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长篇少年小说,以三艘满载宋、元、明上好瓷器〈「一把莲」瓷品也在其中〉的沈船和寻宝为情节主线,以明末清初的泉州少女宝惜移民台湾的爱恨情愁及欢悲合离贯穿其间,并以乱世儿女在动盪时局的人情纠葛为背景,准确地呈现了中国闽南族群在政治纷争、海盗侵扰中的身不由己,以及争取生存和投机冒险的孤注一掷。
作者林满秋的写作态度严谨,本书的历史考证完全忠于正史。书中所借用的史料翔实,让历史感最薄弱的少年读者也能了解明末清初的台湾海崃〈黑水沟〉情势。书中人物具有「典型」形象:瓷器画工、海盗、日本人、荷兰商人及牧师、平埔族人以及数位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加以「情节时空」跨幅相当大,「小说舞台」的背景丰多,喜欢快节奏阅读的少年读者,当可在这群充满生命热能的人物和繁彩的场景尝到阅读的乐趣。书末附有三百多年前的台湾开发史料,读者可借此认识台湾的过往,对于自己生长的土地也有了更扎实、细密的情感。
得奖纪录
★ 荣获联合报新书金榜
★ 荣获新闻局优良读物推荐
★ 入选「性别平等教育优良读物100」
作者简介
林满秋
典型的狮子座,长发及腰。
旅行、散步与写作,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
拥有两个可爱的家,一个在台湾汐止,一个在英国伦敦。
最喜欢的的工作是:为小朋友写出动人的故事。
出版的作品有:《一把莲》、《随身听小孩》、《错别字杀手》、《寻找尼可西》、《云端里的琴声》、《作文怪兽我最爱》、《胖少男减肥之歌》等。
写给「大朋友」的序 6
写给小朋友的序 10
序曲 16
1 古瓷沉船的传说 18
2 阿爹,吃饭! 34
3 大海的孩子 45
4 一把莲 55
5 越过黑水沟 71
6 受神赞美的地方 88
7 野地百合 110
8 献土典礼 123
9 重逢 136
10 船里的狮吼 151
11 沉船海图的祕密 171
12 最后的一封信 183
13 小岛屠杀 192
14 海盗头子涂老大 201
15 夜袭海盗船 217
16 再见一把莲 230
17 家在何方? 249
跳跳兔脑力激盪站 273
作者序
从一首老歌说起
文∕林满秋
身穿花红长洋装,风吹金发思情郎,
想郎船何往,音讯全无通,伊是行船遇风浪,
放我情难忘,心情无处讲,相思寄给海边风,
海风无情笑我傻,啊……不知初恋心茫茫。
想起情郎想自己,不知爹亲二十年,
思念想欲见,只有金十字,留给母亲做遗记,
放我私生儿,听母初讲起,越想心内越伤悲,
海风无情笑我傻,啊……伊是荷兰的船医。
「安平追想曲」是一首很老的闽南语歌曲。这首歌曲的背景是三百多年前的安平,也就是现在的台南。在忧伤的旋律中,少女诉说着对初恋情人的思念和她悲悽的身世。在我小的时候,每当吟唱这首歌时,心里总不免蒙上一股淡淡的哀愁。
然而,更令我疑惑的是,歌曲里的金发女孩,显然是个混血儿。在现在,混血儿到处都有,没什么稀奇;可是在三百多年前那么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怎么可能?还有,荷兰人怎么会跑到安平来?荷兰又是在什么地方呢?
心里的疑惑,终于在小学社会课本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荷兰在地球的另一端,离我们这里好远好远;他们的船队在十七世纪来到亚洲,佔据了台南,安平古堡和赤崁楼就是他们所建的。社会课本还写着:郑成功继承父亲郑芝龙的势力,打算以台湾做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于是便与荷兰人展开激战,最后将荷兰人驱离台湾,成为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这段历史写得轰轰烈烈,却没解除我心中的疑惑:荷兰人为什么要远渡重洋而来,他们怎么会佔领台湾呢?更令我好奇的是,郑芝龙怎么会拥有那么大的势力,得以让郑成功和清朝分庭亢礼呢?
