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单翼的天使,唯有彼此拥抱,才能展翅飞翔。
虽然多数人都了解「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武器,但却很少人晓得要如何去做。巴士卡力博士对爱的诠释,指引了千千万万在爱中摸索、迷惘的人,不分地区,不分年龄,也不分性别。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他发现建立互爱关系的基本要件就是:彼此沟通、真诚相待、宽大为怀、欢笑与共、超越嫉妒、相亲相爱。不仅夫妻情侣之间需要以这些为基础,来确保关系的持续与成长,家人、朋友及所有人际间的相处,同样必须把握这些原则。毕竟爱不能只是口号,需要我们身体力行,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作者简介:
里奥‧巴士卡力(Leo F. Buscaglia, 1924-1998)博士,全球知名的作家与演说家,曾任教于南加州大学教育系,并创办推广分享和付出的非营利组织斐利思基金会(Felice Foundation)。终生以传播爱为职志,致力于探索爱的动力关系,无数的听众和读者在他的引导下成功地建立互爱关系,找到幸福。畅销着作包括:《爱o生活与学习》《心中自有天堂》《一片叶子落下来》等十多本书。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温暖而宁静的色调,让人一看就心生好感。在仔细阅读之前,我其实带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毕竟“互爱关系”这个主题听起来有些理想化,现实中的关系总是充斥着各种摩擦和误解。但翻开第一页,作者的文字就如同一缕春风,不动声色地渗透进我的心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开头部分对“沟通”的阐述,它没有直接抛出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夫妻间因小事争执,朋友间因为不理解而疏远,甚至是家长与孩子之间信息传递的断层,来层层剥开沟通不畅的根源。其中有个例子,描述了一个妻子在丈夫加班回家后,明明想表达的是关心,却因为语气和用词不当,反而让丈夫感到压力和责备,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者没有停留在指出问题,而是巧妙地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沟通?我们的潜台词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言更有力量,更具建设性?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说话的技巧,更是一种自我觉察的引导,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沟通模式,以及它对身边人造成的影响。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种“心灵鸡汤”的虚幻感,而是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思考框架和行动指南,让我觉得,原来建立更好的关系,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实现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段健康的关系,除了必要的沟通,更需要一种叫做“真诚”的基石。很多时候,我们碍于面子,或者害怕冲突,会选择性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久而久之,这种“伪装”就会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墙。这本书的“真诚”章节,让我醍醐灌顶。作者并没有鼓吹无底线的坦白,而是强调了“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以及“尊重彼此的真实”。这里面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同,就是“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接纳他人的不足”。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说我们就像在玩一个“藏猫猫”的游戏,试图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同时又藏起那些可能引起他人评判的“弱点”,但这种行为只会让我们和对方都活得很累。书里提到的“脆弱的力量”,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解释了,当我们能够适时地展现自己的脆弱,比如承认自己的困惑、恐惧或者需要帮助,反而会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激发对方的同理心和支持。这与我过去认为“强大才是吸引人”的想法截然不同。她还分享了一些练习方法,比如写日记,记录下自己每天最真实的情绪,然后尝试与信任的人分享,这个过程虽然需要勇气,但回报是巨大的。读到这里,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维系”关系,更是在探讨如何“深化”关系,让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一种基于看见和理解的信任。
评分最后,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互爱关系”描绘成一种静态的完美状态,而是强调了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作者在结尾部分,将前面提到的沟通、真诚、宽恕和欢笑,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她指出,正是这些不断地实践和调整,才使得爱能够在关系中流动,并且不断地加深。我特别欣赏作者的“成长性思维”,她鼓励读者不要害怕关系中的挑战,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每一次的磨合,都是一次重新认识和接纳彼此的机会”。她并没有回避关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矛盾,而是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即使是那些艰难的时刻,如果处理得当,也能够让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和成熟。她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持续滋养关系”的建议,比如定期进行“关系体检”,表达感恩,以及共同设定未来的目标。这些实操性的建议,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理论,更在于它能够引导我们去做出切实的改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爱”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对如何经营一段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充满了信心和动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朋友,陪伴我一起探索爱的真谛,并给我力量去实践。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到轻松愉悦的部分,莫过于作者对“欢笑”在关系中的重要性的阐述。很多人可能觉得,爱与被爱,建立关系,这些都是严肃的话题,需要全情投入,甚至会有些“如履薄冰”的感觉。然而,作者却将“欢笑”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并将其与“互爱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并没有将欢笑视为一种点缀,而是将其看作是关系中的“润滑剂”和“能量源”。书中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制造和享受欢笑的有趣方法,比如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分享生活中的趣事,甚至是一些小小的恶作剧。她强调,共同的欢笑能够有效地化解紧张气氛,拉近彼此的距离,并且能够帮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幽默感”的讨论,它不是指简单的笑话,而是指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能够从困境中看到一丝光明的智慧。作者通过一些小故事,展示了当关系出现裂痕时,一个善意的玩笑或者一次开怀的笑声,是如何神奇地修复裂痕,让双方都能够重新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和连接。读到这里,我感觉这本书真的非常全面,它不仅仅关注了深刻的情感和必要的沟通,更没有忽略那些看似微小,却能为关系注入生命力的元素,比如共享的快乐和轻松的氛围。
评分“宽恕”这个词,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带着一种沉重的道德负担,仿佛是对过错的纵容。然而,这本书对宽恕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也减轻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一些纠结。作者没有将宽恕定义为“忘记”或者“原谅对方的伤害”,而是更多地强调了宽恕对自己内在和平的重要性。她指出,我们之所以难以宽恕,往往是因为我们紧抓着过去的伤害不放,让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心智,从而阻碍了我们向前看。书中通过一些案例,生动地描绘了那些被怨恨所困扰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被阴影笼罩,而那些能够放下怨恨的人,又是如何重获自由和力量。作者并没有回避宽恕的难度,她坦诚地表示,宽恕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和努力,甚至有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但她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步骤,比如识别自己被伤害的情绪,理解对方行为的可能动机(而非为其辩护),以及最终选择将“惩罚”的想法放下,将能量重新聚焦在自己的成长和幸福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将宽恕比作“放下一块沉重的石头”,当这块石头被放下,我们才能更轻松地行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宽恕不是为了别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自己从过去的泥沼中解脱出来,重新拥抱阳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