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以他七十年零七十天的生命,在人间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由于年代湮远,人事动乱,这些文字,散逸的很多。一般想读他的文字的人,通常是依靠「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着」、「胡适文选」、「章实斋先生年谱」、「先秦名学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等专书。在这些专书以外的大量文字,却没有被有计画的编选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遗憾。「胡适选集」的构想,是李敖鑑于胡适先生着作的这种散伕,无法看到在「胡适文存」等书以外的大量文字,所以才加以蒐集,用来嘉惠士林的。
这套选集共分五集十三类:第一集 演说‧序言、第二集 人物‧杂文、第三集 书信‧翻译‧诗词、第四集 历史‧述学‧日记、第五集 考据‧年谱‧政论。
选集中的文字,都是从几十年以来的报章书刊中陆续一篇篇蒐集到的,在蒐集过程中,曾遍访海内外公私藏书,所以有时候虽一篇之微、一诗之细,都得之不易。因而它的珍贵性,也就益形增加。相信凡是稍懂现代编辑经验的人,都会仔细发现这套选集编纂的精审。
胡适的时代因为电话还不普遍,写信仍是最主要的长途沟通方式。胡适一生写的信当然不止于此,但透过这些已公开的信,仍能发现他对朋友的真诚、对学问的执着、对时局的关切。
「翻译」一部是胡适阅读西洋小说、诗集、哲学着作时,受到感动,觉得应该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才动手翻译的。翻译不容易,要抓住原着感人的关口更不容易,像是「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梅吕里」、「决斗」、「二渔夫」、「杀父母的儿子」、「苦恼」、「米格儿」等,都是令人一唱三叹的好小说。
「诗词」顾名思义是胡适写的绝句、律诗、词赋、白话诗词的选集,其中有几首还曾谱曲演唱,很有味道。
编者简介
李敖
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一九四九年来到台湾。
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着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
西方传媒更奉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近作《李敖回忆录》获选为一九九七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书,其续作《李敖快意恩仇录》亦挤身畅销书榜,一九九九年五月,来台五十週年,出版《李敖祸台五十年庆祝十书》,一九九九年八月,获新党提名参选二○○○年中华民国总统,二○○一年五月新作《上山‧上山‧爱》甫一推出即引起读者热烈回响。
诗词部分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我一直以为胡适先生的重心在于新文学的推广和白话文的革新,却未曾料到他在诗词创作上也颇有建树。读他的诗,没有那种刻意雕琢的痕迹,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一种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有些诗句,简洁而有力,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些则充满了情趣,展现了他豁达洒脱的人生观。我尤其喜欢他描写景色的诗,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在这些诗词中,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往昔的胡适,一个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之美,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胡适。这让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他作为一位文化巨匠的多面性,也让我更加欣赏他那份返璞归真的情怀。
评分整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到一种穿越时空的亲近感。胡适先生的书信,如同他敞开的心扉,让我得以窥见他思想的来龙去脉,情感的起伏跌宕。他翻译的作品,则像是他精心准备的礼物,将人类的智慧结晶,以最适合中国读者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他的诗词,更是他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个体的喜怒哀乐。阅读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一种主动的交流和对话,仿佛他就在我身边,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与我分享他对人生的感悟,对学问的热情。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胡适”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真理、对自由、对进步的不懈追求。
评分而书信里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更是让我窥见了胡适先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他偶尔写给家人的信,充满了温情的关怀,偶尔流露出的担忧,让这位在学术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瞬间变得格外亲切。我又读到他与同辈学人的往来,那些关于学术争论的笔锋,关于人生选择的探讨,都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情感。有时,他会在信中提及一些琐事,比如天气、饮食,甚至一些生活中的小插曲,这些细微之处,反而勾勒出他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的面貌。我常常会想象他提笔写信时的情景,或许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或许是在旅途之中,字句间流淌出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他对知识永不停歇的追求。这种来自生活本身的鲜活细节,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翻译部分则展现了胡适先生作为一位知识传播者的另一重贡献。他翻译的文字,在保持原文神韵的同时,又融入了他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使得许多原本可能因语言障碍而疏远的西方思想,变得更加亲切易懂。我特别欣赏他翻译的那些哲学和历史著作,他没有选择生硬的直译,而是以一种更具文学性的笔触,将复杂的概念梳理清楚,引导读者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读这些译文,我能感受到他对于语言文字的精雕细琢,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世界文明的大门。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中的翻译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思想的桥梁,让我看到了胡适先生在学术研究之外,对于社会教育和文化启蒙的深切关怀。
评分这本《胡适选集3:书信‧翻译‧诗词》真是意外地给了我许多惊喜,尽管我对胡适先生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他的学术思想和散文名篇,但翻开这本书,才真正窥见了他更鲜活、更私人的一面。书信部分尤其引人入胜,仿佛能听到先生与友人的侃侃而谈,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深沉恳切。读他的信,不只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感受一种人格的温度。那些对于时事的评论,对于学问的探讨,对于个人生活的点滴记录,都带着一种真诚的力量,让人觉得他并非遥不可及的伟人,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智者。尤其是当他谈论到教育、青年成长时,那种循循善诱的口吻,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让我深受触动。很多时候,我会在读信的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他字里行间的深意,仿佛与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胡适,他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更是那个时代一位真诚的思想者和生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