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随笔(元集)

紫微随笔(元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紫微斗数
  • 命理
  • 随笔
  • 元集
  • 古代文献
  • 星象学
  • 预测
  • 风水
  • 哲学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投入二十多年的光阴,锲而不舍研治紫微斗数命理,镕易经、星宗、河洛理数、子平为一炉着为(紫微随笔);凡分四部:元集(斗数明灯)、亨集(斗古文新解)、利集(斗数拆招)、贞集(斗数批命实务);元亨二集阐发紫微斗数的正确基础理念,利贞二集公开紫微斗数正确的推演法。内容丰充实,见解新颖超卓。

  (斗数明灯)是作者以过来人的心路历程撰写而成:有对斗数悬疑的思。与办;有星情、星宫意象与断诀、四化星断诀……的透澈诠释。当您遍阅坊间群书、访求名师高手之后,仍然徬徨迷惘时,读了(紫微随笔),可以给您带来充实感和喜悦感。

  「虔诚谈命理.坦荡洩天机」,是本书作者撰写五术着作的一贯风格。从本书,您可领略们者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正真无私的胸襟,获得学习的成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总序
自序
卷一 应用基础篇
卷二 思辨篇
卷三 星曜总断篇
卷四 星宫意象篇
卷五 四化星断诀篇
并言

图书序言

这一部(紫微随笔),是我的五术着作系列命理类中;属于斗数命理的初作;分为四集:元集(斗数明灯);亨集(斗数古文新解);利集(斗数拆招);贞集(斗数批命实务)。元、亨二集以斗数学理的探讨与阐发为主,利、贞二集以斗数的运用与实践为主。

  开始写作的时间是在一九六九年,那时斗数名家慧心斋主正在台湾日报综合生活版,以「馥庐」为笔名撰写(紫微斗数与人生)的专栏(目前我还保留第一篇至五十三篇的剪报),飞云山人正撰写(面相与人生)的专栏,而我是自一九六八年起便在该报副刊长期刊登散文、新诗、报导文学(己结集者有(台湾的文采与泥香),一九九二年11月由武陵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并在综合生活版,以「竹山人」为笔名,或用真名撰写(古今名人八字研究)已结集(古今名人命运鑑赏),一九九一年11月由武陵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专栏及其他关于风水和命理的作品。

  二十多年来写写停停,很不顺畅,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紫微斗数本身的理论体系并不完整,架构也不稳固,充满很多矛盾牴触,令人因惑不解的问题太多了。于是当思考和实验触礁,卡在瓶颈时,我就转向(易经)、(张果星宗)、(河洛理数)、(铁板神数)、古天文学、现代天文学、历学、子平命学、(皇极经世)等方面去探求,希望能找到打开斗数宝库的金钥。同时极力搜寻古笈、秘本,参阅近贤者作,一有心得辄随手笔记。其间的艰苦心境,可用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为学做事「三境界」来勾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泛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专攻)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创作)

  原先的构想是以明.清笔记、小品文式的体裁,作「轻松一下」的表现,嘻笑怒骂、插科打诨,并不排斥。但是好友—五术奇才宣易园陈启铨兄的一句话:「要写,就写建设性的。」改变了我的初衷,乃将所有资料重新整编,去芜存菁,成为现在的面貌。

  自一九八九年仲春辞去省立竹山高中十五年的教学工作后,我不玩物丧志,也不为形神所劳,过着像(菜根谭)所描述的幽闲日子:「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物,内而俗气潜消。」身心得到澄澈解放后,较能作深入的思考;没有尘嚣俗气的污染,看事物,较能清晰;经常接近林泉花草和亲朋好友,性情变得较平静温厚。对治学、着作而言,这四年多的光阴,可说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境遇。当初很多人挽留我、惋惜我,但是我还是毅然向教育界挥手,投专业画家,作家这一条路,无怨无悔,在目前的感受,我想:当初的抉择是无误的。

  在研究斗数的过程中,您所遭遇的所有情况;我大都曾遭遇过,因为我也曾经是欲叩无门的门外汉;也曾经是面对群书,一脸困惑、满头雾水的读书人;也曾经是四处寻访高人名师的小卒仔;和您一样,也曾相信、也曾不相信:台中小杂货店有斗数高手,乃至八仙过海到台湾南部,化身在馒头摊、鲜花店自玩玩人 ...等等「神话」;也曾羡慕、也曾不羡慕:某名家有「隐者老师」和他饮咖啡、喝茶传道.授业.解惑,某名家的恩师年事己高,且强调这一辈子只收她一个门人;也曾妄想过:找一处风水奇佳的好龙穴,恭敬跌坐,祈祷天神下降,灌注一点灵光,能够顿悟斗数玄机。只要是能够少学习困境的捷径,你我都曾听过,想过、梦过、试过,也都失望过、绝望过。

