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工具、金融商品愈来愈多,若没有认识并坚持正确的理财态度,也不过是在金钱游戏里翻滚,总是沦为偷鸡不着拾把米、幻想一夜致富却把失去自我财务的掌控力
这是一本从根本观念谈起的理财观念书,从生活理财到金融商品面面俱到,把握正确的理财观,才是掌握财富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
刘培元:资深媒体工作者,曾服务于中央通讯社、工商时报、大成体育报,担任财经济记者及主管多年。
理财篇
在台湾,充满了许多奇怪与矛盾的现象。对于理财与投资,更是如此。
先看看理财,随便举几个例子,让我们瞧瞧,是不是如此?
量入为出的道理谁都难以反驳,可是看看我们身旁的人们、尤其是年纪较轻、收入不高的人,是不是常有刷信用卡很勇勐、讲大哥大很来劲的情形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大都每个人从小到大不知听过多少次了,可是新闻不是一再报导有人受骗上当的消息吗?不论是早期的金光党,一直到现在的中奖缴税、代办贷款、代客投资、甚至老鼠会,有那一种不是一再的发生呢?
人格应当是每一个人都很珍惜与注重的,而且不可辱。每次一到选举时,买票的传闻就甚嚣尘上。如果有一些人为了五百、一千元而接受候选人买票,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人格就只值这些钱呢?
不管是谁,都希望追求一生美好的物质生活。可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了面子、由于有土斯有财的观念、为了不想作无壳蜗牛,是不是有太多的人咬紧牙关买厝,结果换来的是数十年的还款压力及低落的物质生呢呢?
扩张信用的后遗症是现代人应有的认知,可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融资买股票、贷款买汽车洋房、信用卡预借现金者不是多如过江之鲫吗?股票被断头、房子变成法拍屋、信用卡屡被催缴的案例不是无处不在吗?
有钱大家花也许太过于豪气,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偶而将一小部分的钱财去作点善事呢?当台湾的有钱人捐钱作慈善事业而上报时,不正是因为类似的义举太过稀少的缘故吗?
人情攻势是许多人的罩门。试问你自己的保单,是在自己真正觉得物美价廉之下而买的,或是难敌亲朋好友的紧迫盯人战术而买的?如果那一天亲朋好友跳槽了,或是一旦发觉不实用,你心理不会有些不是滋味吗?
再看看投资,是不是也充满着多奇怪与矛盾的现象?
谁都知道,投资时应该要逢低买进、逢高卖出才容易获利,可是在我们週围的许多人,也许包括你我在内,却经常在作相反的事,每当结算时就有无语问苍天的感觉,是不是?
赌博让人十赌九输,除了作弊使诈的因素外,就是庄家抽头使然了。台湾无论是个人或是共同基金交易的週转率都是很高的,难道投资人及代客操作者不知道每完成一次交易,就会付出千分之三证交税及千分之二.八五的手续费吗?
谣言止于智者,也是老生常谈。可是投资市场上总是有报不完的明牌?为什么有太多的台湾投资人都喜欢听信明牌到乐此不疲的地步?
