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湾图书资讯业资深前辈长者,退休后开始整理其档案,备遵规定送国史馆存查,发现有许多以往的作品没有被收录在其以前出版的《图书馆与资讯》、《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之探讨》、《图书馆自动化导论》及《考铨与图资之省思》等四种专书中,固把这些研究、心得、体验、书评和贺辞、讲稿、接受访问的谈话等杂文汇整出版。其中包括图书资讯学的论述、图书资讯会议的报导、书评、考铨论述、译述、贺辞(联)与讲词、追思文与部分輓联和访问等。英文的着作,则另编印 Collected Works of Margaret C. Fung, Ph.D. 一册出版。
本书「图书资讯篇」收录了我国图书资讯现况与展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念、资讯政策刍议、图资教育问题、图书资讯服务的标准、自动化的评鑑、中文资讯交换码与中文图书自动化之回顾、、儿童图书馆和图书馆建筑的问题,还谈及一些资料库的作业情形,如1.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国际百科资料库作业概况、 2. 我国教育资料库CERIS、 3. 由资讯网线上作业谈蒋中正先生着作之存扬),另涉及作者个人对档案管理的一些看法。对中国图书馆界的巨擘蒋慰堂先生,也记录下一些他给作者的珍贵启示,内容与图书资讯有密切关系,故收录在此篇中。
而作者参加会议的经历、感怀及心得等文章,一併纳入「图书资讯会议报导篇」,借与同业分享当时国际间图书馆的情况。「书评篇」介绍图书资讯界出版品,如1. 假如你要评鑑你的图书馆的话 ─ 一本图书资讯界必读之书、 2. 评介好书:转型期中的学术图书馆事业、 3. 新书选介:「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 4. 遭受冷落 ─ 学术排斥与南非之孤立,期与读者分享阅读好书的乐趣。「考铨篇」包括作者对考铨工作的省思,工作的历练、回忆及检讨,身心障碍特考的回顾与展望,以及个人对考试委员提名基本原则的看法。
「译述篇」则以翻译了美国图书馆建筑学专家David Kaser博士所着的《》近廿五年学术图书馆建筑之规划》,及与刘宛玲同道合译的蔡素娥所着「美国东亚图书馆自动化的检讨与评估」一文。另作者十余年前曾经促成台湾大学和哈佛大学之间学术合作的计画,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成立了李国鼎先生讲座。李国鼎先生和钱复先生在讲座中发表了有关我国经济、政策和政治改革的讲词。作者亦翻译这两篇文章与国人分享他们两位睿智的卓见。
「贺辞(联)与讲词篇」收录了对沈宝环教授七十华诞的贺辞及八十荣寿的贺联、在联合文学主办的第五届文艺营中所作演讲「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料」、代表考试院第八届委员在任期届满欢送茶会上的致词、「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十五届年会致词」、「贺中国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委员会廿週年庆」、「1999年海崃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讲词」、「新亚书院庆祝50週年纪念致词」、卸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时的讲词 ─「衷心的感谢和祝福」、贺国家图书馆七十週年纪念对联,以及祝贺小儿炳孙卅初度的对联。
「追思与輓联篇」包括作者追悼父母亲、好友蒋见美教授、先进王亚权女士、长辈蒋彦士先生的文章,及悼祭父母亲、钱穆(宾四)老师和陈立夫(祖燕)老伯的輓联。
「访问篇」包括作者在黄克武先生编撰的《蒋复璁口述回忆录》一书中被访问的内容、在台视接受访问的几个节目中 — 跨世纪的骄傲、刮目相看和妙语如珠等,她针对「为爱心加把劲」、「国建成果」及「妇女权利的前进与反挫」等主题所发表的言论。
作者简介
第一眼看到《鼎钟文集》这个书名,脑海里就浮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能听到古老钟声在天地间回荡。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颇有匠心,古朴又不失现代美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读起来,我以为会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学术著作,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鲜活,他将那些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和事件,用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语言重新呈现在我眼前。 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描绘,那些微小的、常常被忽略的片段,在他笔下却熠熠生辉。比如,他如何细致地描绘了古人在祭祀时每一个动作的含义,或是某个王朝时期普通百姓一日生活的点滴。这些细节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们构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当时的气息,甚至能听到市井的喧嚣和孩童的笑语。读到这里,我深深地被作者的学识和才情所折服,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复活历史,让那些沉睡的灵魂重新苏醒,与我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鼎钟文集》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它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灵动。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类似题材的书籍,但《鼎钟文集》无疑是其中最独特、最令人难忘的一部。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新颖,他常常能从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延展开去,讲述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让人惊叹于他构思的巧妙。 我特别喜欢他在细节处的刻画,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在他的笔下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让我看到了历史中鲜活的个体。他对于情感的描绘更是细腻入微,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无奈,都能被他精准地捕捉并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对人类的情感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和人性感兴趣的读者,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被《鼎钟文集》深深吸引。
评分《鼎钟文集》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对某些传统题材的固有印象。我原本以为会读到枯燥乏味的论述,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的文字极富感染力,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将我带入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他叙述的逻辑清晰,情感饱满,读来丝毫不会感到疲惫,反而会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心潮澎湃,时而为人物的命运扼腕叹息,时而又因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而热血沸腾。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也相当独特,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起伏和转折,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抛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是揭示一个隐藏极深的秘密。这让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阅读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展现历史风貌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深刻的思考,那些关于人性、关于选择、关于时代变迁的讨论,都让我受益匪浅,不禁在掩卷之时,回味再三,引发了许多关于我们当下生活的联想。
评分《鼎钟文集》是一部让我掩卷长思的佳作,它以一种非常规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精妙绝伦,常常能从平凡的叙述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让人读后豁然开朗。我尤其赞赏他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对于一些历史上的疑案和争议,他并没有回避,而是勇于挑战,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观点往往出人意料,却又言之有物,引人深思。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去思考,去质疑,去发现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真相。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尤为深刻,无论是帝王的权谋,还是黎民的疾苦,他都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去解读,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于历史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初捧《鼎钟文集》,一股清雅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座静谧的古老书斋。翻开扉页,跃然纸上的文字,并未如预想般是一板一眼的学术考据,反而带着一种诗意的洒脱,将我引入到一个别样的时空。作者的文风如同行云流水,不带一丝斧凿痕迹,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宏大的历史场景,又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个体细微的情感波动。 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叙事节奏的把握,他总能在恰当的时候放缓笔触,细细描摹,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又能在必要时,笔锋一转,加快节奏,让故事如疾风骤雨般袭来,引人入胜。书中那些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意象,更是点睛之笔,让原本可能显得疏远的古老事件,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读《鼎钟文集》,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过往的向往,也让我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品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