  我要以过来人的身分以及比您多一点的历练,告诉您:不要相信谎言和神话,不要痴心,不要妄想,「麦阁憨啊啦」!还是自求多福吧!每当我咬一本书咬不破时,总会想起清末名臣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的童年故事: 

 张之洞的父亲张瑛由于居处僻远的黔中,任州县小官,平时搜集书籍不易。有一回,索性竭尽薪俸,买了几十橱的书回来,放在孩子们的学舍?堙A让他们在每天固定的功课之外,得随意翻阅。买回来的大多数是史部、近代说经之书以及朱子书等。有人笑张瑛说:「小孩子那看得懂这些书?」可是张瑛却回答:「现在姑且让他们翻一翻,不懂也无所谓,看得多了,将来自然能够了解。」

  选一本好的书,多翻几遍,远离颠倒梦想吧!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般若波罗蜜多」(到达智慧的彼岸),进入「究竟涅槃」(修成正果)的境界。

  每一位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运动家、大音乐家 ... 都经过基本技巧的训练阶段,基本技巧越扎实,日后的成就越大。我教导学生绘画、书法、堪舆、命理,一向都很注重扎基的阶段,所以在(紫微随笔)这部书中,循例先推出能使学习者稳固根基的元集(斗数明灯)和亨集(斗数古文新解)。接着,再推出公开各斗数门派论命诀窍的利集(斗数拆招)。最后,推出示范斗数批命限流年的贞集(斗数批命实务)。「虔诚谈命理‧坦荡洩天机」是我一贯坚持的写作风格,读者若能循序阅读拙着,持之以勤,以恆,必定有充实的收获。

  好友陈启铨兄在他的大作(紫微玄机)书后语说:「高手一看本书,必哈哈大笑」:『宣易园斗数不亮招则已,一出手不过如此,还以为有什么天大的本领呢?』一代宗师也会讪笑说:『不值一顾,我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不要得意太早,任何人穷一生的精力,所得有限,好的招式,只要顺手,不必言多。(道德经)有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命理虽为小道,所学者广远,但可为道者不多,必要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也。我研究学识,不旁门左道,以公正的立场、客观的条件,推之以理,言之有物,重实证。凡事只要多领悟、多印证,捉着要领,基础根基打好,再渐次而进,必有成就的一天。 

 如今我竹山佛心翠影书斋亮出紫微斗数的招式,心态与启诠兄相似,不奢望得到高手、宗师的认同,只是在不玩花俏、不离经叛道的原则之下,提供斗数理则的可能性、多样性给读者罢了;希望读者能因此而开展视野和心灵领域,改变思考方式和研究方向:这才是我所至盼的。至于个人的譭誉,我并不放在心上。 自 序 

 紫微斗数这块园地,近十年来,由于时贤的垦植灌溉,呈现百花怒放的繁华景象,但也令人担忧:开到茶蘼花事了-芳菲过后,落红满地谁扫!

  读书 --尤其是读堪舆、命理等术数类的书籍,如果没有拣择,便是对知识没有主见。虽然,做学问必须经过泛览的过程,对各种事都应该去了解一下,但是,并不表示要照单全收;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经过智慧的观照和批判之后,才可决定那些观念、法则具有真正的价值和准确度?值得我们採纳;那些观念、法则是渣滓糟粕?应予弃置。拣择正确,透过它,才能开启五术宫殿之门,深入堂奥,得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拣择错误,受它误导,不是走进死衚衕,便是步入岐途,自障自绝,虚耗精神,枉度光阴。 

 清初苕溪老人林之翰自序(四诊抉微)曰:  
夫,诣泰华者,非济胜之具,不能以登其巅。  
涉江汉者,非舟楫之用,未足以达其源。  
是以师旷不废律吕以作乐,般倕难舍绳墨以成器。  
在宗匠亦必借资于物,而成其工巧,  
技艺之士,又岂能舍规矩而成方圆者哉?

