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年代初期,當瓦拉那西的學者們第一次聽到剋裏希那吉的教誨時,佛傢學者認為剋裏希那吉講的是正宗的佛法,吠檀多學者認為他說的是吠檀多哲學。
後來,佛傢學者優帕迪雅吉又覺得,剋裏希那吉的話更像龍樹中觀。一段時期過後,他甚至覺得如果龍樹今天還活著,他要講的話就是剋裏希那吉的話。
剋自己則認為,他雖演講無數,書也齣版瞭不少,但是他的教誨不是這些書。他說:『我隻教瞭一件事,那就是觀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後加以超越。你不是去瞭解剋的教誨,你隻是在瞭解自己罷瞭。剋的話語指齣瞭一條路,那就是認識你自己。』
去年自從馬德拉斯的演講之後,優帕迪雅吉的想法又不一樣瞭,他已經無法再以任何言語描述剋裏希那吉的教誨。」
含框綫的錶格作 者 簡 介 普普.賈亞卡(Pupul Jayakar),印度著名哲學傢及文藝界,領袖剋裏希那穆提基金會副會長,印度傳統藝術與文化基金會副主席,印度文化交流委員會副會長,英迪拉.甘地紀念會副主席。早年在英國受教育,迴國後即緻力於甘地所倡導的社會改革運動。剋裏希那穆提五十歲時,她與剋初次晤麵,被對方身上所散發齣來的攝受力所震憾,摺服於剋教誨中的智慧與洞見,從此追隨其左右,力於剋教誨的傳播,由她執筆的這本傳記是剋氏傳記中最重要的一本。
含框綫的錶格譯者簡介鬍因夢,民國四十二年生。輔大德文係肄業,從影十五年,演齣四十多部戲。現從事翻譯及寫作,並推動外在環保及新時代的意識革命著有《古老的未來》《茵夢湖》等書。譯有《人類的當務之急》《般若之旅》《超越時空》《尊重錶演藝術》等書。
前言
獻給籠中鳥的一首詩
1年輕得剋裏希那穆提(一九八五年~一九四六年)孕育於空,在空中誕生/通神學會和它的玄學體係/我的尊者,真的是你嗎?/母親!請你摸摸我的臉。它還在那兒嗎?/這裏的生活充滿強烈的內心活動/我和我的弟弟已經融為一體/剋裏希那穆提的自我已被火焰吞沒/被人遺忘的歲月
2剋裏希那穆提(一九四七年~一九四九年)有朋自遠方來/你就是這個宇宙/與樹為友/我的身旁有一張臉/你為何不先清掃自傢門前的馬路?/在夕陽中,水麵的顔色就像新生的花朵/圓融自性本無礙
3教誨的明朗化(一九五0年~一九五九年)心智一旦瞭解自己的運作,宗教情懷便産生瞭/心似乎在無限擴張/沒有結束的行動可能産生嗎?/以全副頭腦說話
4洞見之河(一九六0年~一九六二年)透過否定纔有創造力/深入自心猶如踏上探究的不歸路/醒來吧!/什麼都不是的人纔是快樂的
5改變的地平綫(一九六二年~一九七七年)沒有創意的人纔設立僵死的製度/我們必須提齣沒有答案的問題/愛是沒有痛苦的/觀者就是所觀之物/池塘中的卵石/騎虎難下/她非常脆弱/你對她的懷念隻會造成她的執著。讓她去吧!
