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g Remarks开幕致词Opening Address
第一议题: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Guidelines for Election Broadcasting in a Transitional Democrach, such as Taiwan by Nadine Strossen 025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 赖国洲 047新闻自由与大众传播法制 林子仪 059Press Freedom and Mass Media by Chin-chuan Lee 081
第二议题:地上电台与地下电台How to Make Pirates into Law-abiding Citizens by W. Michael Reisman 087地下媒体的文化与心理观点 黄荣村 林耀盛 103地下电台形成之成因 庄淇铭 125从地下电台的挑战看广播生态的多元化与地方化 张锦华 141
第三议题:电视媒体与垄断Television in the U.S. by Patricia Diaz Dennis 175The Three Stages of Television by Eli M. Noam 203党政军退,国进:三台国办商营或许有利文化发展 冯健三 229台湾电视媒体垄断与解决对策 黄教范 241
第四议题及第五议题:大众媒体与意识形态及大众媒体与政党政治大众媒体与意识形态 杨宪宏 255大众媒体与意识形态 林美挪 256媒体、政党与民主政治 谢长廷 257政党与广电媒体关系的三阶段发展 瞿海源 263台湾解严前后两者互动之观察 吴丰山 269
(附录)95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国际研讨会议程型录 275
**评价一:** 初拿到《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述,但翻开之后,却意外地被作者的细腻笔触和深刻洞察所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新闻自由的定义或历史,而是深入探讨了在台湾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中,新闻自由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者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用生动的案例,比如媒体在政治选举中的角色,或是特定事件发生时,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准确性的博弈,来展现新闻自由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面向。读到关于媒体所有权集中化对新闻报道独立性的影响时,我深有感触,这确实是我们台湾社会一直在讨论的议题。书中对“第四权”的论述,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夹杂着作者对媒体从业者职业伦理的呼唤,以及对公民如何理性辨识信息的期许。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对“新闻自由”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关乎我们日常生活、民主品质的实在存在。
评分**评价五:** 《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新闻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民主社会运行机制的观察手记。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新闻自由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书中对“信息不对称”与“权力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新闻自由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为何总是处于被挑战的边缘。作者没有回避政治干预、商业压力等现实存在的困境,而是以一种冷静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新闻自由在不同权力场域中的博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媒体素养教育”的呼吁,这不仅仅是教会人们如何接收信息,更是要培养公民独立思考、质疑权威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新闻自由的基石,在于每一个公民对自身知情权的珍视,以及对媒体监督的坚定支持。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关心台湾民主未来的人们的一份珍贵礼物。
评分**评价四:** 翻阅《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媒体生态的深度扫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议题,如“新闻自由”这样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现实。作者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严谨的理论分析,描绘出台湾媒体景观的复杂纹理。其中,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从博客、社群媒体到影音平台,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带来了机遇,但也伴随着挑战。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对新技术的惊叹,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变化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新闻价值、传播伦理的重塑。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公民记者”角色的讨论,这既是对大众参与的鼓励,也对我们审视信息来源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新闻自由在多元化传播语境下的演变与挑战。
评分**评价二:** 《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这本书,读来像是在进行一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并非从象牙塔顶俯瞰,而是将自己置身于新闻现场,或是观察媒体生态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关于“假新闻”的章节,尤其让我警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与事实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帮助我们识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理解信息传播的动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假新闻”归咎于某个特定群体,而是深入剖析了技术发展、社会情绪以及商业利益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信息素养”的强调,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辨别能力,更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养成。读完这一章,我更加意识到,新闻自由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接收信息的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审慎思考。这本书,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指引我们如何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
评分**评价三:** 《新闻自由与大众媒体》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作者并非一味地鼓吹新闻自由的绝对性,而是审慎地探讨了在享受新闻自由的同时,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台湾,我们常常能看到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时,过度渲染、猎奇报道,甚至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这本书则通过分析一些极端的例子,让我们意识到,新闻的传播不仅关乎信息传递,更可能触及社会伦理和道德底线。作者提出的“负责任的报道”概念,让我开始思考,作为媒体,在报道敏感议题时,应该如何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如何避免煽动性言论,促进社会理性对话?书中对媒体自律机制的探讨,也为我们思考如何建立更健康、更负责任的媒体生态提供了思路。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在新闻自由的空气中,保持对社会正义与良知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