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 (電子書)

語言學概論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國平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概論
  • 電子書
  • 教材
  • 學術
  • 教育
  • linguistics
  • introduction
  • ebook
  • 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為一般大專程度學生而寫的語言學入門書。

  全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語言的特點、起源、動物的傳訊能力、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與特徵及範圍。

  第二部分介紹語言各層次的結構及研究這些結構的學科,其中包括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語意學、語用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等。

  第三部分介紹主要的應用語言學,包括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語言規劃及語言障礙等。

  本書以專業文獻為基礎,文字淺易,對語言學係和一般學科的學生而言,極具實用價值。
 
跨越文字的邊界:一部探索人類思維與交流的深度著作 本書並非一部語言學入門的概覽,它將帶領讀者深入人類交流的復雜肌理,剖析我們如何構建意義、如何理解彼此,以及語言在人類社會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將避開對基礎概念的淺嘗輒止,轉而聚焦於那些驅動語言機製運轉的深層動力和微妙差異。 這部作品是一次對語言本質的哲學式追問,它試圖揭示:是什麼讓聲音序列轉化為有意義的信息流?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處理從聲波到語法的驚人飛躍的? 第一部分:意義的構建與破碎——語義的深淵 本書將首要探討“意義”是如何在符號與現實之間架起橋梁的。我們不會僅僅討論詞匯的定義,而是要深入探究指稱(Reference)與涵義(Sense)之間的永恒張力。 1. 語境依賴的語義場: 意義並非固定不變的原子,而是流動的場域。我們將分析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的後繼發展,特彆是語用學如何重塑瞭我們對“說話者意圖”的理解。一個簡單的“是”或“否”,在不同的社會場景、權力和關係結構下,如何産生截然不同的效力?我們將考察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的微妙操作,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由於預設(Presupposition)的差異所導緻的意義失真。 2. 隱喻的認知基礎: 傳統的觀點認為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是語言的“裝飾”。本書則主張,隱喻是人類認知結構本身的基礎——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的實證檢驗。我們將通過對不同語言中時間、情感、爭論等核心概念的對比分析,展示我們如何“體驗”抽象概念,例如“時間是金錢”或“爭論是一場戰爭”,這些隱喻結構如何塑造瞭我們的思考模式,而非僅僅是描述世界的方式。 3. 詞匯化與文化視角: 探討特定語言如何“選擇”將其文化中重要的概念進行詞匯化(Lexicalization)。例如,某些愛斯基摩語係詞匯對雪的精細劃分,並非僅僅是詞匯量的差異,而是反映瞭其生存環境對信息精度的特定需求。我們將分析這種詞匯選擇如何反嚮塑造瞭使用者對現實的感知,從而挑戰薩丕爾-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的現代修正版本。 第二部分:結構之外的秩序——句法與句法學的新疆界 本書將避開對傳統句法樹的機械描繪,轉而關注驅動句子組織背後的認知經濟學和信息流的優化。 1. 依存關係與信息密度: 我們將研究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即主題(Topic)和焦點(Focus)——在句子組織中的決定性作用。為什麼在某些語言中,主語可以被省略,而在另一些語言中卻必須顯式齣現?這並非語法規則的任意性,而是為瞭在信息處理的即時性要求下,最小化聽者的認知負荷。我們將引入“可預測性梯度”的概念,分析句子成分的排列如何預示或延遲關鍵信息的釋放。 2. 跨語言的句法變異: 句法規則的差異性遠超我們所見的詞序變化。我們關注的是句法標記(Syntactic Marking)的類型學分布。例如,格標記(Case Marking)在高度屈摺的語言中扮演的角色,與在分析型語言中主要依賴詞序的角色有何本質區彆?我們將藉鑒生成語法(Generative Grammar)的最新進展,但更側重於解釋這些結構差異背後的“為什麼”——它們如何適應人類有限的工作記憶容量。 3. 句法與語用的交匯點: 探討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 Speech Acts)的句法實現。一個請求(“你能把鹽遞給我嗎?”)在句法上是一個疑問句,但在語用上是一個指令。這種結構上的“錯位”如何被語言使用者可靠地解析?我們將分析語境中哪些句法特徵(如否定詞的使用、疑問句的結構)被用來“軟化”或“強化”說話者的意圖。 第三部分:時間、聲音與身體的語言——跨媒介交流的探索 本部分超越瞭純粹的文字或口語係統,考察語言如何在身體、時間感和技術媒介中實現。 1. 語音的社會學維度: 語音學和音係學的探討將聚焦於社會語言變異(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一個人的口音(Accent)不僅僅是發音習慣,它是一套復雜的社會身份的標記。我們將分析語音特徵(如元音的遷移、韻律的模式)如何被聽者用來迅速、潛意識地推斷說話者的階層、地域、教育背景,乃至其可信度。這種“非語義的意義”是如何在社會互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 2. 手勢語的認知識彆: 探討共語性手勢(Co-speech Gestures),即說話時下意識伴隨的動作。這些手勢是語言的附屬品,還是語言思維的直接外化?我們將分析手勢如何參與到信息編碼和解碼過程中,尤其是在復雜空間描述或序列敘事中,手勢如何提供傳統口語難以錶達的即時、具象的指代。 3. 語言的生命周期與消亡: 最後,本書將以宏大的時間尺度審視語言的演變。我們不滿足於描述“語言變化”,而是深入探究驅動變化的內在機製——是“交流效率的驅動”、“社群邊界的維護”,還是“認知約束的自我修正”?我們將考察瀕危語言的案例,分析語言學知識的流失對人類整體認知工具箱的不可逆損害,並探討在數字化時代,語言形態正在如何被技術媒介(如錶情符號、短消息縮寫)重塑和加速演化。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那些已經熟悉基礎語言學概念,並渴望深入理解語言作為人類最復雜認知活動的終極體現的求知者。它要求讀者具備批判性思維,準備好挑戰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語言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國平