史册上对郑芝龙的着墨很少,只说他少年不学好,被父亲赶出家门,因而转向海洋发展,后来成为纵横台湾海崃的海盗头子。为了抑制他日渐高涨的气焰,明朝不得不採怀柔政策,授予将军之职。满清入关后,郑芝龙为保住财势,投降清朝。
站在儒家的观点来看,不论忠孝或节义,郑芝龙都是不及格的。可是在日本的民间传说,郑芝龙却备受推崇。他不仅通晓日语和葡萄牙语,又贵为江户幕府的座上宾,还拥有三千武装船队,是一位有胆识和远见的卓越人才。荷兰人也说他是少数熟稔海洋,并懂得运用海洋的中国人,是难得一见的贸易人才。
对郑芝龙评价之所以如此两极化,是因为环境的转变和价值观不同的缘故。
历史走到了十七世纪,一艘艘的欧洲船只不断地驶往东方海域,企图在殖民和贸易中获取暴利,宣告海洋时代到来的钟声响遍云霄,而明朝却还抱着枕头沉睡在漆黑寂静之中,下令实施海禁。郑芝龙看出了海的辽阔,及潜藏在海上的财富,难怪他能掌握先机,坐收东南沿海的关税,一人的财富抵得过内地好几省的税收。
海上潜藏着财富,也暗藏危机;想在海上争霸,必须觅得一个好的据点。这个据点不仅可遮风避雨、补给资源,还必须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各以澳门和菲律宾为据点,荷兰则看中了台湾。台湾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居东亚航线要冲,是个不可多得的绝佳据点。事实证明,荷兰据台期间,安平港的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日本长崎,位居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各据点的第二位。
台湾这个被明朝官员视为瘴烟蛮雨的离岛、海贼盘据的化外之地,已悄悄展现出它的贸易能力。那个时候的台湾,仍半藏于朦胧的时空之中,却已注定将卷入壮阔汹涌的现代史波涛中。
三百年过去了,欧洲的殖民风潮也将于西元一九九九年葡萄牙人归还澳门时,正式画上句点。安平追想曲的歌声渐渐远去,没什么人记得荷兰曾在这块土地居住过,既然已经尘封于史册中,为什么又要提起呢?
台湾就像放在布袋里的锥子,终究会露出头来的;时间越往近代推移,就越能显现它所潜藏的实力。荷兰人走了,长久觊觎这个岛屿的日本人,在甲午战后堂而登之;二次大战后,美国也曾怀有将台湾纳入第五十二洲的美梦。现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美、日两国始终保持着高度关切,一切皆因台湾所具有的地理优势。
从历史的发展,和所在的地理位置看来,台湾有足够的本钱跃升为亚太营运中心,然而这样的计画何以一直未能落实呢?读历史在于鑑往知来;重温历史,除了可以了解老祖宗走过的痕迹,更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处境,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的目的。
故事背景架构在荷兰据台期间,以寻找一艘古瓷沉船为主轴。海面上既有狂风巨浪,又有海贼打劫;装有大砲的欧洲船只,让原本就危机四伏的大海,更显得诡谲多变。这艘古瓷沉船让泉州一带的水手为之疯狂,有人为它倾家荡产,有人命丧海底。究竟古瓷沉船里有什么祕密?它会牵引出什么样的故事来呢?
好戏就要登场了!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慢热,前几章感觉情节发展比较平缓,甚至有点让人觉得无聊。但是,一旦进入状态,就会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吸引。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笔下的人物,鲜活而真实,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动荡的年代,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下人们的苦难和挣扎。小说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没有过多的渲染血腥和暴力,而是侧重于展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社会的破坏。这种冷静而客观的叙事方式,更具冲击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人性的关怀。她并没有试图去美化历史,也没有试图去掩盖人性的丑陋,而是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历史,思考战争的根源和意义。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又长又细腻的梦。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深厚,用词遣句都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又不会显得老气横秋,反而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故事的主角,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女子,她的命运让人唏嘘,她的选择让人深思。作者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女,而是展现了她作为普通人的脆弱、迷茫和挣扎。这种真实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影子。小说中对于人性的刻画也十分到位,善与恶、爱与恨,都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轻易下定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现了每个人物复杂的一面,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深度。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无论是环境的描绘,还是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今年读过的最让我惊喜的作品之一!我原本对这种类型的历史小说兴趣不大,觉得容易落入俗套,但《一把莲(二版)》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多线叙事和倒叙的手法,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引人入胜。这种叙事方式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所有的线索都会慢慢汇聚在一起,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也十分成功,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现了他们复杂的一面,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深度。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她们坚强、勇敢、独立,在那个男权社会中,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争取权利和自由。读完之后,我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书的封面吸引过去的,那种水墨风的设计,很有意境。但真正读起来,却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好看”的小说,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作者巧妙地将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小人物的挣扎与抗争。故事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也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仓促。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诗词歌赋,既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也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花瓶,而是拥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个体。她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小说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也十分细腻,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和眼神,来表达人物之间的情感。这种含蓄而内敛的表达方式,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有点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它不是那种让人读完之后立刻就能记住的“爽文”,而是一种需要慢慢品味、慢慢回味的“慢热型”小说。作者的文字风格比较内敛,不善于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而是通过一些朴实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下人们的迷茫和困惑。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描写也十分细腻,善与恶、爱与恨,都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轻易下定论。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无论是环境的描绘,还是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这本书可能不会让所有人喜欢,但它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就像一杯清茶,需要慢慢地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气和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