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历史的书。作者凯伦.阿姆斯壮(Karen Armstrong)以她切身的宗教条持体验和渊博的宗教史知识,试图在对照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神观念演变的基础上,重新反省检讨西方这个代表终极真实与意义的符号,在过去四千年人类历史中的功过得失,并唤起有识之士,共同思考它对当前普遍弥漫着深沈无意义感的世俗社会,所能提供的拨乱反正之道。
全书以犹太人从巴比伦的异教偶像崇拜,逐渐转型到史无前例的真正一神概念为开端,按着讨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如何在这个革命性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塑造适合他们自己社会和政治环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铺陈过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与架构后,作者开始转向三大宗教后期的发展情形,从古典哲学、中世纪神秘主义,到宗教改革、启蒙时期,以至现代的怀疑主义,每一章节均兼顾三大宗教,在同一时期或方向的对比介绍。在书末结语讨论到一神概念的未来时,更强调以史为鑑对创造二十一世纪新信仰的重要性。
作者客观处理这个题材的写作态度,兼容并蓄地照顾到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各次级团体的关怀,企图以相对客观的人文主义观点,把绝对超越的一神概念,当成是人类历史经验来考察的构思。本书主题内容虽然局限在西方三大一神教的范围,但在基本的精神上,却是以整体人类文化的终极关怀为依归的。
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
这是一本非常可爱的书,一位女性描绘一位「男」性神祇,右脑试图修正左脑的成品,作者用轻松的笔调叙述不轻松的话题,赢得广大读者群的回应,高居英文畅销书排行榜一年之久,读之,可知实至名归,伟哉,阿姆斯壮女士。
二十世纪欧洲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四千年的精神堡垒:许多信念与信仰不翼而飞,整套理论破解构,虚无主义横行,「神」被宣称死亡,伦理之基础动摇,人要往那里去? 一群犹太领袖在奥斯威茨审判「神」,定以「残酷和背叛」之罪,并认为后者没有酌情减刑的条件,故判他应受死刑。这是本书第十章之尾声(第六一四页)。不过作者在故事后加了几句话:「犹太教士宣读了判决书,然后他抬起头说:审判结束,晚祷的时候到了。」
很机巧,也很幽默地,作者把「这个神」与另一个「神」作了区分。被处死的是「这个神」,但他们回去向另一位「神」继续表示忠诚。作者要说:我们对「神」所制造的观念,我们给「神」取的名,都非「神」自己,因此「神」的观念有所变动是非常正常的事,只要变得好,「神」是不会死的。在本书导论及末章<「神」有未来吗?>,作者坦诚地交代撰写本书的目的,此非他,乃要告诉我们:「每一代人必须创造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神意象」(第七页),而身处二十一世纪前夕的我们,应当参考四千年来神的历史,「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信仰」(第六五四页)。
阿姆斯壮女士是美国人,信天主教,曾入修院修道七年(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九),学了许多天主教神学,但因缺乏切身体验,始终末入信仰的堂奥。当她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涉猎了大量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典籍之后,她对神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走出理论,试图与理论建构者之伟大心灵契交,她在这些宗教家的信仰根源处,找到了那位超言说的神圣者,她不描绘祂,但从头再把有关祂的理论细诉一遍,并鼓励新时代的人类与她一起完成创造新神的巨业。在这样一个大气派的思想脉络上,她置放了三大一神教关于「神」的所有的重要资料,从巴比伦到迦南,从以色列到耶稣时代,然后穆罕默德登场,加上希腊哲学、佛教、印度教、神秘主义以及当代存在主义等资料,使三大一神教之神观有极宽广的幅度。读她书的人,惊叹加赞叹,佩服她超人的毅力和智力,因她能把重要的信仰思想言简意骸地介绍,一针见血的品评,她实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发言。
由于作者早期对宗教的经验偏向抽象与客观式的理论,因此,她的书就发展出宗教另一向度,强调美、艺术、音乐、想像力、具象语言、女性主义、神秘经验的重要性。宗教不能被哲学取代,天人合一及「无」的体验都超越言说。卡巴拉教圣徒路里亚(I Luria 1534-1612)用「收缩或退缩」的方式解说上帝内产生非他的地方,「一个他可以借自我敌示兼创造的过程来填补的虚空」(第四四一页)。这种对神的理解可与新约之「神」自空(Kenosis)对照,是了解「神」之洞见,值得大家注意。有关女性主义,作者一面指出「神」人格化之后,难逃被定为男性之命运,而各宗教偏向父权也其来有自。作者提出《神曲》作者但丁与女友比亚翠丝的邂逅(第三九一页)及伊朗神秘家阿拉比与妮匝姆的关系(第三九0页)来说明对女性之美及爱的神往,可助男性直通「神」,这是「神」自显(Epiphany)的一种方式。
人类忍受苦难的事实是「神」存在之最大考验。何以全善全能的神不能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也不能减少众生之苦?然而作者似乎没有招架「恶」之诘难的能力,大概她要把这难题留给其他神学家罢。
其实,神的历史就是犹、基、伊三大一神教的神学史。要把神的历史写下去,就需要比三宗教之大德大智继续诠释及演绎符合新时代的神学,这样才能满足宗教「消费者」的需要,而神的历史不致于中断,神也不必死亡了。
阿姆斯壮女士带引我们走向另一山头,她的书堪称为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尊意如何?