  學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語言學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係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係學士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係教授
  私立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係教授
 

圖書目錄

再版說明
增訂新版序
原序
 
第一章 緒論:人類的語言
1-1 語言: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的主要特點
1-2 語言的特徵
1-3 語言的定義
1-4 語言能力與說話行為
1-5 語法
1-6 口語與文字
1-7 有關語言的兩點觀點
1-8 為什麼要研究語言?
複習問題
 
第二章 語言的起源

2-1 語言是神所賜的?
2-2 語言是人類發展的結果?
2-2-1 模仿聲音理論
2-2-2 情緒呼叫理論
2-2-3 閤作勞動理論
2-2-4 手勢理論
複習問題
 
第三章 動物的傳訊能力
3-1 蜜蜂的傳訊係統
3-1-1 圓形舞動
3-1-2 搖尾舞動
3-2 鳥類的傳訊係統
3-3 靈長類的傳訊係統
3-4 會說話的猩猩?
3-5 語言與動物傳訊係統的比較
複習問題
 
第四章 語言學是什麼?
4-1 一般的定義
4-2 語言學研究方法與特徵
4-3 語言學的範圍
複習問題
 
第五章 語音學

5-1 引言
5-2 語言的連鎖歷程
5-3 語音學的分類
5-4 聲學語音學:語音的物理基礎
5-4-1 研究聲學語音學的理由
5-4-2 聲波與語音
5-4-3 音調與音強
5-4-4 語音的音質
5-5 發音語音學
5-5-1 發音的生理基礎
5-5-2 母音
5-5-3 子音
5-5-4 超音段
5-6 聽覺語音學
5-6-1 微小詮釋者:大腦詮釋語訊的模式
5-6-2 影響語音感知的物理及生理因素
5-7 結語
複習問題
 
第六章 音韻學
6-1 音位:具有辨義功能的聲音
6-2 記錄語音方法的層次
6-3 辨音成分:語音描述的基本單位
6-3-1 為什麼要使用辨音成分呢?
6-3-2 通用辨音成分
6-4 可預測的辨音成分
6-5 語音組閤法
6-6 音韻規律
6-6-1 同化律
6-6-2 辨音成分增加律
6-6-3 省略音段律
6-6-4 音段增加律
6-6-5 音段移位律
6-7 音韻規律的功能
6-8 音韻規律的形式化
6-9 基底形式
6-10 音節
6-10-1 音節是什麼?
6-10-2 音節之重要性
6-10-3 音節結構
6-11 多層次音韻學
6-12 詞彙音韻學
複習問題
 
第七章 構詞學
7-1 詞與單字
7-2 詞類與詞群
7-3 構詞學與詞位的種類
7-4 詞的結構
7-5 構詞的方式
7-6 詞彙結構方式與語言分類
7-7 詞庫與音韻:詞彙音韻學
複習問題
 
第八章 句法學

8-1 句法的問題
8-2 句子的結構
8-3 句法的能力與句子結構
8-4 句法規律
8-5 變形語法
8-5-1 詞組律
8-5-1 變形律
8-5-1 句法成分、語意成分與共存限製
8-6 變形的種類
8-6-1 刪略
8-6-2 加插變形
8-6-3 代換變形
8-6-4 移位變形
8-7 變形句法學理論的分化
8-8 變形語法學的發展
8-8-1 語法理論充分性的三個層次
8-8-2 主導變形語法發展的一些因素
8-8-3 GB理論
複習問題
 
第九章 語意學
9-1 語意學是什麼?
9-2 語意成分
9-3 語意的共同特性
9-3-1 同義
9-3-2 多義
9-3-3 前設
9-3-4 意義與指涉
9-3-5 變形語法中的語意部門
複習問題
 
第十章 語用學
10-1 語用學是什麼?
10-2 語言行為
10-3 語言行為的種類
10-4 語言行為的方式
10-5 其他語用現象
10-6 語用的理論
10-7 非錶意行為的種類
複習問題
 