  学命理,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法则作为基础—就如登高山要有足够的体魄;渡大河要有坚固的舟船和老练的舵手。基础是创作之母,即使是春秋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也须以律吕五音为基础,才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春秋鲁国的大工艺家公输般,也须以绳墨规矩为基础,才能创造出工巧的建筑和品;中医师必须以望闻问切为基础,才能为人推算命运,指点迷津。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即指出基础的重要性:根柢稳固,方成叶奕荫浓;源头深邃,方成浩瀚沧茫。

  在人生研究学问的过程中,有多少错误可犯?又有多少时光可以磋跎?有多少错误是可以挽救的?又有多少错误是无法挽救的?在即将迈入21世纪,社会结构型态急剧变动的末现代;在历尽沧桑的现代人而言,一再的尝试错误,一再的蹉跎时光,无疑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扼杀!

  童年时的跌跤,算不得什么,父母,师长会扶持你、鼓励你爬起来:拍一拍就好了,小心再走。成年后的跌跤,还有谁来扶持你、鼓励你呢?即使有,你肯接纳吗?听得进去吗?

  会跑、会跳的人,不相信自己不会走路,成年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会错误。在我们的眼中所看到的成年人,有多少是愚昧无知者呢?小孩子走路只会在平地跌倒,成年人却因为脚力强健,可能由高山断崖摔下。小孩子摔伤了,不过是皮肉之伤罢了,很快就能痊癒。成年人的失足,却伤及骨骼脏腑,危及生命,要爬起来或痊癒不知要耗费多少精力与时间,甚至永远没有机会了。有形的跌倒,会觉得疼痛,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所致。无形的深渊,孩童不敢探索,成年人却因自信而不知不觉的走进去,走下去,等到发觉那是一个黑暗的渊薮时,想要回头,已经皓首齿摇:生命不给他太多的机会啦!

  生命短暂,世路多岐,学海无涯。当我展阅(小窗幽记的启示)时,上面那些叙述,令我有深切的感触,想起过去研习斗数历程:跌跤了,没有人扶持,鼓励,只有自己一再的尝试错误摸索途径、突破瓶颈,噼荆斩棘,手胼了,脚胝了,直到拨云见日的一天 --  已经由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进入秃掉发的不惑之年了。想起不知有多少人,正处于我曾经历过的徬徨,迷惘的路上?他们能像我一样,能幸运的及时走出来吗?或许我该伸出援手,在黑暗的渊薮中,擦亮一根火柴,为他们点燃一盏明灯吧。

  坊间的斗数书籍及绝版、未出版的古本、秘本,我所接触过者,至少有二百本,但真正让我觉得满意者,如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古本非鲁鱼亥豕,及旨意隐晦;今本非传袭不化,及荒谬虚诞。兼具旨义广袤、词语晓畅,又能正确诠释现代性的斗数书籍,真的很少。因此,我常听到读者无奈、无助的心声。跌跤失足会带来肉体、心灵上的创痛,读错书时,心灵的悲痛有时更甚于跌跤失足的创痛,也有些作者和读者,只顾着瞻望远方,忽略了脚下,更蒙蔽了自己的心;只看远方不看脚下,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瞥眼即逝。心受蒙蔽,是自欺 -- 有时脚走的方向不是心想的方向;心是会欺骗人的,不懂自欺,也会欺人。拣择错误的书、着作错误的书,都是心灵受了蒙蔽。

  着作本书时,我想起王阳明(传习录)所说的:  
学射,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  
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

  一本学问思辨、笃敦力行的宗旨,与「虔诚谈命理,坦荡洩天机」的作风,我把所曾遭遇过的困惑问题解答出来,把所阅、所思的札记精华整理出来,提供给徬徨、迷惘的读者。(小窗幽记的启示)说:「日月衡古不变,总予人间光明,圣贤的心境也是如此,要人们都能弃黑暗而行于光明,使间常欢喜无悲愁。言语有辞穷处,心意有难表时,然而,此心却昭昭如日月,经行不殆,永远为人们的幸福着想。」  
我非圣贤,但心上烙着六祖惠能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只希望达到明心见性境界,企望见到风狂雨骤后的天地,呈现清爽明亮的祥和氤氲。这只是第一盏明灯,但愿我自己和斗数先进继续点燃第二盏、第三盏,乃至无尽盏的明灯,来照亮黑暗的世界。

  感谢书画大师李毂摩兄为本书封面赐题墨宝,五术界奇才宣易园陈启铨兄提供资料及鼓励、门人张建民、陈泱丞协助整理校稿;更要感谢本书中参考引用其大作的各位斗数贤才。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