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g Remarks開幕緻詞Opening Address
第一議題: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Guidelines for Election Broadcasting in a Transitional Democrach, such as Taiwan by Nadine Strossen 025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 賴國洲 047新聞自由與大眾傳播法製 林子儀 059Press Freedom and Mass Media by Chin-chuan Lee 081
第二議題:地上電颱與地下電颱How to Make Pirates into Law-abiding Citizens by W. Michael Reisman 087地下媒體的文化與心理觀點 黃榮村 林耀盛 103地下電颱形成之成因 莊淇銘 125從地下電颱的挑戰看廣播生態的多元化與地方化 張錦華 141
第三議題:電視媒體與壟斷Television in the U.S. by Patricia Diaz Dennis 175The Three Stages of Television by Eli M. Noam 203黨政軍退,國進:三颱國辦商營或許有利文化發展 馮健三 229颱灣電視媒體壟斷與解決對策 黃教範 241
第四議題及第五議題:大眾媒體與意識形態及大眾媒體與政黨政治大眾媒體與意識形態 楊憲宏 255大眾媒體與意識形態 林美挪 256媒體、政黨與民主政治 謝長廷 257政黨與廣電媒體關係的三階段發展 瞿海源 263颱灣解嚴前後兩者互動之觀察 吳豐山 269
(附錄)95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國際研討會議程型錄 275
**評價三:** 《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之間關係的深刻反思。作者並非一味地鼓吹新聞自由的絕對性,而是審慎地探討瞭在享受新聞自由的同時,媒體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颱灣,我們常常能看到媒體在追求眼球效應時,過度渲染、獵奇報道,甚至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這本書則通過分析一些極端的例子,讓我們意識到,新聞的傳播不僅關乎信息傳遞,更可能觸及社會倫理和道德底綫。作者提齣的“負責任的報道”概念,讓我開始思考,作為媒體,在報道敏感議題時,應該如何平衡公眾知情權與個人隱私?如何避免煽動性言論,促進社會理性對話?書中對媒體自律機製的探討,也為我們思考如何建立更健康、更負責任的媒體生態提供瞭思路。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在新聞自由的空氣中,保持對社會正義與良知的敬畏。
评分**評價二:** 《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這本書,讀來像是在進行一場與作者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並非從象牙塔頂俯瞰,而是將自己置身於新聞現場,或是觀察媒體生態的每一個角落。其中關於“假新聞”的章節,尤其讓我警醒。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謠言與事實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套分析工具,幫助我們識彆信息來源的可靠性,理解信息傳播的動機。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假新聞”歸咎於某個特定群體,而是深入剖析瞭技術發展、社會情緒以及商業利益等多種因素的交織作用。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信息素養”的強調,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辨彆能力,更是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的養成。讀完這一章,我更加意識到,新聞自由的實現,離不開每一個接收信息的公民的積極參與和審慎思考。這本書,就像是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燈,指引我們如何在這個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
评分**評價四:** 翻閱《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我仿佛置身於一場關於媒體生態的深度掃描。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宏大的議題,如“新聞自由”這樣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為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現實。作者用紮實的田野調查和嚴謹的理論分析,描繪齣颱灣媒體景觀的復雜紋理。其中,對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模式的探討,讓我耳目一新。從博客、社群媒體到影音平颱,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帶來瞭機遇,但也伴隨著挑戰。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對新技術的驚嘆,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變化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以及由此引發的關於新聞價值、傳播倫理的重塑。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公民記者”角色的討論,這既是對大眾參與的鼓勵,也對我們審視信息來源提齣瞭新的要求。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新聞自由在多元化傳播語境下的演變與挑戰。
评分**評價五:** 《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新聞的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民主社會運行機製的觀察手記。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將新聞自由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書中對“信息不對稱”與“權力結構”之間關係的分析,讓我深刻理解瞭新聞自由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為何總是處於被挑戰的邊緣。作者沒有迴避政治乾預、商業壓力等現實存在的睏境,而是以一種冷靜而深刻的筆觸,揭示瞭新聞自由在不同權力場域中的博弈。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媒體素養教育”的呼籲,這不僅僅是教會人們如何接收信息,更是要培養公民獨立思考、質疑權威的能力。讀完這本書,我更加堅信,新聞自由的基石,在於每一個公民對自身知情權的珍視,以及對媒體監督的堅定支持。這本書,是獻給所有關心颱灣民主未來的人們的一份珍貴禮物。
评分**評價一:** 初拿到《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述,但翻開之後,卻意外地被作者的細膩筆觸和深刻洞察所吸引。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新聞自由的定義或曆史,而是深入探討瞭在颱灣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社會中,新聞自由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作者沒有迴避現實的復雜性,而是用生動的案例,比如媒體在政治選舉中的角色,或是特定事件發生時,信息傳播的速度與準確性的博弈,來展現新聞自由在實際操作中的種種麵嚮。讀到關於媒體所有權集中化對新聞報道獨立性的影響時,我深有感觸,這確實是我們颱灣社會一直在討論的議題。書中對“第四權”的論述,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夾雜著作者對媒體從業者職業倫理的呼喚,以及對公民如何理性辨識信息的期許。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對“新聞自由”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不再隻是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關乎我們日常生活、民主品質的實在存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