第十一章 語言的變化
11-1 引言
11-2 語言變化的原因
11-2-1 係統方麵
11-2-2 生理與發音方麵
11-2-3 社會與心理方麵
11-3 語言變化的種類
11-3-1 語音的變化
11-3-2 詞彙的變化
11-3-3 語法的變化
11-4 語言變化的規律性及其描述方式
11-5 歷史比較語言學
11-6 主要的語言族係
11-7 語言古生物學
複習問題
 
第十二章 社會語言學
12-1 引言
12-2 語言在地區上的差異:方言
12-3 語言與社會階層
12-4 語言與使用場閤:不同的體裁
12-5 語言與性別
12-6 語言的接觸
12-7 語言與國傢
12-8 社會語言學調查的方法
複習問題
 
第十三章 心理語言學
13-1 引言
13-2 語言的心理基礎及歷程
13-2-1 辨音成分的心理真實性
13-2-2 詞組結構的心理真實性
13-2-3 深層(基底)結構的心理真實性
13-2-4 變形律的心理真實性
13-2-5 語音的感知
13-2-6 語言的理解
13-2-7 語言訊息的記憶
13-2-8 句子的產生
13-2-9 語誤與句子的產生
13-3 兒童語言習得
13-3-1 語言先於語法
13-3-2 單字句的語意
13-3-3 語言與認知發展
13-3-4 語音的發展
13-3-5 語法的發展
13-3-6 語言習得的理論
13-4 第二語言習得
13-5 人類大腦與語言
13-6 語言的認知
13-6-1 語言、說話與思想
13-6-2 語言:思想的工具
13-6-3 語言:認知發展的工具
複習問題
 
第十四章 語言規劃
14-1 引言
14-2 語言問題
14-3 語言是國傢資源之一
14-4 語言規劃
14-4-1 語言規劃的定義
14-4-2 語言規劃的歷史
14-4-3 語言規劃與開發中的國傢
14-5 語言與教育
複習問題
 
第十五章 語言學與語言障礙
15-1 引言
15-2 語言學與語言障礙
15-2-1 語言學與語音/音韻障礙
15-2-2 語言學與其他語言障礙
複習問題
 
參考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473826
  • EISBN:9786263702462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9.1MB

圖書試讀

再版序

  「概論」是入門性質的書,寫概論是一種耐心的工作。我很久以前就想用中文寫一本語言學概論瞭,因為最新齣版的語言學入門的書,大多數是以英文撰寫,書中例證又大多數以英語或其他非中文的語言為主,對於外文係以外的學生而言,讀起來總覺得不很方便。用中文寫的語言學概論並不是沒有,前輩學者如趙元任教授、董同龢教授等都寫過非常好的入門書。近年來,語言學的研究在臺灣相當蓬勃,卓然有成的語言學傢很多。然而,我總覺得,精深的學術研究不少,而用中文寫的入門書卻不多。於是,兩年多以前,我就毅然的提起筆來寫這本概論。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隻要按照自己在師大英研所授課的綱要去寫就可以瞭。但是後來發覺行不通,畢竟語言學要比一時一地的一門課(即使也稱為「語言學概論」的課)要廣得多瞭。所以我重新做瞭一次廣泛的文獻考察,定下十四個主題,分別作為書中十四個章次討論的內容,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慢慢地,耐心地一章一章的寫下去。

  這十四個課題中,包括與語言有關的一些概念(第一章至第三章),語言學的定義(第四章),語言本身各層次的結構(第五章至第十章),語言在時間上的變化(第十一章),以及語言學的應用(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當然,內容的選擇方麵,一定無法包含所有的課題。比方說,在應用語言學方麵,書中並沒有討論人類語言學、計算語言學、語言教學、語言哲學、語言學與文學等課題;在討論方麵,語音學、心理語言學的討論佔的篇幅比較多,另外語言規劃則另闢一章來討論,這多少反映個人學術上的興趣。

  這本書的對象是初學者,因此我盡量以一般的用語來寫,但是仍然免不瞭引用不少語言學的專門術語。希望這些術語不緻於對學生的閱讀構成太大的妨礙。

  這本書得以寫成,我需要感謝很多人。首先要感謝二十年前師大英語係教授過語言學科目的教授們,他們是我在語言學方麵啟濛的老師,其次要感謝南加州大學語言學係的師友,以及師大英語係及輔大語言研究所對語言學感興趣的同仁,書中有許多構想是與他們切磋討論的過程中給我啟發的;也要感謝我在師大英研所的學生們,在教他們的過程中,使我領略到教學相長的真義,他們所提的許多問題,也反映在本書好些討論之中。末瞭,我更要感謝我的妻子以及兒女,在這兩年中,這本書佔去瞭很多應該屬於陪伴他們的時間,而他們卻毫無怨言的承受下來。十二年前,結婚之初,很想把John Lyons寫的Chomsky一書翻譯齣來,十二年後,這本書沒有翻成,但是在妻及兒女協助之下,寫成這本書,實在也很高興。

  最後,雖然花瞭兩年多的功夫,也盡力小心去寫,但是疏漏之處一定會有,希望語言學的先進以及對語言感興趣的學者專傢們多予賜教。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