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之音陈乐融节目专访。
★Page One书店畅销书榜。
★ 紫石作坊「优紫∕质良品」年度推荐!
《耶稣也说禅》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优美易读,兼具深度及广度。作者梁兆康是美国籍的华人,他了解东方思想,也了解西方文化;他研究基督信仰,也深入钻研佛教跟禅学精髓。他是工商界的财务专业人士,但他最关注的是心灵的解脱之道。他从十六岁起开始求「道」,到四十岁时终于明白:不论是基督福音、或禅宗启示,所教导的「道」其实是相通的。心灵解脱真正的途径,就在幽默、喜悦、美感、柔软、敏锐、觉察、赤子之心、慈悲与宽恕之中。
作者认为,耶稣是有史以来最富盛名的人物,但他所受到的误解也最深。很多人想到耶稣,马上想起献祭的羊、圣餐、救世主、神蹟、启示录、被钉上十字架的悲惨影像。他的形象总是严肃而神圣的。但作者却以全新的眼光反覆阅读福音,一个全然不同的耶稣形象就浮现了。
在本书中,耶稣是一位生活艺术家,他的教诲不是关于奇蹟,而是真正的灵性──欢乐、幽默与诗。耶稣说,我们要像个孩子,否则就进不了神的国。他教我们从飞鸟与野花身上,得到喜悦生活的灵感。他教导柔顺之道,要人们爱自己的仇敌,并「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传达的正是爱、宽容、平等、宽恕的道理。耶稣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他很少说教或宣扬道德,只以多彩多姿的故事来启示人们;他其实是个诗人,他的诗便是他的灵魂之歌。
作者想要呈现一个欢乐的耶稣。欢乐是一种精神上的修为,笑就是解脱的开始,而天国就在「当下」;一旦睁开心灵的眼,就会看到贫乏之中的丰盛,饥饿之中的饱足,悲伤之中的喜悦,困顿之中的福祉。一切相对的事物在天国?都融为了一体。这样的福音,跟东方的「禅」有异曲同工之趣;禅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学禅」意谓着美化及增进心灵生活的品质。生活的艺术并不是去改变外在世界,而是以创意及建设性的方式来面对生活。西方的耶稣和东方的禅师,所教导的其实都是「内心的炼金术」;当我们拓展视野,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见各种美好的奇蹟,并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生气蓬勃的新世界。
本书以英文写成,并已有德文版、西班牙文版译本。美国许多大学邀请梁兆康博士演讲,许多哲学、东方宗教、神学研究科系及教会亦指定本书为必要参考书。德国天主教协会及禅学会亦曾邀请梁博士至欧洲演讲,由此可见本书所获得的广大回响。不论你是基督徒或佛教徒,不论你喜欢西方的教堂或东方的禅房,都可在本书中发现阅读和思考的无限乐趣。
作者简介
梁兆康(Kenneth S. Leong)
1954年出生于香港,目前从事美国康艾迪生公司高级财务管理工作。曾任纽约世界佛教青年会会长。为世界佛教青年会资深会员,佛青慧讯「禅室拾偶」主笔,文章散见北美地区各佛教杂志。他提倡佛法现代化,在美国曾推出一系列佛法课程探讨现代人的情欲问题。本书在美国教会及佛教团体皆深受欢迎,其全新的眼光深具现代精神,内容精采无比,不可错过。
兼具悲剧性格与幽默的颠慧大师──耶稣
梁兆康 (Kenneth S. Leong,本书作者)
如同其他组织化的宗教一样,历史上佛教及禅宗大师的教导多年来都被神祕化而难以解释。佛教在中国便常与民俗信仰及迷信混为一谈。既然我不是历史上的耶稣和佛陀的学者专家,就决定由文献来现身说法吧。基本上我是凭借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部福音来表达耶稣的教导。至于禅宗的义理,我基本上是仰仗六祖慧能的《六祖坛经》。
在中国、台湾或香港,无论何时谈起禅宗,大多数人都认为禅是极玄妙的东西,又因为它无法以文字语言表达,所以不免被视为遥不可及。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我们如果把禅当成一种哲学来看,就无法了解禅了。禅是「以心传心」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语言毫无帮助,或是我们不能有论及禅的书。它只是在说明使用语言必须正确。《六祖坛经》毕竟是一部公认的禅宗文献。此外,其他禅宗大师们亦有不少论说。
在准备写这本书之前的研究中,我获得两个主要的结论。其一,人们无法由主流的基督教教义与神学去理解耶稣的讯息。事实上,这种知识上的探讨很可能令人误入歧途。圣汤玛士安昆纳斯(Sait Thomas Aquinas)也许可被称为基督教最伟大的神学家,他在一二七三年的弥撒佈道中见到异象,据说他立即停笔,不再继续写他最重要的经典之作《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他告诉教会中的兄弟:「见到异象后,我觉得我所写的看起来不过是糟粕而已。」
我写这本书时获得的第二个结论是,禅是非常简单的。也因为它是如此的简单,才使人觉的它无法捉摸,无路可循。许多聪明、才气纵横之士长时期钻研禅学,却仍未能了悟,是因为他们思考得太多了!
