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慧理论强调以个别学生为中心,每个学生均有其强势智慧,因此课程、教学、评量亦需多元而适性,才能给予每位学生公平的学习机会。秉持上述的想法,本书内容介绍生活课程与多元智慧的理念及多元智慧理论融入生活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教学评量;并提供一些课程教学与评量之实例及评析,进行经验分享,期能抛砖引玉,将此一理论推广至实务现场。
作者简介
欧慧敏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任:南华大学幼儿保育学系助理教授
台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第一章 九年一贯课程与多元智慧
第一节 九年一贯课程
第二节 生活课程
第三节 多元智慧
第二章 多元智慧生活课程的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多元智慧课程的发展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多元智慧之教学
第三节 採用课程设计取向与常用教学策略
第三章 多元智慧生活课程的教学评量
第一节 教学评量的意涵
第二节 生活课程之评量
第四章 多元智慧生活课程之教学与评量实例
第一节 校园DIY
第二节 大树下
第三节 物大会串
第四节 风精灵
第五节 温暖的冬天
第五章 多元智慧生活课程教学与评量实例评析
第一节 整体成效
第二节 各单元教学设计评析
第三节 综合讨论与建议
我一直对“多元智慧”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过于理论化,难以在实际教学中落地。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生活课程”为平台,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实践,让我看到了将多元智慧融入教学的无限可能。书中对于“生活课程”的设计思路,非常值得借鉴。它强调的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习变得有意义、有趣味。而多元智慧的融入,更是让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作者在书中举了许多精彩的案例,比如,在进行“认识植物”这一生活课程时,作者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种植、观察(身体动觉智慧、逻辑数学智慧)、绘制植物图鉴(空间智慧、艺术表现智慧)、甚至创作关于植物的诗歌(语言智慧、音乐智慧)等多种方式来深入了解植物。这些活动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不同智慧的魅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并非只有一种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去发现和培养学生身上隐藏的各种潜能。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概念堆砌,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却十分深刻。作者以“生活课程”为载体,将“多元智慧”这个相对抽象的教育理论,变得具体而生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生活课程”的界定,它强调的是让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去探索。这与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而将多元智慧的理念融入生活课程,更是让教育的触角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作者在书中举了许多精彩的案例,比如,如何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智慧);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来发展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逻辑数学智慧);如何鼓励学生用绘画、音乐、戏剧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发展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空间智慧、音乐智慧、身体动觉智慧)。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原来教育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充满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潜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生活课程”和“多元智慧”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作者以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述了如何在“生活课程”的设计中,全面激活学生的多重智慧。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境创设”的讨论,作者认为,好的生活课程,应该能够创设出真实、有趣、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而多元智慧的融入,更是让这些情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作者举例说,在教授“我的职业梦想”这一生活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身体动觉智慧、人际交往智慧)、采访不同职业的人士(语言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甚至制作职业体验报告(逻辑数学智慧、空间智慧)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这些活动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教育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充满人文关怀,如此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教师来说,这本书简直就像一场及时雨。我常常感到,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似乎被固定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压力所裹挟,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很难发掘学生身上那些“非学业”的潜能。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论,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将其与“生活课程”相结合,更是将这个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关于如何设计“生活课程”的章节,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我尤其喜欢作者强调的“情境化”教学,也就是将学习内容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而多元智慧的融入,更是让这种情境化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作者举例说,在教授“时间管理”这一生活技能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日程表(逻辑数学智慧)、设计时间规划的海报(空间智慧)、甚至通过表演来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时间分配(身体动觉智慧、人际交往智慧)。这些活动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不同智慧的运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教育可以如此灵活,如此有创意,如此贴近生活。它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为我这个一直以来对传统教育模式感到困惑的教师,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作者以“生活课程”为切入点,巧妙地将“多元智慧”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生活课程”的定义,它强调的是让学习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而多元智慧的融入,更是让这种“生活化”的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有深度。作者在书中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在进行“认识我们的城市”这一生活课程时,作者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导航(空间智慧)、采访市民了解城市历史(语言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甚至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艺术表现智慧),来全方位地认识自己的城市。这些活动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们为那些在传统学术领域并不突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教育可以如此多元,如此包容,如此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
