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英文写作

专业技术英文写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ames H. Shelt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James Shelton 是他自行创办公司 Shelton and Associates 的总裁,该公司提供各种训练课程,包含技术写作、商业写作与行销规划;他们客户有 Motorola、Baxter Healthcare、Beverly Banks。作者同时也是芝加哥罗斯福大学传播研究所的教授,他也在伊利诺的Elgin大学教授科技写作。

  何谓技术写作?

  所谓技术写作,就是为了特定目的,将明确又确实的讯息传达给特定对象。技术写作与其他写作类型的迥异之处,就在于它的讯息指的是技术性的资讯。广义地说,技术写作的对象包括技术层读者、管理层读者,或者偶尔也包括一般读者。技术写作的目的则是告知、教导、说明、解释,或者记录科学或工业的程序机械结构。

  你会迅速发现技术写作和商业写作之间有一些重叠处,但就主题内容及文件格式而言,两者却有很多明显的歧异点。有鑑于商业团体左右商业写作的主题内容,技术写作主要是呈现自然科学与工业团体。商业写作的主要文件涵盖商业书信、备忘录,与商业报告。技术写作的主要文件则包括技术报告、手册,以及说明书。

  尽管技术写作和商业写作之间有歧异点,两者却共享相同的撰写原则,亦即透过清晰、简洁、客观的方式,传达实际的讯息。

  其实,技术写作早已存在于历史记载里。当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在他的机械之翼图画上做摘记时,他撰写的正是技术文件。牛顿(Newton)、哥白尼(Copernicus),以及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作品也属于技术写作。

  不过,几世纪以来,这些伟大思想家的作品侷限于着名大学里的知识菁英。反之,凡夫俗子从事手工业,并且使用不需多少解释的工具。逐渐的,在工业革命期间,当识字率普及,而且精密器具和机械使用普遍时,解释机械程序的需求因而迅速攀升。

  现代技术写作的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密的技术过程逐渐被用来制造武器,在发明核子弹时达到颠峰状态。另一方面,通讯发展促使技术文件的传播更胜于以往。

  下一波的浪潮是电脑革命。自从一九六○年代第一部电脑主机开发之后,高科技竞技场里的说明书及文件,对于工作场合和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便十分重要。今日,举凡说明电脑化仪表板的汽车使用手册及电脑使用说明书,均使技术性资讯日积月累。

  谁撰写技术文件?

  专业技术作家专门从事技术写作。当中有些人在工业界工作,撰写使用手册、训练影片的剧本,或工业设备的行销资料。有些人是在专业技术领域里,从事个别计画的自由作家。其他诸如工程师、科学家,和技师等专家,也撰写各式各样的技术作品,作为必要的例行工作。他们撰写摘要,向上司报告过程;撰写论文,贡献给专业领域的族群,或获得政府的专案支持。大多数的技术写作有赖于这些技术专家完成。此外,学生也是另一个庞大的技术写作族群,他们的成功有赖于清晰、简洁、正确的写作。

  需要清晰又简洁的技术写作

  技术写作的最大需求莫过于清晰简洁。在科技上,我们的世界愈复杂,就愈需要直接、简单、清楚的沟通。目前世界的知识每年倍增。很多资料借由各种形式记录下来。手册、文章、实地报告、说明书、程序报告.等等,制造了令人惊讶的资讯量。科学家、工程师及技术人员需要清晰的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工作和专业领域里的快速变迁。科技导向的工业管理者和行销人员需要清晰与简洁的资讯,才能顺利做跨越技术领域的沟通。系统工程师需要清楚的写作,方能设计区域网路,来连结个人电脑和软体。在这些范例中,清晰简洁的沟通能力就是关键。虽然在定义上主题内容十分复杂,技术写作却未必复杂。技术写作必须协助而非妨碍复杂想法的沟通。

  成功的技术写作传达正确、有益、客观的讯息。技术写作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传达清晰确实的资讯给读者。技术写作往往强调内容而非风格。为了传达清楚的技术内容,技术作家必须舍弃个人写作风格。无论如何,技术讯息才是最重要的。