禅不是有关思考或抽象的东西,而是直接去看事物本身。事实上,你可从「拈花的微笑」这个简单的故事全盘了解禅。禅的祕密全都包含在大迦叶的神祕微笑?。如果你能对此有所了解,你将会忍不住开怀大笑,因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真理原来是如此地简单。正如谚语所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在灵修旅程上的一大讽刺。
在这本书?,我尽量少用专有名词,但是有一关键用字「念住」(mindfulness,或译「觉察」)经常被误解。「念住」是表示对内心及周遭事物留意的意思。它并不是对某一事物特别注意,亦非静坐所练习的「定」或「专注于某一点」。「念」是一种精神上的警觉性。由于「念住」,一个人可以注意到他人所未觉察的事物。个人觉察的对象,可能是任何内在或外在的状态。
另外一个关键性的用词是「悖论」(paradox)。「悖论」一词在西方哲学一向用得非常普遍,可是在中国哲学上却没有一个和它同义的字。相悖的事物,看似互相矛盾、荒谬或错误,但却是真实的。在这本书中读者将会看到,许多耶稣的比喻都是充满着悖论的。
举例来说,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章十六节一个着名的悖论是「因此,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所以藏传佛教创巴仁波切在他的论述中总喜欢用「颠慧」(crazy wisdom)一词。在我心目中,毫无疑问的,耶稣就是一位兼具悲剧性格与幽默的颠慧大师。
最后我想提的是,翻译此书的工作是相当艰鉅的。不少的英文辞汇没有字义相等的中文可用。其中特别确切的除了「觉察」与「悖论」之外,还有灵性(spirituality)等。
我很幸运有胜任的译者张欣云女士,她持有英国文学学位,是纽约世界佛教青年会《佛青慧讯》(wisdomvoice)的创办人,并任慧讯主编前后达十五年之久。另一位审核翻译的余仲颉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专攻动作控制。他的中英文造诣极深,学问渊博,对中西哲学用语和概念皆具深切的了解。目前在佛青负责将《阿含经》中的佛典故事翻译为英文。我也要感谢胡因梦女士对于本书的推荐,因为她在翻译过程中的协助,让这本书读起来更显得生动畅达。特别感谢他们三位的鼎力相助,使得中文版的《耶稣也说禅》得以问世,实现了我的心愿。
老实说,《耶稣也说禅》这个书名一开始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总觉得有点天马行空。但越是这样,越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觉得,真正的智慧,不管是来自哪个文化,哪个宗教,最终都是指向人性的根本。耶稣的教诲,强调的是爱、宽恕、谦卑,而禅宗,讲究的是放下、觉察、当下。这两者结合起来,会不会产生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生命解读?我脑海里会想象,作者会不会从耶稣的某个比喻,比如撒种的比喻,去解读其中的“因果”与“无常”?或者,从耶稣的“祈祷”去看待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这和禅宗的“禅定”又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们在解读经典的时候,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框架,而是能够看到更广阔的精神图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评分这本《耶稣也说禅》,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挑战性!毕竟,一个是西方宗教的代表,一个是东方哲学里相当有代表性的修行方式。我一直觉得,台湾这块土地上,各种文化元素交融得特别好,也特别容易碰撞出新意。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很符合我们这边人的口味。我想象中,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个很有深度、也很博学的人,才能把这两者糅合在一起。不知道作者会不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考据,比如,有没有可能在早期的基督教传播中,就有一些东方哲学的影子?或者,作者会侧重于哲学思辨,去解读耶稣的教诲,并从中找出与禅宗相似的修行方法,来帮助现代人解决生活中的烦恼。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些深奥的道理讲清楚,让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迪,找到内心的平静。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生活、化解内心焦虑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耶稣也说禅》这本书。这个书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也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邀请。我会想象,耶稣的教诲,那些关于爱、牺牲、救赎的宏大叙事,是否也能在禅宗那极其内敛、讲求顿悟的语境中找到呼应?比如,耶稣所说的“不是我的意思,乃是你的意思”,这是否也蕴含着一种对更高意志的顺从,一种放下个人得失的洒脱?又或者,耶稣面对门徒的质疑,那种平静的回应,是不是也接近于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道”?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跨越文化和宗教的隔阂,将两者融会贯通,用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易懂的方式,来展现其中共通的精神内核,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既有宗教情怀,又有哲学深度的精神食粮,让我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力量。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耶稣也说禅》,书名就够让人好奇的了。我一直觉得,很多宗教的智慧,剥开表象,其实内核是相通的。这本书的题目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胃口,让我脑海里浮现出各种有趣的联想:耶稣传道时的语录,是否与禅宗的公案、偈语有着某种奇妙的契合?比如,耶稣常说的“爱人如己”,不就是一种不执着于“我”与“他”分别的禅意吗?他关于“国度就在你们心里”的说法,不也是指向了内观自省、直抵真如的禅宗境界?又或者,当他面对诱惑时,那种平静而坚定的态度,是不是也蕴含着禅宗所谓的“不二法门”,于万境不动摇?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将东西方两种看似迥异的智慧体系,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联系起来,挖掘出其中共通的人性光辉和精神指引。读一本好书,就像开启一扇新的窗户,我希望《耶稣也说禅》能让我看到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评分最近真的对心灵成长的议题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感觉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内在的安定力量。《耶稣也说禅》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在那个古老的东方禅房里,一个宁静的禅师正在打坐,而另一边,在遥远的西方,耶稣正带着他门徒们,在橄榄山上传递着关于爱与宽恕的教诲。这两者之间,究竟会有怎样的共通之处?是面对苦难时的超脱?是放下执念的智慧?还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元素,编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论述。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修行方法,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一点点“禅”的意境,同时又不失耶稣所强调的爱与慈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