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入門的中國美術史,從上古玉石青銅,講到宋元書畫,一直到明末清初市民美術的興起;是可以貫穿中國美術斷代的記事,同時也是作者蔣勛對源遠流長的美的訊息傳遞一點個人的瀋思,並試圖建立起中國美學的幾個基本觀念,為中國藝術研究發掘一個新的天地。
《美的瀋思》彩色珍藏版收錄四百多張彩圖,並增錄瞭中國美術年錶及畫傢索引,重新編排,全本彩色精印,希望提供讀者更賞心的視覺經驗,更悅目的美的探索!
作者簡介
蔣勛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颱。專攻中西洋藝術史研究,亦從事繪畫創作。 曾任《雄獅美術》月刊總編輯、東海大學美術係主任、警察廣播電颱「文化廣場」節目主持人、時報會館講師,著有《徐悲鴻研究》、《藝術手記》、《少年中 國》、《母親》、《中國美術史》、《藝術概論》、《大度.山》、《多情應笑我》、《祝福》、《因為孤獨的緣故》、《新傳說》、《西洋美術史》……等書。
引言∕蔣勛
第一章 藝術的原始公式
第一節 關於「藝」這個字
第二節 「工藝」與「藝術」
第三節 「工藝」與「藝術」分離的曆史綫索
第二章 初民之美--岩石與泥土
第一節 形狀的辨彆、利用和創造
第二節 石器時代的感官經驗
第三節 泥土與手--物質、技術、觀念
第三章 安土敦仁--史前陶器的種種
第一節 中國史前陶器的造形與紋樣
第二節 圍繞圖騰符號的一些問題
第四章 青銅時代
第一節 青銅器的起源
第二節 青銅器的分期
第三節 青銅器的成分
第四節 關於「饕餮」
第五節 從巫術之美到理性人文精神的建立
第五章 民之初生--人像背後的美學觀念
第一節 人像藝術的萌芽(一)--幾個古老民族的例子
第二節 人像藝術的萌芽(一)--關於中國
第六章 龍蛇相鬥的戰國之美
第一節 春鞦工藝的主題
第二節 工藝上的地方色彩
第七章 「水平」與「波磔」--漢代隸書與建築上一條綫的完成
第一節 關於「文化符號」
第二節 「文化符號」的形成
第三節 「文化符號」的舉證
第四節 漢代隸書的「水平」與「波磔」
第五節 橫嚮水平結構的強調有沒有審美上的特殊意義?
第六節 書法上的「水平」與「波磔」與建築上的「反宇」「重簷」
第八章 天圓地方--漢代的形上美學
第一節 天圓地方--漢鏡的世界
第二節 再論「方」與「圓」--基形的尋找
第三節 庶民世界
第九章 唯美的時代--魏晉名士風流
第一節 文人藝術的勃興
第二節 書法.繪畫.美學
第十章 石塊裏的菩薩之笑--南北朝的石雕藝術
第一節 五鬍「亂」華
第二節 北朝石窟
第三節 雲崗
第四節 石雕藝術在中國的曆史
第五節 菩薩之笑
第十一章 悲願激情之美--敦煌的北朝壁畫
第一節 敦煌的開窟
第二節 北魏壁畫的特徵
第三節 激情與悲願
第四節 流動飛揚的西魏風格
第十二章 大唐世界
第一節 敦煌彩塑--菩薩、迦葉與阿難
第二節 規則與叛逆--大唐美學
第三節 色彩的迸放--唐三彩器
第四節 肖像畫的高峰
第五節 奉禦畫傢--閻立本、張萱、周昉
第十三章 山高水長
第一節 山水的初始
第二節 荊、關、董、巨
第三節 筆墨與詩意
第十四章 墨分五彩--宋代的水墨革命
第一節 繪畫升高為哲學
第二節 色彩褪淡的曆史
第三節 南宋繪畫與墨的解放
第四節 前衛的水墨革命者--梁楷、牧谿、玉澗
第五節 無色之色
第十五章 中國藝術中的時間與空間(一)--長捲與立軸繪畫的美學意義
第一節 繪畫形式的省思
第二節 移動視點與捲軸畫的發展
第三節 中國繪畫捲收與展放中的時空意義
第四節 幾件唐、五代長捲的形式分析
第十六章 中國藝術中的時間與空間(二)--「無限」與「未完成」
第一節 莊子哲學的時空觀
第二節 章迴小說與戲劇的結構形式
第十七章 中國藝術中的時間與空間(三)--「無限」與「未完成」
第一節 「空白」的哲學內涵
第二節 建築與舞颱中的空白
第三節 宋元以後繪畫中空白的發展
第四節 捲軸中的「詩堂」、「引首」與「跋扈」
第十八章 文人畫--意境與書法
第一節 趙孟頫與元四大傢
第二節 意境與書法的結閤
第三節 院體與文人畫的激盪
第十九章 市民繪畫的迂迴之路
第一節 宋代城市風俗畫的發軔
第二節 明代市民繪畫的麯摺發展
第三節 揚州畫派到海上畫派
附錄 美是曆史的加法
書畫傢人名索引
畫論及著者索引
中國美術簡錶與圖片索引
參考書目
我是一個退休的老先生,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舞文弄墨,雖然沒有真正成為藝術傢,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一直沒有減退。最近老伴給我買來這本《美的瀋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彩色珍藏版)》,說是讓我打發時間,但我一翻開,就愛不釋手瞭。我一直覺得中國藝術裏有一種特彆的氣質,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但就是能觸動人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清這些感覺,用更清晰的思路去理解這種“意境”、“神韻”到底是怎麼來的。書中講的“芻論”我不太懂,但感覺它是一種初步的探索,這很好,太深刻的理論我怕我理解不瞭。我更喜歡看那些圖文並茂的書,尤其是色彩鮮艷的,這樣纔能看得清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重新溫習我年輕時候的愛好,用一種更深刻的眼光去欣賞那些我熟悉的傳統藝術。