评分刚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哲学课,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进行的。作者没有像许多理论书籍那样,从晦涩的概念讲起,而是直接切入了“生活课程”这个核心,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多元智慧的理念。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觉得“多元智慧”是不是又是一个空中楼阁式的教育理论,但读下去才发现,作者是将它巧妙地编织进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案例分析部分,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在“生活课程”中设计活动,以激活学生不同维度的智慧。比如,在讲到“认识社区”这一单元时,作者不仅提到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来发展逻辑数学智慧,还特别强调了通过角色扮演、访谈社区居民来发展人际交往智慧和语言智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各种活动,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活动背后所蕴含的多元智慧的激活机制,以及教师如何在过程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书中对于如何观察学生的差异、如何设计更具包容性的学习任务,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我甚至能想象到,如果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拿到这本书,可以直接套用其中的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在“教”你一个抽象的理论,而是在“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教学视角,让你在阅读中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尤其是作者在最后一部分,对于如何评估多元智慧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这些总是担心“怎么考”的老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总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书,它让我对“教育”这两个字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理解。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运用多元智慧的课程与教学:以生活课程为例》时,我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疑虑。期待是因为“多元智慧”这个概念我接触过,但总觉得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落地;疑虑是因为“生活课程”听起来似乎有些虚泛,不知道如何将其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然而,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他没有直接灌输理论,而是通过“生活课程”这个生动的载体,一点点地将多元智慧的理念渗透进来。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活动清单,而是详细地解析了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初衷、实施过程以及如何激活学生的特定智慧。例如,在教授“食物的旅行”这一生活课程时,作者不仅引导学生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逻辑数学智慧),还鼓励他们通过绘制路线图、制作宣传海报(空间智慧、语言智慧),甚至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农民、运输工人的工作(人际交往智慧、身体动觉智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观察者。他鼓励教师放下“标准答案”的执念,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轨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本“会呼吸”的书,充满了生命力,也充满了对学生无限的可能性的信念。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是可以非常有趣的,而且是可以真正触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的。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生活课程”这个非常贴近生活的载体,将“多元智慧”的理念进行了生动的演绎。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而多元智慧的理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书中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教学设计,比如,在教授“环境保护”这一生活主题时,作者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环保海报(空间智慧)、创作环保歌曲(音乐智慧)、设计环保宣传剧(身体动觉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态度。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许他们犯错,并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加温暖、更加人性化的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对当前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有力补充。我一直觉得,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似乎过于强调某些单一的、可量化的智慧维度,比如语言和逻辑数学,而忽视了学生身上蕴藏的丰富多样的潜能。作者通过“生活课程”这个载体,巧妙地展示了如何将多元智慧的理念落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生活课程”的设计思路,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习与真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多元智慧的融入,更是让这种“生活化”的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有深度。作者在书中举了大量生动的例子,比如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发展空间智慧,如何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来发展人际交往智慧。这些例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隐性课程”的探讨,作者认为,在教授显性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创造力。这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氛围,甚至课程的设计本身,都在传递着某种智慧的信息。这本书不仅是对教师的启示,对于家长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让我们看到,孩子并非只有一个“成绩单”,他们的成长是多维度的,我们应该用更宽广的眼光去发现和培养他们。
评分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标准化”的,它试图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培养所有的学生。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学习方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多元智慧”理念,恰恰是对这种标准化教育的有力挑战。通过“生活课程”这个极具实践性的平台,作者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多元智慧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生活课程”的界定,它强调的是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习变得有意义、有趣味。而将多元智慧融入其中,更是让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作者在书中举了许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在进行“我的家乡”主题探究时,作者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音乐(音乐智慧)、绘画(空间智慧)、戏剧表演(身体动觉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理解和热爱。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们为那些在传统学术领域并不突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尊重个体差异、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它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