富人永远是任何社会的稀有动作,可是偏偏就有许多人提倡致富的观念。难道老祖宗的名言「大富由天、小富由俭」并不适用于台湾吗?要到什么时候,多数人才能了解到,不论是短期致富或长期致富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我自己的主观看法及客观观察是,多数人在投资理财或处理钱财时并没有仔细思考。但是有一个差别,就是有些人有能力思考而未思考,另外有些人则是没有思考能力。
以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台湾人累积财富的速度是远比世界其它国家人民快了许多。但是思考投资理财与善用金钱的观念及作为,则远远不及财富增长的速度。现在,尤其是处在不景气的阶段中,也许正是多数人可以好好冷静思考的时机,想想过去是否曾犯过什么错误,以后可不可以作的更好。
本书就是在如此的一个动机之下写出的。笔者多年来在报社採访及编控财金新闻的过程中,也许比一般人对投资理财有略多的接触及认识。希望能够结合财金常识与社会观察,能够提供社会大众一个思考方向。
在内容架构上,本书有两个算是比较特殊的安排。
总归来说,本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多数的台湾人,能够经由思考,更为宏观、优质的理财及投资,让自己、家人、亲朋好友、甚至更多的人,共同享受更丰富而美好的物质及精神人生。最后,读者对本书如有任何批评指教之处,欢迎以电子邮件交流。
刘培元 ronaldli@ms2.hinet.net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用一种很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理财”这个主题,感觉不像市面上那些硬邦邦的教科书,反而多了一份亲切感。我平时对投资理财也算有点关注,但总觉得自己的观念好像有点模糊,很多时候是看到别人说什么好就跟风,或者听信亲友的建议,事后想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的标题“理财相对论”就抓住了我,让我好奇它到底是怎么“相对”的,是不同理财方式的比较,还是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的理财策略?光是这个标题就勾起了我的兴趣,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究竟会讲些什么,是不是能帮助我理清那些混混沌沌的理财想法。最近几年,台湾的经济环境变化也挺大的,物价上涨,薪水增长却不明显,所以理财这件事感觉越来越重要,但同时又让人感到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知道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理财相对论:为你的理财观念做健康检查》,让我第一眼就觉得很有吸引力。台湾的社会氛围,大家对于理财的讨论总是很多,从股票、基金到房产,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但往往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不知道哪个才是适合自己的。我一直觉得,与其一味地追求高收益,不如先审视一下自己的理财基础是否稳固,有没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在阻碍自己。这本书的“健康检查”这个概念,正是我一直以来所需要的。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小测试,或者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读者去发掘自己内在的理财模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更清晰、更健康的金钱观,不被市场的波动和别人的经验所左右,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理财相对论:为你的理财观念做健康检查》,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我一直觉得理财这件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相对论”这个词用得非常贴切。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矛盾,一方面想多存点钱,为未来做打算,另一方面又觉得生活品质也很重要,不能太抠门。这种拉扯让我觉得很困扰,不知道该怎么平衡。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让我看到理财的更多可能性?比如,是不是有时候“花钱”也是一种理财?或者说,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活目标,理财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我比较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探讨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关于金钱观的问题,而不只是停留在“怎么省钱”、“怎么投资”这种表面的层面。毕竟,很多时候,我们理财的障碍,可能就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于金钱的看法。
评分坦白说,我对理财这件事一直抱持着一种又爱又怕的态度。爱它能带来的财富增长,但又害怕那些看不见的风险和复杂的计算。每次看到市面上铺天盖地的理财书籍,都觉得头昏眼花,不知道从何下手。直到看到《理财相对论》这个书名,感觉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特别是“为你的理财观念做健康检查”这个副标题,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一直觉得自己对金钱的认知可能存在一些误区,但又说不清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理财顾问,帮我仔细地评估我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理财思维,找出那些潜在的“病灶”,然后提供一套适合我个人的“康复计划”。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金钱习惯和决策过程,而不是直接灌输所谓的“正确”方法。
评分老实说,我平常不太会主动去买理财书,因为感觉很多书都写得太理论化,一堆术语,看了半天也摸不着头脑,最后只能放在书架上积灰。但是这次看到《理财相对论》的介绍,感觉好像不太一样。它提到的“为你的理财观念做健康检查”这个说法,让我觉得很有共鸣。我确实觉得自己的理财观念需要“检查”一下,很多时候是凭感觉在走,也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个理财医生,帮我诊断出我的财务毛病,然后给出治疗方案?我特别期待它能解释一些我一直不太理解的理财概念,用比较容易懂的方式来讲解,而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尤其是在台湾,大家普遍对于房产、股票、基金这些投资方式都有一定的认知,但怎么去组合,怎么去评估风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还会互相矛盾。如果这本书能帮我厘清这些,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逻辑,那就太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