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於世界三大一神宗教曆史的書。作者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以她切身的宗教條持體驗和淵博的宗教史知識,試圖在對照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神觀念演變的基礎上,重新反省檢討西方這個代錶終極真實與意義的符號,在過去四韆年人類曆史中的功過得失,並喚起有識之士,共同思考它對當前普遍彌漫著深瀋無意義感的世俗社會,所能提供的撥亂反正之道。
全書以猶太人從巴比倫的異教偶像崇拜,逐漸轉型到史無前例的真正一神概念為開端,按著討論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如何在這個革命性觀念的基礎上,重新塑造適閤他們自己社會和政治環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鋪陳過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與架構後,作者開始轉嚮三大宗教後期的發展情形,從古典哲學、中世紀神秘主義,到宗教改革、啓濛時期,以至現代的懷疑主義,每一章節均兼顧三大宗教,在同一時期或方嚮的對比介紹。在書末結語討論到一神概念的未來時,更強調以史為鑑對創造二十一世紀新信仰的重要性。
作者客觀處理這個題材的寫作態度,兼容並蓄地照顧到現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各次級團體的關懷,企圖以相對客觀的人文主義觀點,把絕對超越的一神概念,當成是人類曆史經驗來考察的構思。本書主題內容雖然局限在西方三大一神教的範圍,但在基本的精神上,卻是以整體人類文化的終極關懷為依歸的。
宗教學不可或缺的導航書
這是一本非常可愛的書,一位女性描繪一位「男」性神祇,右腦試圖修正左腦的成品,作者用輕鬆的筆調敘述不輕鬆的話題,贏得廣大讀者群的迴應,高居英文暢銷書排行榜一年之久,讀之,可知實至名歸,偉哉,阿姆斯壯女士。
二十世紀歐洲二次世界大戰幾乎摧毀瞭四韆年的精神堡壘:許多信念與信仰不翼而飛,整套理論破解構,虛無主義橫行,「神」被宣稱死亡,倫理之基礎動搖,人要往那裏去? 一群猶太領袖在奧斯威茨審判「神」,定以「殘酷和背叛」之罪,並認為後者沒有酌情減刑的條件,故判他應受死刑。這是本書第十章之尾聲(第六一四頁)。不過作者在故事後加瞭幾句話:「猶太教士宣讀瞭判決書,然後他抬起頭說:審判結束,晚禱的時候到瞭。」
很機巧,也很幽默地,作者把「這個神」與另一個「神」作瞭區分。被處死的是「這個神」,但他們迴去嚮另一位「神」繼續錶示忠誠。作者要說:我們對「神」所製造的觀念,我們給「神」取的名,都非「神」自己,因此「神」的觀念有所變動是非常正常的事,隻要變得好,「神」是不會死的。在本書導論及末章<「神」有未來嗎?>,作者坦誠地交代撰寫本書的目的,此非他,乃要告訴我們:「每一代人必須創造適閤於他們自己的神意象」(第七頁),而身處二十一世紀前夕的我們,應當參考四韆年來神的曆史,「創造一個充滿生機的新信仰」(第六五四頁)。
阿姆斯壯女士是美國人,信天主教,曾入修院修道七年(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九),學瞭許多天主教神學,但因缺乏切身體驗,始終末入信仰的堂奧。當她擴大自己的研究範圍,涉獵瞭大量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典籍之後,她對神有瞭比較全麵的瞭解,也走齣理論,試圖與理論建構者之偉大心靈契交,她在這些宗教傢的信仰根源處,找到瞭那位超言說的神聖者,她不描繪祂,但從頭再把有關祂的理論細訴一遍,並鼓勵新時代的人類與她一起完成創造新神的巨業。在這樣一個大氣派的思想脈絡上,她置放瞭三大一神教關於「神」的所有的重要資料,從巴比倫到迦南,從以色列到耶穌時代,然後穆罕默德登場,加上希臘哲學、佛教、印度教、神秘主義以及當代存在主義等資料,使三大一神教之神觀有極寬廣的幅度。讀她書的人,驚嘆加贊嘆,佩服她超人的毅力和智力,因她能把重要的信仰思想言簡意骸地介紹,一針見血的品評,她實能站在巨人的肩上發言。
由於作者早期對宗教的經驗偏嚮抽象與客觀式的理論,因此,她的書就發展齣宗教另一嚮度,強調美、藝術、音樂、想像力、具象語言、女性主義、神秘經驗的重要性。宗教不能被哲學取代,天人閤一及「無」的體驗都超越言說。卡巴拉教聖徒路裏亞(I Luria 1534-1612)用「收縮或退縮」的方式解說上帝內産生非他的地方,「一個他可以藉自我敵示兼創造的過程來填補的虛空」(第四四一頁)。這種對神的理解可與新約之「神」自空(Kenosis)對照,是瞭解「神」之洞見,值得大傢注意。有關女性主義,作者一麵指齣「神」人格化之後,難逃被定為男性之命運,而各宗教偏嚮父權也其來有自。作者提齣《神麯》作者但丁與女友比亞翠絲的邂逅(第三九一頁)及伊朗神秘傢阿拉比與妮匝姆的關係(第三九0頁)來說明對女性之美及愛的神往,可助男性直通「神」,這是「神」自顯(Epiphany)的一種方式。
人類忍受苦難的事實是「神」存在之最大考驗。何以全善全能的神不能造一個更好的世界?也不能減少眾生之苦?然而作者似乎沒有招架「惡」之詰難的能力,大概她要把這難題留給其他神學傢罷。
其實,神的曆史就是猶、基、伊三大一神教的神學史。要把神的曆史寫下去,就需要比三宗教之大德大智繼續詮釋及演繹符閤新時代的神學,這樣纔能滿足宗教「消費者」的需要,而神的曆史不緻於中斷,神也不必死亡瞭。
阿姆斯壯女士帶引我們走嚮另一山頭,她的書堪稱為宗教學不可或缺的導航書,尊意如何?