“神”这个概念,自古以来就牵动着人类最深层的情感与思考。阅读《神的历史》,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神祇的名字和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神话背后所承载的社会结构、伦理观念,甚至是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解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神性”与“人性”之间界限模糊的处理。很多时候,神祇的行为模式与凡人无异,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冲突,恰恰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挣扎与局限。这种对神性内在的“世俗化”解读,让我觉得更加贴近现实,也更加引人深思。例如,书中对创世神话的分析,不仅仅是关于宇宙的起源,更折射出不同文明对于生命意义、秩序建立的根本性认知。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为何某些神祇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受到普遍崇拜,而另一些则逐渐被遗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信仰变迁的社会学或历史学层面的解释,让我们看到“神”是如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甚至消亡的。它提出的问题,远比给出的答案更加重要。
评分初拿到《神的历史》,我便被这个宏大的名字所吸引。它似乎承诺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探寻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渗透进我们文化肌理的伟大叙事。想象着能够深入了解那些神话传说,那些古老的信仰是如何孕育、演变,又如何影响了无数的王朝兴衰、哲思流变,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神祇的生平事迹,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宇宙、对生命、对自身的永恒追问。它是否能解构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宗教观念?是否能揭示不同文明神话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微妙差异?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神祇体系的复杂性的,是将其融会贯通,还是着重于某一个或几个标志性的神话脉络?如果能有一章专门探讨神祇概念的世俗化,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的残余影响,那将是极具启发性的。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引发读者对自身信仰体系的反思,对人类精神史的深邃洞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曾经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并从中获得超越宗教藩篱的普世智慧。
评分《神的历史》这本书,是一次关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探索之旅。我翻开它,并非是为了寻求对某个特定宗教的理解,而是希望通过对不同文化神话的梳理,去洞察人类精神共通的根源。书中对于神祇的起源,以及他们如何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中逐渐演化而来的论述,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传说,而是一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体系,它反映了人类早期是如何尝试理解周遭世界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神”的象征意义的解读感兴趣。那些神祇身上的特质,比如力量、智慧、爱,或者愤怒、嫉妒,是否就是人类自身潜藏的、最原始的欲望与情感的投射?当我们在神话中看到英雄的诞生、命运的抗争,是否也在无形中观照着我们自身的奋斗与选择?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将那些看似遥远的神话故事,转化为对我们当下生活、当下情感的深刻映照。它让我明白,即便是最古老的神话,也蕴含着普世的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人类的共同处境。
评分《神的历史》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倒更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史诗叙事。作者笔下的众神,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拥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鲜活个体。我仿佛能看到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如何争斗、妥协,能感受到埃及沙漠中太阳神拉的每日西行之旅所蕴含的宇宙秩序;我甚至能想象古希腊哲学家们是如何在与神话的对话中,逐渐构建起理性思维的基石。让我尤为着迷的是,书中对不同文化神话的并置与比较。当我们将希腊的宙斯与北欧的奥丁,印度的梵天与中国的盘古放在一起审视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何等深远的共鸣与惊人的差异。这种跨文化的神话梳理,无疑为理解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神话资料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叙事?它是否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会创造出如此多样化的神祇形象?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用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神话史卷,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早期精神世界的广袤与神秘。
评分阅读《神的历史》,就像是在古老的星空下,聆听着来自远古的回响。它并非一本简单的神话故事集,而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史的编年史,以“神”为线索,串联起文明的萌芽、发展与变迁。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不同神话体系之间的交叉与影响的?是否能看到,当不同文明相遇时,他们对“神”的理解又是如何发生碰撞、融合,甚至是对立的?例如,亚伯拉罕诸教的兴起,是如何改变了世界对“神”的普遍认知?而东方哲学中的“道”或“佛”,又如何与西方语境下的“神”构成不同的精神范式?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宏观的视野,让我们看到“神”这个概念的演变,不仅仅是宗教内部的教义变化,更是人类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或许能回答,为何在某些时代,“神”的力量无比强大,而在另一些时代,人们又开始质疑、甚至否定“神”的存在。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我们曾经敬畏或崇拜的“神”,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如何被我们自己所塑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