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这数十年来,师尊为渡化冥顽不灵的我辈,屡屡临坛慈悲显化,从来不嫌弃弟子们的鲁钝与痴迷。
老师,从来不曾放弃过我们!祂那慈悲的法雨,有如醍醐灌顶,永远锲而不舍、无微不至的告诫着我们。
当我们迷失、徘徊、无助时,恩师慈语,总是如即时雨般的出现耳际。若清泉沁心,如雷灌顶!不时洗涤我们污秽、执着的心灵。
多年来,「老师的话」陪着我们走过数不完颠簸、平顺、欢笑、泪痕的日子。直到现在仍有一股莫名的感动。
序
◎笋是个普通、平常的植物,但是它的壳脱去后就变成竹。竹节可喻君子,竹心它是空的,为什么可代表君子?为什么空心就代表君子?竹子啊,它的节你用火烧,烧了之后它还是保留它的节、它的度,这就表示我们做人的品格也要这样,不要因为人穷而志短。人遇到了穷困,遇到了困难,以前的沖天志向就没有了。所以要你们学竹,不要因为穷困、因为环境的困难而忘了你们自己原本的心、原来的愿。因此,竹节才比喻成君子。待人要能够谦沖自牧、万事包容、万事空心,多心就不好了,对不对?
◎什么叫做「自我的弱点」。你们觉得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你们看出来了没有?要看你的角度落在哪里?今天你们修道,有广度、有长度、有深度。广度就是你与众生结的缘,你到异国开荒,是不是结下了非常多的缘,广不广?你们修道没有一定的时间了,是不是?一、二十年的大有人在。但当你有广度、有长度的时候,为什么深度不够?因为你的内涵不足啊!你想想,一个人要有什么样的人格,才能称得上人品高尚、德性完善?今天你们都在效圣法贤,都在学习菩萨的精神,你们拥有的也都是完美的人格、完美的自性,但是自性显现不出来,就不见得完美。你想想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有的人自高、自傲,有的人却又自卑、不足,因为你们常常自我设限,以为自己的能力就是这样而已;可是想想你们办道这么多年了,是谁在开启你们的潜在能力?〈众生〉包括上天,以及你週遭的一切,都是在造就你、成全你,你又以什么来成全别人?
◎现在修道,以德性为重,真诚渡人,宗旨不变,什么奇怪花招,什么静坐为肉体,那都是假的!不准崇拜,你今天如果做到一个「忠」字,看到祖师你就难过。哪里有什么崇拜?道理讲得好听有什么用呢?一个「孝」字就做不到,还讲什么大道理!如果没有德性,讲得舌灿莲花有什么用呢?一个「孝」字就做不到,还讲什么大道理!如果没有德性,讲得舌灿莲花有什么用?所以也不要这里听、那里听,要踏实,讲道要稳,要有道味,要真真切切。你今天讲出来的话有没有道味,那得要看你平常的修持啊?
◎上天告诉我们,真道有四点:一个是「顿」─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现在要把人心换什么心啊?〈佛心〉;一个是「渐」─要渐修,不要以为你得了一点,你就以其他殊胜;一个是「权」─权宜,要用什么法门?是大隐,还是大显?上天自有权衡,所以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道,什么时候没道,但是你们一定要记得,你们的行为里面就有道,做得有道还怕无道吗?最后一个是「实」,顿、渐、权、实啊!
◎人要在事中磨,更要在人中磨,因为各个都有角,要在人中磨,才能成佛。你避开人事,撇开人群,永远没办法成就。徒弟们,多付一点爱心吧!多给自己一点省思的工夫吧!没有谁的、你的、我的,全部都是老天的,好自合作,你自己才有希望;想要有希望,你自己就要下定决心啊!怎样合作?有动有静,你们充实的时间太少了,年纪还不到就有点煳涂了,有的人是装煳涂哦!装迷煳的人通常就是有点聪明的人,一切好的法相,我们都要坚拒;一切坏的行为,我们都不能沾边,这叫「自我要求」,懂不懂?
《老师的话第8辑》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教育中“情感”的重要性。在如今这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情感世界的健康发展。书中有一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如何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作者用非常温暖的笔触,描绘了孩子在面对喜怒哀乐时的各种表现,以及家长和老师如何给予恰当的回应。他强调,爱和理解是基础,只有建立在安全感和信任感之上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敞开心扉,也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纳和学习。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嫉妒,以及如何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悦,都写得非常细腻和真实。我从中学会了,原来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理解的话语,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有效。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教育的,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人情味、更懂得爱与被爱的人的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读完《老师的话第8辑》,内心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尤其对于那些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这部分内容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觉得,强迫和物质奖励往往只能带来短暂的效果,而真正的改变需要从孩子内心出发。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及肯定他们的努力而非仅仅是结果,来点燃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探索的热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引申和实践,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方法,比如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提问和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指令的下达者。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生硬的理论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却又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评分《老师的话第8辑》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关于“沟通”的力量。书中的很多篇章都在强调,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学校教育,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揭示了许多家长和老师在沟通中常常遇到的误区,比如“我都是为你好”式的说教,或者“你必须听我的”式的命令。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倾听”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真正地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急于打断、评判或给出建议。它教会我,有时候,仅仅是安静地陪伴和理解,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爱,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对话的技巧,比如如何提出开放式问题,如何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责。这些内容不仅对教育孩子有帮助,对于改善我与伴侣、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可以说是一本跨越年龄和角色的实用指南,让我对“沟通”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朴实而富有力量,字里行间都透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者对孩子们的深切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老师的话第8辑》并非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著作,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和人生感悟。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挫折教育”的探讨,作者没有回避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和失败,反而认为这些是宝贵的财富。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从中汲取教训,锻炼他们的心理韧性。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定要怎样”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领悟和应用。读这本书,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静静地思考,联系起自己和孩子过往的一些经历,然后恍然大悟。它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控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为之做出积极的调整。
评分这本《老师的话第8辑》真的是一剂心灵的良药,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润的力量。不是那种激昂澎湃的号召,而是细水长流般的智慧,渗透进生活的点滴。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耐心”的论述,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长和老师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挑战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急不躁,等待花开。其中举例的几个小故事,比如关于孩子学写字、学骑自行车时表现出的畏难情绪,以及家长和老师如何一步步引导,最终克服困难的过程,都写得格外真实,仿佛就在我眼前发生。读到这些,我总会反思自己平时的一些焦虑和急躁,提醒自己要放慢脚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信任。而且,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充满了实践性的建议,让我感觉不是在听课,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对话,从中汲取养分,然后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尤其是一些处理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小技巧,读起来既生动有趣,又实用有效,非常值得我们这些身处教育一线的人反复品读和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