6教誨的總結(一九七八年~一九八五年)你能不能從今日觀察過去的三十年?/井然有序的宇宙是能量,混亂也是能量/否定與古老的心智/我接觸到瞭宇宙能量的源頭/大疑之心就是宗教的精髓/我突然看到瞭那張臉/腦子可不可能保持年輕?/上帝的本質/死亡的意義/學著大死一番/思想的局限/我們能旅遊多遠?/優秀的心智/時間是什麼?/慈悲的傳承/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結語
五○年代末期,基督.剋裏希那穆提建議我寫一本有關他一生的書。自從一九四八年和他相識以來,我記瞭許多筆記,均可做為寫傳的資料。一九七八年我纔開始寫這本書。
我要寫的是剋裏希那穆提這個人、這位導師,以及他和那些勾勒印度全貌的男男女女的關係。這本書著眼於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八五年剋裏希那穆提在印度的生活。有關他早年的記錄,後來變成描寫年少的剋裏希那穆提不可或缺得背景。有些新的、完全沒有發錶過的資料也一併收入。
讀者可能很快就注意到,本書中的剋裏希那穆提有好幾種稱謂。我用「剋裏希那」代錶年輕時的剋裏希那穆提;一九四七年後用「剋裏希那吉」這個名字,因為那時的他對我而言已經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和先知瞭。
「吉」在北印度是對一個人的尊稱,男女通用。老式的傢庭裏,連小孩的名字都要冠上這個字尾,因為直接稱呼一個人的名字是不禮貌的。在南印度,名字後麵並沒有字尾,所以「吉」不為人所知。可能因為安妮.貝贊特和瓦拉那西這個地方有特殊因緣,所以纔在剋裏希那穆提的名字後麵加個「吉」字,錶示親切和尊敬。
印度大部分的宗教上師都在自己名字前麵冠些尊稱,例如:瑪哈希、阿嘉爾雅、史瓦密,或是巴關,剋裏希那吉從來不肯接受這種頭銜。剋裏希那吉在他的談話或日記中,不稱自己為「剋」,就是用與個人無關的「我們」來稱呼自己,暗示自我感的消除,也就是無「我」瞭。因此,當我寫到一個沒有自我感的老師時,我就稱他剋裏希那穆提或「剋」。
剋裏希那吉答應和我對談,這些對談也是這本書的一部分,書中大部分的內容來自我保存的筆記,都是每一次演講或對談結束後立即記錄下來的。從一九七二年起,有些對談就收在錄音帶裏瞭。
這本書記載著一些事件,例如剋裏希那吉和甘地夫人的會麵,以及他和安妮.貝贊特的關係,寫齣來皆有可能受到爭議。這幾頁我都大聲讀給剋裏希那吉聽,徵求他的意見。我也把有關 甘地夫人和剋裏希那吉會麵的那一頁寄給甘地夫人本人,她建議做少許的更動,我都照做瞭。
我要感謝拉吉夫.甘地允許我引述甘地夫人的信件;也要感謝剋裏希那穆提基金會英國分會授權讓我齣版我和剋裏希那吉在布洛剋伍德公園的對談;還要嚮剋裏希那穆提基金會印度分會緻意,感謝他們允許我齣版在印度的對談和演說;更要嚮通神學會的主席拉塔.布尼爾緻意,因為她的友誼和協助,纔能從通神學會的檔案中找到可用的資料;感謝阿鞦.帕瓦爾當的多次談話;感謝蘇南達.帕瓦爾當允許我引用她的筆記和私人劄記;感謝我的女兒拉迪卡和她的先生漢斯.赫爾茲柏格的意見;感謝穆爾利.羅提供我一些手稿;感謝許多和我分享他們經驗的朋友;我要感謝阿蘇剋.都特的友情,以及在齣版上給我的極大協助;感謝哈潑與羅齣版社的剋雷頓.卡爾遜先生的建議、興緻和協助;感謝比諾.義沙卡在照片上的整理;感謝阿彌陀巴國傢設計學會;感謝密特勒.貝迪的後嗣;感謝阿希特.彰德瑪爾;感謝馬.愛德華和哈密德允許我用他們的照片;以及荷西從頭到尾的幫助和監督;最後要感謝迦拿爾達南在手稿方麵給我的協助。
拿到《剋裏希那穆提傳》這本厚實的書,實在是一種沉甸甸的緣分。剋裏希那穆提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一直帶著一種神秘感,像是一道遠方的光,不太容易捉摸,卻又莫名吸引著我去探尋。翻開書的瞬間,腦海裏就浮現齣無數個關於“覺醒”、“自由”、“內在的革命”這些他常提到的詞語。我一直對這些議題很有興趣,但常常覺得很多論述都過於抽象,像是隔靴搔癢。這本書的齣現,似乎就是想把這位思想傢的人生軌跡,也就是他如何走到這一切,如何將那些看似玄妙的洞見,從生命本身提煉齣來,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好奇的是,他不是通過某個固定的宗教體係,也不是通過學究式的研究,而是通過一種近乎“觀看”的方式,來理解生命和人類的睏境。這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書的封麵設計也很沉靜,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是一種淡淡的、引人遐思的色調,仿佛預示著這本書要帶我們進行的是一場深入的內在探索。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更具體地理解剋裏希那穆提的生命曆程,以及這些曆程如何塑造瞭他那獨特而深刻的哲學觀。我渴望看到,一個人如何在眾人的期待和偶像的束縛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並勇敢地去實踐那份徹底的自由。
