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尤昭良这本书应该有助于读者明白柏格森与塞尚、语言明说与绘画创作、哲学家和画家、哲学与艺术…等的关系。」——沈清松 多伦多大学讲座教授
西方学者们一般公认「现代绘画之父」塞尚有关「圆柱体、球体与圆锥体」,以及「水平与垂直线」等箴言,是其重要艺术理念;本书则首度指陈:与他有十七年(1889-1906)同期的着名哲学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着作里,竟也有图文详细讨论类似的象征符号。
于是,作者遵循塞尚与柏格森所共同主张的方法:直觉与理智,深入探讨此二人于思想与发展历程上的相似性与对比性,终而以逻辑论证赋予「塞尚晚年」,以及世纪初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等艺术运动一个柏格森式诠解。
本书诚挚地邀请读者共游于超时空、跨哲学与艺术、既感性又理性的现代文化与艺术之旅。作者并特别感谢沈清松教授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尤昭良Chao-liang Calvin Yu
现任教于国立台北护理学院
辅大哲学系学士
师大美研所硕士
文大哲研所博士
读完《塞尚与柏格森》,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精妙的心灵漫步。这本书并非那种一次性就能读完的书,它更像是一坛陈年的佳酿,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醇厚。我被书中对塞尚创作过程的细致描绘所打动,那些关于他如何在画布上反复推敲,如何对待色彩和形状的描写,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而当作者将这些观察与柏格森关于时间、意识和直觉的哲学理念相结合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塞尚那些看似杂乱的笔触,那些变形的物体,并非随意的表现,而是艺术家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我开始理解,塞尚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是如何运用“绵延”的概念,将瞬间的感知转化为画面中具有生命力的结构。书中有一段关于塞尚如何捕捉“瞬间”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他并非要记录某个特定时刻的影像,而是要抓住那个时刻所蕴含的生命力的流动。这与柏格森强调的“非静止”的现实观不谋而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艺术与哲学的真正融合,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叠加,更是对人类感知和认知方式的深刻探索。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塞尚与柏格森》的时候,并没有立刻进入状态。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那种枯燥的学术研究,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分析。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它所展现出的那种意想不到的联系所吸引。书中并没有生硬地将两者的思想拼凑在一起,而是以一种非常细腻的方式,将塞尚的笔触、色彩选择,甚至他画作中的空间处理,与柏格森关于直觉、记忆和意识流的探讨巧妙地结合起来。我开始理解,塞尚对物体本质的追求,对“永恒”的渴望,与柏格森所倡导的,通过直觉去把握事物内在生命力的哲学,有着某种深层的一致性。我仿佛看到塞尚在画布上,不仅仅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象,更是在试图抓住事物不断变化、流动的本质,就像柏格森所说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持续的创造和生成。书中对于塞尚晚期作品的解读尤其令我惊叹,那些在普罗旺斯阳光下扭曲的形态,那些重复的笔触,仿佛正是对“绵延”最好的视觉注解。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塞尚画作,发现它们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哲学意义,而这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
评分对于《塞尚与柏格森》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非常期待又略带怀疑的态度。我个人对塞尚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他是“现代艺术之父”的层面,他的立体主义对后世的影响毋庸置疑。然而,我并不确定将一位伟大的画家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联系起来,是否会显得牵强附会,或者只是为了增加理论的深度而进行的“学术包装”。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种真正具有启发性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例如,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论证塞尚的绘画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回应或体现柏格森的某些哲学观点?是塞尚的创作本身就带有某些哲学的倾向,还是柏格森的哲学提供了一个理解塞尚作品的全新框架?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生命冲动”这一概念的运用,这种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的力量,在塞尚那些充满力量的笔触和色彩中,究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语言,生动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这种跨领域的联系,而不是让我感到困惑。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把开启新认知大门的钥匙。
评分《塞尚与柏格森》这本书,就像是一扇打开我视野的窗户。我一直觉得,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哲学家,在某个层面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在努力理解并呈现世界的本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找到塞尚与柏格森之间那种隐秘的联系的。是塞尚的某些作品,天然地就与柏格森的哲学产生了呼应?还是作者运用柏格森的哲学,为我们解读塞尚的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关注书中对“绵延”的探讨,这个概念对我来说一直有些抽象,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塞尚绘画的分析,让我更直观地理解“绵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例如,塞尚作品中那种不断重复的笔触,那种似乎在流动的画面结构,是否就是对“绵延”的一种视觉呈现?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塞尚如何看待时间在绘画中的角色,他是否试图在静止的画布上捕捉时间的流动性,从而揭示事物内在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艺术与哲学并非孤立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和启发,而《塞尚与柏格森》正是这种互动的一个绝佳范例。
评分这本《塞尚与柏格森》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艺术史和哲学史的交汇处充满好奇,尤其是像塞尚这样一位在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巨匠,他的思考方式和对形式的探索,是否与同时代那些深刻的思想家产生了共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塞尚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色彩与线条,更是他内心深处的哲学思考。比如,他是如何看待时间在绘画中的体现?他是如何捕捉瞬间的动态,并将其转化为永恒的画布上的结构?我脑海中浮现出他在画架前凝视的背影,想象着他内心翻涌的对现实本质的追问。同时,我也想知道,如果将柏格森那些关于“绵延”(durée)和“生命冲动”(élan vital)的理论嫁接到塞尚的绘画语境中,会产生怎样的解读?柏格森对流动的、非机械性的时间观念的强调,是否能够解释塞尚作品中那种独特的、仿佛不断生长和变化的视觉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仅仅是欣赏塞尚作品的美学价值,而是能够深入理解他艺术背后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如何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应那个时代对世界和存在的根本性追问。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配色,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将如同一场精神的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