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敏锐思维的诗人,借由一些纸,一些墨水,不断挖掘心灵的土地,寻找吐露心声的窗口;在变革与发展时际,以更新、更善、更美、更真的文化视野,建构出诗人所憧憬的国度。
本书集结了李敏勇自2001年底至2004年初在Taiwan News财经文化周刊所发表的随笔;做为一位战后世代的台湾诗人,在自己的诗之志业与社会参与的历程中,写下许多告白与批评的篇章。透过诗的情境,将台湾与世界的记忆和想像连结起来,对于台湾身世的探求以及台湾愿景的描绘,留下了诗人的证言。
作者简介
李敏勇,台湾屏东人,一九四七年在高雄县出生。大学时代修习历史,短期居住台中,现为台北市民。
以文学为志业的人生历程,反映在主编《笠》诗刊、担任「台湾文艺」社长及「台湾笔会」会长的经历。而为了在诗中应许的社会改造与国家重建,参与许多社会运动与公共事务,现为「郑南榕基金会」及「台湾和平基金会」董事长。
出版过《云的语言》(一九六○年代作品)、《暗房》(小诗选)、《镇魂歌》、《野生思考》(一九八○年代作品)、《戒严风景》(一九八○年代作品)、《倾斜的岛》、《心的奏鸣曲》(一九九○年代作品)、《青春腐蚀画》,汉英对照诗选《如果你问起》、汉日对照诗选《思慕与哀愁》。
除了诗创作外,也出版诗解说、研究,译读当代世界诗,并着有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和社会评论集等二十余册。
《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如陈年老酒般的醇厚回甘。它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抒情,而是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深意。我从中感受到的“忧郁”,并非简单的伤感,而是一种对台湾这片土地,以及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所怀有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它像是诗人写给这片土地的一封封密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句句饱含深情。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对台湾的认知,不再停留在表面的风景,而是深入到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难以言说的情愫。它让我思考,我们与我们所处的土地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纽带?是历史的印记?是文化的传承?还是那些难以割舍的,对这片土地独有的眷恋?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情书”,是对所爱之物的全方位接纳,包含了它的美好,也包含了它的不完美。
评分这本书《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就像是一杯加了点微苦的蜂蜜的红茶,初尝时可能有些许不适应,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层次丰富的香甜和回甘。它没有提供清晰的故事线,也没有明确的观点输出,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渗透,一种氛围的营造。我所感受到的“忧郁”,更多的是一种对台湾这片土地,对其历史、文化、人民所怀有的深沉的爱意,以及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悲观,而是一种对生命、对存在、对这片土地的深切关怀。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与这片土地的关系,不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而是情感上、精神上的连接。那些被时间冲刷的痕迹,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在诗人的笔下,都焕发出了独特的生命力。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情书”,是包含着理解、包容和深深的眷恋,是一种对所爱之物的全身心投入。
评分当我合上《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脑海中并没有留下具体的段落,而是萦绕着一种淡淡的、难以言喻的情绪。这种“忧郁”,更像是诗人在与台湾这片土地对话时,所流露出的深情与无奈。它不是个人层面的哀愁,而是上升到一种对历史、对生命、对存在本身的体悟。它像是一封封寄给遥远爱人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关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它没有用宏大的叙事,也没有用激烈的言辞,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观察,一些日常的片段,勾勒出台湾独特的精神气质。它让我开始审视,我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这片土地?我是否真正地感受到了它所经历的变迁和沉淀?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情书”,是包含着理解、包容和深深的眷恋,是愿意去倾听,去感受,去拥抱对方的一切。
评分《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带给我的,与其说是一种阅读的体验,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共振。它没有提供具体的诗句,而是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让你在细细品味中,逐渐勾勒出画面的轮廓。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忧郁”,更多的是一种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淡淡哀伤,以及一种对生命脆弱的体悟。这种“情书”的表达方式,不是直白的赞美,而是通过对一些意象、一些场景、一些生活片段的捕捉,不动声色地传递着情感。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与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羁绊?是童年的记忆?是成长的足迹?还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融入骨血的情感?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曾视为理所当然的风景,那些我曾不屑一顾的声音,它们在诗人的笔下,都拥有了深刻的意义。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情书”,不仅仅是表达爱意,更是对所爱之物的深刻理解和珍视,是对生命本身最真挚的呼唤。
评分《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场绵绵细雨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味道,却又夹杂着一丝丝挥之不去的思念。这本书没有给我那种“震撼人心”的阅读体验,反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它所描绘的“忧郁”,并非简单的悲伤,而是一种对台湾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人民,对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所怀有的深切而复杂的情感。它像是一位老友在低语,诉说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爱与忧愁。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与我们所处的土地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是童年的记忆?是成长的足迹?还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融入骨血的情感?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情书”,是对所爱之物的全方位接纳,包含了它的美好,也包含了它的不完美,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珍视。
