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于一九八二年在美国洛杉矶创立。目的是借美国国会的协助,促进台湾的民主、自由与人权,维护台湾的安全与和平,并提昇台湾的国际地位。二十多年来,FAPA在美国国会山庄的外交成就卓着,不但是美国教育/外交团体的楷模,也是美国少数民族为其母国从事国会外交的最佳典范。
本书记载FAPA在国会外交的工作阶段史章,也摘录FAPA如何透过美国国会的协助,促国民党当局废除戒严令、释放政治犯、取消黑名单、全面改选国会、直选总统......等民主改革。本书也简介FAPA如何争取美国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运动、修改台每人护照出生地为「台湾」,并协助打破台湾电子媒体垄断以及争取到第四台电视台经营权等来龙去脉。
FAPA创会会长蔡同荣立委称赞本书为「FAPA的Encyclopaedia」。本书不但为海外台湾人民间外交留下珍贵的史料,也为FAPA在台湾民主改革中留下见证,更代表FAPA会员们对台湾的热爱与执着。
这本书,我只能用“惊叹”来形容。1985年至1995年,那是一个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寻求定位的关键时期,《FAPA与国会外交1985-1995》则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FAPA这个组织,如何在美坚的首府,以一种极其接地气又极具策略性的方式,与美国国会进行着一场“人民的国会外交”。书中对于FAPA成员们如何深入研究美国国会议员的背景、关注点,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方案,让我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陈情”,而是基于深刻的理解和精密的算计。我想,很多读者可能对“国会外交”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官方层面的接触,但这本书则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它展示了,一群非官方身份的台湾人,是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在美国的政治心脏地带,为台湾争取到了宝贵的空间和支持。这种韧性与坚持,以及对策略的运用,都让我对台湾的民间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FAPA与国会外交1985-1995》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启发。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样直接抛出惊世骇俗的论断,而是通过对FAPA在1985年至1995年间与美国国会互动的细致描绘,潜移默化地展示了民间外交的独特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事件细节的呈现,仿佛能听到那些在国会走廊里的交谈,感受到那些为了争取支持而进行的耐心沟通。这些细节,使得书中的故事不再是干巴巴的年代记,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感。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它让我们明白,关心政治、参与公共事务,并非只是政治人物的专利。像FAPA这样的民间团体,其存在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它让我们思考,在今天的台湾,我们是否还有更多类似的民间力量,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向世界传递我们的声音和理念。
评分阅读《FAPA与国会外交1985-1995》,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一段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历史文献,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学术报告风格,而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历史导游,带领读者穿梭于华盛顿的国会山庄,体验FAPA成员们如何在一场场会议、一次次拜访中,传递台湾的声音,争取美国国会的理解与支持。书中对于具体游说策略的描绘,例如如何识别关键的国会议员、如何组织示威集会以引起关注、如何与媒体合作放大声音等等,都写得相当具体,甚至充满了戏剧性。这些细节让我深刻体会到,国会外交并非只是冰冷的政治术语,而是充满人际互动、策略博弈与不懈努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身在台湾、却常常对美国政治生态感到遥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让我们得以更贴近地感受那段时期,台湾人民为争取自身权益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无数个微小而坚韧的个体努力所推动的。
评分这本书《FAPA与国会外交1985-1995》带给我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让我认识到,在国际政治的宏大叙事中,民间组织的力量可以扮演多么关键的角色。书中详细记录了FAPA如何在美国国会中开辟道路,通过各种形式的倡议活动,争取对台湾友善的法案和政策。我想,对于很多台湾的年轻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过去的这段历史有些遥远,甚至不太了解FAPA这个组织。但这本书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这个组织成员们当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为台湾发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次次的外交活动,更是关于一群心怀台湾的人,如何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种草根式的外交努力,其背后所蕴含的勇气和决心,令人动容。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民间力量也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评分《FAPA与国会外交1985-1995》这本著作,初次翻阅便吸引了我,它所铺陈的并非是宏观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而是聚焦于一段特定时期内,一个民间团体——FAPA(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如何在美坚首都华盛顿,扮演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积极开展与美国国会的游说与互动。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更在于它揭示了在官方外交渠道之外,民间力量如何能有效地影响国际关系。书中所述的FAPA,其成员的身份背景、动员能力以及游说策略,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想,对于许多关心台湾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为台湾发声的努力。尤其是在1985年至1995这十年间,台湾正经历着政治转型的重要时期,外部环境的塑造与影响至关重要。FAPA在此期间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台湾的民间力量是如何与美国国会建立联系,并试图影响政策走向的。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更是对台湾民主发展进程中,民间参与力量的生动写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