评分手捧《剋裏希那穆提傳》,我腦海裏迴蕩的是他那句“真相是一片無路的土地”。這句話,我反復思考過,一直覺得它點破瞭尋求真相的本質——它不是通過跟隨某個既定的路徑,而是通過放下所有預設的地圖和目的地。這本書,我期望它能展現的,正是剋裏希那穆提如何在一個充滿“地圖”和“目的地”的世界裏,堅持走上那條“無路”的道路。我很好奇,在他的人生早期,是否也有過對“路”的依賴和渴望?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開始質疑那些被認為是“正確”的道路?我希望這本書能細緻地描繪他如何從一個被精心培養的“救世主”候選人,逐漸意識到教育和信仰體係的局限性,並最終走嚮一條徹底的內在革命之路。我想看到,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如何在孤立中找到力量,以及如何將自己的人生,變成對他自己所倡導的理念最深刻的注解。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次對“何為自由”的深刻追問,一次對“何為真實”的勇敢探索。
评分《剋裏希那穆提傳》這本書,對我來說,它代錶著一種對“存在”本身的敬畏。剋裏希那穆提的思想,常常讓人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我們對快樂和痛苦的定義,以及我們對“自我”的執著。而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這位非凡的思想傢,是如何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一步步地揭示齣這些深刻的議題。我非常好奇,他作為一個在聚光燈下的“世界導師”,是如何處理來自外界的期待和壓力,同時又不失自己內在的獨立思考的?我猜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他如何從童年時期就被賦予瞭某種“使命”,到後來如何覺察到這種使命的虛幻性,並最終選擇瞭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我想通過這本書,看到他如何將對生命最根本的觀察,融入到他每一個清醒的時刻,並將這種觀察所帶來的智慧,以一種最純粹、最直接的方式分享給世人。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與一位偉大心靈的對話,一次對生命奧秘的深刻領悟之旅。
评分《剋裏希那穆提傳》這本書,我期待它能成為我理解剋裏希那穆提思想的“鑰匙”。對我而言,他所倡導的“不跟隨任何導師,不建立任何組織,不采納任何體係”,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宣言。在現代社會,我們太習慣於被指引、被告知,習慣於將答案外包給權威。而剋裏希那穆提提齣的,是一種完全相反的路徑:完全的自我負責,完全的內在觀察。我特彆想知道,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這一步的?他的童年、青年時期,是否就已經顯露齣這種與眾不同的特質?是什麼樣的經曆,讓他能夠如此決絕地否定自己曾經被賦予的“世界導師”的身份?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他的生平事跡,更重要的是,它會揭示他思想轉變的關鍵時刻,那些“頓悟”的瞬間,以及在這些瞬間背後,他對生命、對人類意識所做的深刻反思。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我能更清晰地看見,他如何從一個被“發現”的“世界導師”,蛻變成一個不斷探索、不斷質疑、最終超越瞭所有標簽的自由靈魂。這對我個人而言,是一種極大的啓發,關於如何擺脫外在的評價和內心的恐懼,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
评分說實話,我對剋裏希那穆提的印象,一直以來都帶著點“高深莫測”的濾鏡。總覺得他的話語,像是在雲端,飄渺而難以觸及。但《剋裏希那穆提傳》這本書,我把它看作是一個把這位思想傢“拉迴地麵”的努力。我想看看,在他成為那個“剋裏希那穆提”之前,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成長環境,他的傢庭背景,他早年所受的教育,甚至是那些不為人知的掙紮和睏惑,這些都構成瞭他日後思想的土壤。我尤其對他在“世界導師”身份中所經曆的張力感到好奇。被抬舉到那樣的高度,接受全世界的仰望,而他卻選擇轉身,走嚮另一條更艱難、更孤獨的道路。這其中一定充滿瞭常人難以想象的內心鬥爭和深刻的洞察。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展現齣剋裏希那穆提作為一個“人”的真實麵貌,他的脆弱,他的堅持,以及他在麵對生命巨大謎團時,所付齣的不懈努力。我想從他的生命故事中,尋找一種超越理論的、活生生的智慧,一種能夠觸及我們日常生活的、不那麼遙遠的真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