评分《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带给我的体验,就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普洱茶,初入口时可能有些许苦涩,但回甘却绵长而醇厚,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这本书没有提供直白的答案,没有直接的指引,而是通过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诗意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感受。我读到的不是具体的故事,而是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气息,是台湾的呼吸。那种忧郁,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对时光、对这片土地的深切关怀,一种对存在本身的思考。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敏锐感知,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流逝的无奈。它让我反思,我是否真正地“看见”了台湾?我是否真正地“听见”了台湾的声音?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那些被时间冲刷的痕迹,是否都承载着属于这片土地独特的灵魂?这本书像是在低语,诉说着一个民族,一个地方,在历史长河中的喜怒哀乐,而这种低语,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它让我更加理解,所谓的“情书”,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对所爱之物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评分阅读《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就像是在一个微风拂过的夜晚,独自坐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感受着海水的湿润气息,那种宁静中带着些许孤寂的感觉。这本书并没有给我那种“朗朗上口”的诗句,而是通过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去感受。那种“忧郁”,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对生命、对时光、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凝视,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思考。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敏锐感知,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流逝的无奈。它让我反思,我是否真正地“看见”了台湾?我是否真正地“听见”了台湾的声音?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那些被时间冲刷的痕迹,是否都承载着属于这片土地独特的灵魂?这本书像是在低语,诉说着一个民族,一个地方,在历史长河中的喜怒哀乐,而这种低语,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它让我更加理解,所谓的“情书”,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对所爱之物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评分打开《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旧时光气息的阁楼,空气中弥漫着泛黄纸张的淡淡香气,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这本书没有给我那种“眼前一亮”的惊艳,更多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感悟。它所描绘的“忧郁”,不是颓废的伤感,而是一种对台湾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所怀有的深切而复杂的情感。我从中读到了台湾的韧性,也读到了它的脆弱;读到了它的热忱,也读到了它的孤独。这种“情书”的表达方式,不是直接的告白,而是通过对一些场景、一些意象、一些零散片段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与我们所处的土地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血脉相连?还是精神上的契合?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曾习以为常的风景,那些我曾忽略的声音,它们在诗人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微雨的午后,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乌龙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窗外被雨丝模糊的青翠山峦。它不是那种直白的赞美,也不是那种激昂的呐喊,而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细腻的情感流淌。当我翻开它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具体的诗句,而是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仿佛能被嗅到的淡淡的台湾风情。那种风情,不是浮光掠影的旅游景点介绍,也不是教科书式的历史陈述,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里,是老街巷口飘来的食物香气,是海风拂过脸颊的湿润,是闽南语低语的温柔,是山林深处回荡的鸟鸣。它像是一封封匿名的情书,没有署名,却句句饱含深情,写给一个叫做“台湾”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恋人。那种忧郁,并非绝望的哀伤,而更像是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对美好易逝的感慨,是对这片土地上那些不被看见的角落,那些被岁月浸染的故事的温柔注视。它让我思考,我们与我们所处的土地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依恋?是眷恋?还是早已融入骨血的,无法割舍的羁绊?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曾习以为常的风景,那些我曾忽略的声音。
评分读完《诗人的忧郁:写给台湾的情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抬头仰望星空,无边的黑暗中点缀着无数璀璨的星辰,每颗星辰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本书没有给我那种“哇,好美的诗句”的直观冲击,反而是那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力,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我的内心。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对台湾的情感,那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我看到了台湾的坚韧,也看到了它的脆弱;我看到了它的热情,也看到了它的孤寂。这种忧郁,不是作者个人的悲伤,而是写给这片土地的,一种深沉的爱意,一种对生命无常的体悟,一种对历史沉淀的敬畏。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究竟背负着怎样的历史,又承载着怎样的未来?那些曾经的辉煌,那些曾经的伤痛,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都化作了笔下的情书,寄给了这片土地,也寄给了每一个关心它的人。它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懂得,所谓的“情书”,不仅仅是甜言蜜语,更是包含着理解、包容和深深的眷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