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结学者对四十年来台湾工业发展之研究成果。
从38年到47年,政府一方面为了努力维持政局的安定,一方面又为了节用极端短缺的外汇,採取了高干预性的政策,其中包括土地改革政策,以及被称为进口替代政策的外汇管制、管制进口与高关税政策等。在初期,这套政策发挥了很大效果,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工业发展,改善国际收支。但封闭国内市场的消极作法,使工业部门的发展受到阻碍。
在此压力下,政府逐步开放。本书诸章即针对政府对工业政策的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及问题,分四大部分,一、工业发展与政策,二、产业技术与经营效率,三、产业区位研究,四、产业研究等加以研究。
主编马凯先生,现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拿到这本《台湾工业发展论文集(续编)》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终于有新的素材可以让我深入研究了!我一直对台湾的产业升级过程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在特定时期扮演了关键角色的企业和政策。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那些在“台湾奇迹”背后,鲜为人知的创新驱动因素?比如,那些早期中小企业如何凭借灵活的策略克服技术瓶颈,以及政府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被忽视的成功经验或教训。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细致的案例研究,哪怕是聚焦于某个特定产业,比如电子、石化,或者纺织业的转型,那对理解台湾工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将是极有帮助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能呈现出丰富的人物故事和决策过程。
评分读完《台湾工业发展论文集(续编)》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工业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了过去几十年的工业数据和政策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驱动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书中对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关系的探讨,让我对台湾如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成功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作者们对全球化对台湾工业影响的分析,也十分到位,让我看到了台湾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台湾工业发展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补充。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读者,我深知既往文献在梳理台湾战后工业转型轨迹上的价值,但总觉得似乎遗漏了某些更具前瞻性或深度挖掘的视角。《台湾工业发展论文集(续编)》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尤其期待其中关于绿色工业、智能制造以及循环经济在台湾的实践案例分析。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台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直接影响到其产业的可持续性。书中是否能对这些前沿议题进行扎实的理论探讨,并结合最新的政策导向和技术突破,提供富有洞察力的解读,是我最为关注的。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觉得台湾的工业发展是一个充满韧性和适应性的故事,而《台湾工业发展论文集(续编)》这本书,更是将这个故事讲述得淋漓尽致。我最欣赏的是其中对不同时期产业政策的回顾与反思,这部分内容让我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看到了政策制定者们的智慧与局限。书中对区域产业集群的分析,也为我理解台湾经济的微观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特别是那些关于中小企业如何协同合作,共同提升竞争力的案例,十分具有启发性。
评分作为一名对产业政策和国际比较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我对《台湾工业发展论文集(续编)》的期望很高。台湾的工业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但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其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台湾在后WTO时代,如何应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以及在区域经济整合(例如RCEP)的背景下,其产业的定位和策略调整。书中对产业政策的评估,是否能超越传统的效率视角,纳入更多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维度?我很希望作者们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批判性的视角,指出台湾工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