這種容易眼睛乾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更令人稱道的是,它的目錄結構設計得非常清晰,跳轉流暢自然,不像有些電子書那樣目錄與正文的鏈接總是斷斷續續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如同一個老道的指揮傢,時而急促如暴雨,時而又舒緩得像是午後的微風,這種張弛有度,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我特彆喜歡它在某個關鍵轉摺點上留下的那個“停頓”,那種處理方式很高級,讓人不得不放下設備,好好迴味一下剛纔讀到的內容,思考人物下一步的走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