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源于五星而古法论命,为子平与五星间之过渡,读此一篇,始知子平法中格局名称之来源,以及命理递衍之陈迹,一一有蛛丝马迹可寻;尤以财官食印等六神,即是五星中之天星,为从来不宣之秘;今一一加以证明,未附子平法与神煞一篇,将多如牛毛之神煞,为提纲挈领之归纳,与子平法融合为一,为革新之前导,洵谈命理者划时代之创作也。
卷一
第一篇 子平学理
何谓阴阳
何谓五行
何谓十干天元
何谓十二支地元
何谓地支中藏用人元
第二编 排演程式
六十甲子
月建
四柱
夜子时
六神
干支配合六神
推大运法
推小运法
流年
推命宫法
推胎元法
推小限法
第三编 会合变化
天干五合
地支六合
三合会局
地支四方
六沖
地支三刑破附
地支六害
禄刃
论旺衰强弱
论五行生克及反生克
论八法生兢制化会合刑沖
卷二 上
第四编 明体立用(上)辨体用
一.体性
四时之木体性
四时之火体性
四时之土体性
四时之金体性
四时之水体性
附释八正格
第四编 明体立用(中)
二.用神
(甲)用神之定义
四时之木宜忌
甲乙木性质之分别
四时之金宜忌
庚辛金性质之分别
六庚造化
六辛造化
四时之水宜忌
壬癸水性质之分别
六壬造化
六癸造化
卷二 中
第四编 明体立用(中)续
二.用神(续)
(乙)十干选用法
甲木选用法
乙木选用法
丙火选用法
丁火选用法
戊土选用法
己土选用法
庚金选用法
辛金选用法
壬水选用法
癸水选用法
(丙)取用之方式
扶抑日元之取用法
才官旺用印
官煞旺用印
才旺用劫伤官格
煞刃格
扶抑用神之取用法
官印相生格
才滋弱煞格
才旺生官格
食神生才格
印旺用才格
煞旺食制格
印洩官煞格
印制食伤格
财洩食伤格
通关之取用法
官伤两停用才
财印两停用官
制过七煞用才
比勃夺财用食神
病药之取用法
调候之取用法
第四篇 明体立用(下)
专旺
曲直仁寿格
炎上格
稼穑格
从革格
润下格
从旺
从煞格
从才格
从儿格
母旺子衰
合化
甲乙化土
乙庚化金
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
戊癸化火
卷 三
第五编 鉴别等差
论格局高低杂格附
一真假
二虚实
三清浊
四有力无力
五有情无情
六团结
论征验
论胎元重于命宫
论岁运上
论岁运下
论人元用事多寡
论分野上
论分野下
卷四
第六编 古法论命
一.引言
二.神煞起例
二十八宿化曜
七政四余化曜
天干诸星起例
地支诸星起例
月建吉兇神煞起例
三台星
空亡
进交退伏
卦气(纳甲)纳音
五行长生起例
三.论命方式
(一)寅申巳亥组
煞中包煞
亡神聚贵
分散英灵
聚歛精神
长生带贵
亡劫带贵
孤劫同辰
克出克入
主前煞后
破宅煞
禄马沖合
破碎煞
双辰煞
(二)子午卯酉组
咸池煞
天子贵人
进神
白虎煞
阴错阳差煞
阳刃
攒聚分散
(三)辰戌丑未组
(四)战斗伏降刑沖破合
战斗为福格
战斗为祸格
伏降为福格
伏降为祸格
沖破为福格
沖破为祸格
制刑为福格
惹刑为祸格
六合为福格
六合为祸格
生旺为福格
生旺为祸格
死绝为福格
死绝为祸格
(五)流年月建
附:子平法与神煞
余久不执笔属文。老友徐子乐吾持所着子平粹言,来属序于余盖以数年来同栖海滨。朝夕相聚。每见辄互以命理相切磋。反覆辩难。恆至宵分晷移而不觉。富贵穷通。有天末浮云之感。虽不能乐天知命。而中怀萧旷。超然于尘溘之表。吾二人固别有会心。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余性尤疏嬾不受羁勒读书不求甚解。略知大意而已。乐吾则沈潜好深思。终日手不停批辄忘寝馈。十年以来。所撰述之命理书籍甚伙。均已先后刊印行世。网罗放失。补缺拾遗。有功于斯道诚非浅鲜。今又以斯编行世。荟萃各家精义作一有系统之编述由浅入深秩序井然。纲举目张。有条不紊。俾后之学者以津梁宝筏。不致有歧路亡羊之惑。其功可谓伟矣。
余每叹世之谈命理者。非失之肤浅。即失之穿凿。乐吾披荆斩棘。独往独来。康庄日辟。彼岸可登其苦心孤诣。非庸流所可企及。嗟乎。士生斯世。破国亡家。决颈脰。其遭遇之惨痛。为有史以来所罕遘。然冥冥之中。若有数存焉。欲穷其数。则命学之于今日。诚一堪研究之学术。则斯编之出。实可应时代之要求者矣。用赘数言。以当喤引云尔。
自 序
我国星相卜筮之术。皆始于易。易之体为儒术。而其用则在奇门。散为星相卜筮。皆奇门之一枝一节。星命者。摘取奇门中星象之关于人事者。演绎而成。故非精于推步者。不能言命。迨唐李虚中。以年月日时、五行胜衰生死论禄命。始与推步分而为二。
然纳音神煞未离星法。格局名词。犹仍旧贯。(详下古法论命)自五代徐子平出。乃尽革之。专从气化立论。以日为主。屏弃神煞纳音。而以五行生克为论理根据乃命理之一大转变。及后徐道洪辈继起。代有发明。荟然成一家言。
后之人宗法子平。而又不明神煞之用。拾星家之糟粕以昡流俗。于是信之者目为神祕。不信者嗤为迷信。究之子平学理。曷尝有丝毫神祕迷信之意味。存乎其间哉专门学术。非流浴所能解。而从来谈命之书星平杂糅初学之士。难分泾渭。歧路多端。是诚不能免也。嘻奇门远矣。
今之谈星命者。既不解推步之术。遵照成法。依样壶庐。而不知岁差所积。日积月累。已有毫厘千里之差。况民国以来。台历绝版(七政四余时宪书)推衍失其根据。遑论星命余绪之古法矣。惟有子平之术。专谈气化。五运六气。人所共喻。察人生之秉赋。推一世之穷通。贫富、贵贱寿夭、以及环境变幻。咸见之于八箇字中。虽不及日门之精奥微妙。而社会上千差万别之人类。胥不能出其范围斯亦奇矣。仆读书无成。壮不能用。老而无闻。病没世而名不称也。爰不揣简陋。遍集命理术数之书。撷取子平学说。重为编次。三易寒暑。屡更稿本。方始成书。名之曰子平粹言语虽异乎流俗。义皆本于旧籍。复以古法一编附于后。以见渊源所自。虽未敢侪于科学。庶冀后之学者。易于入门。不为歧路所惑。或能精益求精。发扬光大。进而入于科学之林。亦我国学术之光也。是为序。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很有分量,"子平粹言",光是这两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慧沉淀,仿佛是经过岁月打磨、去芜存菁的精华。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人心深处的学问。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感觉,它可能不是那种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更贴近生活,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乃至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 我尤其好奇书中的“粹言”二字。它暗示着书中内容的精炼和高度概括,仿佛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凝聚着作者多年的思考和体悟。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明扼要的道理,但这些道理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在不经意间点醒读者,带来茅塞顿开的顿悟。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深奥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增长见识,更能提升心智,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