评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的封麵設計太吸引人瞭。那種古典而又充滿現代感的結閤,讓我一眼就覺得“這本書不簡單”。我平時對藝術史方麵的知識涉獵不深,但對美的東西總是有天然的敏感。我常常會因為一幅畫、一件瓷器而駐足良久,試圖去捕捉那種打動我的瞬間。這本書的標題《美的瀋思》就給我一種很深的共鳴,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一種關於美的思考,一種內省式的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講解中國藝術的思想內核,而不是讓我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我不太懂什麼是“芻論”,但感覺它是一種初步的、拋磚引玉式的探討,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對中國藝術的初步認知,能夠帶著更開闊的視野去欣賞那些我曾經隻看個熱鬧的藝術品。
评分初拿到這本《美的瀋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彩色珍藏版)》,就被其精美的裝幀所吸引。沉甸甸的紙張,溫潤的觸感,以及封麵那幅意境悠遠的畫作,都仿佛在預示著一場觸及靈魂的藝術之旅。我一直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從水墨山水的潑墨寫意,到青銅器上神秘的紋飾,再到陶瓷器溫潤的光澤,都讓我著迷。我常常思考,這些藝術作品背後蘊含著怎樣的哲學思想?藝術傢們是如何看待美、如何錶達美的?這本書的名字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疑問,它承諾的“中國藝術思想芻論”正是我所渴求的答案。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氣韻生動”和“意境”的闡述,這兩個概念在中國藝術評論中屢屢齣現,卻又常常難以言傳,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更清晰的解讀。而且,我非常喜歡彩色版的書籍,因為藝術品本身就充滿瞭色彩,能夠直觀地欣賞色彩的運用,對於理解藝術傢的創作意圖至關重要。看到“珍藏版”三個字,我更是覺得這次的投入物有所值,相信這本書的編排和內容一定經過瞭精心的打磨,能夠帶給我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
评分我是一名美術院校的學生,最近在準備我的畢業論文,需要查找大量關於中國藝術理論的資料。市麵上關於中國藝術的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給我帶來啓發,並且觀點新穎的書卻並不多。我注意到《美的瀋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彩色珍藏版)》這個書名,感覺它應該是一本有深度、有見解的著作。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比較前沿的藝術理論,或者對中國藝術思想進行一些新的詮釋。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角度的思考,能夠幫助我跳齣既有的框架,找到屬於自己的研究方嚮。彩色珍藏版這個定位也暗示瞭這本書在圖片資料上的考究,這對於我們學習藝術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夠支撐我論文論點的論據,並且能夠開闊我的學術視野。
评分這套書我關注很久瞭,一直沒有下手。最近聽朋友推薦,說裏麵的插圖質量非常高,而且內容講解得也很透徹。我之前看過一些關於中國藝術史的書籍,但很多都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有些枯燥,而且圖片也大多是黑白的,無法真實地展現藝術品的色彩和細節。而這本書的“彩色珍藏版”這幾個字,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對於細節的呈現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希望能看到原作的色彩、質感,甚至是一些微小的筆觸。我尤其想瞭解書中對宋代山水畫的解讀,那是我最癡迷的時代。我總覺得宋代山水畫不僅僅是描繪自然風光,更是一種人生態度的體現,一種與天地精神相契閤的追求。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其中蘊含的道傢思想和儒傢倫理?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水墨中的哲學秘密,讓我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那些經典的畫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