  不清晰的技术讯息可能造成危险,这可一点也不夸张。误解改造煞车说明书的汽车技工可能是悲剧的导因。同样地,组装厂的装配线工程师依赖清晰的技术文章,才能生产既可靠又高品质的产品。医院的病患有赖于医疗技师的能力,方能理解诊断设备的支援文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 第一节技术写作的风格
    • 1.1何谓技术写作?
    • 1.1.1 谁撰写技术文件?
    • 1.1.2 需要清晰又简洁的技术写作
    • 1.2 优先考虑读者
    • 1.2.1 技术性读者
    • 1.2.2管理阶层读者
    • 1.2.3 一般读者
    • 1.3 表达 vs 印象
    • 1.4 学术影响
    • 1.5 清晰
    • 1.5.1 简短句子
    • 1.5.2 主动语
    • 1.5.3 受仰制的动词
    • 1.5.4 累赘的动词
    • 1.5.5 人称的 vs 无人称的句法
    • 1.5.6 由形容词和名词制造动词
    • 1.6 何时使用过去式和现在式
    • 1.7 简洁而洗鍊
    • 1.7.1 简洁
    • 1.7.2赘词和陈腔滥调
    • 1.7.3 矫饰与抽象的词汇
    • 1.7.4具体用语
    • 1.7.5 官样文章
    • 作家研讨会
    • 自我测验
  • 第二章 技术写作的过程:成功的六个步骤
    • 2.1. 下笔之前,先思考及准备
    • 2.1.1立定你的写作目标
    • 2.1.2 确认你的读者
    • 2.1.3 决定写作计画的范畴
    • 2.1.4 研究
    • 2.2 组织与发展你的文章
    • 2.2.1 从概略到明确的发展法
    • 2.2.2 从明确到概略的发展法
    • 2.2.3 按时间顺序的发展法
    • 2.2.4 顺序的发展法
    • 2.2.5因果法
    • 2.2.6 比较法
    • 2.2.7 空间性发展法
    • 2.3 大纲
    • 2.3.1 大纲的价值
    • 2.3.2 大纲格式
    • 2.3.3 三种基本大纲风格
    • 2.4 简稿
    • 2.4.1 如何撰写简稿
    • 2.4.2 简稿解决文思困顿
    • 2.5 修改
    • 2.5.1 将语言主动化
    • 2.5.2 将文章清晰化
    • 2.5.3 将写作简化
    • 2.6. 最后的定稿
    • 2.6.1多多使用空白
    • 2.6.2 常常使用大标题
    • 2.6.3使用表单
    • 2.6.4 有效使用图表
    • 2.6.5 收录适当的附录
    • 2.7 最后的展示
    • 作家研讨会
    • 自我测验
  • 第三章:技术写作的要素
    • 3.1格式的三种基本要素
    • 3.1.1 技术性定义
    • 3.1.2 技术性叙述
    • 3.1.3 技术性指示
    • 作家研讨会
    • 自我测验
  • 第四章 技术写作的格式:备忘报告和正式报告
    • 4.1 技术写作的五个基本形式
    • 4.2 备忘报告
    • 4.2.1 标题讯息
    • 4.2.2 目的说明
    • 4.2.4 讨论
    • 4.2.5 结论
    • 4.2.6 建议
    • 4.3 典型的备忘报告
    • 4.3.1 可行性报告
    • 4.3.2 内部计画书
    • 4.3.3 情况/过程报告
    • 4.3.4 测试报告
    • 4.3.5 出差报告
    • 4.3.6 故障报告
    • 4.4 正式报告
    • 4.4.1 主题页
    • 4.4.2 目录
    • 4.3.3 行政摘要
    • 4.4.4 文章主体或讨论
    • 4.4.5 结论
    • 4.4.6 建议
    • 4.4.7 参考文献
    • 4.4.8 参考书目
    • 4.4.9 附录
    • 4.4.10 小辞典
    • 4.4.11 索引
  • 第五章:技术写作的格式:计画书、手册、期刊文章
    • 5.1 技术计画书
    • 5.2 技术手册
    • 5.2.1 技术操作与使用者手册
    • 5.2.2 技术保养手册
    • 5.3 期刊文章
  • 附录
  • 技术写作的机械装置
    • A1 词类
    • A1.1 名词
    • A.1.2 代名词
    • A.1.3 动词
    • A.1.4 形容词
    • A.1.5 副词
    • A.1.6 介系词
    • A.1.7 连接词
    • A.1.8 感叹句
    • A.2 标点符号
    • A.2.1 句点
    • A.2.2 问号
    • A.2.3 惊叹号
    • A.2.4 逗号
    • A.2.5 分号
    • A.2.6 冒号
    • A.2.7 引号
    • A.2.8 上标点
    • A.2.9 连字号
    • A.2.10 破折号
    • A.2.11 括号
    • A.3 句子结构
    • A.3.1 完整的句子
    • A.3.2 不完整的句子
    • A.3.3 无中断的句子
    • A.3.4 片语
    • A.3.5 子句
    • A.3.6 句型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