评分看到“子平粹言”这个名字,我immediately就联想到了一种精炼、深刻的文字风格。我喜欢那些不拖泥带水、直击要害的书籍,它们能够用最少的篇幅传达最丰富的信息。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经过了作者精心的提炼和打磨,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意,值得反复品味。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精神食粮。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我总会找一些书籍来放松心情,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我希望“子平粹言”能够带给我一种宁静而充实的感觉,让我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专注于内心的探索。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生活的新视角,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懂得珍惜。
评分“子平粹言”,这个书名唤起我内心深处对某种“大道至简”的向往。我总是觉得,那些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可以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这本书的名字,就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它不是那种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学说,而是脚踏实地,直指人心。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走进一个更加开阔的精神世界。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但又不会过于抽象,能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我希望它能够让我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找到更有效的解决之道。我更希望,它能成为我精神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子平粹言",让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人生智慧的画面。我常常在想,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一定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困惑。我猜想,这本书也可能是在探索一些普适性的真理,比如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实现内心的平静等等。 我对于“子平”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非常好奇。它是否与某种特定的思想体系有关?或者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代表着某种精粹的言论?无论如何,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启发,让我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更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个可靠的指引,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力量和方向。
评分"子平粹言",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而深邃的气息,让我不禁对它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朴素的语言之中,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道理,往往能够直击人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这样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容,让我读完之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甚至影响自己的行为。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比如人的欲望、人的情感、人的局限性等等。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非常真诚和坦率的笔触,来剖析这些问题,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积极的能量,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