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委託,大陆的卫生部在北京、上海、南京成立了三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从1975年起,以《中国针灸学概要》为教材,举办了若干期国际针灸班,为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上千名针灸医生。
大陆的卫生部后又决定由三个培训中心举办国际针灸进修班、研究班。因此,编写了这本《中国针灸学》,作为国际针灸进修班、研究班的教材。本书是以《中国针灸学概要》为基础,吸取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并参考了近年来针灸研究的资料编写而成,保持了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的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书共分十八章:
第一章为针灸发展简史,简述了针灸医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到第四章系统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到第十章较全面地论述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四经输穴和经外奇穴等。第十一、十二章为病因、病机和诊法,重点突出了中医脉诊和舌诊的特点。第十三章为辨证,其中包括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并扼要介绍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第十四、十五章为针法和灸法,系统地阐述了针灸的临床操作方法和常用针刺手法,同时也介绍了《内经》中的若干刺法等。第十六章为治疗概述,包括治则、治法、处方选穴的基本原则,以及特定穴的应用。第十七、十八章为治疗各论,介绍了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管科等63个病证。附篇介绍了耳针疗法、针刺麻醉、国际标准十四经穴名和国际标准经外穴名。
作者简介
本书由程莘农主编,程莘农为大陆「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为大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下设11个研究所,5所医院及研究生部与出版等学术单位,共3824人。
**《中国针灸学》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窗户。**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中医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中国针灸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打开了这扇窗。书中对经络、穴位的讲解,让我仿佛看到了人体内部精密的运行机制,感受到了古代先贤对生命奥秘的深刻洞察。我尤其欣赏书中在阐述理论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实践的重要性。大量的临床案例和操作指导,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理论,更能想象到实际操作的场景。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更是让我对中医的智慧拍案叫绝。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针灸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健康的哲学书。它让我重新审视身体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才能更和谐地生活。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评分**第一次翻开《中国针灸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厚重感。** 并非装帧设计上的沉甸甸,而是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深邃与博大。我并非科班出身,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浓厚兴趣,才选择了这本书。初读之下,便被它严谨的逻辑和系统性的阐述所吸引。从经络、穴位的基本理论讲起,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渐理清思路。书中对每一个穴位的介绍都极其详尽,不仅有定位、主治,更有深入的病理分析和临床应用举例,让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其“为何如此”。例如,对于足三里这个穴位,书中详细阐述了它在健脾益气、调和胃肠方面的作用,并结合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让我对这个耳熟能详的穴位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不仅列举了大量的传统疗法,还穿插了不少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例如对针灸镇痛机制的解释,这使得中医理论不再显得“玄而又玄”,而是与现代医学产生了有趣的对话。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图文并茂,很多穴位图都标注得非常精确,这对于实际操作练习至关重要。虽然我尚未深入实践,但仅凭这阅读体验,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深信不疑。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针灸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有些遥不可及。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清晰、系统的方式,将复杂的针灸理论拆解开来,让我这个完全的“小白”也能理解个大概。书中对经络的解释,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图示,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体内能量流动的轨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中医并非千篇一律的治疗,而是强调个体的独特性,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采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贴近生活,让我能够看到针灸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我曾以为针灸只能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它在缓解日常疼痛、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效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生命力,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中医的兴趣。
评分**《中国针灸学》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案头宝典”,随时可以翻阅,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我是一名工作繁忙的都市人,虽然对健康问题颇为关注,但往往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内容组织非常合理,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实践的指导。例如,当我遇到一些小毛病,比如颈椎不适或者消化不良时,我就可以翻到书中相应的章节,找到相关的穴位和简单的操作方法。虽然我不敢贸然自行操作,但至少能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在就医时更有效地与医生沟通。书中对穴位的介绍,不仅仅是文字描述,还配有精美的插图,甚至是一些穴位定位的技巧,非常实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预防”的重视,书中提到很多穴位在日常保健中的作用,比如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等,这让我意识到,针灸不仅仅是治疗手段,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语言相对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读懂。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我一步步走入博大精深的针灸世界。** 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种非常“哲学”的医学,而针灸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读《中国针灸学》之前,我对针灸的理解仅限于“扎针治病”,但读完之后,我才明白它的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智慧。《中国针灸学》打破了我原有的刻板印象,它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阐述了气血、阴阳、经络等核心概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辩证施治”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针灸并非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辨别病因,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能够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针灸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比如针对失眠、头痛、腰腿痛等常见病症,书中都提供了详尽的治疗思路和穴位选择。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针灸治疗建议也有所区分,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的精髓。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古老智慧的回响,感受到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