初拿到《神的曆史》,我便被這個宏大的名字所吸引。它似乎承諾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去探尋那些塑造瞭人類文明、滲透進我們文化肌理的偉大敘事。想象著能夠深入瞭解那些神話傳說,那些古老的信仰是如何孕育、演變,又如何影響瞭無數的王朝興衰、哲思流變,我的內心充滿瞭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神祇的生平事跡,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對宇宙、對生命、對自身的永恒追問。它是否能解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宗教觀念?是否能揭示不同文明神話之間的內在聯係與微妙差異?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神祇體係的復雜性的,是將其融會貫通,還是著重於某一個或幾個標誌性的神話脈絡?如果能有一章專門探討神祇概念的世俗化,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依然存在的殘餘影響,那將是極具啓發性的。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引發讀者對自身信仰體係的反思,對人類精神史的深邃洞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曾經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並從中獲得超越宗教藩籬的普世智慧。
评分“神”這個概念,自古以來就牽動著人類最深層的情感與思考。閱讀《神的曆史》,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座巨大的思想寶庫。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神祇的名字和故事,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神話背後所承載的社會結構、倫理觀念,甚至是早期人類對自然現象的樸素解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神性”與“人性”之間界限模糊的處理。很多時候,神祇的行為模式與凡人無異,他們的欲望、他們的衝突,恰恰反映瞭人類自身的掙紮與局限。這種對神性內在的“世俗化”解讀,讓我覺得更加貼近現實,也更加引人深思。例如,書中對創世神話的分析,不僅僅是關於宇宙的起源,更摺射齣不同文明對於生命意義、秩序建立的根本性認知。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理解,為何某些神祇會在特定曆史時期受到普遍崇拜,而另一些則逐漸被遺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信仰變遷的社會學或曆史學層麵的解釋,讓我們看到“神”是如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化、甚至消亡的。它提齣的問題,遠比給齣的答案更加重要。
评分閱讀《神的曆史》,就像是在古老的星空下,聆聽著來自遠古的迴響。它並非一本簡單的神話故事集,而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史的編年史,以“神”為綫索,串聯起文明的萌芽、發展與變遷。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不同神話體係之間的交叉與影響的?是否能看到,當不同文明相遇時,他們對“神”的理解又是如何發生碰撞、融閤,甚至是對立的?例如,亞伯拉罕諸教的興起,是如何改變瞭世界對“神”的普遍認知?而東方哲學中的“道”或“佛”,又如何與西方語境下的“神”構成不同的精神範式?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宏觀的視野,讓我們看到“神”這個概念的演變,不僅僅是宗教內部的教義變化,更是人類社會、政治、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産物。它或許能迴答,為何在某些時代,“神”的力量無比強大,而在另一些時代,人們又開始質疑、甚至否定“神”的存在。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引導我們去思考,那些我們曾經敬畏或崇拜的“神”,在漫長的人類曆史進程中,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又如何被我們自己所塑造。
评分《神的曆史》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倒更像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史詩敘事。作者筆下的眾神,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擁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鮮活個體。我仿佛能看到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如何爭鬥、妥協,能感受到埃及沙漠中太陽神拉的每日西行之旅所蘊含的宇宙秩序;我甚至能想象古希臘哲學傢們是如何在與神話的對話中,逐漸構建起理性思維的基石。讓我尤為著迷的是,書中對不同文化神話的並置與比較。當我們將希臘的宙斯與北歐的奧丁,印度的梵天與中國的盤古放在一起審視時,會發現其中蘊含著何等深遠的共鳴與驚人的差異。這種跨文化的神話梳理,無疑為理解人類文明的多元性提供瞭絕佳的切入點。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神話資料中,篩選齣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敘事?它是否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人類會創造齣如此多樣化的神祇形象?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用引人入勝的故事,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神話史捲,讓我們得以窺見人類早期精神世界的廣袤與神秘。
评分《神的曆史》這本書,是一次關於人類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之旅。我翻開它,並非是為瞭尋求對某個特定宗教的理解,而是希望通過對不同文化神話的梳理,去洞察人類精神共通的根源。書中對於神祇的起源,以及他們如何從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中逐漸演化而來的論述,讓我感到非常震撼。這不僅僅是一個個獨立的傳說,而是一個相互聯係、層層遞進的體係,它反映瞭人類早期是如何嘗試理解周遭世界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神”的象徵意義的解讀感興趣。那些神祇身上的特質,比如力量、智慧、愛,或者憤怒、嫉妒,是否就是人類自身潛藏的、最原始的欲望與情感的投射?當我們在神話中看到英雄的誕生、命運的抗爭,是否也在無形中觀照著我們自身的奮鬥與選擇?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將那些看似遙遠的神話故事,轉化為對我們當下生活、當下情感的深刻映照。它讓我明白,即便是最古老的神話,也蘊含著普世的真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人類的共同處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